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龍鳳麒麟三族爭霸洪荒的時期,那是一個充滿叢林法則的時代,沒有任何道義可言,強者食肉,弱者被食。龍、鳳、麒麟三族就是在這樣殘酷的叢林法則時代構築起了相對有秩序的時代。
秩序建立之後,作為站在洪荒鼎峰的龍族首領祖龍就想得到最好的一切,不管是實力、勢力、女人,還是食物,他都要最好的,所以它的實力在當時的洪荒是最頂尖的,勢力也是洪荒三族中最大的,更是睡便了所有洪荒種族,留下了無數龍種。
但唯獨食物,它始終吃不到最好的,因為最好的食物一直被廚神界把持。
廚神界是繞洪荒而行的小世界,此界的生靈並沒有洪荒那樣的叢林法則,而是建立起了非常健康安穩的秩序,並發展出了無與倫比的美食文化。
在這個世界,地位最高的就是廚師,誰做的食物最美味,誰的地位最高,最受人敬仰,在這樣的情況下,廚神界幾乎無人不會做飯,哪怕廚藝最差的那個,放到外界也是不得了的好手藝。
就有那麼幾個廚神界生靈因為嚮往洪荒世界,便離開廚神界,去了洪荒遊歷。在遊歷過程中,他們數度歷經生死,但最後都幸運的活了下來,依靠的就是他們的廚藝。
憑藉著他們自身廚藝,那些想殺他們的種族都把他們養了起來,讓他們每天做飯,以滿足口腹之慾。
但洪荒太危險,隨時都有滅族的風險,而他們就經歷了不下十次的滅族之戰,幾乎被滅的都是將他們俘虜的種族,原本他們也難逃一死,但是聽說他們做的食物美味無比,勝利者在品嘗過之後,就讓他們活了下來。
如此兜兜轉轉,他們就落在了龍族的手裡,然後祖龍就成了受益龍,但這些人的廚藝雖然冠絕洪荒,在廚神界卻只是普普通通,這個秘密也在最後一人壽終正寢之前,將廚神界的存在說了出來。
祖龍聽到廚神界還有無數比他們廚藝更強的人,二話不說就跑去了廚神界。
原以為廚神界不過是一個小世界,不會有多厲害的人在,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只是祖龍做夢也想不到廚神界的大佬和廚神界生靈不是一回事。
於是在祖龍吃了霸王餐,還打算侵占整個廚神界的時候,凌池出手了。
那一頓毒打,直接把祖龍打的沒了龍形,奄奄一息的被丟出了廚神界,要不是龍族高層感應到祖龍留在龍宮的龍珠光芒暗淡,及時趕過去救下了它,只怕祖龍就這麼咽氣了。
這件事後來成了龍族的秘辛,除了幾個高層之外,再無龍知曉,恰好東海龍王敖光就是當年龍族高層的後代,後來成了東海龍王,也就知曉了這件秘辛。
原本敖光還不太相信,沒想到今天竟然聽到了從廚神界來的人,這當真是讓他大驚失色,正猶豫要不要去拜見?卻見白光一閃,凌池已消失不見。
敖光鬆了口氣,總算不用糾結了。
回到龍宮後,敖光想到廚神界的神秘人對哪吒很是照顧,終究是心下忐忑,便差人多方打聽哪吒身份,免得因為情報不足,從而吃了大虧。
經過一番簡單的打探,很快就有消息傳了回來。
看了有關哪吒的情報,敖光心道:哪吒為玉清聖人闡教門下,上次若真在自己東海撒了野,自己也只得受了,連告狀的門都沒有,好在那廚神界的人幫了我東海大忙,只是不知此人在廚神界是什麼身份?
