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1847 年 - 1921 年),清末深州(河北省深州市)南小營村人,出身貧寒,自幼愛好武術。20 歲時,他向劉奇蘭、郭雲深學習形意拳,他對形意拳的鑽研日益精深,實力不斷提升。後又師從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學習八卦掌。獲得了「單刀李」的稱號。
師父董海川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他自幼嗜武,遊歷九華山時偶遇畢澄霞,拜其為師,學藝八年,創立了八卦掌。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因誤傷人性命,遠走他鄉,流落至京師,在肅親王府當司菜太監。在肅親王六十歲壽宴上,董海川獻藝暴露一身武藝,後經肅親王引薦與楊露禪比試,名震京師。使其成為與太極拳、形意拳齊名的中國三大內家拳種之一。
光緒十六年(1890 年),李存義在劉坤一帳下教士兵練武,屢建功績,劉坤一是清朝後期的政治家、軍事將領,曾參與諸多軍事行動並屢獲戰功。提升了士兵的戰鬥力,在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剿匪行動或維護地方治安等方面發揮了作用。
後來,李存義在保定開設了萬通鏢局。他憑藉高超的武藝和單刀絕技,使所保之鏢無人敢劫,他的名聲也因此在江湖中傳播開來,「單刀李」的稱號不脛而走。而且他在鏢局中兼收徒授藝,為形意拳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不少人才。
據說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武者因得罪了當地惡霸而被追殺,李存義憑藉自己的威望和人脈,成功調解了雙方的矛盾,保護了這位年輕武者。此事在武術界傳為佳話。
在一次武術交流活動中,一位習武者在展示自己的技藝時陷入了瓶頸,始終無法突破。李存義毫無保留的教授,以簡潔的話語和精妙的示範,瞬間點醒了這位習武者,使其技藝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後來,李存義因重義不重利,鏢局終因資金不足而關閉。他的俠義性格和對錢財的淡薄態度又投身到更廣泛的武術傳承事業中,
1900 年八國聯軍侵華,53 歲的李存義毅然參加義和團,奮起抗擊外敵。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一役中,李存義帶領眾人與一千七百多名沙俄軍血拼,以刀槍棍劍對戰洋槍火銃,傷敵三百多名,擊斃 62 名,近半數都是李存義所為,這一戰讓他「單刀李」的名聲大震。
晚年,李存義放棄鏢行,致力於教授徒弟。在家鄉南小營村傳授拳術,村前街、后街都設有練武場,村民習拳練武蔚然成風。他的門徒眾多,較著名的有尚雲祥、黃柏年等。
李存義還創編了十六路的《拳術教範》,《刺殺拳譜》,對推廣形意拳做出了突出貢獻。1921 年,李存義因病去世,安葬於南小營村,終年 74 歲。
左昌德出生於 1808 年,山西省文水縣孝子渠村人,出身武術世家,其父左文法通曉武術。左昌德弟兄三個,他排行老二,因以拳把式聞名,當時人們稱其為「左二把」。
他自幼深得父親的偏愛,17 歲時隨父到北京西華門外經營車軸生意,同時堅持深練武功。他在院子裡埋下 18 根木軸,每天早晨至少踢踹一百下;大門外十字路口的一對石獅是他用來練臂力的,每天晚上必舉數十次。
苦練三年後,左昌德不僅一腿能踢斷一根木軸,雙手還可把一對石獅子舉過頭頂。河北滄州「長眉道人」張德茂聽說後,主動將他收為徒弟。
張德茂是嘉慶年間河北滄州人。他出身於武術世家,其外祖父張景和是康熙年間著名拳師,江湖人稱「神拳教習」。張德茂跟隨外祖父學成武藝後,創辦了玉永鏢局,鏢走大江南北,威震海內。
在一次走鏢北京時,機緣巧合認識左昌德並收其為徒弟。左昌德身材魁梧、臂力過人、天資聰明且刻苦練功,後來左昌德在武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也證明了張德茂識人的能力。
張德茂出身武術世家,創辦玉永鏢局,後因多年經營勞累,將鏢局轉贈給左昌德。
道光十六年,28 歲的左昌德拜別師父張德茂回到北京。此時,雖他已擁有玉永鏢局,但因父親病故後自己不善經營車鋪,導致車鋪倒閉,生活陷入困境,在北京的日子也並不順遂。然而,憑藉高超武功,他得以獨霸北京天橋。
一年後,在師父張德茂的介紹下,左昌德前往蘇州,起初開設玉永鏢局,次年將其改為昌隆鏢局,開啟了漫長而充滿傳奇色彩的保鏢生涯。
道光二十四年,左昌德給蘇州巡撫押送蘇繡名師盧氏繡的「七禽圖」到北京城,因一路平安無事,道光皇帝親賜他黃馬褂一件,鏢旗一面。據說,道光皇帝授其鏢
旗時,旗柄朝下,左昌德順手接住,不敢將旗子再倒過來。為紀念此事,以後左家的鏢旗都是旗矛倒插在鏢車上,因此,人們老遠一看倒插鏢旗的,便知是昌隆鏢局的鏢車。
