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由於連日下雨,銀州下城前面的河床早已泥濘難行,更有洪水來襲的危險,銀州上城在小山崗上,更是易守難攻。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
晉王察哥見事已不可為,在第四日雨歇時,果斷下令退兵。
探馬飛報陶節夫時,陶節夫正在與曲端父子、閔顯光談論戰事,天公作美,眾人心裡輕鬆,氣氛本來還不錯,聞報之後,都傻了眼,眼見宋軍合圍的計劃將成泡影,陶節夫恨恨罵道:「察哥這隻老狐狸!曲軍將、閔鈐轄,你們速度將所有騎兵召集起來,我帶騎兵尾隨追擊,儘量拖住他們。你們稍後帶步軍前來接應。」
「這樣做無異於送死,察哥身邊肯定有鐵鷂子護衛,便是只帶千騎,以我們這三千多騎兵也不一定能勝。更何況對面還有兩三萬騎軍。」曲端搖了搖頭,表示反對。
閔顯光亦是點頭贊同,這樣的舉動跟飛蛾投火沒什麼區別。
陶節夫臉色沉重,看著三人,緩緩說道:「察哥一旦遁回靈州或興慶府,我也無法預料會造成什麼後果。不管怎麼樣,銀州軍政事務是我主持,總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曲端皺了皺眉,聽出他已生死志。察哥一旦退回靈州或興慶府,整個滅夏計劃都將面臨失敗。官家花費數年籌謀,耗費巨帑,若是戰敗,損失之巨,以宋朝的國力,也需數年恢復。到時不可能不追究責任,官家、朝廷、軍方甚至是大宋百姓都需要一個交待,若其他各路無大錯,陶節夫便是最有可能的替罪羊。
閔顯光很快也想到了這一點,說道:「天時之禍,非人力所能預,官家自會明辨。」
陶節夫搖了搖頭,說道:「若是戰局敗壞,到時各方的怒火之下,就算官家英明,只怕也會身不由己,更何況此次戰事是官家一力主張的,若戰敗,他更需要一個藉口,一個交待給天下人。好了,我意已決,休得多言,延誤戰機,軍法從事。」
二人相視苦笑,只得應命而去。
陶節夫披掛齊整,率親兵來到聚集的騎軍前,沉默了一會,什麼都沒有說,撥轉馬頭向城門馳去。三千四百餘騎跟隨著沉默的奔馳而出銀州。
陶節夫率軍向夏州方向猛追,在三十里外即遭遇埋伏在緩坡之後的一千五百餘鐵鷂子,自上從下衝殺。
鐵鷂子,是西夏最著名的騎兵,精銳中的精銳,滿編三千人,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宋人田況《儒林公議》所記十隊的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岩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布。」
在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出現之前,是世界上最兇悍的騎兵,也是所有西夏敵人的夢魘。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
這些重甲騎兵全身披掛,連臉與靴面都有防護。人馬相互之間以鉤索相絞,雖死不墜馬。
鐵鷂子最善長的便是沖陣,倏往忽來,如電擊雲飛。他們喜歡以小隊聚攏抱團衝擊,美其名曰魚鱗陣,實際上就是狼群戰術,野蠻兇悍。
鐵鷂子居高臨下衝來,只一個衝鋒就將急匆匆追來的宋軍殺穿。好在陶節夫也不是弱者,鐵鷂子剛一現身,便命令騎兵分成兩隊從左右弧形衝擊,損失並不大。
雙方很快便絞殺在一起,看似混亂,細看之下,卻是宋軍每次俱是千騎成鋒矢陣型衝擊,與西夏如一朵朵浪花衝擊而來的陣型一次次碰撞在一起,野蠻血腥中有一絲妖冶的美感。
這支當世最兇悍的騎兵很快就將兩條騎軍大龍咬得皮開肉綻,血雨四濺。
陶節夫咬牙帶著最後的數百親騎沖了上去。
但是這些身著高頭大馬,身披瘊子甲的鐵鷂子,手刀根本不起什麼作用,只能以騎槍攻擊坐騎,或是靠騎槍衝擊貫甲引得絞聯在一起的對方身形不穩時,再尋找破綻。
宋軍在常年與西夏的征戰中,也發現了鐵鷂子的弱點,那就是人馬負重太多,行動遲緩。
陶節夫一聲忽哨,宋軍大龍散開,快速向緩坡馳去,鐵鷂子轉動緩慢,陣型未及調整,便被散而復聚的宋騎居高臨下衝擊了一波。如是反覆數次,宋騎在付出千餘傷亡後,成功將鐵鷂子陣型打亂,出現了百餘傷亡。
但這樣下去,宋騎拼光所有,也殺傷不了對方多少騎兵。
陶節夫嘆了一口氣,下令撤退。
鐵鷂子見宋騎退卻,也不追趕,重騎兵也不適合追擊輕騎兵。
誰知道鐵鷂子剛準備撤退,陶節夫又率隊衝殺一陣再退走,擺明了是想纏住對方。
但是察哥很快反應過來,直接派了五千輕騎回身撲來,不僅換下了鐵鷂子,還將陶節夫的兩千餘騎圍了起來。
陶節夫率軍苦戰,眼見己方人數越殺越少,心知今日便是自己殞命之日,反生神勇,一連劈了對方幾名騎兵。
數百剩下的騎兵聚攏在他身邊,開始了最後的戰鬥。
便在此時,自銀州方向響起了密集的馬蹄聲。
西夏軍見狀,很快退去。
陶節夫劫後餘生,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支騎兵哪來的?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