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兩場戰役,飛機徹底進入了眾人的視野。
在和華國交戰過的日本人和俄國人眼中,那是一種可怕的東西,不僅從心理上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其本身也有著頗為厲害的破壞力。西方各國對於飛機原本持著觀望態度,他們各自有著飛艇隊,並沒有充分挖掘飛機的作戰能力。但是華國對日的一場空戰,讓他們看到了飛機在面對飛艇時的優勢,與此同時,飛艇致命的弱點也明明白白的暴露在他們眼前。
大量的訂單瘋狂地向著飛機製造廠涌去,歐洲各國對於飛機的需求量,已經達到遠遠超出顧氏飛機製造廠生產能力的地步。有一些國家還指明想要引進顧氏飛機製造廠新近研製出來的渦輪軸戰機,顧氏工廠沒有答應。
給自己人的戰機都生產不過來了,哪裡還有多餘的渦輪軸機賣給外國人?別看現在華國的飛機製造技術很牛,生產線畢竟還只有那麼有限的幾條。再者,保密工作還是要做好的,起碼在顧氏飛機製造廠研製出性能超越渦輪軸戰機的飛行器前,他們是不可能鬆口把戰機賣給歐洲那些國家的。同樣,要是他們華國人想向英美購買那些人最新研製出來的武器,想必那些人也不會同意。誰要是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先機拱手讓人,誰就是傻子!
華國態度堅決,那些西方國家雖然對渦輪軸戰機垂涎不已,一時之間卻也無可奈何。如今的華國已經不比往日,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欺辱或者威脅的了。從俄國和日本的慘狀就能知道,要是哪個國家敢輕視華國,必定會嘗到苦果。如果他們沒在打歐戰,或許還可以聯合起來與華國周旋周旋,現在麼,自己都焦頭爛額的,還敢到處樹敵?要是把華國人逼到同盟國那邊,他們找誰哭去?他們希望得到華國的大殺器,但一點兒都不希望被大殺器對著的是自己!
雖然不出售渦輪軸戰機,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的製造鏈卻以極快的速度膨脹了起來。
在戰事結束的那幾天,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有關飛行器的報導。作為本次戰爭的英雄,華國民眾對飛機,有著極高的熱忱,更不用說飛機這東西本身,就極具夢幻色彩,他們對於這個話題的討論,自然樂此不疲。
儘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別說飛機,連飛艇或熱氣球也許都沒見過,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想像這些英雄在天空中翱翔的樣子。誰要是不知道飛機的光榮事跡,那就落伍了。
茶樓里,說書的人編造了各種版本的故事,來敘述英勇的空軍如何把日軍和俄軍打得屁滾尿流;報紙上,文人們寫了不少文章或是詩歌來稱讚飛機,稱其為「極富想像力的創造」、「本世紀初最大的奇蹟」。
有些嗅覺敏銳的商販們與顧氏飛機製造廠簽訂了合同,仿著真正飛機的模樣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模型,放在店裡賣,還別說,生意特好,那些飛機模型上架不過幾日,便被搶購一空。可以說,群眾對於這項神秘物事的饑渴度,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現在,任何與飛行器有關的話題,或是沾邊的東西,都能夠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雖說飛機現在還僅僅用於軍事用途,但是現在,它徹底的火了。不用顧氏工廠去做宣傳,自有一大票人忙著幫他們宣傳這樣神奇的物事。
&真是史無前例的壯舉。」一位已到垂暮之年的文人感慨著,他本是文人界的泰斗,活了足夠久的時間,經歷過足夠多的事情,自以為已經沒有什麼能夠讓他大驚小怪的了,如今,見周圍都在瘋傳航空業之事,恍然間覺得自己像是重活了一遭。
看著自己的桌案上擺放著的飛機模型,回想著學生將它送來時那興奮的神情,這位老人垂著頭,嘴角翹起,眼中卻隱有淚意。
年輕的人,年輕的行業,從這些朝氣蓬勃的人和產業中,他似乎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要是在一年前,不,半年前,誰告訴他華國會有今天,他定是不信的。可事實證明,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做到了他們那一代人沒做到的事情,打拼出了屬於他們的天地。
如今,他年事已高,即便對航空業有再大的興趣,也不可能轉而研究這些了,不過,他卻可以做些別的事。
老人盯著屋裡的電話看了一會兒,忽然朝它走了過去。
&朋友,你不覺得,學校里該增加一門課程,不,一個學院了麼?」
……
