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永樂大典》
【腦子好癢,要漲知識了#
還有誰不知道,在600年前我們就已經有搜尋引擎了。
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條目中稱——中國人在明朝撰寫的永樂大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有多全呢,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經史子集、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還記錄了很多離奇靈異古人做的光怪陸離的夢。
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喜歡看的內容,應有盡有。】
評論區
網友a:這麼講吧,永樂大典把當時所知道的幾乎一切都寫進去了。
網友b:朱棣當初想,哪怕大明亡了,永樂大典也可以流傳後世。但他萬萬沒想到如今會成為外族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線索。
回復
(不僅僅是了解,而是竊取[微笑][微笑][微笑])
(對,是全竊走了,許多成就都被他們安在自己頭上)
(朱棣如果知道他的盔甲寶劍都在外族人手裡,真的會氣死[流淚])
(永樂大典可是和傳國玉璽一個級別的國寶)
(現在永樂大典在英國博物館[流淚][流淚][流淚])
(英國搶了一大半永樂大典,科技部分被他們隱藏了)
(氣死我了[流淚])
蘇粒也好氣,她點進永樂大典相關詞條。
【天下奇書《永樂大典》——
從來沒有人敢在這本書面前說倒背如流。
因為這是一套將近4億字的天下奇書,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封神之作——《永樂大典》。
朱棣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他一定是一位好皇帝。
可是在儒家的道德體系中,靖難之役,就是朱棣一生最大的污點。於是,朱棣在盛世修理書的傳統下,便決心編撰一部前無古人的《永樂大典》來證明自己。
武有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文有修書撰典的千古佳話。
在了解朱棣的永樂大典之前,你要知道,在沒有網際網路的古代,類書,就是人們檢索資料的重要資料庫。
所謂類書,就是以類為聚,把相關內容匯編在一起。當你查某一個關鍵詞時,就能看到很多關聯性內容。
而有最全百科全書之稱的永樂大典,就是這種類書中的巔峰造極之作。
比如你在永樂大典中查詢「蓉」這個字,那麼就會看到來自各個典籍與「蓉」相關的內容。
不但有《格物叢談》對芙蓉這一植物的解釋,還有《農桑撮藥》芙蓉經濟價值的說明。
甚至連王維、柳宗元等詩人關於芙蓉的詩句,都能一應俱全。
永樂5年11月,《永樂大典》完成。
此書收錄上至先秦下至民初的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視葬、道經戲曲、工藝農藝等華夏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並且這11,095冊,22,877卷,共計3.7億多字的工作量,全部是由人工一字字的抄錄而成。
另外,極其難得的是,全體人員嚴格遵循「只收錄不篡改」的原則,保證了資料的真實性。
僅憑這一點,就與後面的《四庫全書》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時隔百年,皇宮奉天門三大殿發生火災,永樂大典因搶救及時險逃一劫,但作為此書的超級書迷嘉靖皇帝,為防患於未然,決定重抄一本作為副本流傳於世。
可是非常蹊蹺的是,副本剛剛做完不久,永樂大典的正本便從此消失匿跡,不知去向,成為永遠的歷史之謎。
然而,作為延續永樂傳奇的嘉靖副本也是註定命運多舛。
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清點永樂大典,發現已經丟失了1000餘冊,《四庫全書》編撰完成之後,對《永樂大典》的管理更是逐漸放鬆起來。
到了道光年間,貪腐的官員開始伺機夾帶偷竊,將所偷之書以每冊十兩的銀子賣給了洋人。
到了光緒元年,修翰林院時,清點《永樂大典》所存不足5000冊。
光緒三年只剩下了3000餘冊。
光緒19年就僅剩下800餘冊。
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在戰火之中,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甚至用《永樂大典》代替磚塊,構築宮室或者縱火焚燒。
一時多達11,095冊的永樂大典,僅剩餘64冊。
