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第160章 建文(三)

    第160章  建文(三)

    (朱棣起兵的時候身邊的士兵只有八百人,對手是洪武大帝留下來的百萬明軍。

    而根據地是北京的王府,注意是王府!北京城朱棣都沒控制下來。

    朱棣造反的第一戰就是奪取北京城,當時北京城的士兵幾倍於朱棣,被朱棣以少勝多拿下了,隨後他主動進攻,每次都是以少勝多。

    根據史書記載,朱棣為了提高士氣,每次戰爭必衝鋒向前,把運動戰發揮到了極致。

    另外歷史上的李景隆並不蠢,朱允炆應對的也不傻。

    可以毫不誇張的講,靖難之役就是以戰術對抗戰略,最終靠著無數次戰術勝利,形成大勢,轉被動為主動的絕對碾壓。

    有多難打,朱棣攻下北京打了幾個勝仗之後,朱允炆一口氣徵調了幾十萬大軍,注意,這是明初,而且是內戰,補給就地補給,而且補給線很近,城市也不少。

    朱棣的武功可以說是完全被明史和民間的描繪李景隆的愚蠢還有各種莫名其妙的段子毀掉了。

    因為文人不懂朱棣超前的運動戰和信息戰,只能用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來解釋。

    比如什麼風系魔法師,一場大風吹來,帥旗倒了,朱棣贏了。

    這完全是扯淡,看看當時的戰爭規模,戰線綿延幾十里,誰看得到帥旗在哪裡?

    甚至史書還有朱棣反攻後李景隆下達命令的記錄,說明當時李景隆是有指揮的,指揮系統沒有混亂。

    完全是人家朱棣看準了時機,摸清楚了風向,然後順勢火攻,火隨風動最終擊垮了明軍。)

    (朱棣起家難度很大,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而不是各種割據勢力)

    (細數一下朱棣面對的這些朝廷將領:

    耿炳文,參與過平定河北、山西、關中、雲南等地的戰鬥,屢立戰功,捕魚海之戰副先鋒。

    郭英,參與北伐滅元之戰,隨徐達與王保保交戰時親率10餘騎發動夜襲,大破敵軍,捕魚海之戰副將。

    何福,傅友德麾下先鋒大將,平定刀千孟之亂,降服敵軍7萬餘人,隨後分兵平定麓川各地山寨。

    俞通淵,隨徐達征戰關中、河北、甘肅等地,參加過捕魚兒海之戰,隨後南下平定龍場等地諸蠻,麾下有蒙古騎兵數萬人。

    楊文,朱元璋欽點第一任遼東總兵,麾下有平安、吳高等將軍。

    顧成,朱元璋帳前親兵出身,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征討雲南、四川後鎮守貴州十餘年,平叛亂百餘,蠻族不敢與之為敵。

    瞿能,參與征伐北元之戰,鎮守雲南,參與過遠征緬甸之戰。

    此外還有劉真、徐凱、滕集、陳暉、吳傑、盛庸等

    依次打趴了宣府、大同、遼東、陝西、淮西、甘肅等地的邊防軍。

    朱元璋時代辛苦編練數十年的邊軍集團幾乎被朱棣全部干碎——除了遠鎮西北的宋晟,整個中層往上的指揮層死了一茬)

    (洪武之治還未過去,南北之分還未平息。

    威震西北的西寧侯宋晟

    從南打到北的武定侯郭英

    捕魚兒海之役前鋒的長興侯耿炳文

    剿滅月魯帖木兒,翻越高黎貢山大殺四方的猛將瞿能

    遼東三頭怪的楊文、吳高、平安

    還有遠征屈裂連河的驃騎大將軍俞通淵,都督何福,以及在暗地裡磨刀的朱允炆,這都能打贏足以說明朱棣的實力。)

    (一個藩王打崩了巔峰大明的野戰兵團,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了[吃瓜])

    (哇去他可真牛)

    (太傷國力了)

    (為了這場內戰,犧牲了多少大明的能將,如果這些是向著外族的,明朝說不定真能比肩一下漢唐。)

    (這些精兵良將要是不打內戰,都投入明朝四周的擴邊之戰多好。有些甚至是邊疆戰場打到一半抽調回來打靖難的,唉。)

    (只能說可能就是命運,沒有靖難之役就沒有永樂帝,這些將領給朱允炆他懂得用嗎)

    (朱元璋本來也就指望他當個守成之君的啊)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唐,李世民來了興致。

    從幽州一路打到金陵?他翻開如今的大唐域圖,一城挑戰中原補給,如果是他,從幽州一路過去,會從哪出手呢

    眾武將一齊湊上前,興致勃勃開始推演。若是真如天幕所言,這個明朝的太宗,確實是有能耐的!

