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國家,都不能過多的消耗自己的能量,否則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虧損,引起很糟糕的後果。筆神閣 bishenge.com
一個人過勞了,會嚴重損耗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身體不那麼健康,一個家庭承受了不能承受的負擔,會造成家庭的崩潰,而一個國家若是過多的消耗力量,則國家就會解體和滅亡。
國家的力量包括財力,民力,物力等等方面,財政的崩潰是最為可怕的,國家財政沒錢了,朝廷的官員就領不到俸祿,軍隊就會領不到軍餉,發生饑荒了之後,就會沒有錢賑災。
官員領不到俸祿就會用手中的權利去盤剝老百姓,讓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的艱難,軍隊領不到軍餉,則會發生兵變,甚至直接去搶奪,上山當土匪,發生饑荒的地區,得不到朝廷的救助,就會大面積的死人,甚至會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從而引起整個社會的混亂,讓王朝一步步崩塌。
民力指的是民眾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過多的消耗民力,指的就是無休止的徵發民眾去服勞役,讓民眾疲憊不堪,用苛捐雜稅去搶奪民眾的財產和物品,讓民眾變得一無所有,難以生存下去,從而對朝廷不在認同,甚至揭竿而起,發起大規模的反抗運動。
物力指的是可供使用的全部物資,有一句話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支出征的大軍,對物資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而隨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對物資的消耗就更大了,若是國家的物資供應不上,則很容易造成軍隊的崩潰,進而引起帝國的滅亡。
總之,人力,物力,財力是一個帝國的根本,是非常需要珍惜的,絕對不能過多的消耗,否則,一旦入不敷出,一個帝國就崩塌了。
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倭馬亞王朝到了王朝的末代還在擴張狀態,華夏的各個朝代也是如此,大秦帝國修建長城,建造阿房宮,大力開發嶺南等等行為,造成的國力的極大損耗,大隋帝國也是一樣,開鑿大運河,三征高麗等等罪行古今皆知,大明帝國由於一代代的累積,到了末代的時候,僅僅是好吃懶做的皇族子孫就高達幾十萬,這些人什麼都不需要干,而朝廷卻要花錢供養他們,讓他們衣食無憂,如此,就給朝廷的財政增加了極大的負擔,讓朝廷的收支逐漸入不敷出。
歷史的教訓是必須要吸取的,現在大唐帝國的國力越發強大,但絕對不能過分的耗費國力,還好大唐帝國現在支出的增加遠遠追不上收入的增加,國庫里的錢財不但沒有因為支出的大幅增加而減少,反而是增加了很多,原先的倉庫都裝不下了,只好在皇城內部重新修建更大的倉庫,皇城左藏和右藏的規模都擴大了好幾倍,若是收入繼續增加的話,那就只好在京城重新找地方修建另外的倉庫了,否則,那麼多稅收的收入就沒有地方放了。
以前,大唐帝國的稅收,主要來源於農業的稅收,可自從李安大搞工業化,並推進商業的發展,現如今,大唐帝國的財政收入,商業和工業的稅收開始逐步增加,已經成為絕對的大頭,農業的稅收已經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了,甚至,取消全國的農業稅都毫無壓力。
李安帶領龐大的遠征艦隊外出開闢新土地,對朝廷的財力是很大的消耗,但李安一路上繳獲的財富也同樣非常多,而且,通過打擊敵對和海盜勢力,讓海上絲綢之路變得逐步暢通,至少,就目前來看,從大唐到馬六甲一帶的商人數量已經增加了好幾倍,商業變得更加的頻繁,大唐南部港口城池的稅收也極大的增加了,而這些收入很快就會追回李安組建艦隊的支出,總之,是絕對不虧的。
在隨意的談論完大食國的情況之後,李安帶著麾下的文武官員,去附近的城牆上視察,因為足有六千軍隊投入幹活的行列,如此,各項工程進展的都頗為順利,尤其是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城牆建造。
因為城牆只是兩層很薄的磚牆,中間用泥土填充,所以,建設起來並沒有什麼困難,而且,泥土是就近挖取的。
挖泥土的地點在城牆外的五步之外,如此,城牆建好之後,外面取土的地方就形成瞭然的護城大壕溝,只要引入水流,那麼就可以很快形成護城河了。
建造城牆,順帶著連護城河也建成了,可謂是一舉兩得,而干成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人力資源。
在數千大軍投入建設之後,取土和壓實的工作就有人做了,砌牆的工作由會技術的工匠完成,而工程量最大的取土和填埋壓實工作,則全部由這些士兵完成。
為了加快建設的進度,早日將城牆建設完成,建造現場動用了部分機械,比如隸屬於大唐軍方的挖土機,這些挖土機一鏟子下去所挖的泥土比幾十個士兵挖的還要多很多,另外,挖好的泥土,若是用人力搬運也是很耗費力氣的,聰明的工匠馬上就想到了好辦法,搞了個簡易的輸送帶,挖好的泥土直接放入輸送帶,人力踩著輸送帶,將泥土送入兩片薄牆之間,然後再由人力或者機器,將泥土推到需要的地方,並用腳壓實,最後用機器壓實。
大量的人力,少量的機械,以及工匠的聰明才智,這些結合在一起,讓建設城牆的工期縮短了很多,幾乎是一一個樣,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就把大部分的城牆建設好了,估計在十日之內完工是毫無壓力了。
其中,有一段城牆完全建造完畢了,也就是城池北門的一道城牆,這一段城牆建造的時間不是最早的,但卻是最早建設完成的一段。
