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高照,濟南城外,官道之上,一輛馬車正由北向南行來,車內正是蕭平安一行人。
那日蕭平安一舉破障,眾人皆驚,沒過三日,林子瞻福至心靈,水到渠成,竟也過了破障關,雖不如蕭平安那般中氣充沛,卻也是聲勢不小。三日之內,衡山派兩個青年高手接連破障,實是罕有,還未離柳家堡的各派群雄,紛紛來賀,想將來二人前途不可限量,都是著意結納,贈送賀禮,也欲與衡山派交好。林子瞻久歷江湖,人情練達,各種人情世故自不必說,蕭平安有師傅師娘在旁,各種謙虛客套,倒也沒出什麼岔子。
如此過了七八日,蕭登樓、洛思琴夫婦和褚博懷才帶著弟子一起告辭,離了柳家堡。峨眉派急著回山,比武結束次日,慧靜師太便帶著幾個弟子一起離開,呂瓊英竟不顧大體,比武場上和自家師妹動手,惹的群雄議論,讓峨眉派大丟顏面,慧靜師太外面不說,關起門來著實把幾人罵了個狗血噴頭,回去之時,再不許葉素心和水靈波獨自上路。顏青和她們兩個姐妹相處甚歡,左右無事,便也想去四川看看,她家出名門,自己在江湖上也有聲名,又是慧心巧語,兩三個時辰便討的慧靜歡心,看她比幾個徒弟師侄都要順眼。四川一說,是從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四路,合稱「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四川由此得名。
此時天氣漸熱,眾人開了車窗,一路閒話。褚博懷武功既高,人又詼諧豁達,一路之上,蕭登樓也是忍不住出言討教武功心得,褚博懷知無不言,兩派武功雖大相徑庭,但同是道家心法,蕭登樓也覺大有裨益。兩派師長說話,幾個徒弟自是不敢打攪,蕭平安依舊盤起腿來練功,秦晉見他用功,不願輸了面子,也盤腿閉目,林子瞻一旁認真聽師伯和人聊天,只宋源寶無事可做,吵著說車裡太悶,要出去騎馬。
褚博懷突道:「兩位高足跨過關隘,正當勇猛精進,在柳家堡多住幾日豈不更好?」
蕭登樓道:「不瞞前輩,那玄天宗的司徒曉峰不知道打的什麼主意,隔天便要來找我閒聊,請我夫婦赴宴,我實是不勝其煩。」
褚博懷笑道:「何止是你,華山、五台、鐵掌幫、長江三十六水寨、唐門、百花谷等等,但凡有點家底的,他哪個不請?」
蕭登樓道:「丐幫他就沒請。」
褚博懷道:「史兄對玄天宗甚是不滿,你應也看的出來。這交情他再拉也拉不上。」
蕭登樓道:「他玄天宗在北,我衡山在南,原也沒多少交情。」
洛思琴道:「師兄這可不是,這兩年玄天宗已經朝南推進,各路州府都有足跡。」
蕭登樓道:「這玄天宗野心不小,我也知道,不過找我等閒聊,江湖上事談的卻少。」
褚博懷道:「哦?那你們都談些什麼?」
蕭登樓想了想,道:「倒是北伐談的最多。」
褚博懷眼睛微微一眯,道:「他關切這個麼?」
洛思琴道:「是啊,我瞧他也不像金國的探子,話又說回來,我等江湖中人本也和朝廷走的不近,彼此都有顧忌,往往敬而遠之。想從我等身上探聽軍機要事,豈不是緣木求魚。」
蕭登樓道:「但話來話外,大家心照不宣,那韓侂胄一心立不世功名,這北伐看來是勢在必行。」
褚博懷道:「不錯,今年不會,明年刀兵必起。」
蕭登樓道:「前輩高見,家師也是如此說。」微微一頓,道:「去歲金人忽然增兵境上,嚇的沿線群臣戰慄。但消息打探清楚,卻是金人內憂外患,防備著咱們去打他。如此一來,韓大人才動了心思。但大宋吃夠了金人的虧,也無十成把握。眼下是麻杆打狼,兩頭害怕。家師說,韓大人必會繼續試探,一步緊過一步,若是金人畏縮,明年便會興兵而戰。」
褚博懷點了點頭,道:「陳兄博學強記,見識自是遠超於我。不知你南方的百姓,又如何看待,都願北伐成功麼?」
蕭登樓道:「這倒未必,這幾十年,南方還算安定,雖然苛捐雜稅太多,老百姓終究是過了些許安生日子。我這一路北上,南邊的城鎮可比河北熱鬧多了。」
褚博懷道:「這個自然,南方商賈匠人,諸般技藝,都要好過北邊,商貿繁榮,確非北地可比。」
蕭登樓道:「前輩也知,人若衣食無缺,生活無虞,有誰願意打仗?再者大宋跟金國打的還少麼?哪回真正占著便宜了?戰事一起,又是大量民脂民膏填進去,勞民傷財不說,萬一又打輸了,金人過河,豈不是又置百姓於水火。實不相瞞,真是民間百姓,十個裡面怕有八九個不願北伐。」
