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江湖上暗潮洶湧——
這時候,葉銘大概還在魔劍事件中忙活,對家鄉的事毫不知情。
此時西川發生小規模的叛亂,幾千人的亂子,也不是啥大事,明廷調兵遣將打算在事情擴大之前武力鎮壓。結果,軍隊剛到,駐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去叫將軍吃飯的時候,發現這人以後永遠不用吃飯了,腦袋沒了。
只要不是白痴都應該知道這不是自殺,就算這人性格比較豪爽,但自殺的姿勢也不應該那麼爽,一刀就把自己腦袋砍下來了。於是這仗就沒法打,大將被暗殺的消息又送回了京城,一來二去,滿朝震驚,錦衣衛傾巢而出調查真相。
這件壯舉到底是誰幹的,遠在北京的那群當官的肯定說不清,但就一些蛛絲馬跡看來,這至少得是個武林高手,只不知道是哪個門派的人。於是,只好找當時西川周邊的大門派——
西川周邊的門派,劍閣威名日盛自不必說,唐家堡、青城、崑崙這幾派也都是有不少年根基的大門派了,當即就被列入調查範圍內,一家一家去查。
當年應該是沒有查水錶這一說的,不過錦衣衛叩門的威力顯然大過管道工檢修,幾個門派都只好接待。雖然幾派都展現了不願留名的雷鋒精神,但他們不知道錦衣衛門的行事標準一向是「寧殺錯,不放過」,根本不管你說什麼。
你說你不是兇手,人家點頭,你說你會協助調查,人家還是點頭。不過人家是來調查的,查來查去總要有個結果,拿死工資的人沒有對真相的求知慾,只在乎任務的完成度。所以,錦衣衛雖然幹著偵探幹的事,但卻沒有那些偵探們的境界和追求,回去之後該幹嘛幹嘛,該說啥說啥。
這就麻煩了,幾個門派一下就遭了災。不久後,身負任務的上百大內高手接到任務,離開了京城,西行入蜀。還好這幾派怎麼說都比明朝創立的要早,不至於這麼快就被滅,所以這批人沒有成功,也沒有一個平安走回去。
但青城、崑崙、唐門、劍閣都為此元氣大傷。青城派最為慘烈,老一輩門人幾乎死絕,剩下的都是些小年輕。
誠然,多事之秋,先不說武林上那群愛生事的渾人會不會來落井下石,光是現在朝廷的攻勢也怕抵受不住,青城派為了穩定人心而掩蓋了這一事實真相,也就沒有聲張。所以這件事的知情者寥寥無幾,青城掌門人於白風自然是知情者之一。
但老天爺似乎還覺得這事的知情人士過多,又弄死了一個——這個人叫於白風。
青城派掌門人原來早就死在了那場突襲中,現在來到劍閣拜訪的人,其實是於白風的弟弟於清風,這就是傳說中的:替身。
要說這兩兄弟的相似度,其實並不很像,但這點瑕疵用江湖手段加工一下就差不離了。
而且所謂掌門人,本來就喜歡長年累月地呆在不見人面的地方保持神秘感(比如陶成),只偶爾出來亮個相蹭一下存在感,所以年輕的弟子甚至很少見到,別說分清區別,外人更不可能辨識真假。
不過相貌可以很像,武功是沒法複製的,這兩兄弟武功修為有所差距,於白風是內外兼修,於清風卻是個養生派,只修內功,不練招式,只要一動手,真假立判,這就是他白天口出狂言卻又不敢動手的原因。
…………
劍閣的客房裡,於清風在床上盤膝而坐,雙手抱頭苦惱——
他來劍閣,是有目的的:在大內高手的襲擊下,有一小部分門人突然找到了前途所在(也就是投降),叛離師門,加入了朝廷陣營。這才發生了兩派聯手朝廷襲擊劍閣的事,於清風借於白風的身份前來,正是為了解決這一誤會。
「俺其實不是掌門……」
