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經,幼名「牛若丸」或稱「牛若」,出身於名門河內源氏,為源氏領袖源義朝的第九子(異說)。
其母親常盤原為近衛天皇中宮九條院的侍婢,以千中選一的美貌著稱,後來成為源義朝的側室。
公元一一五九年,牛若誕生後不久,父親源義朝即於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隨後於逃亡途中,於尾張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
母親常盤帶著牛若及牛若的兩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沒多久,常盤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盤只好攜子自首。
平清盛因貪戀常盤的美色,遂納常盤為妾,並赦免常盤生母及牛若兄弟等四人。
數年後,常盤又被嫁給公家貴族藤原氏的一條長成,而牛若在七歲時(公元一一六五年)被送到鞍馬寺(京都市左京區)學習。
之後由一位稱為聖門坊的僧侶處得知自己的身世。
傳說某夜,牛若偷溜出寺,在僧正谷(僧正ヶ谷)遇到武藝高強的「烏天狗」,後來牛若便常常夜遁至天狗處學習武藝。
住持東光坊某日發現牛若不但夜遁習藝而且圖謀打倒平家後大驚失色,雖欲強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後姑且先起法名為「遮那王」,命牛若靜心學習,忘卻俗世。
傳聞遮那王十一歲(公元一一六九年)某日在回寺的路上,途經五條大橋時,遇見一位稱為武藏坊弁慶的武勇僧侶攔路。
弁慶當時在該地進行「刀狩」,只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遮那王之前已經強奪了九百九十九把太刀。
弁慶看上了遮那王身上所配之黃金寶刀,故技重施,豈料遮那王武藝高強,身輕如燕,弁慶雖然武勇縱橫,但卻處處受制,攻而屢挫。
以柔克剛的遮那王讓膂力過人且一向仗恃剛勇的弁慶敗得口服心服,從此弁慶便跟隨在遮那王左右,成為日後遮那王最親密的家臣之一。
公元一一八零年八月源義經的異母兄源賴朝(由良御前所出)舉兵討平。
消息傳到奧州,源義經與藤原秀衡商量後決定興兵助陣。
源義經率領家臣武藏坊弁慶、伊勢三郎及藤原家臣佐藤繼信、忠信兄弟等共三百餘騎,日夜兼程前往馳援。
其時正值富士川之戰,然而平家大軍不戰而敗,戰事一下子就結束了,源義經於戰後才抵達源賴朝在黃瀨川的陣地,因此未能參戰。
講述平家軍在富士川不戰而敗,乃因「風聲鶴唳」所致。
源賴朝見到平治之亂失散以來即未曾謀面的親弟弟已由襁褓嬰孩蛻變成威風凜凜的大將,心裡非常欣慰與感動,兄弟兩人皆流下真情的淚水。
源賴朝以河內源氏先祖源義家得親弟弟源義光襄助而成大業為例,誓言與源義經一起消滅平家、共報父讎,再振源氏家門。
之後源義經跟隨源賴朝退回鎌倉,全力經略關東,厚植實力。
公元一一八四年九月,源賴朝刻意冷落源義經,只派源范賴征討平家。
源范賴為繞到平家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家識破,源范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
公元一一八五年元月,源賴朝迫不得已,命源義經領軍前往救援。
二月,源義經自京都起程前往攝津渡辺港,整備軍艦,目標直指平家屋島陣地。
但正當出航之際,暴風雨來襲,軍監梶原景時及部下、船長們皆認為此時不宜冒險。
源義經力斥眾議,安排5艘船各150騎,隨即出航。
源義經艦隊乘風破浪,比想像中更快抵達四國,但也由於風浪的影響,偏離了預定航道,在阿波的勝浦靠岸。
然而源義經上岸整軍後,即策馬疾馳,翌日清晨便已進軍至屋島前方村落。
源義經眺望平家陣營,發現平家紅旗浩浩,軍容整盛,並且還有數艘艦艇在港。
源義經自知不能力敵,只能智取,於是便在周圍村莊放火,假立源氏白旗多數,製造大軍襲來的幻象。
平家見狀大驚,以為一之谷奇襲再現,倉皇奪船奔走。
源義經趁勢搶灘上岸,迅速沖入本陣放火。
不久,平家發現中計,掉頭回擊,弓矢齊飛。
平家軍中號稱第一射手的平教經向源義經放了一記冷箭,源義經四天王之一的佐藤繼信策馬奔前以身擋箭,強箭穿甲,佐藤繼信中箭落馬。
源義經立刻下馬抱起繼信,繼信寥留數語後便氣絕殞命,義經哀慟不已。
戰事陷入膠著,雙方暫且按兵不動。
平家為了展現出己方遊刃有餘的實力,打擊源氏的士氣,故意派出一艘小船,載著花樣年華的美少女,立起紅底金箔的日之丸小扇,前往源氏陣地挑釁。
源義經則派出軍中的弓射名手那須與一接戰。
