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回答看似給了王文華極大的信任,可是實際上這就等同於沒有任何結論的廢話一樣,因為什麼叫做「不影響大局勢的情況下」那?這是一個非常籠統且異常沒有核心的回答,所以雖然看起來,這是蔡鍔對於王文華的信任,可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蔡鍔的一種推脫的方式罷了,當然了,或許這樣的理解不夠準確,但是絕不會是錯誤的理解,畢竟王文華也是從底層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所以他對於這樣的事情,還是非常的能夠理解的,擁兵自重,私下勾結,稀釋上峰權力的事情,是經常出現的,也就是蔡鍔這般的回答,其實要是萬一蔡鍔直接應允他的話,並且給予他所能進到的最大的幫助的話,或許哦那個時候,王文華還真的就不干輕易的接受那,畢竟,太容易得來的,哪怕是同心同德的情況下,都不會叫人受之安穩的。
所以現在王文華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發電,向他借來熊其勛的一部護國軍,亦或者是熊其勛的部分護國軍,不然的話,就算是讓他與劉雲峰交流,他也是沒有底氣的,畢竟現在他手中所掌控的軍隊雖然在質量上能夠與北洋軍抗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超過北洋軍一些,但是在軍隊的數量上,以及武器裝備,彈藥儲備上,卻是毫無優勢的,其實情況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最開始的時候,阻擊護國軍的北洋軍,實際上在武器裝備上並沒有護國軍的裝備先進,同時也無法達到某一些特定情況下護國軍所擁有的強力火力的,之前就說過,護國軍的前身,也就是當護國軍還沒有組建,還處在滇軍的時候,滇軍的武器裝備就是優先於全國軍隊裝備的,因為滇軍的武器裝備不是一個人,一代人積攢下來的,雖然這是一個還需要拿著國家八十萬每年補助的窮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員的經營之下,胡國軍在武器裝備上,還是艱難的做到了領先全國軍隊水平線的,當然了,這不能表示什麼,但是依舊能夠從中看到一些端倪。
但王文華唯一的優勢都被磨平之後,他想要憑藉著一些現實的問題去和劉雲峰交流,同時從他的手裡得到援軍的話,那麼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就是王文華部還存有優勢的情況下,他的想法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劉雲峰是直屬於蔡鍔與羅佩金的,那麼劉雲峰的部下自然也就等同於是直屬於蔡鍔與羅佩金的,所以如果說王文華是滇軍出身的話,或許他還能夠借來兵力,但是可惜,他是黔軍出身,同時又與黔地之前的最高統治者唐繼堯之間私交甚好,所以無論處於何種考慮,相比劉雲峰都不會借兵給他的,或者說是支持他的想法,那種短時間內,快速的,大規模的對零散地的占領方針。
不過要澄清一點,就是雖然王文華與唐繼堯的私交甚好,但是那應該說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因為一些事情,王文華與唐繼堯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了變化,就好像是唐繼堯與蔡鍔之間的關係發生轉變一樣,現在的王文華與唐繼堯,可以說的上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往來的,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私下裡。
蔡鍔被袁世凱召集進京之前,他官居雲南都督,統挾整個雲南的軍政大權,也會只能是因為如此,他得到了一個「雲南王」的稱號;蔡鍔,也就是整個雲南政、治與軍事系統的核心,當他離開雲南走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後,那麼也就相當於一下子將和整個個雲南的真正核心給挖了出來,這樣一來的話,也就等同於,暫時性的將雲南的局勢擱置在了自生自滅之地,當然了,這也並不準確,而且實際意義上來看,也不單單是這麼淺顯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蔡鍔離開雲南之後,再沒有合適的,新的領導者來到雲南主掌軍政大權的情況下,那麼雲南也就相當於所謂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滅的情況了。
蔡鍔還間接的提示袁世凱,即便是要委任唐繼堯暫時出任雲南都督,那麼也不要一下子就解除他在貴州的兵權,雲貴兩地相連,而且雲南地界還接連外域,所以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麻煩,而之所以提示袁世凱不要暫時性的接觸唐繼堯在貴州的兵權,就是為了萬一出現了什麼突發狀況的話,那麼唐繼堯還有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鎮壓、安撫的資格以及能力。
按道理說,蔡鍔是不應該這樣做的,這無異於將自己所有的依靠全部的交給了別人,雖然唐繼堯是他的結拜兄弟,但是這也不能表示唐繼堯不會背叛他,而且他現在身在北、京,其實掌有遠地雄兵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蔡鍔沒有這樣做,他反其道而行之,看起來他是在想袁世凱表示衷心,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在想唐繼堯買好,當然了,這樣的行為肯定是瞞不過袁世凱的,所以袁世凱其實是知道蔡鍔的用心的,如果蔡鍔那個時候故意的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亦或者是辯解的話,或許他早就已經死了。
將自己的權利拿出來,買好別人,買好自己的上司,這不算是能耐,或者說不算是難的的本事,因為一些在上層遊歷慣了的人,在一定的時刻或許哦都能做的出來,但是真正值得稱讚的就是,蔡鍔之後的行為,他向袁世凱表明里,自己這麼做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袁世凱和唐繼堯都能念著自己的好,然後在適時的時候,給予自己幫助亦或者是提攜。