左昌德為人熱情豪爽,同行遇有困難,只要提出,就鼎力相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有一次,左昌德在押送鏢物的途中,夜晚遭遇了一群規模龐大的土匪。土匪們仗著人多勢眾,企圖搶奪鏢物。左昌德毫不畏懼,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勇氣,在黑暗中與土匪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他成功擊退了土匪,保護了鏢物的安全。
傳說左昌德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了一本古老的武術秘籍。這本秘籍記載了一種獨特的武功心法和招式,左昌德通過刻苦鑽研,將其中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武藝中,使自己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有一次,平遙縣南良莊王正卿保鏢時失了鏢,找到左昌德,請求幫助。左昌德二話沒說,欣然拔刀相助,幫王正卿找回了失去的東西。
之後,王、左結成金蘭之好,他們常在一起切磋武功,取長補短,王學左的彈腿、綿掌,左學王的槍法。
左昌德的徒弟中較為著名的有張德壽、武高升等。張德壽跟隨左昌德學習武藝後,也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鏢師,在江湖上有著一定的名氣。
他們在保鏢過程中,以忠誠和勇敢著稱,繼承了左昌德的俠義精神,為昌隆鏢局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武高升同樣武藝精湛,他在保鏢行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武功和應對各種危險情況的能力。在左昌德的指導下,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備受尊敬的鏢師,為昌隆鏢局的聲譽增添了光彩。
左昌德在晚年將昌隆鏢局交給其子左安民經營。左安民繼承父業,左安民之子左秉信也跟隨先輩習武保鏢。
昌隆鏢局在左家三代人的經營下,歷經道光、咸豐、同治等皇帝統治時期。名望譽滿我國北方六省、南方七省。
昌隆鏢局有一次押送一批珍貴古董的鏢。在押送途中,遭遇了一夥訓練有素的劫匪。左安民沉著應對,指揮著鏢局眾人擺好陣勢。憑藉著精湛的武藝和緊密的配合,他們成功抵禦了劫匪的多次進攻。
劫匪並不甘心失敗,不斷變換策略。左安民採取奇襲戰術,帶領幾名高手繞到劫匪後方,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劫匪被打得落荒而逃,古董安全送達目的地。這一役,再次讓昌隆鏢局聲名遠揚。
左安民的兒子左秉信也逐漸成長起來,加入到鏢局的事業中。左秉信自幼跟隨先輩習武,不僅武藝高強,還頗具智謀。在他的協助下,昌隆鏢局的業務不斷拓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晚清後期社會動盪加劇。鐵路等新式交通興起,傳統的鏢局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客戶們紛紛選擇新式交通,昌隆鏢局的業務量急劇下降。鏢局的輝煌已難再現。
進入民國時期,昌隆鏢局順應時代的潮流,逐漸收撤。左家後人帶著對先輩的敬仰和對鏢局歲月的回憶,回到故里。昌隆鏢局成為了歷史的記憶。
清朝中期是鏢局業鼎盛階段,北京出現了「八大鏢局」。鏢師們有一套獨特的暗語和暗號,用於在押送鏢物的過程中進行交流和傳遞信息。只有內行人才能夠理解。據說,有一次一位聰明的劫匪試圖破解鏢師們的暗語,卻被鏢師們巧妙地識破,最終無功而返。
在鏢局之間,存在著一種互幫互助的傳統。如果一家鏢局在押送鏢物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其他鏢局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幫助。在押送重要鏢物時遭遇了強大的劫匪,陷入了絕境。其他鏢局得知後,紛紛派出高手前來支援,保護了鏢物的安全。
到了晚清,光緒二十七年,京城第一大鏢局會友鏢局八位年輕鏢師護送 10 萬兩現銀,在途中遭遇剪徑強盜,雖擊潰劫匪但死了四位鏢師,損失慘重。
時隔兩年,會友鏢局又在護送官府白銀時遭人偷襲,死了兩位鏢師,元氣大傷,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無錫鏢師楚二鬍子自恃武藝高強,走「光頭鏢」,在護送兩萬兩白銀途中多次遭遇劫鏢匪徒,雖保住銀子但差點丟了性命,在行業內引起震動。
1900 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向西逃往西安避難,平遙的同興公鏢局毅然承擔起護送大批隨行錢物的重任,在押運 93 萬兩白銀的過程中無一閃失,得到慈禧太后肯定。
時代的變遷,鏢局逐漸走向衰落。1919 年,西安最後三家鏢局宣告關門;
1931 年,北京會友鏢局解散,標誌著中國鏢局時代的終結。
:()歷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