直到新中國成立,永樂大典得到各方捐贈,國家圖書館才收集到161冊永樂大典,而這些早已泛黃的紙頁,仿佛依舊在向世人訴說著,當年那個屬於永樂大典的光輝歲月。】
怎麼會這樣!蘇粒氣死了,怪不得說這本書和傳國玉璽一個級別呢。
這可是幾千年的結晶,嗚嗚嗚好心疼。
評論區
網友a:一萬多冊,搞到只剩下一百多,真的很心痛,這些都是嘔心瀝血的傳世著作[流淚]
回復
(六十多冊全部都在大英博物館,聽的好心痛[眼含熱淚])
(日-本搶了永樂大典兩百多卷)
(《四庫全書》乾隆把對大清不利的全刪了,永樂大典才是真正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裡面肯定有東西。肯定有影響到英國的快速發展。但是能影響多少就不懂了)
(馬可波羅稱中國是天堂,知道是哪年不?永樂大典,天工開物之後,歐洲突然就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了)
(真的嗎)
網友b:遷都,修書,五征漠北,下西洋朱棣干全了
回復
(五征蒙古打到貝加爾湖[看][看][看])
(鐵木真老家[看])
(朱棣的功績不止開疆拓土)
(而且他是難得的擁有海權意識的皇帝)
(天子守國門,航海外交,修建紫禁城 ,永樂大典等等,可見他的思維及眼界格局領導力行動力)
網友c:我認為永樂大典比任何一樣文物都還要重要
回復
(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要是沒被毀掉,能了解不知道多少失傳的技術,知識,歷史謎題等等)
(或許,朱棣墓里有嘛[狗頭])
(嘉靖的墓里會有吧,畢竟叫永陵[看])
(如果永樂大典真在嘉靖陵墓里,那嘉靖的名聲可能都好上不少 [捂臉])
(但是可能風化了)
(永陵遙感探測裡面都是地下水,嘉靖棺材估計都水上漂,大典真在裡面也爛了[思考])
(樂觀一點好嗎,地下有暗河排水。而且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對風水更是講究)
(我一直覺得乾隆破壞永陵,不只是為了幾根楠木柱子)
(他只動了地面上的,地下應該沒動)
(你的想法有點危險啊[狗頭])
(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況且如果不是墓本身損壞,國家也不會主動破壞)
(永樂大典要是出來,朱棣皇帝排名可以一個巴掌內了)
——————
明以前的朝代聽聞都無比可惜又氣憤。
聽起來,這是一本奇書啊,一萬多冊,兩萬多卷,這是耗費了多少的心血才能完成的作品。
雖然明朝比較靠後,他們不了解這個朝代和這個皇帝,但這本書的價值天幕可是說的清清楚楚呢,都和傳國玉璽一個等級了!
怎麼就丟失了呢。
還流落到國外這麼多。
想到那些偷竊的官員,竟然還把書賣給了洋人,無數人唾罵,真是寡廉鮮恥,這種事都做的出來!
官老爺都這麼有錢了,還貪圖那點銀子。
許多人若有所思,後人好像對於這類書籍重視的很,民間的奇技淫巧,若我能也整理個一二三出來,是否也能留名青史呢。
秦朝的匠人也開始記錄自己的匠術,天幕已經把造紙術和印刷術教授給他們了,後人對兵馬俑似乎很感興趣,不如把製作手法記載下來,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虧。
有了天幕的影像,各朝各代都開始不自覺地記錄各種技藝。絲綢製作,瓷器,刺繡,建築
多寫幾份,所有子孫每人傳一份,看那些蠻夷搶不搶的走!
漢,劉徹:「這封狼居胥後世成了個形容詞嗎,這個皇帝不錯,是親自上陣吧,武功不凡啊。不過朕有去病,朕只需等去病的好消息就行了。」
說完還頗為得意。
皇帝排名一個巴掌內,真想知道排名前列的皇帝都有誰,他漢家皇帝占幾位。
清,乾隆很憤怒,天幕夸《永樂大典》就夸,為何拿他《四庫全書》做襯托!
他的《四庫全書》有79338卷,三萬六千餘冊,八億字,可是《永樂大典》的三倍多。
他或許刪減了,但他難道一點功勞也無嗎!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凡被乾隆認為違悖倫理綱常、不合義理名教、譏貶滿族先世、危及皇朝統治地位的,均在禁毀之列,是一場禁毀圖書的浩劫。
乾隆並不覺得自己有何錯,這不過是維護統治的手法而已,史上焚書的皇帝多了去了,秦始皇不也焚書過!
若那朱棣不是漢人,他也會做相同的事的,乾隆氣極又堵不住天幕的嘴,只能無能狂怒。
皇帝很憤怒,底下的朝臣卻心思各異。
面對皇帝吩咐要焚毀的書,有些人於心不忍,偷偷抄了些藏起來。
不知藏哪的乾脆往入土的人墓里塞。
也不知能否藏的住,藏的了幾時,但,能救一點是一點吧。
清朝不同的時空中,看管書籍的官員慌張的開始清點《永樂大典》。
竟然還有人敢偷竊還拿出去賣,以往有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不關己,現在天幕都專門說出來了,可不能不管了。
況且賣的還是洋人!真是無恥之至!
