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如果陛下的詔書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馮唐看城牆守衛的情況,要想不戰而說服太子投降的可能性太小了。
縱然如此,該走的流程也必須要走,萬一太子就投降了呢?
馮唐帶著夏守忠和數百將士到城牆下喊話。
馮唐道:「太子殿下,陛下已經知道了神京的情況,特命末將回京處理,還請太子殿下開城門放末將大軍進城。」
太子道:「馮將軍,父皇遠在孝慈縣,對神京的情況一知半解,加上小人和佞臣的挑唆,難免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果父皇親自前來,本宮願意給父皇做出解釋。」
馮唐道:「殿下,陛下命末將全權處理此次事件,末將不敢對殿下不利,等陛下回京之後,一定會給殿下一個公正的結果。」
太子道:「馮將軍想要進城也不是不可以,但全軍需要放下武器,本宮也可以保證,一定不會為難馮將軍,會公正對待京營將士。」
馮唐道:「太子殿下為難末將了,末將不敢遵令。」
「陛下有言在先,若是殿下冥頑不靈,允許末將武力攻打,末將擔心,兩軍交戰會對殿下將來不利,特來提醒殿下。」
太子道:「馮將軍多慮了,本宮將來會親自給父皇解釋。」
「本宮不會率先發起攻擊,若是馮將軍進攻,本宮為了神京百姓的安危,只得進行防守,還望馮將軍體諒。」
馮唐道:「太子殿下,是非對錯,先聽聽陛下的聖旨吧。」
「夏公公帶來了陛下的聖旨,殿下聽完之後再決定不遲。」
夏守忠拿出聖旨,念到:
奉天承運皇帝,誥曰:
朕自登基以來,承繼大統,肩負社稷之重,心懷黎民之安。本欲以仁德治世,光耀祖宗之業,然世事無常,家國之殤,令朕痛心疾首,不得不以此罪己詔,告慰先祖之靈,明示天下臣民。
朕之罪孽,在於教子無方。朕之諸子,本應承繼大統,輔佐朕躬,共謀國是,然朕溺愛過度,教導無方,致使其等心生異志,竟至於兄弟鬩牆,骨肉相殘,此皆朕之過也。朕未能以身作則,教以忠孝之道,令其等誤入歧途,朕之罪大矣。
朕之失察,在於權力之爭。朕雖欲以仁政治國,然於家族內部,權力分配不均,未能妥善處理諸子之爭,以致紛爭四起,朝綱動盪。朕未能預見此禍,未能及時制止,致令國家蒙羞,百姓遭殃,朕之罪深矣。
朕之失德,在於未能以身作則。朕身為天下共主,應以身作則,行仁德之道,然朕在諸子之爭中,或有偏袒,或有縱容,未能秉持公正,以致諸子離心離德,國本動搖。朕之德行有虧,未能樹立良好風範,朕之罪重矣。
鑑於此,朕決定:
一、凡參與此次事件的文武百官,朕一律既往不咎,事後絕不追查,若違此言,天地不容。
二、太子言行失當,但終究是為了大乾天下,責令在東宮自省,等朕回京之後再行處置。
三、朕將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修身齊家,以身作則,教導諸子以忠孝之道,以國家為重,以百姓為先。
四、朕將加強皇室教育,培養諸子以仁德之心,以忠孝治天下,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朕深知,此等過失非一朝一夕所能彌補。然朕願以此罪己詔為誓,痛改前非,勵精圖治,以期國家安定,百姓安寧。望天地神明佑我華夏,望百姓臣民共鑒朕心。
欽此!
隆正二十五年三月初七。(寫詔書的時間)
太子沒有想到,隆正帝寫的並不是一份斥責他奪權篡位的詔書,而是一份罪己詔。
最近幾個月,隆正帝越來越覺得是自己當年的事情才導致了諸位皇子如今爭權奪利的局面。
這份罪己詔不僅是對這次事件的交代,也是對二十五年前,奪權事件的交代。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承認錯誤的態度已經擺出來了。
當然,這是隆正帝在知道張皇后和六位皇子死前寫的詔書,現在還會不會這麼寫,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太子是有一點動搖的,至少隆正帝還念父子親情。
周仁道:「殿下三思,如果我們此時投降,將失去主動權。」
「更重要的是,當時陛下可能還不知道最重要的信息,如今可能已經改了想法。」
沒錯,如果太子沒有殺皇后,也沒有殺幾位皇子,那隆正帝是有可能放過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如今,事情已經做絕了,隆正帝如何能夠原諒他?
從燕國府回來之後,就一直忙於軍隊的事,太子這才想起,還有一個八皇子,如今八皇子才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現在要麼弄死八皇子,要麼就硬剛到底,從隆正帝手中奪權。
就連太子都動搖了,那些將領們就更搖擺不定了。
詔書第一條,對犯事的官員一律既往不咎,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果隆正帝真的可以赦免他們的死罪,那他們也沒有必要為了太子畫的大餅拼死拼活。
太子承諾的爵位雖然很吸引人,但是就怕有命拿沒命享。
而且現在拿都還沒拿到,以大乾的財力能否供養這麼多勳爵都是問題。
看將領們猶豫不決的狀態,周仁是真的急了。
以太子犯下的罪責,隆正帝絕不可能將皇位傳給太子,就算是傳位太子的兒子也不會傳位太子。
難道太子還能把自己的兒子們全殺了?
既然決定了起兵奪權,就要做到底,半途而廢是什麼意思?
