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魯善工準備出門的時候,突然接到歐陽電話,說一起吃飯聊天。來到榮寶齋,老爺子今天有雅興,讓夥計買來幾個小菜,拿出一瓶陳年茅台,要魯善工陪著小酌幾口。
「今天是什麼日子?」魯善工給歐陽滿上酒,好奇道:「傳聞您老可是滴酒不沾啊!」
「哎,那都是瞎胡扯!」歐陽端起酒杯,深吸口醉人酒香,笑道:「年輕的時候喝的凶,後來肝不好,醫生強制要求戒酒。」
「沒辦法,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喝二兩解解饞,今天高興,叫你陪著喝兩口。」
魯善工哈哈大笑,難得有機會陪著榮寶齋老掌柜喝酒聊天,正好自己能打聽點張大千的內幕,兩人邊喝邊聊。
「寶島的林百里?」歐陽小心翼翼品一小口酒,聽見魯善工問話,解釋道:「林百里不但做生意有眼光,玩收藏也很有魄力。」
「九十年代初就開始買張大千和傅抱石,99年後轉入古代書畫,200年以四億人民幣整體收購知名藏家程琦的古代書畫收藏,一舉確立在華人藏家中的頂級地位。」
「在張大千收藏領域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當年寶島故宮沒有張大千畫展時,能看到最多張大千畫作的地方,就是林百里的廣雅軒。」
說到這裡歐陽放下酒杯,回憶起往事,無奈道:「要說齊白石與張大千算是近現代最傑出的國畫大師,也是最受市場追捧的藝術家。當年兩人相識於京城畫壇,時間大致是上世紀0年代。不過雖有交往,卻不太深,而且彼此互有成見。」
「聽以前老掌柜說過,張大千臨摹古人畫風,畫誰像誰,尤以臨摹石濤為甚,造假水平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到後來他的作偽,讓鑑別家、收藏家頭疼不已,連齊白石也深感不滿。」
「某日齊白石在家作畫,女傭送上一張名片。齊白石見過之後,說:你只說我不在家。當時一旁的弟子見名片的主人是張大千,便插言:此公是學石濤的名手,老師何不出去談談?」
「齊白石一邊調色一邊說:這種造假畫的人,我不喜歡!就這樣,張大千初訪齊白石便吃了閉門羹。」
「後來張大千將一幅《綠柳鳴蟬圖》送給收藏家徐鼐林,畫上是一隻大蟬臥在柳枝上,蟬頭朝下,蟬尾朝上,作欲飛狀。」
「有一天齊白石在徐鼐林家做客,偶然見到這幅畫,便對徐鼐林說:大千此畫謬矣!蟬在柳枝上,頭永遠是朝上的,絕對不能朝下。」
「後來徐鼐林把齊白石的意見轉告給張大千,他聽後,雖然沒有說什麼,心裡肯定很不服氣。」
「幾年後張大千在青城寫生,那時正值盛夏,住房附近的蟬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張大千想起齊白石的說法,不禁跑出屋外仔細觀察。」
「只見幾棵大樹上爬滿蟬,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頭朝上,只有少數的頭朝下。而另外幾棵柳樹上,趴在柳條上的蟬,則無一例外地頭朝上。」
「這時張大千才由衷嘆服齊白石精微的藝術功底,直到解放勝利後的一天,同在京城的齊白石、張大千受徐悲鴻邀請一起吃飯。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親自下廚,飯菜很可口,幾人觥籌交錯,言談甚歡。」
「飯後齊白石乘興揮毫,用墨畫下三朵荷葉,又用紅色畫兩朵荷花,送給廖夫人,以示答謝。張大千也應廖夫人之請,在畫上再添幾隻小蝦,在水中嬉戲。」
「張大千畫得入神,手舞筆飛,全然不在乎蝦的節數,不是多畫了就是少畫了。這時齊白石暗暗拉他的衣袖,悄聲說道:大千先生,不論大蝦小蝦,身子只有六節,可不能多畫、少畫!」
「張大千聽完,既慚愧又感激,便在又畫上水紋和水草,把節數不準的蝦身一一遮掩。」
魯善工聽老爺子的口氣,不愧是齊白石的死忠粉,看來對張大千不太認同。不過自己反而更喜歡張大千的才情瀟灑,繼續追問道:「榮寶齋又沒有大千手筆?」
「那是自然!」歐陽瞪了一眼道:「這話問的蹊蹺,榮寶齋豈能沒有大千先生的精品力作?」
說完站起身,擦乾淨手,從柜子里拿出兩張畫,展示道:「幽谷圖,精品潑墨山水!」
魯善工等著就是現在,趕緊也洗乾淨手,來到畫面前,中間那一片藍就像燕子口的洞口,把視覺中心吸引過來。
潑彩就像溪水,黑黑的一塊塊好像石頭,紅色的一點一點就像楓葉。濃墨重彩下層次分明,還真有種西方後現代油畫的感覺。
歐陽拿起第二張畫,掛在牆上,居然是古裝仕女圖,解釋道:「大千的每幅美人圖,背後都有故事,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畫也有不同特色。」
「早期美人是瓜子臉,後來從敦煌的壁畫中,學習到很多手腳和臉的圓潤線條畫法、重色彩,以及人物畫的莊嚴感,這些都是唐代以前佛教畫的一種表現方式。」
「比如這張仿唐寅仕女,就是一九四四年大千仿唐伯虎較早期的作品。這幅畫美的地方在於完全呈現出一個柳葉眉、眯眯眼、櫻桃小嘴和瓜子臉的古代標準美女。」
「就連衣服長裙,上面的花紋也勾勒得非常細。這種功力及畫衣服的方式源自於大千早期曾跟隨師傅學習織錦。織錦特色就是色澤鮮艷漂亮、花樣也繁複細緻,他就把織錦的方式運用在畫衣服上。」
「你看畫中人的開臉是四筆,化妝有三白,跟唱京劇的化妝方式一樣。臉好像水蜜桃,飽滿紅潤的讓人好想咬一口。」
魯善工用手輕輕接觸仕女圖,腦中閃過各種信息,不由感嘆張大千對藝術的一絲不苟,甚至近乎苛求的態度。
表面看不出什麼,其實技法非常複雜,胭脂紅需要一層一層地上,比真正的女人化妝還麻煩嚴格。
白的地方也不是單單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白粉,連絹紙的背面都要上粉。用意是不讓漿糊在裱畫的過程中碰到畫紙,才能保存比較久。
「居然還用深海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