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以下,兗州以北,從黃河故道到新河道。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整個中間區域,森林,農田和牧場三分天下。
其中牧場是皇家牧場,歸柴宗誼安排的人以及鐵騎軍管理。
但是森林和農田渤海的十幾萬大軍進入,管到了每一個村落。加上村子裡的人,都是各個地方來的人,形不成家族和地方勢力的合力。可以預見,其它勢力根本插不進去手。
這裡被統一稱為清河郡,高保融到了原德州舊州府所在地,大周任命的清河郡留守。之所以不是太守,是因為這個郡是臨時設立的,可以說是因為渤海的動作而專門設立的。
清河郡以南,兗州的情況已經與登州一樣了。
青州夾在三者之中,朝廷任命的太守根本就在汴京沒動身。密州的太守倒是上任了,不過只能管到州府和幾個縣城。政令出不了城池。
趙匡胤和慕容延釗帶著一幫武將,上書讓太后和黃帝儘快回汴京主持大局。
八月,洞庭湖鄱陽湖南北乾旱,南唐卻風調雨順。黃河大水耗幹了大周好不容易積累的糧草,這一升一降,南征的步伐就被拖住了。
為了應對兩湖的旱災,慕容延釗要回蜀郡去了,沒有蜀郡的糧食,大周這一年恐怕過都過不下去。
顯德九年,北澇南旱,按照以往的習慣,欽天監都要建議柴宗訓下罪己詔祭天了。但是現在大周,就連曆法,欽天監也是參考了渤海歷進行修訂編制。渤海天文司早就預測了這一年的氣候,所以欽天監和大臣們也沒有為難柴宗訓。
因為柴宗誼和高繼沖的不配合,符太后和柴宗訓也覺得待在燕京不舒服,就起駕回到了汴京。問題是,趙匡胤站在文武百官的前面,把范質和**都擋在了後面,一群嬌兵悍將,名義上是為了在渤海面前突顯軍威,但是本質是什麼?
趙匡胤有了當年太祖郭威統協百官的架勢啊。
已經回京準備到延安府的李谷是累了,不想管朝廷的這些閒事。但是現在皇上年幼,臣強主弱的態勢已經形成。想當年,張永德一句「檢校當太子」的流言就不得不回京請罪,直至戰場上戰死。現在趙匡胤如此作為,整個大周文武百官都默認了。
范質給李谷送別,但是卻無話可說。
「學士不用為皇上擔心,李將軍三十萬禁軍,延安府十萬精兵,肅州定難十萬百戰之師,再加上清河府,渤海軍有了接近二十萬吧。汴京近在咫尺,無人敢輕舉妄動。」
范質有些愧疚,因為他和李谷同是世宗託孤之臣,李谷還在堅持,自己雖然不能說是失信,但是不想做更多努力卻是真的。
「我不擔心皇上,我擔心的是太子,是大周。」
李谷已經不能騎馬趕路了,他踏上了柴宗誼在渤海專門為他定製的馬車。
「太子已經不是太子了,是冀王了。」
是的,當初柴榮找他們幾個人託孤,拖的並不是小兒子柴宗訓,而是外人看來,他十分討厭的柴宗誼。
李谷把范質請上了車,放下了窗簾,護衛們開始讓馬車緩緩行走,車裡居然十分平穩,沒有平時范質所坐的馬車那麼顛簸。
「李兄,先帝雖然所託的是冀王,但是可沒說保皇位,只說要輔佐冀王,不要枉送了性命。」
范質也算是為自己辯解。
其實他也不明白世宗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之後,找他們幾個談話的核心是什麼。為了國,為了子孫後代,但是就是沒說讓誰登基的事情。當時大家都想著太子有著登基的本分,所以沒有多想。但是現在這件事證明了世宗很清楚自己死後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勢。
李谷閉著眼睛,沉默了好久才幽幽地說:「不知道在江南的韓熙載過得怎樣,他今年好像已經六十了。」
韓熙載比李谷要大一歲,當初他和李谷年少輕狂,夸下了當丞相的海口。李谷被郭威和柴榮重用。而韓熙載在江南卻只能吟詩作畫。
范質道:「李兄也算是完成當年的承諾,我們把淮南拿下了,拿下南唐也為時不遠了。」
李谷道:「那不是我的功勞,我不過是一個糧草轉運使,治黃使。平定天下的是**之策,平邊策。而據說平邊策雖然是**提出來的,確實渤海積眾人之力完成的。」
李谷靠在軟靠上,人顯得更加蒼老:「平邊策平定了天下,但是卻要了兩代帝王的命。大周,耗幹了氣數。你們想做什麼,我管不了,也不想管,我把黃河水變清,也算是青史留名。人做什麼,史官們都會記下來的。」
范質垂下眉,他知道這是李谷在告誡自己。不過大勢所趨,他能夠做的其實並不多。
「聽說冀王要遠征西域。」
「沒有想到西域那麼遠,蔥嶺總是大唐的吧?」李谷袖起了雙手,更加像一個務農的老頭。
「南唐,其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李弘毅,他留下了畢德、李金全還有柴克宏。柴克宏現在是渤海軍事院副院長,主持軍略,掃平了琉球和倭國,逼和了南漢殘餘水軍。畢德組建了遠征艦隊,征東土殷地,現在又要開始西征大食。求的是什麼?」
李谷看著范質:「青史留名,不讓後人說南唐沒有一個是漢子。」
范質下車,站在路旁一直拱手彎腰,等到馬車和護送的軍士完全看不見了才抬起身。
李谷生氣的是什麼?是內鬥,為了中原的一州一縣,為了一個個家族的利益內鬥。黃河改道,數百萬人,每天的糧草如流水一樣地消耗,他們就是不願意聽從渤海的建議,早日開河。直到太倉糧草耗干。
他們以為消耗的是渤海的實力,用太倉的糧食去換渤海幾年修生養息,他們覺得划算。如果黃河能夠不改道,被他們守住了,那就是錦上添花。
結果是什麼?渤海四院,為止出謀劃策的何止千人?為此準備的豈止一年兩年,他們做了最壞的打算,求的是什麼?人口,民心。
保州到濮陽,完全被渤海所控制。剩下的海河平原,世家們被圍了起來,又形不成合力,被分化吃掉是遲早的事情。燕山過來的太行山,就算是渤海的軍隊退了出來,全力鞏固清河郡。但是渤海人,是叢林和山地的王者,回去非常簡單。
高繼沖對於王權不當回事,但是手下四院,就算是冀王是政務院的院長,別人也是叫他院長,而稱呼高繼沖為主上或者先生。
更加可怕的是,高繼沖還年輕,不出意外,至少還能主政三十年。
三十年,盡得民心的高繼沖,誰還是他的對手?
范質的眼皮子就一直在挑動。
「渤海王最可怕的不是別人稱他為主上,而是先生。教化三十年,范老弟是個讀書人,不會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吧?」
李谷沒有明確說趙匡胤什麼,但是鄙視之色沒有絲毫掩飾。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