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候,轟轟幾聲巨響,卻是大貨車撞成了一團!鋼鐵零件亂飛,玻璃亂濺,亂糟糟的聲音全都響了起來。
猴子看到這一幕,和盧小雅對望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驚和後怕!震驚的不是車禍,而是方正當初的話!對方那個時候,就叮囑他們遇到四輛大貨車保持車距,顯然對方已經預知到了一切!否則絕對不會唯獨跟他們說這種話!
想到他們如果不聽方正的話,那後果……
盧小雅小心翼翼的道:「猴子,如果你剛剛繼續加速,會怎樣?」
猴子咽了口唾沫道:「別說了,如果不是大師的話,我肯定加速超車,甩開胖子他們。但是,那樣的話,我肯定會被大車夾進去,然後……咱們倆就是肉餅了。」
想到此,盧小雅也是俏臉發白。
猴子這時候猛地回過神來,叫道:「快下車,別在車上了。高速公路上停車,同樣危險,去邊上安全帶外面。趕緊打電話,報警!我去放警示標誌,免得後面的車一頭撞上來……」
盧小雅聽話下去報警去了,猴子也開始忙活起來。
而此時此刻,胖子、阮穎、江亭也傻眼了,看到是四輛拉煤的大貨車,再想到猴子之前的速度,一個個如同見鬼了似的對望了一眼,異口同聲的道:「大師,神了!」
胖子當場給自己一個嘴巴;「我真傻了,大師那麼神,寺廟肯定更靈!我應該許願的,最起碼上一炷香,扔點香火錢啊,哎……」
……
「阿嚏!」方正打了一個打噴嚏,嘀咕道:「誰念叨我呢?」
「叮!恭喜你,又救了兩條人命。現在,你擁有兩次抽獎的機會,是否開始抽取?」
「抽!不抽白不抽,留著又不能生孩子。」方正立刻道。
「叮!恭喜你獲得月白僧衣一件。」系統道。
「僧衣?我的個佛祖爺爺啊,系統你是不是也覺得我這件僧衣太破了,給我開葷了?」方正笑道,他不能下山,衣服更換肯定是個問題。就算有錢也買不到別的衣服,而寺院裡只有破舊的衣服,縫縫補補三年又三年的衣服,說實話,他真看不上。
畢竟是年輕人,也想自己漂亮點。
不過相對於衣服,方正更希望獲得一些牛逼的能力,例如天眼、以及和動物溝通的神奇能力,這種能力超出凡塵,顯得更牛逼一些。因此,心裡還是有些失落。
話音才落,一件僧衣落在他的手上。
這是一件白色的,不知道是什麼材質做的白色僧衣,不薄不厚,但是摸起來十分有手感。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味,味道不濃,甚至不注意的話,會忽略掉這股味道。但是仔細去體會,卻又別有一番感受。這味道有點燈油味,也有點書卷味,還有點陽光的味道。總之,讓人很舒服。
不過方正還是很好奇,他聽一指和尚說過,僧衣可是有顏色,幾縫之分的,可不是隨便穿的!他聽說過褐色、紅色、黑紅色、黃色、灰色僧衣,就是沒見過這白色僧衣!而且僧衣不是應該避免純色麼?
方正就納悶了,問道:「系統,你確定你這衣服沒拿錯?你看看這僧袍,明顯不對啊!據我所知,僧衣有三種,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
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
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
三衣總稱為袈裟,當然,外面披著的紅色的,也稱之為袈裟。可是你這僧衣卻是古怪了,不是小衣,也不是七衣,更不是大衣,似乎處於七衣和大衣之間啊。
而且這顏色也不對啊!
我沒記錯的話,袈裟應該是一種顏色的名稱,是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
根據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不過我們家老頭子說過,那都是胡扯,真正的印度六世紀時期,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
而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
我國漢人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
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
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向我們這邊的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常服的顏色,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後,沒有什麼官方規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
緬甸佛教徒特別忌穿黑衣,因為在緬甸古代曾有一種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後來嚴行禁絕。
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另外,你給我什麼顏色不好,偏偏給我一個白色,還是純色!
我家老頭子說過,佛教對僧衣是有規定的,一是顏色不許用上色或純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須有一處點上另一種顏色,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避免貪圖穿著,這叫做「壞色」或「點淨」。
我腦子裡翻便了所有有關的東西,也沒見有一個人用白色做僧衣啊!」
要說方正學習不好,他承認。但是論對佛教的一些家長里短的規矩,他可是了解的很多。因為一指禪師就是一個死守規矩的人,從小,方正就被一指禪師嘮叨各種規矩,就算是頭豬,也能倒背如流了。
對於一指禪師這個小寺廟的主持為啥能夠知道這麼多,方正雖然好奇,奈何一指禪師從來都是避而不談。方正也就放棄了,現在想想,越想越納悶,這些知識可不是一個偏僻山村裡的老和尚能夠全知道的。因為方正發現,很多中小寺廟,對於規矩都不是特別講究,更多的是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