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 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

    這題目堪稱聖元大陸uc震驚體+咆哮體,當時就吸睛無比,將一眾喧囂統統蓋了下去。讀爸爸 www.dubaba.cc

    連楊雄都詫異,杜預如此罪大惡極?

    貢院不少人,將幸災樂禍、揶揄嘲諷、充滿惡意目光投向杜預。

    杜預,再次成為眾矢之的、眾人焦點。

    只不過,這次不是艷羨,而是嘲諷。

    所謂牆頭草隨風倒。

    過去杜預在田洪鳳當主考官時,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呼風喚雨,好不爽快。如今卻風向驟變,有了楊雄公然打壓、誰還看不清楚杜預風向不利?

    這世人,都喜歡錦上添花,誰會雪中送炭?何況在楊雄的威壓下,這些秀才考生還要考取功名,誰敢與主考官對著幹?

    眼看杜預遭受眾人冷嘲熱諷,白眼相向,楊雄更是暗暗得意。

    他瞥了杜預一眼:「某些人,天天口不言聖人之言,行事不法先王之法,依仗三寸不爛之舌、巧言亂德、惑亂人心,在老夫面前,鐵面無私,絕不容情,更是不可能矇混過關、鑽營高位。」

    楊雄渾身凜然正氣,傲氣沖天:「本夫子,既然是大唐文壇領袖、又被皇上太后點位欽差主考,便要弘揚正氣、剷除邪惡、選拔行為端方、品行正直、循規蹈矩的人才,貶斥那些譁眾取寵、巧言亂德、沐猴而冠之徒。」

    他厲聲道:「有才無德,非我族類,不配做讀書人,更不要想在我手中取得一絲一毫功名。」

    不少滁州士族學子,紛

    紛跳腳大罵。

    「就是,就是!」

    「我等早已看不爽此人,請主考官將他逐出考場,不許他再參考。」

    「此人其罪甚大,何曾有半點功勞與我大唐?怎麼配【鎮國秀才】?我呸!」

    「朝廷應該將他抓起來,交給有司調查罪狀,再明正典刑。」

    之前對杜預多羨慕妒忌恨,吹捧多噁心,如今拉踩就多瘋狂多囂張。

    一眨眼功夫,杜預已然從萬人敬仰的詩仙、神童、英雄,淪為萬夫所指、萬人唾罵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臭不可聞。

    楊雄嘿然冷笑,整好以暇,暗中觀察。

    他當然清楚,皇帝不可能允許他驅逐杜預,不讓杜預參加鄉試,更不可能真的將名滿天下的杜預落榜。

    杜預名氣太大了,名滿天下,當真出走十國,也是「天下誰人不識君」。

    大唐鄉試不取他,連皇太后那邊都交代不過去。

    他要的只是搞心態,羞辱杜預,讓杜預重壓之下失態,失去平常心。要麼考試發揮失常,給他口實,放在取士的最後,要麼失去理智、與他主考官發生衝突,授人以柄,正好可以隨便拿捏處理杜預。

    「嘿嘿,此子少年得志,年輕氣盛,想必禁不起激將法。老夫五次三番,羞辱與他,時間一長,此子受不得氣便要發作。我正好以主考官身份,將他驅逐出考場,哪怕田洪鳳也難救。」

    「事後,哪怕皇上和朝廷再補救,補授他功名,也不是名門正路考上

    的舉人。也不會被士林承認、接納。」

    楊雄算盤固然打得賊精,可惜杜預完全不上當。

    杜預根本不搭理他,自顧自寫著文章。

    他才氣縱橫,大筆一揮,一篇文章一蹴而就,被他揮灑自如,寫地酣暢淋漓。

    杜預眉頭一挑,端端正正寫下了一行題目。

    「【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

    杜預最近並沒有練字,但經歷豐富,諸多激戰後,感悟頗多,在書法上竟然有所突破。

    他書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糅合了法家嚴正剛毅、萬夫所指卻不易其志的筆挺堅毅,更多了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本真意味。

    連楊雄看了杜預的筆法,都暗暗吃驚,田洪鳳更是暗中叫妙。

    「此子遊歷天下,果大有長進。」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楊雄吟誦杜預的開頭:「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這是破題,開門見山,直抒胸臆,也是杜預的中心思想。

    君上為什麼不效法先王之法?不是其法不妙,而是因為先王之法根本不能效法!

