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任用郭顥為先鋒,徐長志與梁達等人都未詢問。
其實,他們也能猜想個大概。
首先,自從郭顥擔任水軍統帥以後,就沒有參與過較大的戰役。
國戰時,郭顥在江南一帶募錢出力,功勞卻沒有他的份。
換做是誰,心裡都不會好受。
其次,郭顥如今是南方大營的統帥,這次北伐,各大營均有參與,不能沒有南方的事。
所以,衛淵思前想後,決意啟用郭顥。
待眾人前往寰州之時,衛淵又向徐長志開口道:「原本要讓郭顥擔任左路先鋒,與你一道進攻蔚州。」
「但考慮到郭顥久在江南,做了那麼久的土皇帝,怕是不服管教,索性,就讓他跟著我吧。」
來年北伐之時,衛淵將擔任右路統帥進攻雲州,徐長志為左路統帥。
但實際上,兩路大軍,都要由衛淵節制。
徐長志點頭,這種事情,本身就沒有必要爭議什麼。
「前不久我向朝廷提出,要廢除郡縣制,改為行省制,待王安石解決完江南一帶土地兼併的問題,就應該著手此事了。」
衛淵突然說起朝廷的事情,讓徐長志感到意外,
「這件事與我們有何干係?」
衛淵笑道:「出自咱們代州的人物,可不只有武將,還有若干文臣謀士。」
「待行省制度落下,就將他們派到各行省積累資歷。」
代州最不缺的就是將領。
但光盛產名將還不行,還需要文臣去搭配。
如此,代州集團的勛貴、武將們,才能走得更為久遠。
衛淵雖然只想著收復燕雲十六州,但不代表,他沒有為將來的事情做準備。
昔日皇城外,王安石與范純仁所言,衛淵並非沒有聽到。
正如王安石所說的那樣,如今天子年幼,心思單純,可天子,終有一日會長大。
屆時,衛淵與皇帝之間,還能像現在這般嗎?
這是個未知數,但衛淵不敢賭。
寰州的情況與應、朔二州大相徑庭。
隨著北地一些百姓過來,頗有融合大同的感覺。
雖然戰事早已結束好幾年,但不管怎麼說,各國間並未取得真正的和平。
是以,三州之地,仍舊是不允許與外族通商。
最起碼,現在不能通。
原先,有主張改革的派系向趙曦提過這個問題,可以適當性的,允許某個月或者某個季節,讓外族來通商。
起初,衛淵並未回絕這件事。
結果就鬧出了大量密探湧入的問題,自此後,三州之地的大小事宜,基本都是衛淵做主了。
「三州之地加起來的守軍,約有六萬眾,遼國多騎兵,不擅攻城,只要咱們占據一城,以防守為要,任那遼國有通天之能,也難進半寸土地。」
梁達正向衛淵說著。
後者沉聲道:「梁達,你要轉變想法,現在不是我們要防守的時代了,如今早已是攻守易形。」
其實在大周境內,仍有很多的武將或是文臣,不敢相信,攻守就那麼變了。
主要是,自大周建國以來,還沒有一場真正意義上,出關作戰,可攻城略地,取得大勝的戰役。
衛淵在三州之地待了大半個月有餘,他原本是要再親自部署一番來年的戰役規劃。
不過,卻被趙曦急詔回京。
原因是如今的吐蕃之主董氈來了。
寰州大營里。
衛淵向徐長志笑道:「我在來雁門之前,差人去告知他來年北伐之事,沒想到,他動作這麼快。」
後者道:「陛下可知您聯繫吐蕃之主的事情?」
衛淵點頭道:「提過一嘴,長志,就勞煩你繼續待在三州,緊盯著遼國動向。」
「我即刻回京一趟,然後調郭顥北上來換你。」
「對了,這幾日還未來得及對你說句恭喜,要當父親了。」
徐長志的妻子,那位柴郡主,已經查出有身孕了。
距今兩個月左右。
徐長志笑道:「這時回不回京都無所謂,只怕來年北伐,不能陪著我夫人生產了。」
衛淵應聲道:「放心,來年之戰,會很漫長,應該能夠擠出時間,讓你回京。」
徐長志道:「來年我身為左路統帥,突然離開軍中返回京城,怕是不妥吧?」
衛淵拍了拍他的肩膀,「來年再說。」
開武三年,十月初旬,衛淵返回京城。