&某高校增設航空類院校的舉措就像往水中投下了一顆石子一般,激起了層層浪花,許多高校反應過來,紛紛效仿該高校的舉措。如今,航空業的興起已成為必然之勢,若是哪所綜合類高校對此無動於衷,倒要落在其他院校之後了。
在兩場戰役之前,別說對飛行業有所研究的人,就連對飛行業有所耳聞的人都鳳毛麟角;在此之後,絕大部分人對此雖然依舊知之甚少,卻許多理工科的學子,心中都燃起了了解它、挖掘它的渴望。
雖說目前對於航空這一塊,各大高校的知識儲備和教育資源也頗為缺乏,但不是有顧舒晗在麼?為了培養更多的航空業人才,顧舒晗專門建立了一個機構,負責與各大高校溝通,定期向各大高校輸送一些研究成果。再不濟,還有b大等高校在,顧舒晗可是在這些高校中親自講過課的、與這些高校的教授和學生們交流過的,若他們派教師或學生去這些高校聽一聽課,與這些高校的教授、學子們交流一番,必然受益匪淺。
對於華國人而言,許多東西,都是在摸索中建立的。教授們在研究的同時,學生們也在研究,這種種,方才促進了學術的不斷進步。
……
&前方排起了長龍,這幾日正好是高校報名的時間。
&是想進航空學院的?」
&不是,自打那些空軍為咱華國立功後,不知多少人想進這個學院。別看航空學院才剛成立沒多久,行情可好著呢!」
有人聽了,暗自咋舌。
&報名的所有人都能夠進航空學院?」
&因為這學院才剛開,教學資源有限,校長準備讓航空學院走精英路線,沒打算招太多人。所以來的人裡頭,大半都是要被趕回去的。再說,航空業雖然重要,但造船、修路這些,也是要有人幹的嘛,都讓學生鑽航空學院了,其他老牌學院怎麼辦?」
&也是。」那人盯著蜿蜒的隊伍看了好一會兒,果然見到有不少學生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因為種種原因,新近才剛成立的航空學院,儼然成為了精英學院的代名詞。
而將這個行業引入華國的顧舒晗,在學生們的心中,更是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隨著他們對航空業的認識越來越多,他們對於顧舒晗的崇敬,也就越來越深。由於地域的緣故,顧舒晗無法到全國各地的高校進行教學,不過,這並不妨礙學生們對於顧舒晗的憧憬。
顧舒晗每發表一次言論,每舉辦一場有關航空業的講座,這些高校的學生們都會千方百計的把相關的資料搞到手,貪婪地看著資料上顧舒晗所說的每一句話。每當這個時候,有門路弄到資料的那些學生附近必定擠滿了人,本班的人,鄰班的人,都會向他們借了資料,爭先傳閱。
除此之外,每一次若是報紙上刊登了顧氏飛機製造廠的最新東西,他們都會把那些消息剪下來,珍藏在自己的筆記本里。種種舉動,足以看出,顧舒晗對他們的影響何其深遠。
如果說,創業之初的顧舒晗在這些學子心目中還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是偶像的話,那麼現在,隨著航空業的發展,她在社會上的地位,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與從前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從前,她還是一個可以追趕、模仿的對象,如今,提及她,他們卻只有膜拜的份。能夠進入各大高校的學子們自然都是聰慧的、高傲的,但同時,他們也有自知之明。
實業做得十分出色的人雖然少,但還是有;能夠憑藉一己之力,開創一個全新的行業的人,卻是絕無僅有。更何況,顧舒晗不是尾隨在西方國家的身後,去拾人牙慧,而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走在了世界的前方,這足以讓他們感到自豪。
他們雖然無法做到顧舒晗那種程度,卻也希望能過親身參與進去,為這項榮耀的事業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
在大批的學子湧入這項全新的專業的時候,b市附近一批學習航空業的學子畢業了,他們有的加入了正在擴建的顧氏飛機製造廠,有的加入了顧氏工廠新開的材料生產廠,還有的,加入了顧氏工廠與其他工廠合辦的廠子。
來自歐美的訂單量如此之多,僅憑顧氏一家工廠自然很難拿下,因此,顧舒晗開始效仿先前,與其他工廠主合辦廠子,生產材料一類的東西。
在航空製造業這一塊,顧氏工廠在華國是沒有同行的,那些從飛行器的崛起中看到商機,想要來分一杯羹的廠子,必須得靠著顧氏工廠的引導,才能跨進這一行的門檻。因此,對於與顧氏工廠合作的廠子來說,這一次的合作,與從前的合作又有所不同。
從前的兩個聯盟,雖然也是以顧氏工廠為尊,但到底還沒到顧氏工廠一家獨大的地步,而在航空業,顧氏工廠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離了顧氏工廠,沒有一家廠子能夠玩得轉。因此,業內大佬們看顧舒晗的目光,與以往也有所不同了。
對於這些,顧舒晗自然不會沒有覺察,但她接人待物的態度,還是如往日一般,不卑不亢,該強硬時強硬,該溫和時溫和,生意上的合作夥伴見她這樣寵辱不驚,對她越發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