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的時候,騰龍大陸西海岸由北到南的國家,分別是印安地、波特盧、邁席卡、烏爾奇與布拉亞松,此時沿海已經布滿了星羅棋布的城市,讓整個西海岸都充滿著文明的氣息。
這些國家在神界中有一個統一的稱呼,與波旁島諸國、埃多楠半島諸國合稱為三海諸國,或者波旁的海諸國,因為他們以波旁島為中介,形成了一個日益統一的文化圈。
在這麼多國家裡面,最後進入波旁的海諸國行列的國家,是位於最南方的布拉亞松雖說在十世紀以前布拉亞松曾短暫的打通去波旁島的通道,但很快就因為戰亂,與波旁的海失去聯絡,直到1611年才再次正式出現。
英靈遊戲第一期時,布拉亞松已經逐漸走出亂世,只剩下潮汐派城市聯盟與新航海派城市聯盟,而潮汐派城市聯盟占據了絕對優勢,新航海派城市聯盟只是依靠海灣以及高超的航海技術苟延殘喘,獻上自己的忠誠。
布拉亞松的英靈,修革馬特與麥洛邱,試圖結束布拉亞松的亂世,結果他們玩脫了,等第一世結束的時候,布拉亞松已經從潮汐派的一家獨大,變成山嶽派、丘陵派、新航海派、內湖派、大湖派、陸地派等五花八門的派系群魔亂舞。
對於這群玩脫的英靈,冷弈也做出了懲罰,在英靈遊戲第二期時,布拉亞松不再是一個陣營,兩個英靈必須選中一個城市聯盟充當自己的陣營,並且冷弈還會在布拉亞松新設立一個陣營,即山嶽派陣營。
被分配到山嶽派陣營的英靈,是戈修革的「目盲者」修革三世,和歐羅挪來的「改制者」修羅奇。
在第二期英靈遊戲中,這兩人在山嶽派城市聯盟里精誠攜手,很快就開始統一布拉亞松(冷弈戲稱布拉亞松版的布武天下,而作為繼承了昔日潮汐派最大遺產的山嶽派,到今天底子也還在。
而在山嶽派的布武天下進行到最後一場關鍵性會戰,棱克瑪多時,反山嶽派聯軍的重量級將領,新航海派城市聯盟盟主厄柯西臨陣倒戈,讓山嶽派成功打贏這場戰役。
利用這一場勝利的東風,修革馬特(即修革三世越戰越勇,最終成功在大曆1574年結束了布拉亞松的亂世,加冕自己為布拉亞松大國王修革馬特一世。
接著,修革馬特一世又頒布了布拉亞松著名的「山嶽改制令」,以「內國」來替代昔日城市聯盟的稱呼,至於曾經的城市聯盟嘛,除了倒戈有功的新航海派城市聯盟以外,自治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總的評價,依靠兩個陣營的攜手合作,在經過第一期的混亂以後,布拉亞松成功在第二期結束了內亂,可謂是可喜可賀,皆大歡喜。
對於布拉亞松,冷弈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既然河都已經過了,山嶽派準備什麼時候拆橋?
你說山嶽派有沒有拆橋的想法?肯定是有的,不過在修革馬特一世的後半生,以及他之後的幾任布拉亞松大國主,他們的主要精力是集中在削弱已經吞下的內國。可以預料到,在消化完其他那些內國前,山嶽派是不會對新航海派下手的,畢竟新航海派離他們有一定的距離。
而不用等到162年,早在1611年的時候,布拉亞松就再次進入了波旁的海世界,與波旁的海開始接觸,而這意味著最為北邊的新航海派可以找到外援了。冷弈估摸著,等英靈遊戲第三期的時候,布拉亞松就要開始新一輪的內戰了,兩個英靈陣營之間的大決戰。
再將目光調回波旁島上,自從五十年前的波旁島戰爭打完以後,波旁被打的半身不遂,費力遜十四世時代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一點家當,也在這時徹底折了,因此自此以後波旁開始放棄了復興的野心,老老實實的做人。
當然,人還是要有點夢想的,波旁現在畏波里斯如虎,但惹不起波里斯,難道還惹不起波康嗎?因此「信海神、恨波康」就是波旁如今的信條。
對于波旁境內的反波康風潮,波里斯是樂見其成的,因此不管波康如何向波里斯打小報告說波旁如何如何,波里斯一概不管。在波里斯看來,波康與波旁斗的越凶越好,要是他們親如一家了,波里斯反而需要開始小心。
一場波旁島戰爭,對于波里斯來說可能有些得不償失,畢竟這場戰爭曠日持久,奪取到的利益也沒多少,然而對于波康來說,波旁島戰爭可謂是大賺特賺,要知道通過這場戰爭,波康的領土是原來的兩倍大!
