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萱他們穿過來的第六年是大比之年,白景洲等人打算在這一年下場,繼續考取功名。
已經是個童生的寧啟瑞被白景洲帶去了州城暫住,他在那邊給寧啟瑞找了個舉人開的學塾,並給了那位姓周的舉人老爺一筆豐厚束修。
那周舉人中舉之後雖然沒有繼續往上考,但他卻是曾經教出過兩名同進士、七個舉人、三十多個秀才的,教學水平有目共睹。
白景洲前途光明,周舉人對他本就有結交之心,偏他還非常捨得花錢,周舉人又哪會不同意教導他的童生表弟。
寧啟瑞被白景洲帶去周舉人的學塾之後,周舉人不僅根據他的現有水平,把他安排進了全是童生的精英小班,而且還主動表示,寧啟瑞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什麼疑問,隨時都可以來找他答疑解惑。
所有今年要下場的年輕人都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努力,顧文萱、賈月蘭、白景馨等女眷,以及各家長輩,則是主動擔負起了家裡的所有活計。
今年是顧文萱他們嘗試棉花輪作倒茬的第二年,從這一年開始,顧文萱會在不同的田莊,同時採取棉糧輪作和棉肥複種這兩種方式,進一步收集相關數據,以便後續進行對比、分析。
除此之外,顧文萱還擴大了番薯(紅薯)、玉麥(玉米)、番豆(花生)、丈菊(向日葵)的種植規模。
以他們今年的種植規模,只要今年還和去年一樣,老天賞臉,讓她種的番薯(紅薯)、玉麥(玉米、番豆(花生)、丈菊(向日葵)順利熬到秋收,她明年春天就有足夠的種子、秧苗分給親戚鄉鄰們了。
若明年老天也很賞臉,那她明年秋天就能對紅薯、玉米進行深加工,並且用花生、向日葵榨油了。
對那副景象滿心期待的顧文萱幹勁十足,一點兒沒覺得每天奔波在田間地頭有多辛苦。
倒是白景洲,每次見到她都會心疼不已的說一句「你又瘦了」。
顧文萱自己沒啥感覺,白景洲卻堅持己見,並且還每次都抽出時間,變著花樣兒給她做好吃的補養身體。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下半年,七月十六,白景洲等一眾學子結伴出發,一起前往大名府參加科舉考試。
陪考的人依然還是顧文萱,她把手頭的一應瑣事暫時交託給家中長輩幫忙照管,她則是帶著白景馨、賈月蘭、房有福幾兄弟、楊萬東等僕從全程跟隨,一方面可以保護這群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代為處理一應瑣事。
白景馨如今已經是個大姑娘了,家裡日子好過,她被寧翠芝養的膚白貌美、亭亭玉立,整個人都透著一股子的靈秀氣息。
雖然她整張臉看上去和白景洲只有五分相似,但她那雙眼睛和白景洲的卻可以說是一模一樣,顧文萱因此對她十分偏愛。
唯一讓白家人比較憂慮的,是白景馨迄今為止,都沒有說到合適的婚事。
賈月蘭則是在大概一個月前總算察覺到了白景山一直在暗暗喜歡著她,小丫頭現在滿心糾結。
顧文萱看不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滿腹心事,索性跟家裡人說要帶她們出來見見世面。
她說的冠冕堂皇,「女孩子也應該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不趁著還年輕多見識一下人心險惡,多掉坑,多漲經驗,以後她們要靠自己頂門立戶時,還不得因為太過天真被人坑到姥姥家去。」
賈父賈母很贊同顧文萱的這一觀點,賈月蘭身手好,又是跟著顧文萱出門,老兩口沒什麼好不放心的。
白崇和寧翠芝則是早就已經習慣了把自家閨女當小雞崽子似的護得密不透風,現在冷不丁要他們放開手,他們的情感和理智立馬就開始不受控制的互相拉扯了。
理智告訴他們顧文萱說的對,但情感上他們又捨不得白景馨出遠門,最後還是白景洲一錘定音,把白景馨直接加進了隨行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這次去大名府,隊伍規模比上一次還要更加壯大。
上次白景洲他們是五個童生結伴同行,這次他們的隊伍里還多了寧啟瑞、村里新考中的兩個童生、學堂的教書先生李繁,以及村里另外兩個已經成家的二十多歲的秀才。
之前落榜的白景山等人、寧啟瑞、村里新考中的兩個童生,都需要先考中秀才,才能和白景洲等人一起參加後面的鄉試。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在不用擔心找不到合適住處的情況下,早早出發往大名府去。
村里新考中的兩個童生,一個是白氏族人,另外一個則是顧文萱三弟顧文澈,這次他們都要和白景山、顧文萱二弟顧文海、白氏那位族老的小兒子白岳一起進場考秀才。
一行人在白家村聚齊,乘著準備好的馬車,浩浩蕩蕩往大名府趕。
有顧文萱在,他們這一路基本沒為瑣事操心,秉承著「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老思想,一群人除了吃飯、休息、晨練,其他時間都抱著書本試圖溫故知新。
這樣萬事不愁的日子,他們本以為會一直持續到他們考試結束順利歸家,卻不料就在他們出發的第三天上午,他們就親眼目睹了一場違法行為。
在他們行進的官道上,有大概三十個人,正圍著一輛馬車和六個人,明目張胆的攔路打劫。
顧文萱和白景洲聽到動靜探出頭,看到的就是亂鬨鬨的打劫現場。
那三十來人手持棍棒、柴刀等物,一半站在外圈防止人走脫,一半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對著已經被打傷,但卻還是死死護著自己書箱的三個趕考學子拳打腳踢。
在他們的包圍圈裡,還有個雖然沒有挨打,但卻叫喊的比誰都大聲的年輕書生。
「哎哎,別打了別打了,他們都窮的很,沒錢的。你們搶他們那破書箱幹啥?」
「我的錢都給你們,馬車也給你們,所有值錢東西都給你們,你們手下留情啊。鬧出人命你們麻煩就大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