小船停在箭程邊線左右,船上小扇隨著波浪起伏而搖擺不定,那須與一縱馬入海,一箭射中七十餘米外的小扇,源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不久由於平家誤信源范賴率大軍增援的情報,加以屋島基地已受創嚴重,平家決定放棄屋島,向西撤退,屋島之戰結束。
此戰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也一一向源氏輸誠,平家已經面臨山窮水盡的局面。
前往吉野山的山路上,靜御前由於身懷六甲,體力不堪負荷,源義經念源賴朝不至於對婦人孺子下毒手,決定讓靜御前下山躲藏。
臨別之時,源義經送給靜御前一面小鏡,謂:「願君早晚梳洗之際睹物相思。
」遂遣僕役數人護送下山。
然而下山途中,僕役心生歹念,強奪財寶之後即各自散逃。
進退無路的靜御前在此時為追兵所逮,送往鎌倉。
由於靜御前在山中被捕,吉野山的僧兵們知道源義經一行必藏於山中。
僧兵們唯恐得罪源賴朝,招致大軍前來征討,於是決議上山捉拿源義經。
僧兵們擊鼓為號,開始糾集。
弁慶聽到鼓聲有異,下山窺探,果見僧兵披甲帶刀,急忙回報。
源義經認為僧兵熟諳山勢,戰不可勝,便準備轉移陣地,逃往別處。
此時源義經四天王之一的佐藤忠信心知戰不能勝,逃亦難免,決定捨身殿後,保主脫險。
源義經知道佐藤忠信心意已決,想起了在屋島之戰為己犧牲的佐藤繼信,有感今日一別即為死別,無言悽然訣離。
佐藤忠信帶著幾個自奧州出征以來僅存的忠勇部將,伏擊追擊而來的僧兵。
佐藤忠信與僧兵大將橫川覺范展開死斗,最後斬覺范,梟其首,僧兵見狀驚恐,鳴金自退,然而佐藤忠信的部將已盡皆陣亡。
佐藤忠信後來獨自潛回京都堀川御所,被北條時政守軍發現,激戰之後壯烈自刃身亡。
公元一一**年四月三十日清晨,藤原泰衡命家臣長崎太郎率五百騎突襲駐居高館(又稱衣川館)的源義經。
源義經家臣們發現後迅速迎戰:弁慶、伊勢三郎、增尾十郎、片岡八郎、鈴木三郎、龜井六郎、鷲尾三郎、備前平四郎等八人固守玄關大門,喜三太爬上屋頂,以窗板為盾,拉弓搭箭狙殺敵軍。
源義經則以戰死於藤原泰衡的家臣手下為恥,不願出戰,獨自進入佛堂中誦經,做自盡前的準備。
源義經的家臣們為了保護主君能平靜赴死,抱著必死的覺悟,捨命決戰,各自斬殺多人後壯烈戰死或自刃。
傳說弁慶見大勢已去,入殿向正在誦經的源義經訣別,相約黃泉路上為伴,隨後重返戰場,揮刀如舞,人馬無別,頓時血霧瀰漫,遍地屍骸。
敵軍近戰不得,於是弓手盡出,萬箭齊發,剎那間弁慶身上插滿羽箭。
但只見弁慶仍不見死態,長刀亂斬,狀貌駭人。
突然,弁慶大刀一收,宛如佛教的仁王(護法金剛)塑像一般傲然而立,嘴角似笑未笑,身軀則不動如山。
敵軍未知弁慶生死,一時間亦無人敢上前探查。
後來弁慶被一匹馬撞倒,眾人方知弁慶早已身亡(此即在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弁慶立往生」)。
誦完經的源義經回到寢室,手刃鄉御前與四歳的女兒龜鶴御前後引刀自裁。
源義經波瀾萬丈的31年生涯以悲劇落幕。
討伐源義經後的藤原一族仍未得安穩,首先藤原泰衡之弟藤原忠衡認為藤原泰衡此舉違背了父親藤原秀衡的遺命,反對藤原泰衡向幕府屈服。
因此在公元一一八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藤原泰衡襲擊藤原忠衡居館,殺了藤原忠衡。
冷酷無情的源賴朝則在利用完藤原泰衡後,宣稱藤原一族窩藏欽犯,罪無可逭,公元一一八八年七月十九日,親率大軍北上征伐。
藤原泰衡焦慮辯解,稱:「往日種種皆先父秀衡一人獨斷,今已依麾下之命誅殺義經,泰衡但有功無過,何以致罪?」然而藤原泰衡仍未明白源賴朝志在天下,豈容藤原氏據地自恃。
藤原泰衡在源賴朝大軍到達前就先縱火燒毀居館,棄城北逃。
公元一一八八年九月三日,藤原泰衡為部下河田次郎所弒,首級於9月6日送達源賴朝本陣,之後葬於藤原氏祖墳中尊寺金色堂。
數代雄霸一方的藤原氏在源義經死後不到半年即家破人亡,為這齣歷史悲劇的末尾更平添幾許唏噓。
源義經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軍事家之一。
在平安末期,人們毫無戰術觀念,認為會戰的勝敗由武士個人的格鬥能力強弱決定。
但義經的戰爭思想,已超越了當時的局限。
在他看來,軍隊是一個集團,而不僅僅是個人的集合,必須從集團的角度來考慮作戰計劃。
他是當時第一個用這種觀念來看待會戰的人。
源義經是日本家喻戶曉、最具人氣的英雄人物,被日本人稱為可與中國的霸王項羽相對比的人,他曾協助其兄源賴朝獲得了對整個日本的統治權。
他極為坎坷的身世、極高成就的武學、過人的戰略機智、場場必勝的戰績及悲涼的人生結局,令聞者無不嘆息,因此成為日本戲劇、影視、電子遊戲中經久不衰的熱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