褚博懷嘆道:「此也是實情,怪百姓不得。」
蕭登樓道:「想來北邊的漢人自是希望大宋打回來了。」
褚博懷搖頭道:「那可未必。」
蕭登樓道:「我在南邊,時常聽到,金人待漢人如豬狗,隨意打殺盤剝,低人一等,大宋收復失地,豈不是大大的好?」
褚博懷道:「南邊的朝廷自然是這麼說,你這一路過來,可見漢人都是水深火熱麼?」
蕭登樓默然片刻,道:「誠如前輩所言,晚輩一路過來,見城邦安定,百姓也是安居樂業,漢人金人共處一地,倒也和睦,還真不似平常所聞。」
褚博懷道:「也不是沒有,金人自覺高我漢人一等,瞧你不起,對你不公,那是少不了的,但這些年,越變越好,卻也不是假的。」
蕭登樓道:「願聞其詳。」
褚博懷道:「老朽今年六十七歲,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了『紹興和議』,以淮河為界,將整個中原都送了金人,那時我才三四歲。北方淪陷之初,確如你前面所言,金人視漢人如豬狗,一心趕盡殺絕,此後二十年間,河北的漢人被屠去十之六七,還有大量漢人跑去南邊。那些日子,漢人對金人之恨真是不共戴天,宋軍北伐,自是傾盡所有的支持。但其後金世宗繼位,上來就改了對漢人的法令,不再歧視漢人,那時我山東一地,漢人最多,也是起義最密集之地,金世宗派人招撫,只要及時歸農,罪名一律赦免,更是配給良種,減輕賦役。起初還沒有人信,但後來見他句句是真,逐漸定心歸農。金世宗此人非同小可,選賢治吏,輕賦重農,尊崇儒學,自己更是勤儉樸素,聽聞他從不穿絲綢的衣服,飲食還比不上一般的大臣,他在位二十八年,將遍地狼煙,一片廢墟的北邊治理的是井井有條,國庫充實,民間富足,舉國百姓,不管金人漢人都是感恩戴德,甚至有人以小堯舜相稱。雖這個皇帝骨子裡還是以女真人為本,在山東、河北大肆搜刮良田,都給了女真富人,眼下河北山東兩地,大半漢人都是家中無田。但這金世宗,確實算得上個好皇帝,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宋除了開國的幾位君王,現今的幾代皇帝,真是比也不能比。」
蕭登樓點點頭,和洛思琴對視一眼,略顯無奈。
一旁林子瞻接口道:「前輩說的是,我曾遇到個膽大敢說的落第秀才,請他喝了壺酒,他大發牢騷,說我大宋除了開國太祖,沒一個好皇帝。宋太宗二次北伐輸給遼人,從此開了外戰必敗的先河;宋真宗澶淵之盟;宋仁宗、宋英宗碌碌無為;宋神宗畏手畏腳,左右搖擺;宋哲宗連臣子黨爭都管不了,再往下更是一個比一個無能。我大宋雖沒出過桀、紂這樣的暴君,除了太祖,卻也沒一個像樣的明君。」
「秀才」一名,始於漢朝察舉制之時,公卿、諸州諸官舉薦的人才,稱為秀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一度改稱茂才。隋、唐時有秀才科,要高於進士科和明經科,秀才二字不可輕說。明清讀書人也要經縣府院大考,成了生員,方可稱秀才。但宋朝只有解試、省試、殿試,沒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可以稱秀才。
褚博懷點頭道:「這秀才想是不第,牢騷大了點,但所言卻也不虛。大宋這麼多皇帝,也有幾個想做出番事業來,但真正把百姓放在心裡的卻沒有幾個。你們看。」說著朝窗外一指。只見道旁農田之內,大量農人正埋首耕作。
蕭登樓幾人都往外看,蕭平安和秦晉也都停了運功,看窗外農人忙碌,但一片黃土中卻少見綠色。秦晉忍不住問道:「為何見不到莊稼。」
褚博懷道:「你們有所不知,山東、河北已經大旱五月,滴水未見,不少地方都鬧饑荒,金國皇帝下令開倉放糧,又免了災情最重地方的稅賦。這還不夠,有臣子進言,可以行『區種法』,這『區種法』是漢成帝議郎氾勝之所創,有抗旱高產之利,章宗皇帝親到田間試看此法,下令推行。你們看田間很多戴紅帽的人,那都是朝廷派下來教授『區種法』的。」
蕭登樓嘆道:「這章宗皇帝果然是個明君,想我南方常有水災,百姓也是顆粒無收,朝廷莫說撫恤,有時連稅賦也不肯免。有些重災之地,實在無法,派下賑災的糧食金銀,還被貪官私吞倒賣。哎,當真是比也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