不過這話他是不能說的,因為他身邊的弟子們都指望著他能以掌門人的身份來跟劍閣掌門人解釋清楚前幾天的誤會。只不過他自己也沒想到,劍閣這個小屁孩居然有這等本事,本想用得意的內力修為隨意嚇嚇葉銘,再留兩句客氣話了事,好歹自己跟他師父是平輩論交,這點面子不至於不給。
結果這小子年齡不大,脾氣也不軟,一下發展成了動手比試。
雖然沒往好的方向發展,不過此舉倒是讓葉銘再忌憚了幾番,還在為應對而苦惱,一時想不到假掌門人這一茬。
「可如今怎麼辦……」
他的弟子門人守在身邊,不過一個個按劍而立,一幅隨時要開打的架勢。
於清風皺眉道:「房裡還守這麼緊幹嘛?害怕劍閣偷襲不成?」
他身邊一個高個男人道:「保護掌門,不可疏忽。」
他們這架勢,既可說是保護人,但反過來看也可說是在囚禁人。因為,這群弟子,也並不是真正的青城派弟子——
…………
「我的娘!其實俺們不是這老頭的跟班啊!」
超出於清風所預料的,其實跟隨他出門的這幾個弟子並不是真正的青城派弟子,而是前文中所謂的「大內高手」。他們是襲擊兩派後所倖存的那麼幾個人。青城派門人重多,他們借著當時的月夜裝死加換衣服,忙亂中也沒多少人認清楚,就這麼逃過一劫。
葉銘不是唯一順時而動的人,這天晚上,將會長地令人心悸。
後來於清風在門內召集人手出門拜訪劍閣,真正的青城派弟子當然不放心離開,紛紛選擇坐鎮門內。於是,急著尋機脫身的那幾個小強立即舉手爭相隨同,想脫離虎穴,所以跟出來的全是那幾個假門人。
又由於,於清風常年不在青城派露面,又不太認識門人弟子,所以也就沒識破這一蹊蹺怪事,讓弟子們跟著自己。跟著他,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有肉吃的,於清風本人就是一個大功勞,抓回去就不愁下半生的衣食了。
但於清風雖然沒練什麼厲害武功,內功修為卻是很高的。下山之後,這幾個人不明假掌門的內情,又比較忌憚掌門人的功夫,在「殺人立功」和「走人了事」之間徘徊不定,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的時候,卻已經一路走到了劍閣。
有同伴總吉他們現在的狀況:「雖然面臨絕境,但反過來想。現在能在這殺了這老東西,劍閣和青城派絕對是要開戰,我們可算是立了大功。」
不過這個好主意沒有一個人附和,道理很簡單:立了功,還有命沒有?
沒錯,就算是個大功,也得活著出去領才做數。別忘了劍閣高手如雲,進來之後更是一直被蹲點監視,先嫁禍再安全出去的可能性太低。算來算去,還是虧本,眾人又躊躇了,最後決定等幾個掌門人完事了,下山再動手。
不過現在這氣氛,總感覺變數多多,絕不會風平浪靜到那時。所以,這幾隻小強只能求神拜佛祈求別出亂子,因為他們身手好不到哪去(要真厲害早就殺出去了,還裝個什麼死)。
青城派對面的另一間客房內,住著崑崙派的柯東。他倒不含化學元素、特效、duang之類……是如假包換的崑崙派掌門人,不過他也有毛病——
他的脖子的確是僵了,不過不是落枕,而是練功走火……
柯東的脖子,是練獨門武功時一味求快練岔了氣,出的是經脈氣絡上的大問題。
還好他沒有學於清風一樣出口無狀,只待明天說明內情就夠,不用動手真是太幸福了。
崑崙派這邊,情況跟青城派不同,但卻一樣很差,因為門內大多數人都贊成向朝廷靠攏,只有以柯東為首的少數老輩人覺得不妥。但這輩高手卻都折損在了朝廷的襲擊中,再也壓制不住這群沒有原則的年輕門人。
