姜盛直犯嘀咕:「當初皇上曾多次想辦法東歸,都未能實現,現在可以了,他為何反而不走了?」
「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奉孝儘管直言。」
「董卓掌權之後把皇上由雒陽遷來長安,而現在主公掌了軍權,又要奉皇上東歸雒陽?表面上看,與董卓大同小異,皇上已遭流離之苦,主公的想法,能得到他的支持嗎?」
郭嘉的一番話讓姜盛警醒,獻帝是名正言順的最高領導者,姜盛潛意識裡沒有注意這個事實,所以考慮事情的時候還是有些一廂情願。
「不管怎樣,我都要向皇上進言,盡人臣之責,結果就不是我所考慮的問題了。」
「主公貴為太尉,若是皇上不肯遷徙,主公豈不是也要留在長安?」
姜盛苦笑道:「是啊,就這幾千人馬對抗近十萬西涼大軍,還不夠他們塞牙縫的,長安並非雒陽,短時間內招募民兵守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聽聞主公之前與馬騰有過交集,不如快馬送信給馬騰,讓馬騰派軍攻略西涼。西涼軍腹背受敵,短時間內必不敢輕動,主公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馬,以應不測。」
「馬騰態度不明朗,之前也只不過是保持中立,如果讓他出兵牽制西涼軍,一種可能就是會遭到拒絕,另一種可能就是馬騰趁機掌控西涼,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誠然如此,馬騰久居羌族區域,兵強馬壯,要是掌握不好,必會反噬。那主公何不先發制人呢?」
「先發制人?」
郭嘉正要答話,突然聽到太尉府庭院裡一陣嘈雜聲音,姜盛令姜六釵前去查看。
小六去查看一番之後,帶了一名女子進來。
「蔡琰拜見太尉大人!」那女子正是蔡邕的獨生女蔡琰。
「昭姬深夜來此,不知有何要事?」由於童琳的關係,姜盛對蔡琰也算相熟,直接用表字稱呼她。
蔡琰「撲通」一聲跪倒在姜盛面前,哭道:「求大人救家父一命!」
姜盛連忙伸手扶起,問道:「蔡叔叔發生了何事?」
「今日王司徒在家中設宴,邀請家父赴宴,家父不知為何激怒了司徒大人,然後就被交到廷尉府了,有熟識的人遞出消息說,司徒大人認定家父乃董卓餘孽,要以叛逆之罪論處。」
「有沒有搞錯?王司徒怎的也是非不分了?你別急,我先派人知會廷尉府。明日一早我就去見王允,定要救得蔡叔叔。」
「妾身謝過太尉大人,那我先回家了,萬望大人施以援手。」蔡琰悲悲戚戚,離開了太尉府。
「蔡侍中才華橫溢,素有正直之名,之前乃是受董卓所迫,絕非與董卓同流合污之人,王允豈能不知?此事自有公論,主公只需陳說利害,想來王允也會賣主公的面子。」
且說蔡邕被拿入廷獄之後,大感冤屈,但他也知道王允總攬朝政,托人伸冤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於是苦求獄卒,讓他們取來文房四寶,連夜寫成奏表拜託獄卒代為呈給廷尉卿。
那獄卒敬重蔡邕的才德,於是應承了此事,蔡邕在表中稱願受刖足之刑,以留得性命把漢史寫完。
廷尉卿見了姜盛的印鑑,確認無誤,也知道姜盛是個不好惹的主兒,於是就派廷尉丞親去獄中安排,好生照顧蔡邕,蔡邕就把自己的上表交給了廷尉丞。
廷尉丞看過之後,即與廷尉卿商議,廷尉卿道:「王允要殺蔡邕,姜盛要保蔡邕,現在朝廷是這兩個人的天下,我們夾在中間不好做啊。」
「那大人的意思是?」
「好生照顧蔡邕,拖著不辦。」
「那萬一要是王司徒問起來,我們該如何作答?」
「正在嚴加審訊,深挖罪行!」
「嗯,有道理,就讓太尉與司徒去解決吧。」
第二天清早的時候,姜盛就去拜訪王允,郭嘉自告奮勇要去說服王允,姜盛覺得體現不了誠意,於是親自來此,而令郭嘉置備娶親之厚禮,準備接貂蟬走。
王允正在洗漱,家丁來報說太尉求見,王允沒好氣,就讓家丁引姜盛去書房稍待。
過了兩刻鐘的時間,王允才姍姍來遲,打著哈哈,說道:「哎呀,老夫昨夜醉酒,今日起得晚了,怠慢之處,還望見諒。」
「司徒公乃性情中人,理解理解。」
「不知太尉來此有何貴幹?若是接親,大可不必,貂蟬雖說以義父稱我,實際上是我府中歌姬,贈與太尉又有何妨?儘管接走便是,還用勞動你大駕光臨?」
「司徒公誤會了,我來此並非為貂蟬之事,而是為蔡邕而來。」
王允馬上就冷下臉來,冷冷說道:「蔡邕乃董卓餘孽,不知太尉有何見教?」
「伯喈蔡邕的表字是曠世的奇才,不僅善辭賦,書法造詣也是天下聞名,而且精通經史,我大漢很多事他都耳熟能詳,應當讓他續寫後邊的歷史,讓它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從德才上說,他忠孝兩全,名聲極佳,獲罪也沒有緣由,殺了他豈不是會喪失司徒公和朝廷威望嗎?」
「太尉是來當說客來了!前漢武帝不殺司馬遷,以致讓他寫出毀謗的書,流傳於後世。現今國家中途衰落,政權不穩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亂寫文章。否則,既不能增益聖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毀謗議論。這種人,多之無益!」
「司徒公此言差矣,蔡邕累次拒絕徵召,董卓以誅三族之威懾,強令蔡邕受召入朝,此事天下皆知,且蔡邕為官期間無所事事,置身於事外,並無為非作歹之事。豈不聞有德之人乃國之綱紀,寫作著史乃是國之典籍,今殺蔡邕一人,而失綱紀典籍,朝局豈能長久?」
王允聽了之後不作聲了,蔡邕乃當世大家,若是因為他為董卓而發的一聲嘆息就殺了他,恐怕也很難跟天下士人交代,於是道:「不管怎樣,蔡邕為董卓痛惜,有失大家風範。」
「一番責罰當然有必要。」
「你我且上朝去吧,聽聽廷尉卿對蔡邕的審訊情況,然後再對蔡邕的責罰作出決定。」
兩人暫時這麼說定了,然後一同上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