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歐洲的目光都聚焦在西亞大陸,唯獨普魯士政府例外。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沒有辦法,自家一堆爛事都沒有處理完,哪來的精力關心別人家的破事。
即便奧斯曼帝國是普魯士王國潛在的盟友,也沒有任何作用。英法敢出手扶持奧斯曼帝國,普魯士政府是萬萬不敢插手的。
站在普魯士王國的立場上,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固然符合他們的利益,可一旦支持了奧斯曼帝國,就要得罪奧地利。
這個選擇題很好做。英法實力雄厚,不怕奧地利的報復,背後捅刀子也就捅了。
普魯士王國就不行了,俄國人的威脅已經讓他們坐立不安,再去招惹奧地利,明顯是不智的選擇。
現在國際輿論非常有意思,大家非常的統一,那就逮著波斯政府和奧斯曼政府一起罵,兩者共同分擔了火力,一起臭名昭著。
但國際政治上就不一樣了,直接分成了兩派。英法支持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和俄羅斯支持波斯政府。
總得來說,這次還是奧斯曼政府事情做得不道義,波斯除了手段過激了一點兒外,實際上本身也是一個受害者。
歐洲大部分小國都更加同情波斯,不過這沒有任何用處,涉及到了大國博弈,小國根本就不敢胡亂表態,自身的意願在這種時候並不重要。
在這種背景下國際調查團組建了起來,雙方都在拉攏普魯士王國,只要他們肯站隊,幾乎可以一槌定音。
不過精明的威廉一世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中立。沒有辦法,同樣是「拉攏」,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表現。
看似英法奧三國都在爭先拉攏普魯士王國,實際上都不肯出價,所謂的「利益許諾」實際上只是畫餅,看得見卻又吃不到。
沒有足夠的好處,普魯士王國自然不會跳出來戰隊。威廉一世非常的清楚,英法奧三國的鬥爭實際上是有限度的,根本就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要這次西亞危機,雙方似乎鬧得很僵,實質上也就在國際調查團里打打嘴仗,三國聯盟依舊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三大國「斗而不破」的情況下站隊,那就是真的活膩了。人家真主都沒要求必須站隊,就主動送上門去,不是自討苦吃麼?
……
柏林王宮中,威廉一世臉色陰沉的可怕,仿佛誰都欠了幾千萬馬克,顯然最近的煩心事太多了。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里德曼匯報道:「陛下,德國人又在催促了,這是他們發來的外交照會。」(德意志聯邦帝國簡稱:德國)
威廉一世:「不是還有大半年時間麼?告訴德國人,我們會在規定期限內進行交接。
首相,萊茵蘭地區的移民工作必須要加快。還有要儘可能動員更多的企業搬遷,現在的搬遷工作進展太慢了。」
普德兩國簽訂了土地交易合同,萊茵蘭地區已經屬於德意志聯邦帝國,只不過這種大面積領土交易,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
柏林政府要撤走的機構、人員很多,所以雙方交接期限是一年,從1875年6月15日~1876年6月15日。
現在已經到了萊茵蘭地區的交接時間,只是普魯士王國還沒有來得及完成撤離,自然拒絕交接了。
站在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立場上,當然是越早交接越好。儘管這次交易有歐洲各國背書,不用擔心普魯士人反悔。
可是現在普魯士正在努力操控萊茵蘭地區,而這些資產理論上也可以算是屬於德意志聯邦帝國。早一天完成交接,德意志聯邦帝國都可以挽回很多損失。
被國王挑剔「搬遷工作慢」,毛奇首相也是欲哭無淚。不是政府不努力,而是移民搬遷真的很麻煩。
這不是把人弄回來就行了,還必須要進行最基本的安置,給他們找到一份可以養家餬口的工作。
要不然的話,就算是回到了普魯士,人家還是會再次離開。
普魯士王國可不禁止人口流動,這年頭前往奧地利移民的辦事處遍布整個德意志地區所有大城市,只要報名後續費用都有人承擔。
特殊技能型人才,還附贈一次實地考察機會。不滿意可以拒絕移民,同樣會報銷往返的費用,這個服務絕對到位。
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柏林政府不努力怎麼行呢?儘管本土的生活條件更好,可是也得讓民眾有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啊!
柏林政府不是沒有打擊過這種搶人行為的移民,只是明面上的移民窗口被關閉了,暗地裡的移民窗口仍然存在。
不要說現在了,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各種地下移民渠道都存在。只要有利益存在,就無法被真正取締。
鼓動資本家搬遷就更難了,向來都是賺錢的生意大家搶著做,賠本的買賣無人問津。
萊茵蘭地區,煤鐵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各種產業配套設施都是現成的,搬回普魯士就不一定了。
已經開發完善的土地,當地的地頭蛇早就崛起,現在插手進去只能碰得頭破血流。
沒有開發出來的波蘭、立陶宛地區,各項配套設施不完善,交通急待改善,資源分布大家也不了解,最關鍵的還是市場變化。
在萊茵蘭地區的時候,資本家們的工商業產品除了本土銷售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了奧地利、法蘭西、比利時、德意志聯邦這些鄰國。
搬遷過後,受交通運輸的影響,這些傳統市場都要和他們說拜拜了。或許未來波蘭、立陶宛地區發展了起來,當地的市場會很不錯,但是資本家們等不了。
現實不是網絡段子,所謂的培養市場,對絕大部分資本家來說,都是一杯「毒雞湯」。
在培養市場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生存下來。如果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未來的市場再大,和你有什麼關係呢?
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資本家們都是聰明人。即便是柏林政府許諾的優惠政策再多,也改變不了搬遷帶來的風險。
毛奇:「陛下,移民工作政府已經竭盡全力了,我們每個月都要安置十萬移民,這個速度已經非常快了。
很多移民家庭,我們都只是解決了一個勞動力的就業崗位,為了讓民眾們能夠生存下去,政府還不得不額外發放一部分補貼。
國內的企業早就人滿為患,為了解決移民就業問題,我們不得不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投入,人為的製造就業崗位。
學校、醫院、鐵路、公路、城市改造、水利工程……幾乎所有需要消耗大量人工的基礎產業,我們都在大規模投資。」
這是事實,柏林政府表現出來的執行力已經震驚了世界,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近百萬人的移民安置,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紀錄。
這和奧地利當年操控東普魯士不一樣,奧屬非洲地盤足夠大,四處一分散,到了下面每座城市也就千兒八百號人。
沒有足夠就業崗位,還可以直接安排去種地、挖礦,所謂的安置壓力根本就不存在。
資本家搬遷的問題,毛奇提都沒有提。這是真的沒辦法,高風險本來應該對應著高利潤,然而這次產業搬遷只有風險。
波蘭、立陶宛地區不是沒有資源,至少在工業革命的前期還是夠用的,問題是你得先把路修通啊!
在地圖上看,波蘭地區河流眾多,且大部分河流都適合通航,看起來似乎航運發達。
實際上地圖上的毫釐之差,到了現實中那就幾十、上百公里的差距。看似距離不遠,然而對絕大部分企業來說,已經非常致命了。
柏林政府正在努力修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都會不復存在。但是資本家們不會選擇和國家共患難,他們只能共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