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三事 第兩一六章鏖戰淞滬——小戰

    閘北那邊,隨著中國軍隊援兵的增加,戰事也開始慢慢向郊區延伸。2月9號,就在上海方面的日本陸海軍指揮官還在相互扯皮的時候,中國軍隊突然出現在了日軍薄弱的右翼,

    此時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員,比起剛開戰那陣,人數已經多了不少。不算軍艦上臨時拉來湊數的水兵,到2月7日,在上海可用於進攻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員人數達到了4000餘人。

    其中,滬西豐田紗廠那邊,孤懸在法租界外,有陸戰隊隊員60人。虹口擔任警戒任務的陸戰隊員70人。楊樹浦方面駐守370人,其中有300人用於保護正在臨時建造的陸上飛機場。吳淞方面因為新到第7大隊,兵員有580人。其餘2660人都在閘北。

    看得出來,跟剛開戰時平攤兵力,四面撒網不同,這回,日本陸戰隊已經儘可能的集中兵力到了閘北戰場。

    問題就在於,兵力是集中了,但是空檔也多了。陸戰隊的主力,2600名陸戰隊員集中在閘北,跟鄧志才旅長的120旅打得昏天黑地,沒占得一點上風。兩翼自然就放空了。

    南面還好,有公共租界,中國軍隊沒法迂迴。可是北面就沒什麼掩護了。北面的吳淞倒是有日軍,可是吳淞和閘北中間還有個幾十里地的大空檔呢。

    當初閘北巷戰剛開始那陣,中國軍隊兵力不足,自然都集中在閘北,沒實力打迂迴。但是到了這會,19路軍援兵大集,對日本人的側翼就開始感興趣了。

    閘北北面的郊區,沿著鐵路往吳淞方向走,就是被下元少將惦記著的江灣鎮。駐紮在這裡的,是61師第一團粱世驥部。

    一二八打到現在,19路軍三個師,已經有兩個師亮相過了。61師是最後一個出場的。為什麼來得晚,是因為61師本來駐紮在南京、鎮江,離上海最遠,因此趕到上海自然也晚了些。

    不過,大夥都知道,但凡是能被挑出來衛戍首都的,絕對都是第一流的部隊。這61師就是19路軍中最強的一個師。想當初19路軍剛編遣的時候,78師連影子還沒,60師則是從獨立旅擴編而來,唯有61師是從步兵師改編而來,因此骨幹較多,實力也更強一點。

    團長梁世驥是廣東梅縣人,和葉劍英是老鄉,保定軍校畢業,揣的是高學歷,手上也不含糊。梁團長率部進駐江灣鎮,摩拳擦掌想試試身手。按照指揮部的命令,梁團長率領所部進駐江灣鎮,任務就是兩個字,壓迫。壓迫當面之敵退入虹口「黑租界」。

    2月9號,就在日本陸軍混成24旅團吵著嚷著要打江灣的時候,跟上司較勁的時候。梁團長卻按照上峰的部署,向日本人的側翼展開了行動。從江灣派出了第7連向東面虹口方向的日軍陣地進行威力搜索。

    所謂的威力搜索,也就是武裝偵察。上去小股部隊探探敵情,掂量掂量敵人分量。碰到小股敵軍就驅逐消滅,碰到大股敵軍就撤回,純粹是試探性質。

    7連就是奉命向江灣東面的屈家橋方向進行威力搜索。

    可沒曾想,這一搜索,一不留神竟然是鋼刀切豆腐一樣,直接深入到屈家橋方向,接近了跑馬場。當面之敵,竟然只是敵人的「便衣隊」,也就是一幫日本僑民組成的雜牌臨時工,根本沒有發現正經的日本兵。


    原來,這虹口方面的日本士兵,總共也只有70人,剩下的多是些僑民組成的「便衣隊」,根本顧不過來。

    輕鬆得手後,帶隊的連長駱名揚命令全連構築工事,準備切實占領屈家橋。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順利。

    屈家橋,說起來並不是61師的防區,而是被指揮部劃入閘北方面60師的防區。

    梁團長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屈家橋地處交通要道,他希望占領這個點有利於縮小和右翼60師的距離,便於聯絡,因此要求第7連占領屈家橋,等待60師派隊接防。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戰場調整。不論是梁團長還是第一線的駱連長,都是這麼看的。然而日本人不這麼看。