    他們本來還有些不服,陛下這樣驍勇善戰,怎麼偏要拿玄武門說事,玄武門難度五顆星,明代的靖難就能有五十顆星了?

    結果聽下去,還真是不容易。明之前的時空,一些武將們都被那靖難之役吊起了胃口。

    說的這樣玄乎,怎麼不細談一談呢,或許他們也能從中有所受益呢!

    漢,霍去病雙眼發亮,聽天幕這樣說,他對這場戰役也是興致盎然,這個皇帝,比起宋朝那些皇帝來說,真是兩個極端啊。

    哪怕到了現在,霍去病想起那宋朝的辛棄疾,仍有些悻悻。

    甚至還有什麼大風颳來,帥旗倒了,朱棣就贏了,這不止霍去病好奇,連劉徹都有些詫異。

    那陣風的威力是有多大,竟然還給了朱棣一個「風系魔法師」之稱。

    究竟是有多玄妙,都開始語怪力亂神了,後世不是對迷信嗤之以鼻。同是天子,怎麼他就沒有這些名頭!

    劉徹也想當「魔法師」,不拘什麼風雨雷電,若他真能掌握天時想想就刺激!

    不過比起這些,劉徹更可惜的還是後人口中的那些將才。

    如此多能將,戰功赫赫,野戰兵團聽聽這些詞,這些個精兵強將,竟然全耗在了內戰上!!!

    雖然知道朱棣不反就要等死,又不是他漢家的藩王,不用忌憚,劉徹是蠻欣賞此人的。但他也心痛那些將領啊。

    太傷了,後人說的沒錯,若是向著外族,中原得多強盛。「比肩漢唐」,這話劉徹聽的舒心,對於損失的良將,就更可惜了。

    可惜世事就是如此矛盾,更何況一個國家,內政還是得先安定,不然再如何武功高強,仍是一盤散沙。

    宋,趙匡胤聽著什麼怪風,突然想起了漢光武帝。


    有傳聞說昆陽之戰時,天降隕石,劉秀領兵沖陣,大敗敵軍。

    若明朝的朱棣有個「風系」的稱號,那漢光武帝又是個什麼稱號呢

    其實關於隕石的記載也很模糊。

    《後漢書》記載,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將昆陽圍了數十重,又不接受城內主要領導王鳳的投降請求,意要全殲滅城內起義軍。

    那時的劉秀只是一個偏將軍,並不是昆陽的總指揮,大敵當前,其他人都嚇破了膽,只有劉秀談笑自若,眾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接受了劉秀的領導。

    劉秀讓人在城內堅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爭取外援。

    就在此時,奇異發生了:「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厭伏。」

    晚上有流星墜入敵營,白天有團雲落入敵營,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

    劉秀將步、騎兵千餘人,沖入敵陣,斬首數十,後又來回沖入幾次,連連得勝。

    後劉秀將三千敢死隊,與昆陽城守軍合擊王尋、王邑部隊,斬殺王尋,敵軍開始潰敗。

    這時候,天降暴雨,狂風大作,揭瓦折樹。

    《後漢書》記載:「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  敵人陣腳大亂,潰不可擋,踩踏而死無數,於是近乎全殲敵軍,只有王邑等幾個將軍僥倖逃脫。

    但《漢書》記載的昆陽之戰與《後漢書》比較,同樣有大風暴雨這一記載,並沒有天降隕石一說。

    《後漢書》天文志:「晝有雲氣如壞山,墮軍上,軍人皆厭,所謂營頭之星也。」

    古時認為一切天文現象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示,這就是神秘的天人感應。還會對一些奇異的天文現象附會上一些事件,要說明這些天文徵兆會帶來某些後果。

    「營頭之所墮,其下有覆軍,流血三千里。」這個徵兆就是說王尋、王邑代表的王莽政權軍隊必敗,王莽政權也就該滅亡了。

    天氣異常是有的,但劉秀的成功靠的並不是隕石,這場戰爭也沒有那樣玄幻,只是人們都愛為這些故事添上些神秘色彩來激動人心

    明,朱元璋心在顫抖。

    未來是如此的不如人意,他被整的都快沒脾氣了,能怎麼辦,兒子再好,後代不爭氣啊!