根本上沒有區別,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間之後,唐繼堯貴州都督的寶座就要轉給他人,如果這個人要是自己人的話,還好,唐繼堯能夠兼併兩省,但是如果是外人,或者被他得罪過的人話,亦或者是袁世凱凌空飛降一名軍官來做都督的話,那麼就等同於將他在貴州的權利完全稀釋了,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那麼唐繼堯就要儘可能的在這一段緩衝的時間裡,將自己的人情,以及自己的勢力進行穩固,所以這個時候,與其說他還是這些軍官的長官,但不如說,現在他更願意與這些人成為親人,而且還是那種非常密切的親人,因為這樣的情況下,在利益的面前,也許之後親人才能夠做到不動心,幫他守護住他所擁有的,同時也幫助他進一步的擴大勢力,同時鞏固他的地位。
而且雖然這麼說,但是實際上即便是親屬關係,有些時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長輩,還要是親生爹娘那樣的長輩,所以現在說唐繼堯想要和他們成為親屬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委婉的表達,至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相比大家都以偶經明白了。其實放低自己的姿態,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來非常的難,是對自己的侮辱,但是這就看取捨了,誰要實,還是要虛,唐繼堯也好,蔡鍔也罷,亦或者是袁世凱,段祺瑞等等,這樣的個人,肯定都是務實的,哪怕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他們之間的行事方式會出現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實際上,也哦度是大同小異的,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務實的必要性。
王伯群就笑呵呵的衝著王文華走了過去,不過才當他剛剛走出幾步的時候,原本坐在那喝茶的王文華,突然地站立起來,面色嚴肅的對王伯群問道:「大哥,你是不是接受了唐將軍的什麼提議?你要知道現在的局勢並不是你我看到的這麼簡單的,而且你也知道啊,大哥,現在可不是咱們應該冒頭的時候的。」面對王文華的「責難」,王伯群不由得有些面色不好,但是他也能理解自己的弟弟為什麼會這樣做,所以他對於王文華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王伯群開始安撫王文華,同時與他講明自己之所以會這麼做的到底處於何種的考慮,雖然王伯群的想啊很成熟,而且也將利弊權衡對王文華闡述明白了,但是王文華還是依舊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他希望王伯群不要跟隨唐繼堯到雲南去,同時他也告訴王伯群,希望他不要過度的摻和到這件事中。
結果是很明顯的,王伯群正如王文華希望的那樣,沒有通唐繼堯一同去到雲南,額他們兄弟二人的結局也是很明確的,他們還都在做著自己本職的工作,王文華也沒有做到貴州都督的位置上,看起來,這件事就以這樣的結局作為終止了,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就在唐繼堯感覺到王伯群的觀念有些恍惚的時候起,他們兄弟二人的處境,以及唐繼堯對他們二人的態度上,也都發生了改變,雖然很微妙,但是卻能夠讓外人都深切的感受到,恐怕他們之間會出現出人意料的狀況!所以換一種思路的話,現在如果唐繼堯借著王文華的話,開一個後門,其實也算不得開後門了,畢竟除了王伯群以外他還有其他很多的選擇嗎,就是如果他不堅持自己的想法的話,就此借著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台階的話,或許對他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而他還能夠得到王文華的感激,以及王伯群的謝意,這樣一來的話,那麼貴州的局勢,就基本上能夠如同王文華所說的那樣,無論是軍務還是政、治,都能夠得到安寧,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能力唐繼堯是清楚的,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膽量與韜略,他也是及其認可的,他曾說過,其實王文華比自己更適合督署貴州,而且他也認為王文華是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而且不單單如此,唐繼堯還曾不止一次的說過,只要是耐得住寂寞,等到適當的時機,或許王文華將會建立超過想像的功績。
給護國軍加一支助力。當然了,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節制他。但是無論怎麼說吧,唐繼堯對於王文華的態度,雖然是複雜的,但是蔡鍔對於王文華這個人物,卻還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說起來,蔡鍔對於王文華也是大有提攜之意的,不說別的,就是當年蔡鍔督署雲南,唐繼堯坐鎮貴州的時候,他就知道貴州黔軍之內有王文華這麼一個人物,同時還清楚王文華的兄長,王伯群也是一個少有的幹才。
就說昔時時貴陽初光復,哥老會盛行,盜賊乘間竊發,擾亂治安,唯有王文華駐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練士卒,精研戰術,重視紀律,約束部眾,保衛百姓,對民間秋毫無犯。對於這樣的人,蔡鍔又怎麼不會喜愛那?而且說到底,其實他早就有將王文華從貴州弄到雲南的想法,只不過因為一些事情,到最後也沒有行動罷了,但是這一切還都記在蔡鍔的心裡,所以這一次王文華被唐繼堯分撥到了他的麾下,他又怎麼會不想方設法的將王文華拉攏過來那?王伯群的書信早已經送到了劉雲峰的手中,但是當他看過了王伯群的來電文後,他不由得感覺到有些麻煩,因為他本人與王伯群之間的私交甚好,昔時兩個人經常的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以及軍政要務,同時兩個人還經常性的互換對於某一事件亦或者是事務的看法以及對於特定問題的理念,可以說,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好到了一定的地步,很大意義上來講,其實兩個人完全可以當做是親人一樣的密切,而且兩人之間也經常會相互給予幫助,以表示各自對於對方的友情。
雖然這其中不乏王伯群對於他弟弟王文華的私心,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公大於私的,畢竟這樣的想法,以及可能性上,是對於護國軍有力的。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