    這就正面駁斥了楊雄「論今不如述古」「抱殘守缺」「不可更改一字」的謬論,無異於當面打臉。

    楊雄勃然色變,仰天冷笑:「小小秀才,好大口氣!就憑你也配議論先王之法?」

    田洪鳳懟道:「這題不是你出的

    嗎?策論策論,不讓人家議論,還稱地上策論?又當又立,不要干擾答題!」

    楊雄與田洪鳳鬥雞眼,惡狠狠對峙。

    杜預不管他,徑直寫道:「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

    杜預講「反對法先王之法」的第一個理由。

    先王之法,經歷了前代而流傳下來,有人增益,有人損減,這怎麼能夠效法呢?

    說到底,不正宗啊。

    你口中的先王之法,真的就是古之列聖先王,制定的嗎?

    這麼多朝代、國家、執行幾千年,必然經過多次刪改增減,古籍早已散逸,不可辨認,依靠口口相傳的「先王之法」,真是先王親口所說、真實表達之意嗎?確定不是後人瞎編亂造的嗎?

    你說先王之法不能更改一個字,那好,請問前人更改先王之法,怎麼能遵守?

    楊雄怒道:「妖言惑眾,胡說八道!你如何知道,先王之法被人篡改損益過?都是六藝經典上明文記載,誰敢更改?」

    杜預淡淡寫道:「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東夏之命,古今之法,言異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於此。其所為欲同,其所為欲異。」

    當他寫到其所為欲同,其所為欲異時,一股磅礴才氣,沖天而起!

    田洪鳳大叫:「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杜預如此高

    才,痛快痛快,當浮一大白!」

    楊雄愕然。

    因杜預說的道理,樸實卻無可辯駁。即使人們沒有損益,先王之法依舊不可以效法。夷、夏之言,古、今之法,因語言的差異法規也有所不同。古代的語言大多不同於現代的語言,現代的法令大多不合乎古代之法。有著各種不同風俗的人民,也與此相似。他們所希望的目標相同,但具體的做法又相異。

    杜預這篇文章之才氣,氣勢磅礴、氣吞山河、浩浩蕩蕩,猶如萬馬奔騰、波瀾壯闊、又如排山倒海般聲勢浩大,氣貫長虹、地動山搖、足以令風雲變色,威武雄壯、氣勢恢弘,壓倒了大儒楊雄。

    「這,這··」楊雄勃然大怒,想要反駁搜腸刮肚,卻一時間想不到該如何反駁杜預,竟無言以對。

    杜預這片策論,乃是【呂氏春秋】中的千古名作【察今】。

    呂氏春秋,何等名篇?思維之縝密,論證之有力,辭藻之翩然,文采之華美,在歷代名篇中都是頂級之作。

    杜預只寫完兩段話,已然文成鳴州。整個滁州上空都響徹著這篇【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的聲音。

    楊雄的論點,被杜預一一駁斥,體無完膚。

    杜預根本不給他任何反駁的機會,沉聲道:「口僭之命不愉,若舟車衣冠滋味聲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誹。天下之學者多辯,言利辭倒,不求其實,務以相毀,以勝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

    而法?雖可得,猶若不可法。」

    這話意思,由於言語不通,人們交往起來感到不愉快,猶如舟車衣冠滋味聲色具有差異一樣。人們總是自以為是,與此不相合的則極力誹謗,天下有學之人/大多好辯,言辭雖然激烈,卻往往顛倒是非,不求其實,互相毀謗,以勝過別人為能事。先王之法,又怎麼能夠效法呢?雖然人們可以得到它,可不應效法。

    這一番論述,排比句更加強勁有力,氣勢蓬勃,雄赳赳,氣昂昂,論證勢如破竹、勢不可擋,杜預無往不勝、所向披靡,論述洶湧澎湃、波/濤洶/涌,才氣鋪天蓋地、一望無際,論證摧枯拉朽、橫掃千秋,一段話咄咄逼人、如雷貫耳,風捲殘雲般席捲了楊雄!

    楊雄愕然,老臉憋得通紅,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他實在無言以對。

    杜預氣勢如虹,大筆一揮、酣暢淋漓寫道:「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

    先王之法,總是適應其時代的需要,時代不可能與法並走,即使現在古代的法令有了,仍然不能效法。所以應該捨棄先王的成文之法,取法其所以立法的道理。先王之所以制訂

    法令,為什麼呢?先王之所以制定法令,是人為的,而我們自己也是人呀。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是一樣的,別人與我也是一樣的。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相關:  仙子饒命  主人公叫葉玄南宮曌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掛了99次之後  劫天運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至聖先師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7374MB

搜"至聖先師"
360搜"至聖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