雖然凌池是六聖的前輩,與道祖鴻鈞同輩,但除鎮元子之外的五聖為了管理洪荒,過去那些年刻意施法淡化了凌池在洪荒的存在感,除了准聖以上修為的大能,無人再知凌池的身份。敖光不過是個金仙而已,自是不知廚神界有凌池這個聖人存在,內心雖然對廚神界很是重視,卻終究少了敬畏之心。
不過自從龍族退隱四海之後,實力早已一年不如一年,作為東海龍王,敖光自是希望廣結善緣,希望未來龍族要是遇到麻煩,也好有求救的方向。
考慮到那廚神界的神秘人本領高強,敖光有意結交,之後花了些時間打探到廚神界的位置,便準備了一些禮物,直奔廚神界而來。
……
凌池在送走哪吒後,觀察了哪吒幾日,見她老實了許多,這才放心的返回廚神界,繼續磨練他的廚藝,順帶著享受享受生活。
這天,凌池正逗弄望舒這個貼心小丫鬟的時候,心念一動,就知道敖光來了。
「公子?」見凌池突然停下動作,望舒紅著臉問道:「怎麼了?」
凌池微微一笑:「沒事,來了個不自量力的,我們繼續。」
話落,凌池大手一揮,廚神界已是隱沒虛空,正朝著廚神界而來的敖光見廚神界突然消失,心中驚駭萬分。
能讓一個小世界瞬間消失,偌大洪荒似乎只有聖人才有這等手段。敖光驚駭之餘,也是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根本不配前往廚神界,當即嚇的全身發抖,戰戰兢兢地行了一禮,轉身就回去了。
廚神界,有聖人!
太可怕了。
……
卻說那紂王受九尾狐附身的妲己媚惑,日益失德,愈發昏庸,對朝中正直大臣一一迫害,導致民心相離,大商朝已是岌岌可危。
亂世才顯忠義,且說那大商亞相比干,生就諍諍鐵骨,為人剛正不阿,有那浩然沖天正氣。昔日女媧在女媧宮得見比乾擦拭那紂王寫在粉牆上的調戲之詩,有感於比干忠義,賜與了一道七彩功德之氣與比干,護住其心神,從此自是百邪不侵,萬毒不沾。
比干乃是正義之士,一心為大商朝效忠,如何見得紂王如此的離心離德,如今太師聞仲不在,首相商容被害,鎮國武成王黃飛虎只管兵事,朝中文武只以比干為首。比干也是不負眾望,常據理怒爭,斥紂王美色誤國。紂王每每想要斬殺比干之時,比干總是渾身七彩光芒放出,使紂王心存顧忌。
比干在上次終南山雲中子進獻巨闕劍除妖之時就開始留意妲己來歷,終於在一次宴會上發現了妲己的九尾狐妖身。後比干明查暗訪,找到了妲己老巢軒轅墳,只一把火將妲己那些狐子狐孫燒個精光,順帶還燒死了玉石琵琶精和九頭雉雞精。
次日上朝,比干向紂王報得此事,只想警醒紂王,紂王卻是嘖嘖稱奇,毫不在意。
妲己見子孫姐妹死傷怠盡,只覺刀剜肺腑,火燎肝腸,如何不深恨比干?但比干有那七彩功德之氣護住心神,妲己也是莫可奈何。
正所謂急中生智,妲己憤恨之時,便計上心頭,想到了裝病的主意。
當日,宮中就傳出妲己病重的消息,紂王得到消息後焦急萬分,只詢問醫士要如何治得妲己?
