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求收藏、推薦!!!!!!
由於在建設碼頭的時候並不需要向外走多遠的距離,所以這一百輛越野車目前還在碼頭旁邊的倉庫內,那裡除了有這一百輛汽車之外,還有足夠的汽油。
現在的黑德蘭港只建成了港口的碼頭和幾座大型的倉庫,而倉庫內堆放的是從伯馬公司在緬甸的石油公司生產的油料和從歐洲運輸來的鋼材、機械設備,另外富蘭克林還僱傭了澳大利亞本地的運輸公司,負責將澳大利亞南部沿海生產的糧食和煤炭運輸到皮爾巴拉地區。
在港口唯一能夠住人的建築就是位於港口附近的一座兩層的小樓,那是專門為建設港口的管理人員建造的,自從印度工人被你運到波斯後,石油公司提供的管理人員也跟著去了波斯,不過這個小樓隨後就被徐衛艦隊的軍官們所徵用,雖然在徐衛到達皮爾巴拉的時候查爾斯主動將房間讓給徐衛,不過被徐衛拒絕了。
按照海軍的軍規,沒有特殊情況軍官和士兵是不允許私自離開軍艦的,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條軍規被英國的軍官忽視了,越來越多的軍官喜歡上了岸上的燈紅柳綠,甚至有士兵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私自下艦。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徐衛就讓送自己來的二十多艘貨輪加煤加油後原路返回,除了幾艘因為合同到期運輸公司不準備續約之外,其他的貨輪毅然奔赴中國的各處港口,等到這些貨輪到達後,港口上徐衛安排招收流民的人員就會將招收好的流民洗乾淨換好衣服後裝到船上,然後再等待所有的貨輪都集合後再次駛往皮爾巴拉。
雖然此時澳大利亞已經接通了越洋電報,不過還沒有拉到皮爾巴拉這樣荒蕪的地方,所以船隊在巴達維亞加水加煤的時候,徐衛從巴達維亞向國內發了一封電報,詢問國內招募流民的事情。
此時在國內由於沿海的居民都知道了洋人對移民者的殘酷剝削,很少再有人通過洋人移民到國外了,當徐衛的招募人員在當地招募移民的時候,報名者趨之若鶩。
為了防止貨輪出現海難造成大量人員的傷亡,徐衛讓這些貨輪在各港口裝滿人後一同到香港回合,然後再一同駛往皮爾巴拉。
為了防止出現混亂,徐衛每一條貨輪安排了一個排的士兵維持秩序。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徐衛就讓富蘭克林和他的助手跟隨正要返回歐洲的兩艘貨輪一起回去,而在帳篷中居住的移民者則開始準備建設自己的家園。
由於擁有足夠的鋼材和機械,徐衛在建造房子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在長沙的那種瓦房,而是建設成四層的筒子樓,當然對於蒸汽起重機的駕駛還需要會這種技術的英國的水兵臨時兼任。
停靠在皮爾巴拉港口的這個艦隊,在名義上是屬於徐衛的,所以那些水兵也算是徐衛的僱傭兵,薪水是由徐衛發放的,在數量上要比英國國內的海軍士兵的薪水高一點。
雖然加入徐衛的艦隊的水兵在名義上屬於退役軍人,但是英國政府保證在徐衛艦隊的這段時間內依然可以算作他們的軍齡,依然享受士兵應由的福利,也使得許多士兵紛紛報名加入這個艦隊。
不過來到皮爾巴拉之後這些士兵都有點後悔了,這裡除了一望無際的荒漠和同樣一望無際的海洋,剩餘的連一個影子都沒有,這讓已經習慣了烈酒和**的英國士兵非常的不習慣,甚至有的士兵已經向軍官申請回到原來的艦隊。
對於水兵的申請,徐衛是非常高興地,這樣一來更方便自己要求英國幫忙訓練海軍的了,不過在自己的海軍士兵訓練出來以前,這些水兵還是必須留在軍艦上的,所以徐衛又向這些英國士兵許諾,只需要他們在軍艦上服役一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徐衛支付這些士兵三倍的薪水。
就在於此同時,徐衛從護衛隊中挑選了五百名識字的士兵組建水師學堂,要求十二條軍艦的艦長和副艦長輪流為這些士兵上課,並且要求這些士兵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英語簡單的交流以及海軍必要的英語術語。
這次的七萬移民有一萬人是十三歲以下的兒童,對於這些兒童,徐衛並不需要他們工作,而是從移民中選取一部分識字的人作為先生教授六歲以上兒童讀書,而對於十三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則由於人力的缺乏只能讓他們半工半讀,男的在工地上幫忙建房子,女的則負責剪裁衣物。
作為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最多的就是羊毛,所以那些成年的女人的工作則是梳理羊毛,將細羊毛和粗羊毛分開,然後等羊毛紡織車間建立起後,就用這些已經梳理好的羊毛按照粗細的不同分別製成羊毛衣料和昂毛毯。
