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一進門就開啟了艱難生存模式,瑾娘只覺的頭大如斗。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更讓她頭痛的還在後邊。
吃過早餐後,之前在徐母身邊伺候,如今照顧著小姑徐翩翩的吳嬤嬤過來了。
吳嬤嬤身後還跟著一個年約十二、三歲的小丫鬟,手裡捧著一尺厚的賬冊。
吳嬤嬤進門要行禮,她是自家婆母的陪嫁丫鬟,更是看護過徐家幾個兒郎長大,如今又照顧著小姑。可以說,家裡幾個小輩的主子,都是吳嬤嬤照護過來的。
她在這個家中的位置舉足輕重,瑾娘自然不受她的禮,不等她彎下腰就趕緊過去將她扶了起來。
吳嬤嬤連道幾聲「二夫人折煞老奴了」,接著寒暄幾句,才進入正題說,「這是家中這幾年來的賬冊。如今二夫人您嫁進來了,這賬冊就交給您打理了。」
瑾娘雖說知道嫁進來是要掌家的,但她之前還想應該會等到她回過門後,公中才會把賬冊等物送來。倒是沒想到,才剛敬過茶,她回到屋裡凳子都沒暖熱,她婆婆就讓吳嬤嬤把東西送來了。
瑾娘自然客氣的推辭兩番,吳嬤嬤見狀就道,「二夫人您別推辭,這個家除了您,再是沒有主子能處理這些了。」說著嘆了一口氣,「如今您嫁進來了,那這家裡是什麼境況,您遲早都會看明白。老奴這廂斗膽,就先和您說兩句。」
其實不用吳嬤嬤特意說,徐家什麼情況,這平陽鎮的人都知道。
徐父年輕時就是平陽鎮眾人皆知的風流紈絝,整日流連花叢美色,大禍不闖小禍不斷。
也是為了讓他收心,好安分的在家中讀書習武,爭取早日博個功名,當時的徐家老太爺和太夫人千挑萬選,才給他說了一房既貌美如花,又在詩書琴棋上頗有見地,還習得一手好字的媳婦,也就是如今的徐母。妄想有媳婦督促,徐父為了不在媳婦面前墮了威風,也會努力一把。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只看如今徐父雖已過不惑之年,卻依舊是秦樓楚館的常客這一點,就知當初徐老太爺和徐老夫人的打算是落空了。
再說徐母,徐母也出身耕讀之家,她父親更是平陽鎮唯三的舉人先生之一。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性子清淡能坐得住,且在四藝上頗有天分,徐母在詩畫琴棋上倒真是頗有見地。但也因為把心思都放在這些外物上,她對別的事情就不上心了。
及至後來過了新婚燕爾,徐父老毛病又犯了,三不五時就夜宿紅館,徐母冷了心,對徐父頗多厭棄,對兒女也不睬不理,反而把更多的心思都投在書畫上,那副走火入魔的勁兒,比要科考的書生有過之無不及。
她的心思全不在活人身上,這諾大的府務就落到了從小跟著長大的吳嬤嬤身上。
吳嬤嬤是她的陪嫁丫鬟,因為徐母的母親深知女兒清冷淡漠,無欲無求,視金錢如糞土的秉性,為防女兒掌家後把親家弄得一團糟,所以早早培養吳嬤嬤做幫手。
吳嬤嬤倒是做的不錯,可諾大一個府邸當家主子不管事兒,只讓身邊的丫鬟出來應付往來,維持人際交往,到底不妥。
及至後來匆匆迎娶大夫人進門,這管家的職權就交到大夫人手裡。大夫人雖沒多少治下手段,好在府里的丫鬟僕人大多是舊人,也沒有刁鑽奸猾的,倒也維持下來。
而就在兩個月前,徐大郎戰死,徐大夫人的娘家唯恐被親家牽連,就強勢的命令已經出嫁的女兒和離回了娘家。
這家中沒了主事的女主人,且大房還有三個爹死娘離的小的要照應,那這就不是一個嬤嬤可以處理的好的了。這才有了徐家派人給徐二郎說親,瑾娘被匆匆迎娶進門一事。
吳嬤嬤說話很有分寸,不該說的都沒說,且提到徐父和徐母的脾氣秉性也是含混的一句帶過,但整體意思卻表達清楚了這家裡主子都是不管事兒的,以後這家是好是歹,就看二夫人您的了。
吳嬤嬤交出了賬冊和對牌鑰匙,邁著輕鬆的步伐離開了,瑾娘垂首看著桌上的茶盞,卻不由想起徐大郎戰死一事。
要說起來,徐家這一團亂,包括大夫人和離回了娘家,大房三個小的成了沒爹沒娘的孩子,徐二郎和徐三郎被爹娘以死相逼再不能習武,轉而學文,甚至她能夠嫁進徐家,歸根到底都是由徐大郎戰死一事引起的。
而徐大郎在平西侯帳下效力,死前是正六品昭武校尉。
年僅二十四歲的六品武官,真的是非常英武難得了。卻因為救平西侯世子脫離敵圍而死無全屍,也是可悲的很。
更可悲的是,那次大戰因平西侯判斷失誤,導致三萬士兵死於非命。雖後來平西侯力挽狂瀾,勇武退敵,但幾萬士兵不能死而復生,且到底損失了邊境一城。如今平西侯已經被聖旨傳召回京復命,邊境也換了新的主將看守,傳言平西侯這次會被陛下厭棄重判。
如今又過去兩個月,平西侯如何被重判的消息沒傳來,倒是大夫人的娘家,想來是早早得到消息的,這才不顧多年姻親情分,且還有三個小外孫,強勢的逼迫徐大夫人和離歸家。
說到底,其實瑾娘最看不懂的還是這一點。
既然擔心會被徐家牽連,為何不與徐大夫人斷絕母女父女關係?這才是正確處理此事的辦法啊。而威逼徐大夫人和離,這事兒不管從那個角度說,她都看不透,唯能想到的解釋只有一個莫非大夫人的娘家還想讓女兒二嫁,且已經看好了人家?不然該怎麼理解讓徐大夫人歸家一事呢。
無端把人往惡了想,瑾娘心下念了一句「罪過」,轉而又想到自己身上。
徐家背靠的平西侯遲早得陛下厭棄重罰,按說徐家也會沒了往日的聲望。
但林父還是看好徐家,且堅決要把女兒嫁進來,說到底,不過就是想著徐家到底和平西侯府是出了五服的關係——如今平西侯落難,徐府雖然沒了往日的底氣,但徐府還有一個悍勇戰死的徐大郎,還有一個允文允武的徐二郎。
林父尤其看好徐二郎,覺得只要此子尚在,重振徐家門楣是遲早的事兒。
而且徐家是為善之家,在平陽鎮的威望名聲也不全是因為平西侯府的關係,還因為已逝的老太爺和老夫人眼光長遠,與人為善,對孤老幼兒的撫恤從沒斷過,這才是徐家在平陽鎮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