周仁忙道:「諸位將軍,你們應該心知肚明自己犯的是什麼罪?難道你們以為陛下就真的會赦免你們嗎?」
「與其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不如由我們自己做主。」
將領們醒悟過來,周仁的話也有道理。
隆正帝之所以妥協就是因為他們手裡的軍權。
如果,他們將來手裡什麼權力都沒了,那隆正帝還不是想怎麼拿捏他們就怎麼拿捏他們。
若違此言,天地不容?
這種話騙騙小孩就好了。
他們自己也經常發這種誓言,如果天地不容,他們早就被天誅地滅了。
將領們的狀態是搖擺,那普通將士的狀態就是歡迎友軍入城。
事後不追究罪責,追究也追究不到他們頭上。
白拿了太子十兩銀子,而且還不用打仗。
只要腦子正常就知道怎麼選,投降的熱情擋都擋不住。
馮唐問道:「聽完了陛下的聖旨,太子殿下決定了嗎?」
太子道:「馮將軍,恕本宮不能開城門迎你們進來。」
「本宮無法確定聖旨的真假,若是夏守忠假傳聖旨,又該如何?」
馮唐道:「太子殿下,末將可以擔保,夏公公宣讀的聖旨,是陛下親自所書。」
「陛下言辭懇切,不會難為殿下,末將認為只有殿下按照陛下的要求做才最有利。」
太子道:「馮將軍不必再說,有些問題,需要本宮和父皇親自談。」
見太子鐵了心要硬扛到底,馮唐便開始勸降將領和普通將士。
馮唐道:「駱將軍,臨行前你父親叮囑我,一定要勸你投降,爭取陛下的寬恕。」
「如今陛下已經寬恕你了,難道你還要負隅頑抗,做個無君無父的亂臣賊子嗎?」
駱駿本來就不願意向太子投誠,在那種情況下,為了自己的性命不得已才做下錯事。
如今陛下又給了他一個機會,駱駿早就動心了。
太子道:「駱將軍,本宮提醒你,不要因為一時的婦人之仁,而為你駱家招來抄家滅族之禍。」
馮唐又喊道:「史鼐,陛下親口對我說,陛下已經饒恕你的罪責了。」
「你們史家一門雙侯,你們兩兄弟一直都是陛下的心腹,陛下也將京營和西山大營交給你們。」
「這次的事情和你們史家沒有關係,你沒必要參與進來,陛下還是會像以往一樣待你們史家。」
眼看駱駿和史鼐兩位主將都要被策反了,太子也無計可施。
他只能在周圍安插心腹侍衛,只要有任何將領開口投降,立即合力誅殺。
馮唐繼續喊道:「將士們,你們都是大乾的好男兒,陛下的好戰士,難道你們今天要反抗陛下,做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嗎?」
「陛下不忍心生靈塗炭,將士們馬革裹屍,這才赦免了你們的罪行,難道你們就是這樣回報陛下的嗎?」
「放下武器,既往不咎!」
士兵們本來就想投降,聽了馮唐的招降,很多士兵雖然還拿著武器,但是心裡已經投降了。
問題是,現在誰第一個投降,誰就可能會被太子安插的人誅殺,就算要投降也得選一個好時機。
最好的時機就是敵軍攻城的時候,真心投靠太子的人會堅持抵抗,想要投降的人就做做樣子。
此刻已經酉時了,按理說應該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但是馮唐覺得軍心可用,對方並沒有戰鬥士氣,可以趁機進攻。
馮唐喊道:「城裡的將士們,只要你們不進攻,京營的將士們就不會攻擊你們。」
隨即命令大軍嘗試性攻城。
一瞬間,戰場上金鼓齊鳴,吼聲震天。
城牆上的將領都請辭要去各自的防區防守。
太子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放他們回去,但是他們脫離掌控之後,可能會立即帶著屬下投降。
二是不放他們回去,但是戰場上不能沒有將領指揮,而且沒有將領,士兵們也可以投降。
太子還是放他們離開了,他擔心沒有將領指揮,士兵們完全不會抵抗,讓馮唐帶人直接衝到城樓上。
太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投降,有多少人不想投降,只能通過雙方交戰才能看出來。
然而非常尷尬的一幕發生了,將領們回去之後,直接開城門投降了。
京營將士沖向城牆的時候,只有少量的箭矢射向攻城的隊伍。
甚至還沒等馮唐帶人衝進城門,那些攻擊京營將士的士兵就已經被各部將領帶人拿下了。
馮唐攻城攻了個寂寞,如入無人之境,這輩子就沒打過這麼輕鬆的仗。
尤其是周平手下的玄武營,直接將周平綁了。
第一,他們本來就是京營的人,忠誠於陛下;第二,周平是空降的將領,對玄武營沒有掌控力;第三,因為周平指揮失誤,玄武營這次才死傷這麼多將士,害死昔日的袍澤。
與其說忠心,他們對周平更多的是恨意。
馮唐帶人不費吹灰之力就上了城牆,太子周圍只有近百侍衛還在保護著太子,其餘人都放下武器去一旁看戲了。
馮唐道:「太子殿下,沒有反抗的必要了吧,您還是遵陛下的聖旨回東宮反省吧。」
太子臉黑成了豬肝色,簡直無語。
花費了這麼多精力,還發了一百萬兩銀子,結果就這?
確定是在造反?
無論如何,太子也沒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太尷尬了。
不僅說明他的無能,更說明他的愚蠢。
何德何能,他認為這些兵馬會聽他的命令?
喜歡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