現如今,通過波旁島戰爭,波康的領土在面積上已經與波利在波旁島上的領土一樣大,於是波康的尾巴開始往上翹,認為自己有波里斯罩著,就不懼怕別人的窺伺——所謂別人,就是領土與其相鄰的波利。
波里斯和波康一個在波旁島東南角,一個在波旁島西北角,兩國天南地北自然相處很好,但是波康的鄰國就不是這樣。波旁自然不用多說,迄今為止已經爆發兩次戰爭。第一世時波康與波利精誠合作,可是如今,波康看向波利的目光帶上了濃濃的敵意。
此外還有一股力量不能忽視,那就是波里斯對波旁島也起了均勢的念頭,事實上波里斯希望自己在解決埃多楠半島問題之前,波旁島能保持均勢的姿態。
經過慘烈的波旁島戰爭,波旁連老航道都輸掉了,這意味著一但再次爆發戰爭,波康可以在老航道想從哪裡登陸就從哪裡登陸,所以到現在,即使波旁和波康單挑,都沒法打得贏波康。
在波里斯看來,波旁島的現狀已經讓人滿意,所以不需要繼續變動,因此卸磨殺驢的時候到了,要遏制波康的進一步擴展,也要防止波康被其他兩國壓著打。
這一方面相當容易,首先自己是不能親自下場,於是於1595年與波康簽署為期5年《波里斯與波康共同防禦協定》,這是單方面協定,只有當波康受到主動進攻時,波里斯有義務支援波康,而波里斯受到進攻時,波康沒有支援的義務。
簽署這個條約,意思就是告訴各位,更具體一點就是告訴波利,波康是我保的,你不想和我打就別去打他。
可是如果只簽署這個條約,肯定會把波旁嚇傻,因為波康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隨時進攻波旁了,這也不符合波里斯的意願。
因此,在波里斯的操控下,波利與波旁於大曆16年,也就是格羅斯離開波旁的那一年,兩國簽署了《波利與波旁共同防禦協定》,約定一但兩國中的任意一國被宣戰,則視為對兩國同時宣戰,有效期為4年,其中內戰不包過在被宣戰的範圍中。
這樣子,波旁有了與波利的共同防禦協定,有波利作為盟國,自然就不害怕波康的入侵,波康也沒有同時挑戰兩個國家的實力,而波利也就不害怕波康擴張過大導致反噬了。
看看,兩個條約保證了波旁島再無戰爭,這是多麼美好的局面,當時波里斯的執政長几乎要自己感動自己了。
另外,有人可能會奇怪,條約中那句「內戰不包過在被宣戰的範圍中」是什麼意思?這其實是波里斯打的一個補丁。
對於同樣有航海勢力的波利,也是波里斯需要遏制的一個目標,別看這一百年中兩國合作暴打埃多楠是如此親密無間,背後互相捅刀子的事情也不少。而「內戰」,就是波里斯為了將來煽動林間殖民衛所叛亂而埋下的引子,是否能成功不要緊,拖住波利就行。
第二世的最後一個國家,那就是可憐的埃多楠,此前他已經多次出現,對,沒錯,作為被暴打的那個背景板出現,南波烏圖獨立戰爭,第二次埃多楠戰爭,第三次埃多楠戰爭,每一次戰爭都要丟一片土地。
南波烏圖獨立戰爭,從1556年至1561年共持續5年,早在戰爭爆發前期,波里斯的特務就將埃多楠當地摸了個遍,格羅斯就曾作為間諜來這裡執行過任務。
波烏圖人,與波埃米人類似,就是中土大陸殖民者、奴隸混血的後代,他們在波里斯與波利的支持下發動獨立叛亂,以作為波里斯與波利重返埃多楠的開路先鋒。
這一場叛亂早期由於準備充分,南波烏圖叛軍進展順利,結果等埃多楠陣營英靈庫圖王子當任第二任統帥以後,通過胡萊西森林之役,將叛軍打的龜縮在沿海的城內不敢出來,接著庫圖又採取避海戰略,強迫南波烏圖人內遷,幾乎斷了南波烏圖叛軍的命根子。
眼見埃多楠要翻盤,波里斯與波利只能親自下場,共同發表《波里斯與波利就埃多楠的南波烏圖宣言》,聲稱埃多楠如果不接受要求,兩國就要親自干涉云云。
如今當然知道這只是外交恐嚇,波里斯都要打波旁島戰爭了,哪有時間來埃多楠,可是埃多楠不知道,結果他們慫了,這一慫,就為之後兩次埃多楠戰爭的慘敗埋下伏筆。
冷弈在銀白房間召開會議的時候,下面埃多楠也在召開會議,正在搞清算。清算什麼呢?自然是戰爭為什麼輸了啊?目前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埃多楠輸得原因是因為斯赫德勒家族一家獨大,需要效仿波里斯建立共和制度,才能奪回失地。
反正就冷弈估計,離斯赫德勒家族倒台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就是可憐了庫圖啊,為了埃多楠,以斯赫德勒第1代王的身份戰死沙場,死後子孫卻是這個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