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融合能讓文明的效率極大的提高,在管理者的任務方式上,安揚本著能當甩手掌柜就不親自動手的原則,必然也要升級。
回歸工作後,安揚召集了他一批最親近的輪迴者。
最早追隨他的地球原班人馬——莫里斯、考威爾、林奇等等都聚集在了匿名黨的澳洲基地總部里。
還有途中吸收的葉蓮娜,她現在已經是生物研究部門的一名主管,在科技之路上獨當一面;有著未來時代全才天賦的娜迪拉,她現在是體系升級的倡導者。
娜迪拉進行了升級的發言:「建立在網絡人大融合的體系上,輪迴者的任務模式可以發展為金字塔形的,由上及下的管理、層次分明的工作……」
台下的安揚頻頻點頭的聽著。
娜迪拉平時雖然有點瘋丫頭的表現,但正如星際時代的個性一樣,認真起來你完全想不到她生活里的顛覆面。
她的意見非常到位,她描繪了一個金字塔的構造,他安揚坐落在最頂端,負責思考、指揮和進行少量有必要的干涉;
核心的追隨者位於下一層,負責維護整個輪迴體系的運行,工作更多是扮演大腦的指揮角色;
臨時管理者再次,在安揚管理者的身份升級後,他已經能夠任命星球範圍內的管理者,他們可使用傳送、科技等權限;
最底層是輪迴者,他們是從各個世界被挑選的,或者乾脆是從網絡人裡面選出來的,可以搭配臨時管理者,形成單獨的追隨體系。
娜迪拉最後拿出推算的數據:「建立在我提出的新模型下,有序任務的量可以提高一億倍,整體效率提高百萬倍以上。」
這就意味著,原先百萬輪迴者的豪言,現最高可以發展到百億、千億的級別。
光是想想就有一股成就感。
千百萬個輪迴者是安揚維護文明有序的重要工具,而他並沒有精力一個個世界的c作,重複和乏味不說,還浪費時間。
網絡人的升級就讓他的思想得到了極大拓寬,作為高等文明,他對於輪迴者體系的約束不斷放寬,甚至還賦予了部分輪迴者使用管理者特權。
這是他百萬輪迴者業務帶來的好處,就目前他已能指定臨時管理者的任命,可以讓輪迴者如同地球時代的自己。
至於那任命管理者轉正的權利,這一步也是遲早會到來的——當初選選定他的那位神秘管理者,正是利用這種方式。
「先生?」娜迪拉的話將他從走神中拉了回來。
安揚抬頭,發現眾人都在看著他,他點點頭:「娜迪拉的意見很好,我們非常需要體系的升級,增大它的容量,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
「地點選取的問題。」哈絲娜發揮了默契夫妻檔的身份,雖然安揚沒要求,但她就喜歡這麼表現。
小心思但很貼心,安揚微微一笑:「你們怎麼想?」
原先的幾十萬、百萬輪迴者數量還不算多,但如果真的有十億個輪迴者,繼續讓他們生活在正常有序社會中,對信息保密、訓練、整體平衡都不好。
「最好是有一個獨立的空間。」莫里斯當然也想到了這方面,「專屬於輪迴者,或者是匿名黨的大總部,選擇一塊無人星域,我們自己發展。」
安揚是眼前一亮,示意他說下去。
莫里斯說:「在這麼多年的執法任務中,輪迴者經歷了數百個平行宇宙,這裡面有不少符合要求的星域,以我們如今的能力,對星球進行大改造,輕而易舉。」
林奇也是非常贊同:「專屬總部能夠方便很多在有序世界不便於執行的問題,比如武器裝備的測試,在這裡無論怎麼隱蔽,都會引起局外人的注意。」
「若擁有一整個完整的星域,我們可以自由的發展每一個層級的科技,可以在不同的地點測試,再不用擔心外泄的問題。」
「找一個專屬的星域?」安揚轉頭看向了哈絲娜。
「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哈絲娜一樣同意,「除了管理者任務,它還可以更好的兼顧到網絡人向上升級的道路。」
雖然再升級可能是幾百年,上千年後的事情。
第五級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一定有必要界定,因為某些巔峰的第四級文明,已經能坐到宇宙霸主的位置。
但人總得有點追求。
特別是當年給予安揚轉正機會的人,他是第五級文明的典型代表,這些年來安揚一直好奇對方到底是何方神聖。
但包括智能也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對方是第五級標準的生物體,它遠遠比科技達到第五級更難。
就好比人類可以掌握核聚變,但不一定會邁向增強人進化。
對方的來頭,安揚十分感興趣。
他也有過試圖與其他管理者建立聯繫,但至今一無所獲,想要在10^500個宇宙中碰面,這個難度不亞於想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一粒不起眼的灰塵。
既然幾十年碰不到,那幾千年,幾萬年呢?持續多年的管理者生涯已經讓他學會了淡定,他可是永生的,他相信早晚有一天自己會碰上。
現在他需要先維護好自己的有序途徑,他不知道其他管理者是否這麼做,但他很青睞輪迴體系帶來的效率。
……
大總部的地點篩選火熱展開。
輪迴者被發往四面八方,信息不斷匯聚,再與智能的數據進行對比,從中找出一個地點最合適,最不影響到周圍文明的區域。
安揚在看到數據和圖片後,就管它叫「塔拉」
塔拉是地球的別名……它表面涵蓋著大量的水資源,占據了星球的68,探測器的結果顯示其中的淡水資源占據一半,條件非常優異。
水裡已經有了些微生物,或許經過幾億年的發展,能夠有智慧文明,但大氣層的過度稀薄,也可能會讓智慧夭折。
但現在,它的歷史軌跡會發生改變。
網絡人的飛船攜帶者大批量機器網絡人群體抵達了這塊星域,它由一顆1.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構成,星系內行星數量眾多,礦物、核物質十分豐富。
殖民飛船進入了「塔拉」的軌道上,工業裝備開始不斷空降,工業體系將能夠在24個標準地球時內,建立起來。
網絡人的優勢也發揮到了淋漓,憑最高的默契效率,他們第一天可以生產一個機器人,那麼第二天就能生產三個,第三天九個,第四天27個……
按照這種幾何倍數發展,30天後,機器人的數量能夠達到200萬億個——這是理想模式,安揚砍掉了一大半,最低要求是10億個。
十億機器人都能夠進行星系大搬運了,更別說改造一顆星球。最需要的大氣層會爭取在半年內生成,對山川河流,植物動物的移植,也會在半年後展開。
想要將其打造成一個能夠讓自然人都自如生活的社會,預計耗時是兩年左右——相當於曾經那個聯邦花費一兩百年而言,效率飛快。
現在,機器化的安揚已經站在了這片土地上。
機器人不需要呼吸,但傳感器可以給他感受地面的一切,重力大約比標準g弱一些,但陸地面積不比地球上的少。
對這麼一大塊土地的利用,手裡的設計圖已經描繪出來,追求藝術和美的設計師,讓它具備了高樓林立的鬧市,青山綠水的鄉村,發揚了各個時代的特色。
從設計圖上看,如果不知道用途,恐怕會以為這是度假地,但是它的訓練場,武器試驗場同樣不會少。
從本質上說,這裡將是匿名黨的大本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