隨後才發生了崑崙派與劍閣為敵的事,柯東在此時不得不出面懲治擅作主戰的門人,然後下山向劍閣解釋這一情況。
不過他也沒想到,一過來,發現老相識陶成退位了,讓一個少年仔當了掌門人。
在沒有電腦和網絡的時代,江湖上的消息大多都是以口相傳,這種傳遞方法在口音、方言、表達能力上多有變數,所以結果往往是以訛傳訛。劍閣兩宗因為葉銘和冷無霜而大戰,這消息已經傳遍了西川一代。
聽說過劍閣內部紛爭擴大的消息,柯東這邊被嚇得也開始亂想:「之前不久這形、意兩宗有過火併,還死了一個宗主,該不會……連劍閣也是一半向朝廷投誠了嗎,陶成被迫退位?那我呆在這裡豈不是自投羅網?」
柯東的消息不太屬實,劍閣這邊是死人在前、宗門火併在後,不過他也深知這種小道消息不可信,準確性會越來越差。說來,傳到他這裡還沒變成「號外:劍閣內訌無一生還」之類的大新聞,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柯東很煩惱,於是懷著不安和猜疑,側身睡了,開始調整這幾天兼程而疲乏的身體。
不過他的跟班則沒有安心睡著:「其實我們……不是他的跟班啊!」
跟隨他來到劍閣的這幾個小年輕,最大的都不超過三十歲,其實是崑崙派的投降派。與柯東的激進派意見向左,鬧得很僵。所以他們這群人不是跟著柯東來的,而是湊巧在同一天到的。
他們的任務,是來跟劍閣通報類似於清風白天說的那些話,類似:「投降饒不死,名利錢財大大的有。」
不過他們遇上了急忙趕來的柯東,驚訝中回過神來,正想放狠話,卻被青城派搶了先手,看他們去找劍閣的麻煩。
現在,有兩撥人、四個想法——
青城派里,苟延殘喘的小強組想的是,談得攏也好,談不攏也罷,只要能平安出去就夠,殺不殺於清風還是後話;於清風則是在想,該如何讓葉銘冷靜下來,仔細聽他解釋前幾天的襲擊事件內情,為自己門派澄清。
柯東眼裡,雖然從葉銘嘴裡說來很看不起投降派,但支持他的形宗現在力量不及意宗,一旦變了風向,那麼就出事了。他現在不確定劍閣的人誰說了算,是主和還是主戰,還要設法打探目前劍閣誰管事,是形宗的掌門、還是人多勢眾的意宗。
柯東這邊的徒弟則是在想利用兩宗間隙勸服劍閣某一宗合作,完事了順便還得把柯東抓起來帶回去關好,沒事不再讓他出來亂跑。
不過大家都知道事情不會如願以償,都在想一個問題:「明天要怎麼辦才好?」
葉銘本來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不過在古蘭用主角臉給出了充滿個性的回覆後,葉銘也定了決心:「的確不用講什麼道義,既然都為敵了,那還等什麼?」
他當然想不到出言不遜的「於掌門」和「目中無人」的柯掌門這倆到底是啥內情,只當做大敵來應對。葉銘備好了輕裝,佩劍、匕首、暗器注意檢查後便即出門。
要動手,就不能想太多。
他沒有時間等下去,現在周重吾被困,他能儘快解決門派事情為好,比起這律己過甚的江湖名義,另外兩頭都是大事。一邊是宗門至親,一邊是生死之交,無論哪邊出事都會成為終身遺憾,顧此必然失彼,怎麼可能再等下去。
然而這種難以兼顧的選項,像葉銘這種人一定會想盡辦法兩全其美。但這就像他的武林同道常說的忠孝難全,難,人生中尖銳的地方就在這裡。
葉銘不是唯一順時而動的人,所以這天晚上,將會長地令人心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