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情況,張三隻好採用一種笨辦法,那就是把兩邊參合到一起,讓他們再也分不出彼此那麼就不會再出現被區別對待的事情了。
正好這次揚州戰役表現好的將領需要升遷,乾脆一併解決了,於是張三開始從琉球島開始每個部隊抽調三分之一然後填充進去三分之一的義務兵,然後把抽調出來的三分之一混編在填充三分之一的義務兵組成新的團。
這樣每個小隊都添上一到兩個新兵,這樣大家就沒有辦法區分了吧,因為怕引起不穩定,所以先從琉球開始分批整編,計劃用半年左右完成所有部隊的編組,這樣一來陸軍就擴充成了三十個團十五萬人。
除了軍改之外,張三還要給各級軍官上課,講如何打新型戰爭,還有後勤管理技巧,先進的作戰理念等等,還有就是健全四總部。
張三雖然模仿了四總部,但是張三畢竟沒有在裡面幹過,不過是結合各個小說和自己的理解拼湊出來的,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運行,尤其是戰爭的考驗之後,張三也漸漸的摸到了一些門道。
其中參謀部就需要進行一些改革,增加繪圖人員的數量,參謀很多時候都需要圖上作業紙上談兵,所以有一張清楚的地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地圖不夠清晰,那麼就可能導致部隊走錯路,錯過交戰時機,甚至輸掉戰爭。
張三看過很多歷史小說,很多書上介紹過繪圖,但是真的面對戰爭的時候,張三才發現,原來繪圖是如此的重要,以前張三會在商隊中安排繪圖人員,特別是威遠鏢局裡的鏢師都在繪製自己走過的路的地圖。
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地圖是遠遠不夠的,張三想起以前在哪篇文章上說過,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已經掌握了精細的中國地圖,不僅知道每一條路,甚至是每一個村莊每一口井的位置都知道。
張三現在才覺得,原來這個真的不只是說說,這段時間不要說陸上地圖,就是海圖都沒有一份像樣的,張三的戰艦就有一艘在福州外海擱淺了,要不是同行的船隻幫忙拖走,那條船就成了首個被宋軍俘虜的船隻了。
所以參謀部地圖部門要重點加強,現階段海軍主要負責繪製自己防區內的海圖,陸軍則要派出繪圖人員深入大宋腹地繪製地圖,當然還有高麗和北越也要繪製。
更遠期的目標是繪製東北女真活動地區、遼國、蒙古等地的地圖,反正就是商人走到哪地圖就畫到哪,這樣日積月累之下,參謀部在計算行軍和出計策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
而清晰的地圖也是製作沙盤的關鍵,張三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在中軍大帳里,對著沙盤指揮若定的場面,但是沒有地圖,沒有等高線,沒有比例尺,胡亂用泥巴捏一個沙盤那是一點屁用都沒有。
還有就是後勤部門,戰爭的時候,船隻使用非常混亂,張三一直待在揚州沒有顧得上過問,大家採用的辦法竟然是誰搶的歸誰使用,結果後勤部運輸壓力非常大的時候,很多海軍艦隊竟然有大量的空閒船隻。
好在解決即時沒有造成大的事故,但是這也給張三提了個醒,那就是總後勤部要強化戰時協調組織能力,所有繳獲要統一交由後勤部門統一調配。
還有就是後勤的聯動性,還有各部門的協調性,揚州城頭大量消耗火油彈的時候,海鯊島火油彈庫存告急,而淡水城庫房裡的火油彈還躺在庫房睡大覺,裝備部還在加班加點的生產爆破彈!
總之方方面面的問題,都需要一點點的梳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家畢竟都是新手,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所以張三也沒有過多的苛責大家。
除了這些之外,張三還準備革新軍官的教育方式,以前軍官教育,一個是練體能,練隊列,練紀律。一個是學兵法,紙上推演,地圖推演。最後一招就是派到未清理乾淨的地區去實戰等等。
但是這樣的訓練方法面對著同樣有組織有紀律的宋軍就顯得不那麼實用了,所以張三增加了兵棋推演法,就是按照不同的地形、士氣、兵種、天氣、後勤等等因素模擬對戰。
現在也沒有計算機,只能依靠人工計算,不過這個東西可以慢慢摸索,張三也不希望大家一次做的多好,只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鍛煉大家的指揮能力。
除了兵棋推演之外,還增加了實兵對抗演練,相比於以前的連級規模的對抗,改版之後對抗的雙方增加到營級,甚至是團級單位,地形也從單一的校場到幾個山頭或者是一座城池。
總之這樣的更新是希望這些指揮官能更快的掌握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張三更希望他們能從這些對抗中領悟到那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