    因為虹口日本「黑租界」太空虛了,大家都知道的,上海租界只有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日本其實在上海沒有租界,原本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提出在上海建立租界的要求,已經被清政府應允。但是劃定的楊樹浦,已經是英美租界的邊緣,日本人敢跟俄國人叫板。可真要在那時候,跟英國人叫板,妥妥的會給滅了。日本人當然不肯要楊樹浦周邊作為日租界。一來二去的,日本在上海謀奪租界就落空了,後來,日本人大量在虹口聚集,試圖造成既定事實,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有權利在浦江之上行駛租界駐兵,併合法的,只有英美法三國,而虹口就成了日本「黑租界」。

    虹口只有70名陸戰隊員,卻要看守那麼長的邊界,經不起中國軍隊任何大規模進攻。一旦被中國人衝進日僑密集的虹口「黑租界」,想想後果,植松少將後背都要發涼。

    植松少將並不知道,其實,中國人根本就沒打算攻進日本人的「黑租界」。19路軍的青年軍官們倒是很想一鼓作氣殺進去,但是一到高層,不論是南京方面還是上海前線,都指望日本人知難而退,根本就沒打算衝進去端日本人的老窩,怕戰事擴大更不好收場。

    於是,日軍陸戰隊迅速抽調兵力向屈家橋增援,甚至把吳淞方面的那一百多軍艦水兵組成的臨時陸戰隊都抽調過來增援。而中國人卻渾然不知,一個連隊級別的行動居然捅了這麼大的馬蜂窩。

    日軍的反應速度也非常迅速,7連的防禦工事還沒完成,日軍的反擊就開始了。這裡面,固然是因為日軍有裝備優勢,機動迅速。但這第一個回合還是能看出兩軍的差距。正如戰後19路軍戰後總結說的那樣:「我軍工作力(構築工事)太差,而敵之機動力異常靈敏之故」。

    中國軍隊缺乏工事依託,甚至沒有地形掩護,而日軍陸戰隊步兵的進攻卻能獲得虹口公園日軍野炮的支援。日軍步炮協同,而7連官兵還得不到友軍的支援,因為屈家橋距離江灣鎮有段距離,形成了一個狹長的突出部,「突出殊甚」,附近陣地的友軍火力難以鉗制日軍。而日軍火力不但兇猛,而且射擊準確性,尤其是日軍機槍的射擊精確性很高。暴露在敵軍火力網之下的第7連孤軍奮戰,頓時死傷慘重。

    眼看情況危急,梁團長趕緊命令第三營代理營長古煌帶領第8連和機槍連趕去接應。進攻的日軍其實本身也沒有多少兵力,發現中國軍隊趕到兩個排就迅速後撤。但是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沒有掌握好前進時機,在沒有聯絡確實查明敵情的情況下組織追擊,結果日軍撤退是交替掩護,而追擊部隊以為已經被友鄰部隊占領的地點依然還在日軍掌握中,行進中又遭到日軍火力的殺傷。部隊雖然將日軍驅逐了一段距離,卻無法鞏固屈家橋陣地。

    下午6點,中國軍隊參戰的三個連被迫放棄屈家橋,撤回江灣鎮。清點人數,戰死18人,傷53人,還有4人失蹤。而日軍方面的統計,2月9日,陸戰隊在上海的全部傷亡也只有戰死7人,傷20人。

    這場前哨戰,規模並不大,但是61師依然深為震動,因為這樣一次小戰鬥就出現如此高的傷亡率是前所未有的。按照戰後報告的說法,「此次損害,按連單位算,實為屢次戰役所未有。」

    這樣的武裝搜索,在江灣北面也在不斷進行,接連幾天,雙方通過這樣的一連串搜索和反擊,試探著對方,了解著對方。也通過這樣的前哨戰,雙方逐步在上海北郊,形成了一條新的戰線。

    在這一連串小規模接觸外,雙方卻一直沒有大的戰鬥,戰局也慢慢的穩了下來。

    ;



  
相關:  民國一九三二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紅色莫斯科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戰神狂飆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民國二三事第兩一六章鏖戰淞滬——小戰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6s 3.7242MB

搜"民國二三事"
360搜"民國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