這個部分的城牆建造的速度最快,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好,也不是因為這裡的工匠更努力,而是李安對這一段最重視,調集了更多的工匠人力,所以,自然能夠最早建設完成了。
城牆的外面是光禿禿的,但在城牆的內部,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能讓人登上城牆的梯子,城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也是最大最寬的梯子,其餘部位的梯子就比較簡陋和巧了,只要能滿足讓士兵登上城牆就可以了。
圍繞內城牆的邊緣,還建設有不少的房屋,這些都是給戍守城牆的士兵準備的,平時士兵可以在這些房子裡休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休息的士兵可以很快增援城牆,還有部分房屋裡儲存著守城物資,比如刀劍和箭矢,滾木,礌石這些物資,更有大型的守城器械,平時若是放在城牆上,很容易會被太陽和雨水侵襲而損害,放在城牆下面的房屋裡,無疑可以提高使用的壽命。
李安帶著麾下的文武官員,很快就抵達了北方的城牆,並從城門位置的寬大梯子走上了城牆。
與建造城牆一樣,梯子也是用泥土建造的,只要外壁和表面是磚塊,磚塊下面全都是泥土,不過,因為壓實的比較緊密,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梯子會損壞。
泥土最怕的就是雨水了,因為雨水可以把泥土沖走,所以,為了防止城牆和樓梯下面的泥土被雨水沖走,所有磚塊之間都塗抹了水泥材料,而且,塗抹的很均勻很細緻,沒有絲毫的漏縫,如此一來,雨水就不會進入磚塊的下面了,也就不會衝垮磚塊下面的地基了。
磚塊鋪設的很整齊,踩在上面也很是舒坦,李安感受了一下,心裡非常的滿意,並一步步走到城牆頂部。
城牆頂部地面的磚塊鋪設的非常到位,看了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女牆是靠外的短牆,有射擊口和瞭望口,靠內也有牆,不過,因為敵人是在外面的,所以,靠內的牆建造非常低矮,只有半人高,連女牆一半的高度都不到,站在城牆上,可以輕鬆的看到城內的所有情況,但若要看牆外的景色,那就要通過瞭望口和射擊口了,因為女牆的高度比人的身高要高一些,會擋住人的視線。
李安走到一處瞭望口向外看去,正好能看到外面的水泥路面,還有一側正在幹活的工匠,水泥路已經可以使用了,如此,另一側的地基也開始鋪設水泥路了,用的就是北方二十里的水泥工坊生產的水泥,這樣就近取材,建設的速度和成本就會非常的有利了。
城門的上方自然是城門樓了,自古以來,凡是有城門的地方,一般都要建設一個城門樓,一個是比較美觀,從遠處看過去比較霸氣,另一個也可以給守城的校尉休息使用,讓守城的官兵有個乘涼的地方,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城門是城池防守最薄弱的部位,外敵攻陷一座城池,一般都是從攻破城門開始的,所以,城門位置的防守,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防守的措施自然要比城牆要多一些,除了女牆部署兵馬之外,城門樓上也要部署兵力,滾木擂石從女牆扔下去的殺傷人,與從城門樓高處扔下的殺傷力是絕對不一樣的,更高的城門樓可以給滾木礌石更高的勢能,從而極大的增加滾木擂石的殺傷力,給敵人更加致命的攻擊,若是部署弓箭手的話,從城門樓上射擊,攻擊的距離和弓兵的視野都會很好。
正常的城門樓都是兩層的居多,但在一些重要的城池或者關卡,城門樓就比較高大了,可以是三層以上的城門樓,甚至更高更大。
李安並不太看重城門樓的防守作用,而且,工期也比較緊張,所以,安竺城的城門樓只有上下兩層,是最普通常見的城門樓規格,建造起來機會沒有什麼難度。
古代的城門樓大部分都是使用木材建造的,而木材的強度怎麼能跟混凝土相提並論呢?而且,木材是不能防火的,一旦發生火災的話,木質的城門樓就要徹底完蛋了,所以,李安要求安竺城的城門樓必須用混凝土建造,在重要承重的部位甚至要使用珍貴的鋼筋,牆壁至少也要用磚塊壘牆,而不使用堅固性欠缺的木質材料。
「走,上樓看看去。」
因為有女牆的阻擋,李安需要勾著腦袋才能看清城外的景色,感覺不是太好,而且,這樣也影響自己的形象,所以,他決定上城門樓上,那兒只有齊腰的柵欄,不會阻擋自己的視線。
樓梯是木質的,走起來很舒服,儘管李安要求儘可能的使用混凝土材料,但有些部位還是用木材最方便,而且,內部的樓梯是安全的,用木質材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還有窗戶材料,用的也是木質的,只是牆壁和主題換成了混凝土材料。
城門樓頂部的瓦片也是普通的瓦片,就是附近的磚窯廠生產的,與其餘城池城門樓的瓦片並沒有什麼不同。
走上城門樓,李安站在木質柵欄的旁邊,單手撫摸齊腰高的木質柵欄,抬眼看向城外。
由於視線沒有絲毫的阻礙,李安可以更大範圍的觀察城外的景象,城外的水泥路,還有正在幹活的工匠,可以看的更加清楚了。
而向更遠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個個山頭,北方二十里的幾座山頭,冒著陣陣的煙塵,很明顯,那裡就是石灰礦山,冒起的煙塵是由於工匠開採石灰礦造成的煙塵。
北方除了石灰礦的位置是一座山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都是山丘,這些密密麻麻的山丘之中,是否存在更多的資源礦呢?山丘的地底下是不是有煤炭和石油資源呢?
這些都是李安的期望,前方的諸多山丘到底有什麼資源,這些都是需要人才去探索的,大唐的勘探技術也在進步,在技術進一步成熟之後,就可以勘探出更多更好的各種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