一些愛國官員咬牙切齒。這次絕不能容忍這種事發生了,不管《永樂大典》是誰編撰的,也是他們華夏的東西。
明洪武時期。
整個大殿都沉默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麼?
明成祖朱棣???
靖難之役???
朱元璋宛若被雷劈了一般,腦子空白了一瞬。
哪怕之前有過一些懷疑,但他大抵是不信的。
標兒地位如此穩固,除了他誰有可能坐上那個位置,這天下,誰敢不服標兒。
怎麼會是老四,還是明成祖,還靖難,這些東西出來,傻子都知道繼位過程有問題!
「朱棣你給我滾過來!」朱元璋一聲怒喝,望向不遠處的朱棣。
朝堂上,所有人齊刷刷轉頭,也跟著將目光投向朱棣,大為震撼。
沒想到啊,燕王竟有這麼大能耐。
看看朱元璋怒火衝天的樣子,所有皇子和朝臣都默默遠離了朱棣。
嗯,明成祖很厲害,但現在上面坐著的是洪武帝,這可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主。
朱棣也傻了,他甚至都聽不到朱元璋死亡般的怒吼。
誰?什麼明成祖?我是誰來著?
他感覺整個人都飄在天上,做夢一樣,天幕誇我呢,誇我什麼,誇我是個好皇帝。
好皇帝?!
朱棣瞬間被潑了一盆冷水,完了,他是不是活不過今天了。
他急切地望著朱標:「大哥!你是知道我的啊!!!」我怎麼會是那種人呢!
不管心中如何想,他必須得先表示自己對皇位一點也不覬覦。
朱標一臉新奇地望著朱棣,他原本可能知道一點,現在有點不知道了。
不過畢竟是自己弟弟, 天幕對朱棣也是一副讚揚的語氣,況且自己身為太子,此刻反而要沉著冷靜。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朱標還是開口了。
「爹,未來發生了何事還尚不清楚。靖難,平定變亂,什麼變亂,總得給老四一個機會吧。」
朱棣狂點頭,對啊對啊,後人才說了什麼啊,爹你可不能一桿子打死。
「呦,咱哪敢呢,這可是後人極盡稱讚的明——成——祖呢,咱能對他做什麼。」朱元璋冷哼,把「祖」字說的陰陽怪氣。
到底是自己親兒子,雖然他最疼朱標,但也不可能把其他兒子殺了。
朱元璋此刻的暴怒七分真三分假。後人到底是在夸朱棣的,說明這小子皇帝乾的不錯。但如今的太子是標兒,他若不有所表示,天下人該如何看待標兒。
他表達了態度,標兒出言勸諫,也讓朝臣看到了標兒的胸襟。
其他的,天幕結束再來掰扯吧。
朱棣這兔崽子,不揍一頓他氣不順。
朱棣委屈,他什麼都不知道啊,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弱小可憐無助的燕王!
這些問題該去問那個明成祖。他啥也不清楚還得背鍋,誇獎是那個明成祖受的,憑什麼罵要他來挨啊!
永樂朝可沒這麼精彩的大戲了。
朱棣來回踱步,一邊開心一邊生氣。
原來後人這麼看我的呢。
還說什麼他覺著哪怕大明亡了,《永樂大典》也可以流傳後世。
他大明如今蒸蒸日上,其實他壓根沒想過這麼多,搞的他還有點怪尷尬的。
不管,還是後人懂他,他就是這麼有遠見!不論他之前如何想的,反正現在他就是這個想法了。
不過他什麼時候成了明成祖了,他可不是「祖」啊,哪個王八羔子給他搞了這麼一出,他可是「順位繼承」的,要當也該是「太宗」!
又想到儒家,儒家咋這麼多事呢,哪哪都要說一嘴,後人都承認他了儒家還就著靖難嘰歪個不停。
還有那些外國人,連他的盔甲寶劍都敢搶,這些個朱家後代怎麼回事,連本永樂大典都保管不好,幹什麼吃的。
後人急到為了永樂大典還肖想他的墓,朱棣都傻了,別啊,這可使不得!
想到他和永樂朝臣的心血竟然被人搶了,朱棣又想捶他的大胖兒子了。
了,永樂大典要是還在,他的皇帝排名還能進幾位呢!也不知他如今在第幾位,嘿嘿。
不行不行,這永樂大典得多備幾份啊,後人這麼喜歡呢,還拿傳國玉璽比上了。
雖然明朝已經普及印刷術了,但這麼宏大的一本書,確實也是要耗費很多精力的。
不過朱棣現在樂意,人不夠就多招幾個人,錢不夠就去海外撈,反正多多益善。永樂大典必須給朕流傳到後世,半點閃失都不許有!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