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興五年冬,龍暄前往太廟祭祀告罪,言大寧氣數衰微,人心不在龍氏,為天下蒼生計,自願禪位於齊王蕭恪,望大寧列祖列宗順從天意,切勿怪罪自己。
從太廟出來之後,龍暄便乘坐御輦來到北邙山,在身邊宦官的攙扶下上了圜丘。
此時大將軍蕭恪已經站在圜丘的高台上等候,而一眾文武大臣則圍在高台的四周,依照官階品級的高低依次站好。
龍暄深吸一口氣,在一名老宦官的攙扶下,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台,每一步都如同有千鈞般沉重。
就如同龍暄每登高一步,大寧的江山社稷就沉淪一分。
符寶郎趙延則跟在龍暄的右後方,手中捧著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和禪位詔書。
待龍暄走到蕭恪面前後,身邊的宦官便從符寶郎趙延手中拿過禪位詔書,緩緩展開,隨即高聲宣讀道:「天命無常,只歸於有德之人。寧室國運衰微,以至於天下紛亂,國將不國,幸有齊王英明神武,扶大廈於將傾,力挽狂瀾於未倒,使神州清平,百姓安居樂業。皇天有靈,使朕知天命在蕭氏,願順應天意將皇位禪讓於齊王,還望齊王以天下蒼生為念,切勿推辭,以順承天命。」
蕭恪上前一步,一臉莊重從宦官手中接過禪位詔書,躬身道:「既是天命,恪安敢不從。」
隨後,龍暄從符寶郎手中拿過傳國玉璽,一步步捧到蕭恪面前。
在數百官員的親眼見證下,蕭恪從龍暄手中接過傳國玉璽,自此完成了皇權的交接。
隨後,便有宦官扶著龍暄下了高台,象徵屬於寧朝的紀年自此終結。
待龍暄下了高台之後,中書令王淳代表百官踏上高台,身後則一左一右跟著兩名宦官,手中分別捧著天子冠冕和袞服。
王淳從宦官手中的案盤上拿起袞服,親手將它披在蕭恪身上,隨後又拿起天子冠冕為蕭恪戴上。
王淳為蕭恪穿戴好天子袞冕後便下了高台,重新回到了百官的隊列。
而後,輪到門下侍中薛浦上了高台,身後還跟著一名捧著即位詔書的宦官。
薛浦走到蕭恪面前,看著眼前的新天子,心情不由一陣激盪。
當初他們薛家有意將嫡女薛翎嫁給蕭恪,只是因為他是大將軍蕭恆的弟弟,想通過這門親事將薛家與蕭家緊緊捆綁在一起。
可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最終取大寧而代之的人並不是蕭恆,而是他們薛家的女婿蕭恪。
他們薛家也藉此一躍而成為新王朝的外戚,地位凌駕於其他世家大族之上。
不過此時登基大典還未結束,薛浦便強壓下心頭的激動,從身後的宦官手中拿過即位詔書,微微躬身交到蕭恪手中,隨即下了高台。
蕭恪當著眾多大臣面緩緩展開詔書,對著天地高聲念道:「臣皇帝恪,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寧歷世二十有二,踐年二百一十有三,天下紛亂,王綱不振,蒼生困頓,天下人咸以為命數已盡。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恪畏天之威,奉承天命,故升壇受禪,告類上天,以應民意。惟明德是饗。」
詔書念罷,高台四周的官員便一齊跪下,對著高台上的蕭恪稽首三拜,山呼萬歲。
四周也適時響起了鐘鼓奏樂之聲,慶賀新君的誕生。
蕭恪看著高台下跪成一片的文武大臣,心情不免一陣激盪,但還是很快平復好心情,輕輕一抬手,沉聲道:「眾卿家平身。」
「謝皇上!」
眾大臣一齊拜謝過新君,起身而立。
祭天禮畢,蕭恪便率領文武百官下了北邙山回到洛陽城,前往新的太廟,祭告蕭家列祖列宗。
從太廟出來,蕭恪便率文武大臣進到宣政殿,端坐到龍椅上,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在宣政殿接受文武百官的三叩九拜大禮。
之後,蕭恪命身旁的宦官宣讀詔書,定國號為齊,年號天始,大赦天下。
同時追封其父蕭儁為帝,廟號太祖,諡為武皇帝。
追封其兄蕭恆為帝,廟號世宗,諡為昭皇帝。
封其正妻薛翎為皇后,執掌後宮。
封柳氏為德妃,封葉氏為淑妃,封楚氏為賢妃。
立其嫡長子蕭翊為太子,是為大齊儲君。
封其長女蕭婉為長樂公主,次女蕭妍為長寧公主,次子蕭竑為秦王,三子蕭竬為楚王。
至於養子蕭琰封為趙王,過繼給世宗皇帝為子,以延續世宗一脈的香火。
封王淳為中書令,薛浦為門下侍中,柳乾為尚書令,楊濟為御史大夫,四人皆入內閣為相。
封蘇璘為尚書左僕射,賜爵宋國公,封申屠延為中書舍人,涼國公,兩人皆加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內閣為相。
封秦沖為驃騎將軍,燕國公,開府儀同大將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司隸校尉。
封孟恭為車騎將軍,韓國公,開府儀同大將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豫州大都督。
封程朗為衛將軍,平樂侯,開府儀同三司,領雍州大都督。
封霍恂為征南將軍,武昌侯,開府儀同三司,領涼州大都督。
封江寧為水軍大都督,歷陽侯,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大齊水師。
其餘有功之臣,更有封賞,滿朝文武皆大歡喜。
蕭恪在洛陽稱帝的消息傳到成都,龍璟當即以自己皇兒遇害為由,下令罷朝三日,三軍舉哀,誓言要進軍北伐,以報殺子之仇。
而建業這邊,孫鸞得知蕭恪取大寧而代之,便也效仿蕭恪,在一眾官員的聯名上表勸進下,逼迫自己親手擁立的龍瑀讓位給自己,改國號為越,改元建興,立其妻吳氏為後,立其長子孫寅為太子,廣置百官,大赦天下。
自此,原本一統天下的寧朝偏安巴蜀之地,天下自此進入了齊、越、寧三朝並立的局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