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只有正八品的虛職,顏真卿的官職也是正八品,以他們的品級,完全可以不去參加李憲的葬禮,不過,為了顯示對這位『讓皇帝』的尊重,迎合李隆基的心意,顏真卿還是強拉著李安去參加葬禮。讀書都 m.dushudu.com
「叔父,您看,讓皇帝的宅子,已經是人滿為患了,我們去不去,也不會有人注意的。」
在距離李憲府邸二里外,李安看到了前方密密麻麻的人群,心裡是真的不想去湊這個熱鬧。
顏真卿表情不悅,輕聲斥道:「無恙,陛下對『讓皇帝』極為敬重,特下旨讓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必須參加葬禮,雖然我們的品級不夠可以不去,但若是讓陛下知道了,心裡也會不高興的,叔父也許不會引起陛下的注意,但你就不一樣了,你多次為大唐立下功勳,陛下早已注意到你,所以,你必須去參加讓皇帝的葬禮。」
在京城為官十年,顏真卿或多或少對李隆基有了一些了解,他知道李隆基喜歡順從的臣子,凡是緊跟他的腳步,完全按照他的意思辦事的官員,都能得到很快的提升,就像李林甫這樣的迎合之徒,都做到宰相的高位了。
而李隆基封李憲『讓皇帝』的封號,足以顯示對李憲的無比敬重,皇帝敬重之人,就是所有臣子敬重之人,識時務的臣子,自然會前去參加李憲的葬禮,哪位臣子若是不去,被別有用心之人透露出去,定然會給自己的仕途帶來一些影響。
「讓開,讓開,讓開……」
一隊兵馬簇擁著一輛馬車,從李憲府邸方向奔來,並肆意驅趕擋道的行人。
顏真卿拉著李安,主動退到道路一旁,並恭敬的頷站立。
李安看得出來,這馬車裡坐著的,一定是一位身份顯赫之人,否則,不會有多達百人的護衛將士。
不過,李安是後世人,可不會像顏真卿那樣,規矩的頷站立,而是大膽的看向正在行來的馬車。
馬車裡做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唐宰相之李林甫,他已經在李憲的靈柩前參拜過了,此刻,正準備前往皇宮。
大唐的宰相併非一人,而是很多人,自大唐建國以來,實行的便是拜相制,也可以第群相制,宰相全部是由京城的大官加封而來。
京城所有品級高的大官,只要被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或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便正式成為大唐的相國,也就是宰相。
當然,由於拜相官員的本身官職不同,所以,宰相的地位也有所不同,李林甫是中書令,是大唐決策機構的最高官員,因此,他在宰相之中地位最高。
凡是成為宰相的官員,便有資格進入皇宮的政事堂,商議國家最核心的機密,幫助皇帝處理國家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
政事堂可以簡單理解為宰相辦公室,原先的位置在門下省,自中宗以後改到中書省,其中,政事堂執筆擁有起草詔書的權利,原本是由各位宰相輪流負責『執筆』,而自從李林甫上位後,千方百計的將執筆的權利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為此,李林甫完全控制了政事堂的執筆權,成為大唐最有權勢的宰相,也揭開了盛唐的開端。
在封閉的馬車裡,空氣是比較沉悶的,李林甫輕輕掀開馬車側面的窗簾,看向街道的一側。
街道上的行人,規規矩矩的頷讓路,沒有人敢抬眼看向他的隊伍,這讓他的心裡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也是他想要的感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碾壓感。
不過,李林甫高高在上的碾壓感,很快就遭到了挑戰,在路邊的人群中,居然有一名少郎緊緊的盯著他看,甚至與他四目對視,並絲毫沒有迴避躲閃的意思。
『何人如此大膽,居然敢與我對視。』
李林甫心頭湧起一絲不滿,並瞪著這名少郎,不過,直到馬車呼嘯而過,那名無禮的少郎都沒有躲閃目光。
『算了,進宮要緊,不能在這種事上耽擱時間。』
李林甫閉上眼睛,躺在馬車裡,雖然他心裡很不高興,但他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為了一個不識趣的子浪費寶貴的時間。
「叔父,剛才馬車裡的人是誰?派頭挺大的,居然有百餘精兵護衛。」
看著李林甫的隊伍走遠,李安笑著問了一句。
