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光大亮。
冬日清晨,即便朝陽升起,仍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
晨曦初現,金黃色光線自太陽上釋放,灑落天地,陽光所帶來的溫度,盡為大地所吸收。
以至於,很多人在冬日早上,寧願躲在被窩裡,也不願出門。
然而,定安侯府內鑼鼓喧天,嗩吶哀鳴。
專程被請來的吹鼓手之流,陸續步出侯府大門,大吹大擂,奏起無邊哀樂,樂器上都綁上了雪白布條。
十幾名吹鼓手後,一口陰沉木棺材被八名身高體壯的力士抬著,向前行去。
棺材前,披麻戴孝的易鴻宇,伴在父親靈柩前,手裡還扛著一支筆直的木桿,其上掛著長幡。
招魂幡!
重達十幾斤的招魂幡扛在肩頭,易鴻宇仍能做到腳步如飛,一雙劍眸凝凝,看向自家祖墳所在方位。
作為泉國數一數二的將門,定安侯府易家專程在王都城外占據了一座小山,修建成陵園。
歷代以來,易家子孫死後,只要沒有辱沒家風,泰半是葬在那裡。
「看哪,那就是定安侯的棺材。」
「扛著招魂幡的就是定安侯世子!」
「他怎麼還在這兒,不是聽說他殺了……」
…………
奏起哀樂的隊伍,行走在王都城的街道中,沿途許多行人認出了易鴻宇一行人的身份,指指點點。
即便在如此喧鬧的環境下,易鴻宇仍能聽到四周的議論,不過嘴長在別人身上,他懶得管。
咯吱!
定安侯府易家,子嗣單薄,除了易鴻宇之外,只剩下府中的家僕之流。
饒是如此,隊伍仍然不少,足有近百人。
當一人行道過平南侯府,那緊閉著的朱漆大門,突而被人自內打開。
骨碌碌!
敞開的府門後,一名鬚髮灰白,面上充斥死氣的中年人坐在一張木製輪椅上,身上鋪著一條錦被,被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推了出來。
「定安侯,一路走好。」衰竭的身軀內,力量已消逝。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目睹易鴻宇一人行道過,雙手自錦被下抬起,對準易鈞的靈柩,俯身下拜。
簡短的七個字,蘊著無限情感。
定安侯府衰敗之勢已成,昨日又有崑崙派的仙人降臨,大開仙門,要在泉國招收弟子。
今日出殯,連一個賓客都沒有。如今,平南侯府門戶大開,易鴻宇下意識的看了過來。
視線落在那名與自己父親年紀相仿,時日無多的中年人身上時,眼底浮現一絲感激。
「咳咳咳。」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不是旁人,正是當代平南侯,也就是方烈之父。
數月前,這位平南侯帶傷歸來,多年來積累下的沉珂發作,病來如山倒,纏綿病榻數月。
是個人都看得出,他也是時日無多。
當此之時,易鴻宇殺了七王子翟磊,已經成了叛逆,等喪禮結束後,很可能就會被拿下。
自己也是命不久矣,平南侯不介意最後送一送自己的好友。
「父親。」推著平南侯的少年——方烈見父親咳嗽不止,急忙彎下身,一隻手按在了父親的背上,度過暖力。
「烈……烈兒。」平南侯緩過那口氣,側目愛子,輕聲道,「你……你不是想出城嗎?去吧。」
此時,易鴻宇一行人的隊伍,尚未脫離平南侯府所在的這片區域。聽到平南侯這麼說,扛著招魂幡的易鴻宇倏然回頭,目光直刺向平南侯父子。
「可父親,您的身體……」方烈不無擔憂的看著自己的老爹。
「老夫沒那麼容易死,趕緊滾,別在老夫面前礙眼!」平南侯皺起灰白眉頭,有些不耐煩的呵斥兒子。
「是,父親。」見父親態度堅持,方烈唯有領命,自平南侯府的台階上走下,默不作聲的跟在易鴻宇一行人的身後。
看似融入了這一支送葬的隊伍,可方烈與前方之人,始終保持在三尺之外。
嘩啦!
泉國王都雖大,但終有盡。
太陽完全升起時,以易鴻宇為首的送葬隊伍,來到王都四座城門的東門前。
經一夜醞釀,易鴻宇殺死七王子翟磊一事,已傳揚開,為所有人知曉。
面對打著定安侯府旗幟的送葬隊伍,身著明光甲,頭戴八角盔的守城士卒們,摩拳擦掌,頗有幾分意動。
咔嚓嚓!
距離東門甬道,尚有三丈之距,遠遠看到這些士兵臉上的神情,易鴻宇雙手捏緊,骨節發出一陣脆響。
「都讓開!」
一步步,定安侯府送葬的隊伍,抵達東門甬道前。易鴻宇見前方的士兵,沒有讓路之意,左手握緊招魂幡的木桿,將一支粗重的長幡樹立在石板上。
右手,中指與食指並指如劍,苦修來的化劫七變功力在體內躍躍欲試,隨時都能斬出驚天動地的一劍。
怎料,局勢一觸即發時,一聲大喝響起,一名眉清目秀的校尉出列,對身邊的同伴道。
「小楊?」
易鴻宇看了一眼就認出,這個人,昔年曾做過自己父親身邊的親兵。
想不到,他已經成了把守城門的小頭目了。
「小楊,易鴻宇可是……」一個賊眉鼠目的漢子抱著一柄鋼刀,來到小楊身邊,不無可惜的掃了掃易鴻宇,在對方耳邊道。
小楊回頭,狠狠瞪著對方,目中殺意毫不掩飾,讓這名漢子渾身發毛。
「沒聽到我的話嗎?趕緊讓開。」小楊緊皺眉頭,不耐煩的重複道。
「是。」
軍中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堵住城門的四五十名士卒,得到身份較高的小楊的吩咐,讓開了道路,任憑易鴻宇率眾穿過。
易鴻宇撫著父親的靈柩,即將踏入甬道時,若有所思的回頭,望了望小楊。
侯爺,一路走好!
以自己的職權放開通道,小楊一隻手捂在臉頰上,手指很快變得濕潤起來,心頭呢喃著這句話。
城門甬道長不過數丈,一行人很快穿過甬道,簇擁著棺材,向易家祖墳所在的荒山行去。
出了王都,在前往易家祖墳的路上,到處都是行人,上至二十歲上下的青年,下至四五歲的小孩子,無不滿懷希望,向那一處進發。
易家祖墳距離崑崙派收徒的崑崙別院所在的奉德山,不過十里左右。
故此,在送葬的前一段路上,可謂人海如潮,馬車穿梭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