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王商說趙韙,元直入成都
信紙落在火盆里,緩緩燃燒,最終化為灰燼。
周琦沒有繼續在廬江郡逗留,也沒有了繼續東巡的興致,就帶著典韋、周瑜、戲忠返回襄陽。
志才病故,周琦消沉了許久,也在考慮以後謀主的人選。
思來想去,周琦最終還是將目光鎖定了賈詡以及田豐,兩人雖說性格都不適合擔任謀主。
不過綜合起來,倒也可堪大用。
至於徐庶,終究根基太淺,又投奔周琦較晚,而且沒有立下什麼功勞,不能貿然提拔。
要知道,無論田豐還是賈詡,在投奔周琦以後,都為其做下了驚天動地之事,這才能夠躋身核心謀士之列。
田豐自不用說,在廬江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惜得罪廬江郡乃至整個揚州的世家、豪紳以及大商賈,最終籌集糧草不計其數,讓周琦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若沒有田豐,周琦前期不可能發展如此順利,也不可能趁著北方諸侯紛爭之際,大肆收攏流民,甚至還有餘糧逐漸平定山越之亂。
至於賈詡,投奔周琦以後也給了投名狀,那就是親自前往巴郡遊說甘寧投誠,並且設計大破益州軍,攻占墊江,最終讓整個巴郡真正歸入周琦的統治之下。
正是有了賈詡的謀劃,甘寧、嚴顏才會先後歸順,周琦才能打開了益州的東部門戶,為奪取益州全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周琦如今的身份地位,縱然知曉徐庶有才華,卻也不能隨意提拔,否則別人未必會心服口服。
以徐庶那淺薄的根基,此時提拔其成為核心謀士,反而是過猶不及,甚至有可能讓徐庶引火燒身。
至於周瑜,終究還是太小,缺乏歷練。
不可否認,周瑜現在已經有了能夠獨當一面的能力,卻還沒有達到歷史上巔峰時期的那種高度。
周琦手下現在並不缺人,因此也沒必要拔苗助長,讓周瑜腳踏實地的成長,反而更好。
春耕順利度過,若無意外,今年秋季又會是大豐收。
現在雖然是小冰河時期,但周琦所統治的地方都在南方,縱然也受到了些許影響,比起中原以及北方卻要好上了許多。
成都,趙府。
「砰!」
趙韙將茶盞狠狠摔在地上,臉上滿是怒火。
治中從事王商見狀,卻也沒有勸阻,臉上亦有怒容。
趙韙臉色難看的看向王商,沉聲說道:「當初我等以為劉季玉性格溫順,這才聯合益州各大世家,力排眾議舉其為益州牧。」
「未曾想,在劉季玉眼中,終究還是那些東州人氏更受器重!」
身為臣子,趙韙卻直呼劉璋表字,由此也能看出心中有多大怨氣。
王商臉色也有些難看,道:「如今劉季玉不僅再對將軍心生懷疑,更是縱容東州人氏侵奪益州大族田產、宅邸,使得許多益州大族家破人亡。」
他看向趙韙,鄭重說道:「當初是我二人力排眾議,扶劉季玉成為益州牧,如今益州士人飽受迫害,將軍不能不管啊!」
趙韙聞言,卻是頹然嘆道:「劉季玉聽信讒言,說巴郡甘寧、嚴顏等人先後投效周子異,言益州之人不可信,這才對我起了防備之心。」
「如今我雖名義上仍為中郎將,手下兵馬卻已經被剝奪,幾乎毫無實權。」
「相反,自從法正、孟達投靠了吳懿以後,那廝仗著與劉季玉的姻親關係,又擅長溜須拍馬,就開始平步青雲,深得器重。」
「吳懿那廝擅長拉攏人心,與張任、鄧賢、泠苞等人亦多有往來。」
「如今我勢單力孤,如何能夠為益州士人說話?」
王商聽到這裡,亦是深感無奈。
相比起歷史上,這個時空由於嚴顏投效周琦,導致整個巴郡都不再被劉璋掌控。
因此,劉璋對於益州本地人氏,也就生出了戒心。
