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時代的李家人特別愛改名字,尤其是李隆基的幾個兒子。
李隆基的長子原名李嗣直,後來改名叫李潭,接著又改名叫李琮。
次子亦是皇太子也是一樣,最早叫李嗣謙,後來改叫李鴻,最後又改李瑛。
改來改去的,三子忠王就更好玩了,改名字就跟吃飯一樣,先叫李嗣升,後改李浚、李璵、李紹等,他最後的名字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應該熟悉叫李亨,唐肅宗李亨。
史書上大多記錄最後的名字,故而一提李嗣升,裴旻一時間半刻未將他與未來的大唐皇帝聯繫起來。
直到念及李隆基三子,裴旻才反應過來。
對於這個未來的大唐皇帝,裴旻的個人感覺特別的不好。
李隆基是有毛病,毛病還不小,但是李隆基至少有輝煌過的時候,而李亨給裴旻的感覺就是陰沉多疑,充滿了負面的情緒。
也許是因為李隆基壓迫的太狠,或者歷史上李林甫對他打壓的過於厲害。
李亨就如一條濕冷的毒蛇,只有在關鍵的時候露出自己的獠牙。
歷史上他第一次露獠牙的時候,就是名動天下的馬嵬坡兵變。
因影視野史的各種美化,世人一部分以為馬嵬坡兵變是為了對付楊國忠,楊玉環,造反逼宮是為了大義。
其實李亨真正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楊國忠、楊玉環,他的手段要比當年的李世民更要狠辣。
李世民只是殺兄殺弟,對於自己的父親還是留手的,而李亨卻是要李隆基死。
只是整個計劃出了意外,李亨拉攏的陳玄禮在最後關頭,狠不下心來對付李隆基。
李隆基就算是最後身敗名裂,他對於自己信任的將軍還是極好的。
在最關鍵的時候,陳玄禮突然反悔,向李隆基效忠。
李亨功虧一簣,這也是李亨不敢入蜀的原因。
他這裡剛剛動了殺父的念頭,哪裡還敢跟李隆基一起入蜀。
逼不得已下,李亨另謀發展,在未得李隆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於靈武登基。
說句不好聽的,李亨這個皇帝位子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好在李隆基那個時候也是心灰意冷,默許了下來。
說真的,要是李隆基不認可李亨,李亨坐不穩他的位子。
當然這只是內部奪嫡,並非是裴旻反感他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李亨實在太過多疑,以當時的局面,李亨根本不用想回紇借兵,是他放著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這樣的大將不敢用,而用宰相房琯。
結果唐軍給殺的全軍覆沒,不得不向回紇借兵,並且承諾「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原本隨著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的崛起,短期內能夠平定的內亂,因為李亨的多疑猜忌,將軍權交給太監,導致了多次大敗不止,還遺留下了後宮干政,宦官專權兩大弊端。
李亨繼位與危難之中,依照正常的劇本應該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可偏偏李亨反其道而行之,讓平叛的道路更加的險峻。
安史之亂之所以能夠平定,並非是因為李亨這個皇帝調度有方。
純粹是郭子儀、李光弼這兩個罕見的蓋世名將太過厲害。
跟李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反而因為李亨的存在,他們束著手腳跟安祿山、史思明對戰。
其實擁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大將,換做任何一個有抱負的皇帝,都能開創一番大業。
偏偏遇上了李亨,他縱容後宮干政,宦官專權,直接將唐王朝拉下內亂的泥潭。
李光弼這樣的名將,鬱鬱而終,郭子儀倒是功成名就,可是他的功他的名,真說起來就是笑話。
郭子儀這樣的將軍,居然只有守土之功。
他能打的吐蕃抱頭鼠竄,卻無法收復失地……
若說後期的李隆基因為荒唐,將盛唐推向了泥潭。
那麼李亨這個皇帝就是無情的在後面推了一把,讓唐朝再無回天之力。
故而裴旻對於李亨是沒有半點的好感。
看著有些莫名其妙的王忠嗣,裴旻忽然想到歷史上王忠嗣正是因為李亨才英年早逝的。
王忠嗣歷史上的輝煌自不用說。
後來李隆基為了貪功,命令王忠嗣攻打石堡城,而王忠嗣那個時候已經對青海布控,石堡城取不取意義不大,不願意以數萬人的生命去換取一個官職,拒絕了李隆基,反對動兵。
李隆基為此大怒,但是他並沒有過多的責怪,是李林甫在這個時候,誣陷王忠嗣,說王忠嗣曾經說過「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願意尊奉太子。」
李隆基忌心一起,王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
忠王就是歷史上的李亨,現在的李嗣升。
「你說說,你是怎麼與忠王認識的?」
面對裴旻嚴肅的相問,王忠嗣不敢隱瞞,說道:「弟去祭拜父親,發現父親的墳上乾乾淨淨,多有人打掃。說來慚愧,自舉家來河西後,鮮有機會為父親祭拜。問了路過的樵夫,樵夫說忠王常來墳上祭祀。弟感其恩德,親自上門道謝。忠王稱讚家父忠義,感激他為朝廷的貢獻,故而時常祭祀。」
裴旻笑道:「所以你就對他感恩戴德?」
王忠嗣低著頭,不說話。
裴旻嘆道:「易地而處,如果有人如此對我父親,我的感覺怕是與你一樣。可是你想過沒有,樵夫,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
王忠嗣不假思索的道:「自然是砍……」
他說不下去了,臉上頗為震撼。
裴旻低聲道:「你父親下葬的時候,我也在場。我與你當年也時常去祭拜,那山也爬了多次了,山上無柴可砍。」
古人以木材生火,但是木材是有講究的。
樵夫砍的都是那些容易生長,而且易燃的木材。
王海賓埋葬的地方多是濕木,難砍不說,還賣不出去價錢。
即便是沒有經驗的樵夫,也不會選擇在哪裡砍木材。
「再想想,一個樵夫,又如何認識忠王這樣的大人物?只能說忠王好手段,為了結識你,拉攏你,利用了你的孝心。」
王忠嗣苦著臉道:「還是旻哥說得對,宮廷之事,太複雜了。還是打仗更為直接,不用動腦!」
裴旻聞言大笑:「你這讓吐蕃的達扎路恭情何以堪?」
王忠嗣跟著笑了起來,認真的說道:「旻哥放心,有了這次教訓,弟不會再於忠王深入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