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國公府現在因為爵位的確是鬧得有些不可開交,圍繞的問題現在只有一個,應該讓嫡長孫襲爵還是讓二房襲爵。
為此宣國公府形成了兩派,三房支持由嫡長孫也既吳大爺的長子襲爵,四房五房支持二房襲爵,看起來是二房的支持率更高,但四房五房是庶出。現在升級為宣國公太夫人的宣國公夫人暫時還未表達意見。
而宮裡吳貴妃和自己的兒子也表現出了分歧,吳貴妃更支持侄子,認為爵位就應該嫡長子嫡長孫這樣的傳承下去,而惠王更願意支持二房。主要考慮到吳二爺雖然受到吳大爺的牽連連降三級,但是只要還有官職,根基就還在,以後還可以慢慢恢復。
但吳大爺前途肯定是盡毀的了,他的幾個兒子還沒歷練出來。且受吳大爺的影響,皇上以後可能會對他們的仕途進行壓制,對自己的助力不大。
惠王和吳貴妃吵得激烈時,氣得一句話說出來:「母妃若真是這麼重視嫡長繼承,那還讓兒子爭什麼儲位,直接讓兒子去給太子俯首稱臣算了。」
吳貴妃被噎了一下。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任何事情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的時候都能正確的對待,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嫡長繼承制也要變成賢能者居之。儘管嫡長很好區分,但是賢能卻是各人說各人的。
最後吳貴妃也氣了起來,質問道:「你還有沒有良心,你舅舅究竟是為了誰才會受罪,到底是為了誰承擔下了所有罪行,你就這樣對他。」
惠王也怒道:「若兒子能成功繼承皇位,大舅舅想要爵位我賞一個給他。」
但吳貴妃如今對兒子還能不能爭得過太子卻是越來越沒有信心。
最後母子兩人不歡而散。
宣國公府因為爵位的事鬧得熱火朝天,大房和二房各搬了自己的人脈上馬,但皇帝將宣國公府請求襲爵的摺子卻全都按下。意思很明顯,我對宣國公府還沒消氣,襲爵的事以後再說吧。
最後對宣國公世子的處置也下來了,革職,流放五年刑。處罰不算重,但也不算輕。且有這個罪名在,以後想再進入官場是不行的了。
林嫤進宮時跟林嫤擺擺手,有些幸災樂禍的嘆道:「現在宣國公府鬧得真是不好看,原本大房和二房挺和睦的,現在也有了嫌隙,聽說現在吳二夫人都鬧著要分家了。現在吳大爺一定罪,大房勢弱,二房勢強,承爵的聖旨一天不定下來,以後怕是更鬧得不可開交。」
偏偏現在皇上還壓著他們請承爵的摺子。
宣國公府越亂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壞處,林嫤樂得他們先把那剩下的一點勢力耗完了。
現在林嫤要忙的是福慧和渤海王妃將要生產的事。
福慧生產需要宮裡賞下催生禮,而渤海王妃那一邊,崔家需要送催生禮過去。
渤海王妃先生產,在九月中旬的時候生下一子,皇帝賜名為「蕭長平」。
崔賢妃因此十分高興,自己不能出宮去渤海王府,就每日讓人去渤海王府看望孫子,然後將孫子的模樣描述給她聽。
大公主則在十月生產,生下的同樣是兒子,皇帝同樣也給自己的第一個外孫賜名為「奕」,即程奕。
添丁得子本來是好事,但是福慧公主生下兒子的第二天,湯和大長公主過世了。
喜事遇到喪事,程家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好了。
最憂心的還是胡淑妃,跟林嫤嘆道:「您說著這怎麼這麼湊巧,琉兒剛生了孩子,大長公主就去世了,在急也沒有這麼急的,湯和大長公主怎麼不多等一些日子,等琉兒出了月子,她也好多看幾眼曾孫啊。」
這程家一辦起喪事來,誰還有空照料大公主做月子。做月子最重要,萬一做不好以後就容易留下病根。
湯和大長公主是宗室里輩分最高的公主,皇帝對她也十分尊敬,林嫤一聽到湯和大長公主公主過世的消息,就讓人將宮裡艷麗的東西收起來了。
林嫤笑著跟胡淑妃解釋道:「湯河大長公主這一年都是纏綿病榻,聽說之前看著就不大好了,就是因為想等福慧的孩子生出來看一眼,所以一直吊著不肯咽氣。」
這等大公主一生下孩子,見著了孩子,湯和大長公主沒有了心愿,自然很快就去了。
林嫤又繼續道:「福慧坐月子你也放心,湯和大長公主的喪事有禮部和宗人府幫著操持,程家會輕鬆不少,不至於會無人照料福慧坐月子。你要是實在不放心,就派幾個麼麽去公主府照顧福慧。」
胡淑妃嘆了一口氣,這也只能這樣了。
胡淑妃又嘆道:「其實湯和大長公主這樣也算喜喪了,活到了七十多,兒孫滿堂,人丁興旺,兒孫都出息孝順。」
接著又問道:「娘娘,您說這大長公主一去,程家會分家嗎?臣妾想著,要是分家,讓琉兒和駙馬也搬到公主府去住,小兩口過日子輕鬆自在。」
大公主自己是公主,駙馬也出息,胡淑妃是希望她們搬出到大公主的公主府去生活的。程家雖然門風好,但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人多了規矩多了總是沒這麼輕鬆自在。
林嫤道:「怎麼也得守完孝了再說,至於守完孝之後,就看程家是怎麼安排。」
湯和大長公主不是突然離世,她在去世之間應該對分不分家的事情有所安排,就算不分家,也會將產業在各房分清,免得以後兒孫為這個鬧不和。
說著又提醒胡淑妃道:「福慧雖然是公主,但也是程家的人,程家分不分家的事,咱們這些後宮裡的人最好不要多言。」
林嫤是擔心胡淑妃想讓大公主和駙馬去公主府單過,就在程家分家的事情上多嘴。
胡淑妃連忙道:「娘娘放心,臣妾知道分寸。」
林嫤又笑著道:「好了,你在這裡操這個閒心,還不如回去多給福慧準備些孩子用的東西。」
提起大公主的孩子,胡淑妃還是高興的,笑著道:「那臣妾也不打擾娘娘,這就回去了,臣妾告退。」
林嫤對她點了點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