當日,趙曦就召集六部尚書以上的官員召開有關來年北伐之事。
原先,關於明年北伐,知道的人並不多,大家也都覺著,這尚是沒影的事。
但隨著戶部、工部的籌集錢糧、製造甲冑兵刃與大型的攻城器械等,讓很多人都察覺到戰爭即將開始的意味。
宣政殿裡。
為了江南土地兼併一事,已經幾夜沒有睡個好覺的王安石強撐著精神向衛淵問道:
「明年的戰事,能不能再拖一拖?」
衛淵知道他的難處。
江南的事情還沒解決,又要為了戰事,再征一波賦稅,只怕江南的那些士族門閥會變著法的與朝廷作對。
畢竟,有個詞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王安石主要是通過清查漏稅土地與整理田賦的措施去抑制土地兼併,但不能解決。
他現在很焦頭爛額。
一些出身江南的官吏,每日都要上劄子彈劾王安石。
要不是趙曦頂住壓力,只怕,王安石非要外貶離京了。
只是,王安石有難處,衛淵也有啊。
明年如果不北伐,那麼戶部、工部的動作,遲早會被遼國察覺。
還怎麼打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
再說,自從耶律信先上位以後,不是在招兵買馬的路上,就是在練兵。
他如此積極備戰,顯然是要有所圖謀。
去歲和今年,大周都在與完顏烏骨乃保持密切聯絡。
倘若明年不北伐,只怕遼國就會向女真族施加壓力。
屆時,讓女真做大,威脅遼國的國策就會出現問題。
不過,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王安石不可能不知道,於是,衛淵換了個角度,向王安石語重心長道:
「自開武元年以來,軍改、民改、地改、政改等各項措施,一起實施,說白了,就是趁著國戰結束之後,官家威嚴尚在,所以才要如此急不可耐。」
「但改來改去,改了那麼多年,踴躍出那麼多改革功臣,百姓的日子變好了嗎?」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不僅沒有變好,反而變得更糟了。」
「如今我大周境內的矛盾日益加劇,這個時候,不去打一場戰役,用以緩解我大周境內因各種改革措施帶來的後果與弊端,試問,王相公的改革大策,還能繼續推行下去嗎?」
這番話,將王安石問住了。
衛淵說的是實話。
可是,一旦對外發生戰爭,原本就已怨氣滔天的江南百姓,再遇加賦,能忍得住嗎?
按理說,王安石的改革,正是為了底層百姓,是要讓中上層的利益,去往下分攤。
但為何越改民生越是艱難呢?
那是因為,朝廷越是剝削士族階級,士族階級便越會剝削尋常百姓,久而久之,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
現在,就是要看,誰先撐不住。
而百姓們,不會怨恨士族階級,他們只會怨恨王安石。
在當前來看,王安石無異是背負著罵名的,但事已至此,他也別無選擇更無退路。
衛淵見王安石不再言語,轉而看向坐在一旁的董氈,作揖道:
「來年北伐,我大周將無暇顧及西夏,希望吐蕃能夠在西夏境內,打幾場規模比較大的戰役。」
大周真的無暇顧及西夏嗎?
實則不然。
畢竟,此次出兵的主力,是北部與東部大營。
西部大營的二十萬大軍,衛淵沒有動一兵一卒。
他為何這樣安排?
原因很簡單,他很了解董氈這個人。
如今各國都在實施軍改或是擴兵策略。
吐蕃也不例外。
董氈想做什麼?
不得不防。
既然吐蕃想依靠大周的經濟來維持國內的繁榮,在必要時刻,就必須要去付出些許代價。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