按照原本歷史,由於東州人氏侵襲益州舊民,最終惹得益州大族以及百姓心懷怨恨,本來推舉劉璋上位的趙韙引兵反叛。
趙韙既反,益州各地紛紛響應,蜀郡、廣漢、犍為等地皆有義軍加入其中。
一時間,趙韙聲勢大振,率領叛軍直接打到了成都,將劉璋以及東州人氏團團包圍。
由於東州人氏對於益州本地人的迫害,知曉城破以後,趙韙必然會對東州人氏進行報復,因此同心協力幫助劉璋守城,最終設計大破趙韙。
樹倒猢猻散。
趙韙兵敗以後逃回巴郡江州,部將龐樂、李異被人策反,將之殺掉。
至此,浩浩蕩蕩的益州叛亂,就此銷聲匿跡。
正是有了趙韙的叛亂事件,才讓劉璋以及東州人氏,不敢過分壓迫益州本地士人以及百姓。
自那以後,劉璋反而開始啟用益州人氏,對待百姓的政策也頗為寬容,甚至任命王商為蜀郡太守,最終逐漸得到了許多益州士人的支持。
現如今,由於嚴顏的投降,以及巴郡的丟失,提前激化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趙韙受到猜忌,由於王商當初與之共舉劉璋為益州牧,且亦為益州本地人士,因此也受到了些許牽連。
兩人雖說職位沒變,權利卻在被逐漸架空。
再加上東州人氏欺壓益州人氏的事情層出不窮,兩人因為當初推舉劉璋為益州牧,也因此被益州本地世家大族所詬病。
可以這麼說,趙韙、王商現在里外不是人。
王商在歷史上多有賢名,那也是趙韙兵敗身死,王商被任命為蜀郡太守以後,開始修學廣農,利於百姓,經過十年的積累,終成一代名臣。
現如今,王商只是治中從事,尚且未能施展生平所學。
眼見趙韙臉色難看,王商忽然壓低聲音,說道:「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韙神情微動,道:「你我何分彼此,文表有話但說無妨。」
王商略微阻織了一下語言,道:「吾聞大將軍東巡之時,在廬江書院與諸位學子論道,王會說過一句話「父不慈,子奔他鄉;君不正,臣投他國」。」
「劉璋暗弱,並非明主,自擔任益州牧以來,內不能安撫百姓,重用益州賢德之士,反而重用阿諛殘暴之東州士人,以致益州民怨沸騰。」
「劉璋外不能抵禦強敵,使得巴郡丟失,漢中獨立,以致益州腹背受敵。」
「如今益州內憂外患,劉璋非但不知勤政愛民,革除弊病,反而猜忌似將軍這等賢德之士,早晚必亡。」
「君既不正,吾等何苦愚忠?」
說到這裡,王商的話戛然而止。
趙韙卻是驚得雙目圓瞪,沒想到王商居然會說出這番話來。
依照趙韙對於王商的了解,就算自己舉兵反叛,對方也不大可能跟隨。
卻沒想到,王商今日居然會率先提出這個問題。
趙韙試探性的問道:「文表以為,誰為明主,值得你我二人投效?」
王商指了指東邊,說道:「大將軍周子異,自黃巾起義以來便卓有戰功,後來更是南征北戰,深得先帝信任,以致被封車騎將軍。」
「先帝駕崩,大將軍割據一方,先平揚州,再定荊州,此前更是擊退了一統河北的袁本初。」
「大將軍已據巴郡,早晚必圖益州全境。」
「將軍以為,有朝一日大將軍興兵西征,劉璋能否守住這份基業?」
趙韙只是略微沉吟,就搖頭說道:「莫說劉璋,縱觀天下諸侯,能與周子異爭鋒者,恐怕也只有袁本初了。」
王商亦是點頭道:「大將軍據淮河、漢水、長江之險,擁荊、揚兩州膏腴之地,如今更是占據巴郡,若能奪取益州全境,就可以占據半壁江山,至少亦能劃江而治,裂地封王。」
「比起大將軍,劉璋恐怕連自身基業都守不住,孰為明主,豈不一目了然?」
趙韙神情微動,問道:「文表欲投周子異乎?」
王商也沒有隱瞞,點頭道:「大將軍自占據巴郡以來,任命嚴顏為巴郡太守,徐庶為巴郡郡丞,頒布了許多有利於巴郡百姓的政策。」
「甚至於,就連各部落巴人亦受恩惠,開始安居樂業。」
