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月報》顧名思義,每個月只發行一期。
按照現在這個速度,想要連載完《神女》,至少得歷時一年以上。
隨著劇情發展,場面越來越宏大,一個光怪陸離的畸形社會,赤條條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當連載到第三期時,文學研究會甚至專門為它舉辦了座談會,同時按照周赫煊的解釋,將這種形式的小說命名為魔幻現實主義。
此時距離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問世,大概還有40年的時間。
後來世界文學界討論魔幻現實主義起源,一直是個很苦惱的話題。許多歐美學者認為,魔幻現實主義誕生於中國,它以《神女》為起點,在之後20年內出現諸多同類作品。
《神女》的問世正當其時,如今新文學已經開始由盛轉衰,中國新派作家們的創作恰好進入瓶頸期。魔幻現實主義就像一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空,給許多青年作家帶來全新的創作靈感。
就像魯迅的《故鄉》發表,催生出「鄉土文學」這一流派,並成為20年代中國文壇的中堅力量。周赫煊的《神女》,也帶起一波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潮流,活躍期從20年代末,一直延續到40年代初。
甚至有同類型作家高呼:「我乃周赫煊門下走狗!」
周赫煊的擁躉們不知道他家地址,便紛紛把信寄到《大公報》報館,每月至少能收到上百封。其中大部分是向他請教文學創作的,周赫煊回了幾封便感覺太麻煩,必須得請個專職秘書才行。
……
當周赫煊名震文壇時,南方的戰爭還在繼續。
孫傳芳之前一直坐山觀虎鬥,想利用北伐軍解決吳佩孚,再以「援吳」名義趁機吞掉中南地區。如果戰事順利的話,他還打算順手把北伐軍給解決掉。
最開始孫傳芳的計劃非常順利,還打了幾場勝仗,但很快局勢就扭轉了。
10月中旬,進攻受挫的北伐軍調整戰略目標,移師贛北向孫傳芳主力所在的南潯路發起攻擊。11月初,北伐軍只用兩天時間,就切斷孫軍的補給線,孫傳芳主力瞬間潰散,一部分繳械投降,一部分坐困愁城。
北伐軍又用了四天時間,徹底消滅江西的孫軍殘部,一槍不發便占領南昌。
而戰前不可一世的孫傳芳,因為看到被包餃子的危險,在決戰之初就坐軍艦跑路了。以至於他的軍隊群龍無首,毫無戰心,堅持不到一周就全線潰敗。
孫傳芳由此失去爭天下的雄心,北上投靠死對頭張作霖,當面謝罪、俯首稱臣。
張作霖見全國局勢大變,在北平也坐不住了,把官邸搬到天津,親自坐鎮後方指揮部。他命令直魯聯軍立即南下徐州,以策應南京的孫傳芳部隊,共同攜手對付北伐軍。
在河南圈占地盤的張宗昌和褚玉璞,連家都沒回,便被張作霖派往徐州,南北大戰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周赫煊的《大眾》副刊也已籌備完畢。就在他準備發刊時,北大那邊傳來消息,說是準備近日復校,邀請周赫煊這個名義上的校長去講話。
周赫煊立即坐火車前往北平,會見了北大的眾多教授、講師。
好吧,「眾多」只是虛詞,其實數量並不多,總共還未滿30人。
沒辦法,如今北平的情況,南方的學者們都不願受邀任教。而有很多跟共黨有關的北大教員,要麼南下避難,要麼躲進東交民巷,一露面就會被警察抓走。
名滿全國的北大,如今就只剩下20多個教員。好在清華、中法、燕京等大學的老師,接受了北大的兼職講師邀請,勉強可以承擔教學任務。
北大校門口,周赫煊還沒下黃包車,便看到那裡掛了條歡迎他的橫幅,北大教師們站成一排迎接校長。
這個陣仗並不算大,如果換成蔡雲培,迎接地點絕對會設在車站,而不是自家校門口。
年初蔡元培回國的時候,北大師生以為他要返校,可是直接放假一天來慶祝,那才叫威望呢。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好多北大的師生,都對蔡元培充滿了怨恨。認為他在最困難的時候拋棄北大,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便是如此。
「周校長,你可讓我們苦等啊!」鍾觀光笑著迎上去,熱情的跟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說:「鍾老先生,在下才疏學淺,可當不起各位這樣歡迎。」
「當得起,當得起,哈哈,以後大家的工資都要靠你呢,」鍾觀光拉著周赫煊的手,介紹道,「這位是國文系主任馬裕藻,這位是物理系代理主任李書華,這位是……」
「馬先生好!」
「李先生好!」
「周校長好!」
「……」
周赫煊逐一跟北大的老師們握手問候,有個年輕人引起他的注意。此君名叫葉公超,實在太年輕了,才22歲,這個年紀居然也能做北大老師。
周赫煊打聽幾句,才知道葉公超還是北師大的教員,而且身兼《英文日報》和《遠東英文時報》編輯。
民國時代風雲激盪,湧現出無數少年成名的英才。想當初梁簌溟在北大講課時,也不過才25歲,放在後世是絕無可能的。
周赫煊在認識所有人後,突然退後鞠躬行禮道:「今後北大就拜託諸位了,鄙人俗務繁忙,恐怕不能履行校長職務,只能負責跑跑腿向教育部要錢。」
「哪裡哪裡,周校長言重了,應該我等感謝周校長。」眾人連忙說道。
周赫煊此舉目的有三:一是表現出謙虛,給北大老師們留下好印象;二是表明態度,承諾不會幹涉日常校務;三是亮出手腕,暗示自己乃北大的財神爺,教育款項需要他去跑。
只一個鞠躬,有禮有節,有承諾也有恩惠,立即就讓北大老師們接受他。
就算有人看不起周赫煊這個校長,也只能在肚子裡腹誹,當面駁他面子是絕不可能的。
當天晚上,周赫煊住在北大教師宿舍,只等著明日做開學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