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對董卓說道:「近日小婿往來街市,聽得童謠唱道: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我分析這『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皇帝旺於西都長安,傳十二位皇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皇帝旺於東都洛陽,到現在也是傳到第十二位,天已註定要遷回長安,現在奉先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方可無虞。」
董卓喜道:「要不是你說,我還真想不到呢,西涼乃我之根本,足以兼顧長安,就依你計,遷都長安。」
計策已定,董卓就召呂布相見。
「奉先,勝敗乃兵家常事,無須耿耿於懷,諸侯勢大,不必再做無謂之爭。本相已決定遷都長安,你速去點齊本部兵馬,隨我回雒陽。」
「謹遵義父號令,那汜水關該如何處置?」
「本相自有安排。」
呂布自率麾下西涼鐵騎及董卓直屬軍隊隨董卓回雒陽,董卓部將趙岑率弓、步兵各一萬留守汜水關。
諸侯聯軍並不知道汜水關上的情況,還在激烈地討論著來日如何進軍,群雄各抒己見,就是不想折損實力,雖然商議,但並未實際的作戰方案。
天亮之後,不見呂布出戰,袁紹笑道:「呂布雖然勇猛,但是輸不起啊,昨日被姜將軍挫敗,今日不敢來戰了。」
曹操道:「那呂布怕被我等拖住,誤了守關之責,必不會再來斗將,為今之計,只能強行破關了。」
橋瑁道:「呂布軍在那關上,兵強馬壯,若是強攻,結局與昨日不會有所不同。」
姜盛道:「呂布的個性,昨日敗了一陣,必定會找回場子,諸位稍安勿躁。」
「找回場子?右將軍此言何意?」諸侯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找回場子,就是不服氣、重新打過的意思。」
諸侯明白了姜盛的意思,就暫且按兵不動,靜待那呂布出關挑戰。姜盛饒是素有智謀,也沒摸透呂布軍的動向。
且說董卓聚集了文武官員舉行朝會,呂布率親兵侍立在殿中,群臣知道董卓又要搞事了。
果不其然,董卓開始發話了:「自光武帝定都洛陽,至今已二百餘年,氣數已衰,我夜觀星象,發現大漢的旺氣在長安,我打算奉駕幸臨長安,你們各自回去收拾行裝吧。」
司徒楊彪道:「關中殘破零落,不宜西幸。現在無緣無故放棄了宗廟皇陵,恐怕驚動百姓,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明察。」
董卓喝道:「你要阻礙國家大計嗎?」
太尉黃琬也道:「楊司徒所言有理。以前王莽篡逆,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加上百姓流移,百戶之中不過一二戶留住。現在放棄宮室而駕幸荒地,大為不妥!」
董卓道:「關東賊起,天下大亂。長安有崤函之險,可擋賊軍;而且據隴右又近,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余。你們不可亂言。」
司空荀爽諫道:「丞相若要遷都,恐怕百姓會騷動不寧啊。」
董卓大怒道:「我為天下計,豈會在乎平民百姓!爾等三人位列三公,卻不思報國,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留你們何用?今日起,罷免你們,收回爵祿。哼!」
楊彪、黃琬、荀爽莫名其妙,從位居廟堂而成為庶民,因懼於董卓武力,只得除去了朝服,神色黯淡地出了嘉德殿,其餘眾臣不敢發聲反對,董卓見無人言語,就宣布散會,獻帝在龍椅上坐著,跟不存在一樣。
侍候在獻帝身邊的徐玉娥本是姜盛越女營中的刺客,很快把董卓要遷都的消息傳遞給甄儼。
朝會散了之後,董卓出了宮門上車要回相府,卻見路邊兩人望車而揖,原來是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
董卓問他們有何事,周毖道:「丞相欲遷都長安,所以來進諫。」董卓大怒道:「之前我聽你二人和姜盛勸我保用袁紹,現在姜盛、袁紹已反,你們定是他們的同黨!來人吶,推出都門斬首!」
左右武士連忙過去擒了周毖、伍瓊,不多時,兩人被梟首示眾,自此,再無人敢不從董卓的遷都命令,乾脆就定下兩天後啟程遷都。
李儒道:「長安民生不足,急缺錢糧,洛陽富戶極多,可安插罪名,抄沒家產,以充軍用。」
董卓就令李傕、樊稠等部率鐵騎橫行京城,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特別是那些曾被姜盛保護的富戶們,滿門上下的男丁都被插上「反臣逆黨」的旗子,盡斬於城外,然後收了家中女眷和金銀資產。
且說諸侯聯軍在汜水關外等待了大半天,不見呂布出關,姜盛暗忖:「難道呂布不在關上?」
袁紹令眾軍搦戰,想把呂布引出來,罵了半天也沒有任何回應,於是就組織試探性進攻,卻被一頓箭雨殺退。
甄儼獲得徐玉娥傳出的消息後,立即派人去向姜盛報告,姜盛恍然大悟,就對袁紹道:「董卓組織遷都,那呂布必是已回雒陽,汜水關上守軍兵力絕不會太多。此時聚力破關,必能成功!」
袁術首先反對道:「就算董卓遷都,也不會把腹背留給我們,必定有大軍斷後,強攻只會徒增死傷。」
諸侯們也都連聲附和,不想耗損實力,唯獨曹操支持姜盛的提議,但見諸侯都不響應,而自己勢單力孤,也只得作罷。
姜盛心憂雒陽百姓,知道董卓若是遷都,必會把雒陽毀得面部全非,而不會留給諸侯一個完整的京城,於是與曹操商議破關。
曹操表示支持,姜盛就讓全軍連夜組裝投石車和床弩,卻被田豐制止。
「元皓何意?」
「主公,諸侯雖然盟誓,但各懷鬼胎,都想保存實力,壯大自己。依屬下看來,董卓西遷之後,諸侯必定各謀私利,難免會兵戎相見。投石車和床弩乃是主公的作戰利器,不可示之於諸侯,若是被諸侯習得,日後對主公大業不利啊!」
徐晃道:「軍師言之有理,主公三思啊!」
姜盛想了想,無奈地說道:「我等不入雒陽,恐怕百姓要遭殃了。」
「主公仁德,實令屬下汗顏,只是為長遠計,主公不可因小失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