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屬於世界級的大型鐵礦,任何一個國家在得知這個鐵礦具體的儲存後都會趨之若鶩,所以這麼大的鐵礦目前徐衛還不想讓外界知道。
不過好在這些鐵礦絕大部分都屬於露天鐵礦,當年這個鐵礦的發現者就是看到峽谷內的鐵山才秘密的檢測鐵礦的質量,所以只要自己能夠到達鐵礦所在的區域,就肯定會發現鐵礦的。
由於前世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進口國家,在國內的媒體和網絡報道過很多次與國內鋼鐵企業合作的鐵礦,包括鐵礦所在的位置,雖然現在沒有先進的衛星定位技術,但是直徑上百公里的地方還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
徐衛對於財富的追求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就在七萬多新移民者還沒有建設好自己的新家的時候,徐衛就帶著自己的警衛連乘坐那一百輛四輪啟動越野車帶上足夠的油料和汽車零件踏上了尋找鐵礦礦山的路程。
在前世的時候,紐曼山鐵礦的擁有者為了能夠方便將鐵礦石運出去,在黑德蘭港和紐曼上之間建立了一個四百多公里的鐵路,這條鐵路據徐衛所知就在黑德蘭港的正南稍微偏東一點,不過徐衛可以從黑德蘭港直線向南,到達莫哈里斯山脈就能夠找到鐵礦的位置。
機械部的工程師還是比較靠譜的,這一百輛越野車的性能還是不錯的,在這種荒漠地區依然可以保持每小時四十公里的速度前進。
沒有野外自駕游經驗的徐衛在離開德黑蘭港三十公里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原先的打算非常的錯誤,山脈連綿的荒漠地區想要保持直線向南是多麼一件可笑的事情,當徐衛看到自己面前連綿起伏的丘陵的時候,不得不做出向東還是向西轉向的決定。
考慮到鐵礦山脈是向西延伸的,徐衛就命令所有的汽車向轉向,沿著連綿的丘陵尋找一個可以橫渡過去的路線,並且在一張空白的圖紙上畫出經過的路線。
現在徐衛最慶幸的一件事就是當年在大學教授徐衛地圖測繪選修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少婦,當時據說她老公正在出國學習,自以為有機可乘的徐衛對地圖測繪學產生了極大地興趣,並且為了能夠和這個漂亮的老師更深入的交流,他甚至閱讀了許多有關這方面的書籍。
理想通常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等到徐衛學完這一學期的課程依然只是和這個老師保持著最親密師生的關係,不過徐衛雖然沒有拿下這位美麗的老師,上演一出美麗的而又浪漫的師生戀,卻為現在幫了大忙。
雖然徐衛的地圖測繪技術只能算是半桶水,但是對於測繪處一條簡陋的山形走勢以及自己行走的路線還是有把握的。
澳大利亞並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但是對於這種荒漠地區,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於動物,而是那無盡的風沙,漫天遍野的風沙阻斷了前面的視線,如果強行穿越這種風沙只會使自己車毀人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停下里安營紮寨,等待風沙過去。
雖然阻礙前進最大的敵人是風沙,但是風沙卻不是最浪費時間的,最浪費時間的就要數走錯路了。
當漫野的車隊終於在連綿的丘陵地帶找到一條可以穿行的峽谷時,卻發現走了幾十里的峽谷竟然是一條死路,無奈之下只能原路返回,繼續尋找新的道路。
最值得慶幸的就是整個皮爾巴拉地區因為缺水的關係只有南北幾條主幹河流,也使得徐衛的車隊不會因為河流的阻隔而不能過河。
四百公里的路程,如果放在現在社會的高速公路上不過四五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夠到達,但是放在皮爾巴拉地區卻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
由於缺少足夠的水源,防止發動機過熱,徐衛規定車隊每天只能行走六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必須紮寨休息,縱然是這樣,在離開黑德蘭港第四天的時候根據徐衛繪製的地圖已經走了七百多公里里,按照路程這已經幾乎能夠從紐曼山到黑德蘭港走個來回,不過實際上只走了六七十公里的有效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