「將軍乃巴郡人氏,想必對於巴郡如今變化知之甚詳吧。」
趙韙聞言,長嘆一聲,道:「無論是先帝在時,還是劉焉統治益州之際,巴郡百姓都沒有如此安居樂業過。」
王商點頭道:「不僅如此,就連當初在江州叛亂的那些大族,也都得到了赦免,而且被委以重用。」
「將軍不妨想想,大將軍占據巴郡以後,不僅重用巴郡本地士人,還對待百姓以及巴人皆寬仁親善。」
「反觀劉璋治下,益州士人被欺凌、猜忌,百姓被壓榨。」
「既如此,又為何要死忠劉璋?」
「迎荊州軍入巴郡之甘寧,此前不過只是一介賊寇,名望遠不如將軍,都能成為大將軍麾下第三個中郎將。」
「助大將軍平定巴郡之嚴顏,亦為一郡太守。」
「將軍名望遠超二人,若迎大將軍入成都,此等功勞,豈是甘寧、嚴顏之流所能比擬?」
「彼時,不僅將軍能夠得到重用,益州士人以及百姓,亦能得到公平對待,豈不美哉?」
不得不說,王商之言有理有據,讓趙韙頗為意動。
只不過,想起了當初自己領兵極力阻攔荊州軍,趙韙就有些遲疑的說道:「吾雖有此心,奈何之前領兵與大將軍交戰,恐怕會被荊州文武記恨。」
「吾也擔心,大將軍不能容也。」
王商聞言,卻是笑道:「將軍此言,也未免太小瞧大將軍的度量了。」
「遙想當年,張文遠率兵突襲廬江,殺死廬江郡都尉黃邵,都能被大將軍赦免,最後委以重用。」
「大將軍初伐荊州之際,劉表麾下名將黃漢升,亦是數次擊敗揚州軍,最終亦是被大將軍親自登門相請,倚為心腹。」
「如此胸襟,如此度量,將軍何慮之有?」
趙韙聽到這裡,不由恍然大悟,道:「若非文表提醒,吾恐怕已經誤會大將軍了。」
緊接著,趙韙又有些遲疑的說道:「吾雖有此心,卻苦無門路啊。」
「更何況,現在吾只有虛職,亦是有心無力,根本沒有辦法迎大將軍入成都!」
「有心就有路,至於能否迎大將軍入成都,亦可隨後再議。」
趙韙話音剛落,門外就傳來了一道清朗的聲音。
趙韙聞言心中大駭,急忙起身拿著掛在牆上的佩劍,拔劍在手厲聲喝道:「誰敢在外偷聽!」
「嘎吱!」
就在此時,緊閉的房門被推開,一道陌生的面孔出現在了趙韙眼中。
趙韙面露殺機,直接一個滑步上前,當胸直刺那人。
也不怪趙韙如此。
今日所議之事太過驚世駭俗,若傳到了劉璋耳中,趙韙以及王商皆死無葬身之地。
甚至於,還會連累家小。
因此,趙韙對於眼前這個陌生的面孔,已經露出了強烈的殺機。
「鐺!」
未曾想,那人亦是拔出佩劍,居然後發先至,直接一劍盪開趙韙的攻勢,而後旋轉著手中長劍,直取趙韙咽喉,劍術顯然非常高明。
趙韙心中大駭,急忙連退數步,這才躲過了那人的攻勢。
「將軍、元直莫要動手!」
說來話長。
不過從趙韙起身拔劍,直到青年出劍格擋反擊,所有的事情幾乎都發生在電光石火之間。
直到此時,王商才反應過來,急忙起身勸阻。
被稱呼元直那人正是巴郡郡丞徐庶。
他看著面露驚疑不定神色的趙韙,不由輕輕一笑,而後收劍入鞘,對著趙韙拜道:「巴郡郡丞徐庶,拜見將軍!」
聽到徐庶自報家門,趙韙臉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繼而轉頭看向王商,問道:「徐元直怎麼會在這裡?」
王商上前,先讓趙韙收了佩劍,而後前去關上房門,才笑著說道:「自元直擔任巴郡郡丞以後,與我之間就有書信往來。」
「起初我還不願意與之交流,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來越感覺劉璋並非明主。」
「反觀元直,博學多才,才華橫溢,讓我深深為之折服。」
「他此番冒險入成都,正是為了將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