    如何難打,朱棣如何厲害,老朱心中是百感交集。

    這個兒子,在他看不見的地方,竟成長到了這樣的地步?

    臭小子,真是會給你老子找麻煩!

    罵是這樣罵,心中也不是不驕傲的。

    聽聽後世怎麼說的,「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這龜兒,還算不墮他爹的名頭,也是虎父無犬子了。

    瞧瞧,瞧瞧,天底下,千百年,有哪個藩王,從藩地起家,還真能一路勢如破竹,給闖到皇城底下來了。

    也就是我老朱的兒子了!

    可越聽,心中就更不是滋味了。

    這踏馬是老子辛苦打下的家底,竟全被那臭小子干碎了!!!

    聽著後人細數一個個精兵良將,扼腕嘆息,朱元璋心也跟著難受起來。

    他為了建立大明,嘔心瀝血,多少次浴血奮戰,鬼門關里闖過千百回,才帶著這些人把大明一步步立起來結果這些人沒倒在元末,沒倒在邊地,全給折朱棣手裡了!

    朱元璋能怪誰呢,他偏偏怪誰也說不出理!

    老朱甚至還在想著,除了這些,其他人呢,其他人怎麼沒聽到,是天幕沒細說,還是陪著咱一起走了

    在座的朝臣,何嘗不也是心潮起伏。

    他們也有點被震驚到了。甚至有些懷疑,這後人會不會講的太誇張了啊,燕王當真就如此不可戰勝?

    被點名的武將,都不知自己是該高興還是害怕。

    自己也是留名後世了呢!可哪怕把他們吹的再天花亂墜,最終不也是成了燕王的陪襯

    沒被點名的,心中忐忑的緊,為何不提他們,難道他們的功績就如此不值一提?也不能啊!xx都說了,憑什麼不說我!

    還是說,他們投奔了燕王

    想到這,一些武將們真是又害怕又刺激。他們這算不算造反啊,燕王知道他們的心嗎,但如今可是洪武帝在位,皇上會不會覺得他們不忠朝廷,哎呦喂,這可真是難做人呦

    最委屈的,莫過於李景隆了。

    他莫名其妙又有些傷心。後人為何頻頻提起他?還說他愚蠢,這就過分了啊!

    哪怕有人為他正名了,他還是委屈,定是很多人誤會他了,才會有後人來為他辯解。

    我蠢嗎?我覺得自己挺聰明的啊

    朝廷文官們,對於武功一知半解的人,確實是被法嚇到了,一些人目光閃爍,皇孫重文,可燕王看起來是重武的啊

    看著朱元璋和朝臣越來越投注在朱棣身上的目光,朱標垂下眼,心中逐漸有了思量。

    建文朝,朱允炆:

    後人你禮貌嗎!偏心燕王要不要這麼明顯,竟敢說建文帝是不是還活著重要嗎,難道不重要嗎???

    他的死活真的沒人能關心一下嗎!!!

    朱允炆神色灰敗。

    他就真的如此不堪嗎,削藩已經到這一步,走不了回頭路了,本來還有些把握的朱允炆,越聽臉色越難看。

    他知道燕王造反,也知道燕王青史標名,馳聲走譽。

    可那又如何。如今燕王還是藩王,正統在他身上,有了天幕,他難道還能重蹈覆轍,真的讓這位「好」叔叔踩著他上位?

    至於那些政策舉措,朱棣能做,他也做的。如今的大明是皇爺爺交給他的,他是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天子,削藩本就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哪怕再如何寬慰自己,朱允炆也掩蓋不了心中的驚慌迷茫。

    因為他根本想不出,這種局,燕王到底是如何能勝的,而天幕,明顯不站在他這邊。

    那些個自詡「忠心耿耿」的朝臣,時日一久,會不會被天幕蠱惑,棄他而去朱允炆疑心愈重,心神不寧,甚至想用更強硬的手段逼迫藩王就犯。

    天天這樣疑神疑鬼,他真的深感疲倦。

    後人把燕王說的這樣厲害,燕王真的就這樣厲害了?他還有勝算嗎,能打敗嗎,甚至後世有人都覺得他死活都不重要了

    朱允炆有些自暴自棄,可儘管這樣,他還是不能收手了。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已經沒有言和的可能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160章 建文(三)  
相關:    不滅武尊  修真門派掌門人  網遊之劍刃舞者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第160章 建文(三)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5905MB

搜"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360搜"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