他卻不知那些醫士早被妲己買通,只戰戰兢兢道:「娘娘重病,卻是需要要七巧玲瓏之心方可醫治。」
紂王一聽妲己有救,當即大喜問道:「如何方可尋得那七巧玲瓏之心?」
醫士道:「臣嘗聞亞相比干在朝廷之上有七彩光芒繞身,想是那七巧玲瓏之心緣故!」
可憐紂王,哪裡知道自己正在斷送大商江山?看著病塌上奄奄一息地妲己,只道這比干平日裡不識抬舉,老是衝撞惹怒自己,就此給個教訓也好,況且還可救得妲己這位千嬌百媚的沒人,便急忙催促那比幹上得朝來。
比幹這一日也是心神不寧,聞得紂王喚自己上朝,料想並無好事,但紂王有召,也只得前往,沒想到卻是聞得紂王說自己有那七巧玲瓏之心,要借之用來治妲己的病。
比干如何不知此乃妲己陰謀,但紂王竟然昏庸得聽信此言,當下只厲聲道:「心之為物,命之根本,陛下要借臣心,何不賜死於臣?」
紂王在比干怒斥之下,也是戰戰兢兢,但終究放心不下妲己,只道:「亞相此言差矣,不過借心一片,何來身死之說?」
比干聞言,只大罵道:「昏君糊塗,聽妖婦之言,導致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賜我摘心之禍,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紂王如今昏聵,哪裡聽得進比干言語,也是大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何況取一心乎?台上毀君,有虧臣!」言罷就叫左右拿下比干。
比干聞得紂王之言,當即心灰意懶,喃喃道:「好個君叫臣死,不死不忠,也罷,今日就全了我比干忠義之名,以報先帝知遇之恩!」
比干只拔劍在手,望大商太廟八拜,泣曰:「大商曆代先王在上,請知今日斷送大商八百年天下者,乃是紂王,而非臣之不忠不義也!」
說罷,比干解帶現軀,用劍將腹剖開,說也奇怪,竟然無血流出。比干伸手入內,摘心而出,往紂王跟前一擲,便又穿好衣裳,望宮外去了。
有那武成王黃飛虎等人聞得紂王召見比干,皆心道不妙,進得朝來,卻只見比干一言不發,面似淡金,只飄然而去,不禁都大為驚駭。
待拜見紂王后,聽得紂王說借心一事,只個個淚流滿面,暗嘆紂王糊塗,怕是大商國運不久矣。從此,朝堂之上再無敢直言之人。
且說比干出了宮門,在街道上只渾渾噩噩徑直走了六七里,卻見有一老婦正在叫賣空心菜,此老婦自是妲己化形在此,要取了比乾性命。
比干聞得有人叫賣空心菜,似有所感,當下聽下來,朝妲所化形的老婦問道:「你方才所賣,乃是何菜?」
妲己道:「民婦所賣乃是空心菜?」
比干又問:「人若是無心,可能活嗎?」
妲己笑道:「大人說笑了,人若是無心,哪能活呢!」
話音一落,比幹當即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妲己見狀,眼中閃過大仇得報的痛快之色,旋即使個隱身法,回王宮去了。
比干之死,卻是毀了大商最後的氣運,自此之後,朝堂再無諍臣,紂王也愈發無道。
但是比乾死後,女媧感應到他的去世,便親自前往地府,讓后土給比干安排了個地府判官的職位。后土也很欣賞比乾的忠誠正直,二女一拍即合,便讓比干成了地府判官,倒也算善有善報。
……
卻說那西伯侯姬昌,乃是大商四方諸侯之一,精通伏羲先天八卦,仁名遠播,治下兩百諸侯國風調與順,百姓幸福安康。
姬昌的老婆、小妾一共給他生了九十九個孩子,後又收得玉清聖人闡教原始天尊門下福仙雲中子之徒雷震子為第一百子。姬昌乃是忠義之人,當年不忍見紂王如此下去斷送大商江山,遂上京勸柬紂王遠離美色,重新振作朝綱。
紂王如何聽得進去?反而在妲己的唆使之下,將姬昌囚禁羑里,七年後方才逃脫。姬昌在此七年間,日夜思索,彌補了伏羲先天八卦只能推算天文地理之不足,將之演繹成後天八卦,史稱「文王八卦」,「文王八卦」可推算人間富貴,亦即後世所說的「相命算八字」,端地神奇,亦算是一件有功於千秋萬代之事。
姬昌卻是在獄中用「文王八卦」算出了自己姬氏一門當取大商而代之,得八百年天下,當時姬昌仍是心朝大商,只惶恐不安。正巧此時姬昌長子伯邑考前來朝歌向紂王獻寶營救父親,紂王在妲己挑撥之下,將伯邑考剁成肉醬,送與姬昌食用。姬昌如何不知?為保性命,只得含淚吞食伯邑考之肉。姬昌遭逢此大變故後,對大商紂王失望透頂,心中暗起反心。
姬昌後在家將散宜生買通費仲、尤渾下得以逃脫羑里,返回自己屬地。自此之後,姬昌招兵買馬,操練士卒,暗地裡聯合那些對大商不滿的諸侯之國,只待時機一成熟,便要舉起反商大旗。
姬昌卻是推算出自己還少一軍師,只苦惱不已。
這一日,姬昌夜夢飛熊入懷,醒來後,自知此夢乃自己合該得軍師之兆,於是便著人四處尋訪道號飛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