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三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東海族古孤竹國,屬於以歷史事件稱謂為氏。滅亡於春秋時期的孤竹國與商朝王室的關係相當密切,孤竹國君墨胎氏與商王同為子姓。《竺氏家譜》記載:「孤竹君,諱初,字子朝,姓墨台氏,襲孤竹君國,在遼西。」公元前660年,齊桓公徹底滅了令支、孤竹二國,將孤竹國地賠償給了燕國。孤竹國的舊臣民企盼覆國,遂以「復」為姓氏。
2、源於姜姓
第二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孫、伯夷二十五世孫海復,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炎帝姜姓,其分衍的支國有十三:怡國、伊國、紀國、淳國、甘國、州國、舟國、駘國、戲國、向國、薄國、列國、賴國。夏禹曾封怡國君以祀烈山,是為默台氏。從第一代炎帝起,傳說到第五十四代為齊太公,自炎帝至姜太公譜系如下:炎帝→臨魁→帝承→帝無錯 ..明→帝直→帝鰲→帝哀→帝榆罔→雷→共工→句龍→信→夸父(夸父)→垂→伯夷→先龍→玄氏→王宣→王定→王懷→王恆→王宙→王宇→王高→王許→王宰→王禪→王啟→王蒯→王正→志道→祖榮→杜成→濟公→林→承先→榮→永和→禹宣→恆車→海復→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仲調→訓元→先二→司會→輝前→公倫→豫仲→姜尚(即呂尚、姜太公、齊太公)。海復在公元前1627年左右(傳說姜尚活了一百零八歲,則其生卒為公元前1129~前1021年左右,上推四百九十八年左右為其祖海復)。被其父王恆車封於海復(今江蘇連雲港海州區),因名海復侯。其後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海復氏。後分衍為海氏、復氏。
3、源於子姓
第三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東海族古孤竹國,屬於以歷史事件稱謂為氏。滅亡於春秋時期的孤竹國與商朝王室的關係相當密切,孤竹國君墨胎氏與商王同為子姓。《竺氏家譜》記載:「孤竹君,諱初,字子朝,姓墨台氏,襲孤竹君國,在遼西。」公元前660年。齊桓公徹底滅了令支、孤竹二國,將孤竹國地賠償給了燕國。孤竹國的舊臣民企盼覆國,遂以「復」為姓氏。
4、郡望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海州郡:歷史上的海州郡有兩處:
今江蘇連雲港。四、五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海州地區繁衍生息。
今江蘇省灌雲市。
5、複姓來源
﹙1﹚由封邑而來
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
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干,其後人遂以「段干」為姓。
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等複姓。都屬這種情況。
﹙2﹚因居地而來
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
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後人遂以「閭丘」為姓。
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由官名而來;
公羊、子車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
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來。…
﹙4﹚由人名而來
端木氏。鬻熊,仕於周。為文王、武王之師。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顓孫氏,春秋時期,陳國簪纓之後代有公子名顓孫在魯國做官,其後代子孫以他的業績為榮耀,於是以祖名顓孫為姓,稱顓孫氏。
﹙5﹚由部落名而來
獨孤氏,劉進伯的後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稱谷蠡王,他以祖先劉進伯的自稱為號,稱獨孤部。其子孫後代皆以其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獨孤氏。
尉遲氏,尉遲部隨北魏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的漢字諧音「尉遲」為姓氏,稱尉遲氏。
﹙6﹚自創姓氏
赫連氏,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劉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雲赫連天,他建立了夏國,王族以赫連為氏。
﹙7﹚由山水之名而來
澹臺氏:春秋時期有魯國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滅明,南遊長江流域,居於澹臺山(今山東嘉祥),遂以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臺滅明。其後代子孫遂以「澹臺」命姓氏,稱澹臺氏。
完顏氏:「完顏」一詞,是從漢語「蜿蜒」音轉的女真語,是依傍綏濱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後,就以蜿蜒河之名來作為姓氏。
﹙8﹚由賜姓而來
長孫氏: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後,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兒子,就賜他的兒子為長孫氏。
﹙9﹚由國名而來
鍾離氏:周朝時期,伯益的後人有封邑鍾離國(今安徽鳳陽、臨淮一帶),春秋時期鍾離國被楚國所滅,國人遂以原國名命姓,稱鍾離氏。
淳于氏:州國公族定居於淳于城(今山東安丘,原為州國都城),復國,名淳于國,仍為公爵,成為春秋時期的小國之一。亡國後,其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淳于氏。
﹙10﹚由職業而來
漆雕氏:相傳漆雕最早出現時是職業稱謂,是那些油漆裝飾工的古稱。他們的後代就以祖先的職業或技藝的名稱中得姓,稱漆雕氏。
穀梁氏:古代有一些部落,農業相對比較發達,他們以能種出優質的穀子為驕傲,古代將穀子稱為粱,所以善於種植粱的氏族首領就用穀梁命姓。
﹙11﹚由排序而來
第二氏: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把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的王族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多萬人都強行遷徙到關中房陵一帶(今湖北房縣)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其族大人眾,煩於編籍,便以其門第按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田登為第二氏,第二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產生了第二複姓。
第五氏: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把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的王族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多萬人都強行遷徙到關中房陵一帶(今湖北房縣)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其族大人眾,煩於編籍,便以其門第按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產生了第五複姓。(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章 宗族和家族﹙三﹚。
第二百三十章 宗族和家族﹙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