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中的象徵手法大概可以分為三類:1設置具有象徵性的人物;2構思具有象徵內涵的事件情節;3渲染充滿象徵意味的背景與氛圍。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比如《長明燈》中的「瘋子」是敢於破壞舊勢力的民主戰士的象徵符號。這些人物的原始意義已經消失,成為某種理念的代替物。
象徵是把觀念轉化為形象,然後為作品的思想意義服務。魯迅的小說總是給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一定的象徵意義。如《祝福》對擺設祭神供品的描寫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祥林嫂是一個一嫁再嫁的寡婦,供品就不能沾她的手。「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這一段描寫暗示了祥林嫂連做奴隸的權力都沒有,顯示了封建主義神權對她的壓迫。《孤獨者》結尾寫道:「耳朵中有什麼掙扎著,久之,久之,終於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的悲哀。」這狼的叫聲實際就是魏連殳孤獨、絕望、痛苦的靈魂的寄託物。
作品影響編輯
1999年6月,《彷徨》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2。[26]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作品評價編輯
日本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竹內好:這25篇小說含有各種傾向。可以看出他通過小說進行了各種嘗試。無論成功也好失敗(失敗的較多)也罷,每篇作品都從各自不同的距離和方向與作者發生關係。一般來講,這是很少有的情況。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景山:舊勢力強大,不能停止戰鬥,而「新文苑」寂寞,「舊戰場」平安,一卒荷戟,布不成陣,這怎能不使魯迅產生一種沉重的孤獨的感覺呢?一頭是戰鬥的需要重任在肩,時不我待,一頭是孤寂的心情,難以排解。《彷徨》十一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這種現實,也準確地折射了魯迅當時的這種心態。沿著這一線索去理解《彷徨》,也許是比較符合魯迅原意的吧!
出版信息編輯
《彷徨》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印行初版,列為魯迅所編「烏合叢書」之一。書名頁背後印有「陶元慶作書面」六字。同年再版時,改由北新上海分局負責,魯迅對改版並不滿意,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這回《彷徨》在上海再版,顏色都不對了,這在他(指封面設計者陶元慶)看來,就如別人將我們的文章改得不通一樣。」
《彷徨》在魯迅生前由北新書局印至第十五版,但第四版未見,且三、五版印數相連,所以該版可能實際並未印行。所收十一篇作品的手稿現都已不存。
而魯迅先生還有一本為人稱道的著作就是《朝花夕拾》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裡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分篇簡介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朝花夕拾(9)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時代背景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寫作時間
《朝花夕拾》作於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寫於北京,後5篇寫於廈門,曾先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並作了《小引》,7月又寫了《後記》,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人物介紹
編輯
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范愛農出自《范愛農》
范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散文集。這使它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具有一種適性任隋、灑脫不羈的風格,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中的種種愛憎悲歡,任其在筆下自然流瀉。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構架。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鑑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可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但又不為所囿,而是大膽超越,自成一體。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為這樣,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我生命的底蘊里,尋找光明的力量,以抵禦由外到內的漫漫黑暗;是魯迅在「戰鬥」的間歇期,以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問題;亦是言志與載道的結合,將中國現代散文的寫作拓展進一個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