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第十六天。
按照約定,四十餘萬南方聯軍將兵分三路,同時挺進清朝境內。
西路,由大西國皇帝張獻忠親率十二萬大西軍出川,過漢中,直取西安,繼而北上,負責攻占陝西以及山西。
張獻忠比歐陽朔預計的還要猛,直接出動十二萬大軍,幾乎是傾國而戰。
東路,由郭子儀率領九萬烈焰軍,會同三萬大順軍以及六萬南明軍,合計十八萬大軍,由淮安北上,負責攻占山東。
中路,由李靖率領六萬大夏禁衛軍,同樣會同三萬大順軍以及六萬南明軍,合計十五萬大軍,由揚州北上,負責攻占河南。
三路大軍約定,在京師會師。
鑑於北方河流較少,不利於水師作戰,周瑜統領的皇家艦隊並未跟著北上。
三千神武衛也暫且留在建業,護衛歐陽朔的安全。
出發之前,李靖部跟郭子儀部在揚州城有過一次會面。
兩路大軍會師之後,李靖對各部進行了一次調整,主要就是將分離出去的大夏禁衛軍悉數收回,重新整編為一個軍團。
除此之外,就是對大順軍跟南明軍來了一次調整與整編。
多爾袞能看出南方聯軍的弱點,李靖又豈會不知。
西路的大西軍暫且不說,畢竟相隔太遠,鞭長莫及。
對歸屬江北四鎮的十二萬南明軍,李靖在郭子儀的配合下,借著在揚州休整的機會,攜建業大勝之威,來了一次打亂重組,還趁機安插了一批大夏跟落鳳城軍官,進入南明軍。
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李靖對南明軍的掌控力度。
六萬大順軍也被李靖一分為二,分配至中路軍跟東路軍。
大順軍將領對此雖然頗有微詞,可他們剛在歐陽朔面前表過態,自然不好立即反悔。
就這樣,李靖果斷抓住建業大勝之後的有利時機,以異人軍團為核心,重組東路軍跟中路軍,極大地削弱了內鬥的可能。
同時也將南明軍跟大順軍「擅自行動,不服調令」的概率,大大降低。
………… 整編之後,三路大軍即刻按原定目標一一進發。
在此期間,分布在北方地界的四十萬清軍,在多爾袞的統一調度下,如潮水般悄然退去,迅速向燕京集結。
一時間,北方官道上到處都是清軍行進的身影,塵煙滾滾。
清軍的這一反常之舉,很快就被各地百姓敏銳捕抓到,民間議論紛紛,有人說,「清軍這是怕了,不戰自退,準備灰溜溜滾回關外。
」 北伐的南方聯軍在百姓口耳相傳中,也越傳越離譜。
上午還說是五十萬大軍,下午就變成七十萬大軍,到了傍晚,還沒入夜呢,就已經被傳成是百萬大軍。
越說越誇張。
偏偏百姓還就信這個。
膽子大一點的,已經悄悄取出藏在家裡的鋤頭、柴刀,向秘密地點集結。
膽子小一點的則只敢悄悄議論,以觀後效。
不管是誰,他們看向滿人的眼神已經跟之前大為不同,大家就那麼死死地盯著,也不說什麼狠話,卻足以嚇的滿人屁滾尿流。
尤其是平日裡欺負百姓欺負的狠的滿族貴族,更是嚇的不敢出門,有的乾脆收拾細軟,跟在清軍屁股後面,灰溜溜逃了。
當天夜裡,就有地方民兵武裝衝擊衙門,殺死清朝任命的官吏。
比較諷刺的是,這些官吏九成以上都是漢人,在清軍勢大之後,他們或是貪戀權位,或是為了保住身家性命,或主動,或被動地當了滿人的奴才。
其中很大一部分,此前就是大明官吏。
對這些官吏,地方民兵武裝一律不手軟,悉數殺死,就連他們的家人都無法倖免於難,被殺紅了眼的民兵殘忍殺害。
真正的滿人官吏反倒提前獲得消息,在清軍的護衛下悄悄撤離。
暴動有時就是如此盲目與血腥,剛剛平靜下來的北方大地,由最南面開始,被鮮血浸染出一個又一個鮮紅的圓圈。
這些圓圈串在一起,組成一條粗大的血線。
血線由南及北,漸漸蔓延開來,漸成毀天滅地之勢。
「要變天了!」 隨著清軍加速撤離,各地反抗起義也愈演愈烈,等到南方聯軍殺進北方時,遇到的不是想像中的激烈抵抗,而是百姓自發打開城門,夾道歡迎。
人山人海。
熱鬧的場面,一度讓人產生錯覺。
「我們是不是走錯地了?」有兵士喃喃自語,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就這樣,三路大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沿著清軍撤退的軌跡,奇蹟般的,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收復失地。
漢中,西安,潼關 歸德,開封,欽州 軍隊走到哪,哪裡就宣布光復,因為太過順利,反而顯得有些不真實。
開始的兩三天,大軍還能時刻保持警戒,生恐清軍殺個回馬槍,或是有什麼埋伏,隨著時間推移,將士們緊繃的神經漸漸鬆弛下來。
等到細作傳來確切消息,大軍終於放下心來。
「不用再懷疑了,清軍確實撤退了!」 印證情報之後,無論是中路軍統帥李靖,還是東路軍主將郭子儀,神情都有些複雜,臉上並無半分興奮之意,反倒顯得十分凝重。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倒是他們麾下的大順軍將領跟南明軍將領,一個個興高采烈,他們就像打了一場了不起的勝仗一般,腰板一個比一個挺的筆直。
百姓的夾道歡呼,少女熱切的眼神,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漸漸沖昏了他們的頭腦,消磨了他們的意志,模糊了他們的判斷。
到了後面,他們已然真的將自己當成戰無不勝的無敵之師了。
一開始,面對歡呼,他們滿心疑惑:「我們是英雄?」 「不錯,我們是英雄!」 現在,他們已經回答的理所當然。
因為太過順利,也太過熱鬧,軍中紀律開始鬆弛,將士們變得散漫起來,不但早操無動力,就連行軍都不再那麼迅速。
他們已經自我陶醉起來。
………… 於此同時,獨當一面的張獻忠,心思就更加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