顏真卿吁了口氣:「他就是當朝李相國,我大唐最為權勢的大臣。」
李安一愣:「叔父,他就是李林甫啊!」
「無恙,不得放肆。」
顏真卿嚇得四處觀察,以防止李安的隨口之言,被別有用心之人聽到。
李安咧嘴一笑,湊到顏真卿的耳旁:「叔父,剛才馬車過去的時候,李相國一直盯著我看,他就是一乾癟老頭。」
顏真卿眼睛一睜:「無恙,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直視李相國,還好這是『讓皇帝』府邸旁邊,李相國想必有所顧忌,沒有跟你計較。」
李安點了點頭:「這麼來,侄兒還是託了讓皇帝他老人家的福了,那侄兒這趟還真來對了,得好好哭兩嗓子,以示傷心之情。」
「得了吧!跟緊叔父,不許再放肆了。」
顏真卿警告一句,帶著李安向李憲府邸行去。
大明宮紫宸殿內,李隆基身前的御案上,擺放著一份太子起居注。
所謂的太子起居注,就是記錄太子日常行為的冊子,包括太子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見過什麼人,都要一一記錄在案,不能有絲毫遺漏。
而李隆基之所以如此關注太子的一言一行,是因為他老了,擔心太子會篡位,為了保證自己帝位的穩固,他不但讓太子住在皇宮別院,更將心腹之人安插在太子的身邊,以隨時掌握太子的最新動態。
「顏真卿最近面見太子,倒是挺勤的,想必太子的書法定是大有長進。」
李隆基看著太子起居注,隨口道。
「大家英明,太子殿下的字跡,的確越來越工整了。」
站立一旁的老太監李靜忠,附和著應道。
李靜忠是伺候太子起居的宦官,是太子李亨的貼身之人,但同時也是李隆基派遣在李亨身邊的眼線,負責隨時匯報太子的動向。
不過,李靜忠是只老狐狸,他真心效忠之人,是李隆基還是李亨,只有他自己知道,又或者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忠心的人。
「什麼,顏真卿帶著李安去見太子,還送了一封信,信件的內容是什麼?」
李隆基眉頭深深蹙起,看向李靜忠。
李靜忠早就猜到李隆基會是這種反應,忙恭敬道:「啟稟大家,此信老奴看了一眼,是吐蕃文字。」
『吐蕃文字,太子怎麼會與吐蕃人扯上關係?』
李隆基心頭疑竇叢生,他甚至懷疑,吐蕃在廓州邊境大規模集結兵馬,會與太子有關。
『難道太子,要與吐蕃聯手,篡奪朕的江山嗎?不對,整個下都在朕的掌控之中,太子沒有這個實力。』
見李隆基一副疑竇叢生的模樣,李靜忠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他對李隆基這個皇帝是看透了,這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偉大帝王,居然是個嚴重沒有安全感的皇帝,竟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信不過,一封的信件就讓他疑神疑鬼。
「大家,李相國殿外求見。」
魚朝恩奔了進來,並恭敬的行禮。
李隆基一愣:「快,快讓相國進來。」
「微臣李林甫參見陛下。」
「相國不必多禮,快快平身。」
李林甫輕輕起身,開口道:「陛下,微臣剛剛從『讓皇帝』府邸過來,還沒去政事堂,就直接過來了。」
「哦,快讓皇帝的葬禮如何?是否足夠隆重。」
李林甫恭敬道:「陛下,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到齊,另外,五品以下的官員也基本上都去過,慶王、壽王、永王等皇親國戚也基本上都來了,唯獨少了一人。」
「只有太子沒去,是不是?」
李隆基表情憤怒,胸口微微起伏。
李林甫猛的嚇了一跳,子如此憤怒,這是他沒有想到的,當然,這也是他最喜歡看到的情況。
「陛下,的確只有太子沒去。」
李林甫如實回答,並側目看向李靜忠和魚朝恩,不過,這二人全都眼皮耷拉,沒有回應他,魚朝恩更是緩緩退出大殿。
李隆基氣憤的從御座上站起身來,大聲斥道:「所有皇親國戚都已經到齊,太子居然還未到場,太不像話了。」
見李隆基如此氣憤太子,李林甫的心裡非常高興,同時,他也非常的詫異,太子一向仁孝,做事也穩重得體,讓皇帝又是李隆基的大兄,他怎麼會不去參加葬禮呢?這種事情也太奇怪了。
『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但什麼大事能比參加『讓皇帝』的葬禮更重要呢?』
李林甫心頭的疑惑,一點也不必李隆基。
「大家,太子殿下殿外求見。」
魚朝恩再次奔入大殿,拱手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