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營有專門編背篼和框子的匠人,宋應奎跑過去搶了兩個新背篼,然後直奔鐵匠坊。回家的時候和三叔兩人,背著新背篼回。從家裡帶的背篼是細芨編的不經使,匠人營這邊編的可是檸條背篼,質量好的多。
到了鐵匠坊一看,鐵匠們也忙著收拾東西,他們搶的是成型的或者是好鐵料。宋應奎的目標是廢料,廢料加工起來麻煩,鐵匠們有好東西搶,自然看不上這些邊角貨。要是運輸條件不限制的話,鐵匠們怕是連廢料都不放過,但現在他們也只能憑著人背肩挑,沒條件太貪。
「這不是宋小匠頭嗎?你收湊這些廢料幹什麼?頂不上大用的。」一個匠人見宋應奎把廢料當寶,不由走過來吐槽起來。
「俺家在山裡,鐵不好尋,廢料拿回去,說不準也能用上。」宋應奎沒做太多解釋,一個勁的在廢料中挑撿,只要感覺雜質不算太多的,都往背篼里裝。
「給、這兩個钁頭裝到背篼里。你看你撿的這些玩意,回爐都難弄成好鐵。不是說你,你們木匠坊的東西,挑上點好的帶回家不更好?不知道你腦袋裡想的是啥。」說話的鐵匠,看宋營奎挑的邊角料實在太差,發了善心,遞過來兩把打好沒鑲木把的鐵钁頭。
「太感謝陶叔了,你是在縣上開鐵匠鋪吧?以後要做木匠活,帶話到五營鎮的田成號,直接找我宋應奎,我便宜給你幹活。」兩把鐵钁頭拿到街面上賣的話,不便宜,這份情得記著。
「就等你這句話了,以後我真有活找你,你可得來。說實話、你娃娃乾的活,我看著比一些老匠人都好,你的光咱可得沾。」陶鐵匠笑呵呵的和宋營奎說著話,宋應奎乾的活匠人營的人都能看到眼裡。他知道這個木匠看著年紀輕,但能拿住大活,與這樣有前途的木匠交好,說准以後真能用的上。
收拾了半天,挑挑撿撿,大約撿了二十斤左右的廢鐵料,宋應奎背著背篼回了宿舍。完了再到匠人營的其它地方看看,看能不能再弄點鐵料。
晚上、叔侄二人盤點了一下,大約弄了三十斤的鐵料。不過多數是廢料,好的很少。鐵值錢,能搞到這麼多已經不錯了。
第二天早晨出發的時候,宋應奎看到了丁煥義弄的東西。好傢夥,一副挑擔挑著兩個凳子另外還掛著一個背篼和一個框,背上背著從家裡帶過來的破背篼,裡邊各種木製東西堆的高高的,脖子前邊還掛著一個鋸子。從觀感上看,這傢伙弄得東西似乎不少。
雙方見面互相打量了一下,丁煥義說,他要跟著同路的人直接回家。說了幾句話後,就各自上路了。只是互相在心裡都把對方當二傻子來看。
丁煥義能看出來宋應奎叔侄背篼里背的是廢鐵料,大老遠的往家裡背一堆廢料回去,你以為你是鐵匠啊?弄些好木活回家不香嗎?腦袋簡直有坑。
宋應奎則在心裡嘲笑丁煥義個瓜娃子,自己家裡兩代人是木匠,還死勁往家裡背木活,你家裡是命中缺木嗎?木活又重又難拿,一路走回家,不把人累死才怪,有的是你娃娃的苦吃!
因為要去秦木匠家裡轉轉,宋應奎叔侄等了一會。見到秦木匠從營里走出來後,趕緊跟了過去。
人家秦木匠是大匠人,家裡人早都派人牽著騾子到營里來接了。秦家人手牽的騾子身身上,滿滿當當脫著兩堆東西,不過用篷布篷住了,看不清是什麼東西。顯然、秦木匠也趁著這次工地解散,弄到了不少好東西。家離工地近就是好,要是自家也在縣城周圍,宋應奎肯定會帶話讓家裡人來接。在這破工地上,好東西收拾不上,對家裡有用的東西,還是能弄上些的!
叔侄兩人跟著秦木匠走了半天的路,便到了縣郊的秦家。原本他們打算在秦家稍微待一會,就趕緊回家。
可秦木匠非要留他們在家歇一晚上,第二天再走。扭不過秦家人的熱情,只好明天再往家裡走。當天、秦木匠吩咐家裡人殺了一隻雞,來款待宋應奎叔侄。
「奎娃、我發現這些大匠人們對人的態度都很好。你看秦木匠這麼大的本事,一點都沒架子。哪像咱們莊上的丁得貴,本事不大脾氣大的不行。你就跟著他幹了一個月的活,他在莊上天天傳閒話。」晚上躺在秦家客房的炕上,宋學良一邊夸秦木匠招呼人禮數周到,一邊吐槽丁煥義的老爹丁得貴。
「三爹、有一句話叫遠香近臭,秦木匠對咱態度好,哪是因為我本事到家了,還離他做活的地方遠,不會搶到他的生意。和咱們交好了,以後幹個大活之類的還能找上幫手。丁得貴的就不一樣了,他的活就在莊跟前哪幾里地,我的本事好、名聲好,能直接影響他的收入。」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壞,丁得貴儘管本身脾氣就不好,但核心原因還是對自己利益受損的擔憂。
在秦木匠家住了一晚後,早晨天剛亮,宋應奎和三叔趕緊辭行,直奔縣城。手裡有點錢,到縣城給家裡買點東西正好。
這個時代的人起的都比較早,大早上的縣城的鋪子基本上全都開了門,主幹道上還擺起了早市。在縣城的街上,給家裡扯了三尺布、買了幾樣小糕點、一斤豆腐,以及一些針頭線腦的小物件後,兩人趕緊離開縣城,沿著山路往家裡趕。
買豆腐是為了想看一下,縣裡的豆腐店有沒有腐竹之類的干豆製品。看了一下,有醃豆腐,但沒有腐竹。
翻山越嶺,只到下午十分,才看到五營鎮城。沒進街道,繞過五營鎮,往楊家堡的方向走,在下午後半晌的時候,兩人進了溝,能看到山腳下的家了。
離開家的時候,天寒地凍、草木枯黃,回來的是,草長鶯飛,麥子都快熟了。雖然來到這個世界,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可宋應奎對這個貧瘠的山溝,已生出了家的感情。進莊後,心情更為激動,不顧走了大半天路的勞累,加快腳步往家裡趕去。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爺爺、奶奶,還有家裡的其他人都站在院門口等著。看到親人,宋應奎的眼眶甚至有些濕潤。可算是平安回家了,這趟徭役服的真不容易!
喜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