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越
「百越」是秦漢時期中原人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各種民族的泛稱。百越諸民族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種泛稱、一種地理稱呼。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民族,常統稱為「越」。實際上這些「越」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眾多族群的泛稱,各有種姓,互不所屬,或稱「吳越」(蘇南-浙北)、或稱「東甌越」(浙南-閩北)、或稱「閩越」(閩南)、或稱「揚越」(江西-湖南)、或稱「南越」(廣東)、或稱「西甌越」(廣西)、或稱「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故而又稱「百越」。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吳越之地。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
2、南疆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新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崑崙山系。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崑崙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崑崙山系以北,稱之為南疆。
南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維吾爾、塔吉克、漢、柯爾克孜等民族的藝術和絢麗多彩的風情,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在古絲綢之路的南、中兩條幹線上留下的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蹟昭示著歷史的悠長與滄桑。
3、風土人情
1)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生活、文化特點。百越語為黏著型,不同於漢語的單音成義,故百越語譯成漢語時一字常譯為兩字,如愛為「憐職」,熱為「煦蝦」。有人認為越語與今壯侗語系的語言十分接近。
百越族的生活、風俗習慣也有特點,主要是鑿齒; 斷髮紋身;契臂為盟;多食海產;巢居;善使舟及水戰;以及善鑄銅器,如青銅劍、銅鐸(大鈴)等。
2)
在南疆,每一條公路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宛如飄帶鑲嵌在大漠戈壁和綠洲之間。
浩瀚的沙海是南疆最主要的元素。戈壁與大漠之上的公路不同於南國山嶽叢林之中的公路,行駛在萬里公路線上,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心曠神怡和視野的開闊。要知道,大漠胡楊「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不來南疆沙漠公路,也一定不相信公路交通人是何等的堅韌、何等的執著、何等的智慧,他們用雙手在茫茫沙海鋪築生命之路。這裡的交通人與戈壁紅柳、大漠胡楊、綠洲白楊一起,保持著對祖國南疆最純粹的忠誠,那樣真實、那樣自然地以特有的形態、色彩,訴說著南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