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大殿落成之日,妙莊王親自上山朝拜,以謝大悲菩薩的再造之恩。
燒香磕頭之餘,免不了要看看菩薩的法相,這一看還真看出了"毛病"——
首先是大公主妙清說,「大悲菩薩的尊容很像三妹妙音。」
其次是二公主妙緣說,「長得同三妹一模一樣。」
緊接著,文武百官中有見過妙音的,都異口同聲地說,「大悲菩薩很像三皇姑。」
妙莊王開始並不在意,後來見大家都這麼說,也忍不住仔細地審視起來。
他覺得越看越像,便問蘇玉貴,「蘇宰相,到底是怎麼回事?」蘇玉貴說,「皇上,下官從來沒見過三皇姑長得什麼樣,只知道那自稱大悲菩薩的女子就是這種樣子。這尊法相是按照他事先憑記憶畫的那張畫像塑的,不過有些地方塑得還不太像。大悲菩薩的兩眉之間有一顆紅色的美人痣,工匠不但塑得大了一點,而且沒有染成紅色」
妙莊王令人將那張畫像取來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覺得與其說是一幅畫,不如說是三皇姑再世。
從頭髮、眉毛到美人痣,從五官到眼神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俗話說:寶有同樣,人有相像。可像到連自己的父母、姐妹也難辨真假的大約沒有。
如果有,那也一定是雙胞胎。大悲菩薩與三皇姑並非一母所生,更不可能是雙胞胎。
她們長得既然沒有兩樣,會不會就是同一個人呢?
更何況當初瘋道人曾經說過,要親生骨肉的手眼,才能令妙莊王起死回生呢!
妙莊王思前想後,又覺得大悲菩薩絕不可能是三皇姑妙音,因為她不僅早在幾年前就被勒死,而且連屍體都讓猛虎吃了。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猶如湯潑雪。若要回陽轉,水中撈明月。人死是不能復生的。不過這件事倒使他覺察到當時誤聽奸臣讒言,殺了三女兒妙音實在太不應該。
為了表明悔恨之心,妙莊王又令人在蒼岩山上為三皇姑修了一座公主祠,並塑像其間以示悼念。
因兩尊像面貌一樣,後人便以為蒼岩山上有兩尊大悲菩薩。並說公主祠內的是真容,大悲殿內的是法相,至今不辨真偽。
妙莊王雖然為大悲菩薩建了神殿,卻一直覺得心愿未了。他決心一定要找到菩薩當面謝恩。為了達到目的,他首先必須找到瘋道人。
有道是:無奇不成傳,無巧不成書。妙莊王正打算去找瘋道人,那瘋道人卻自己找上門來。
當妙莊王說出自己的打算時,瘋道人卻說他正是為了這件事來的。
妙莊王一聽這話,竟情不自禁地說:"真乃天助我也!"
瘋道人說:"萬歲爺莫高興得太早了,那大悲菩薩遠在南海之濱,就是騎馬乘車而去,只怕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啊!"
妙莊王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哪怕是走到猴年馬月,走到鬚眉皆白也絕不後悔。"
瘋道人說,「你這一去,起碼要十年八年不能回來,這治理朝政的事,總還得有個交代吧?」
妙莊王又把蘇玉貴的情形介紹了一番。
瘋道人說,「既然這樣,何不乾脆把皇權交給他再去呢!」
妙莊王說,「他太年輕,還是穩一點好。」
瘋道人說:"米粒之珠也放光華,斗大頑石其黑如泥。」他說到這裡,眼定定地看著妙莊王,又說,「老朽當皇帝時更年輕呢!」
「噢?」妙莊王脫口而出。
瘋道人自感失言,改口說,「如果交給蘇玉貴,恐怕你走後,兩個女婿趁機鬧事,還是代理朝政也許好些。」
「是」妙莊王聽後,頻頻點頭稱是。
「你這次出行,想帶多少個隨從?」瘋道人見妙莊王不肯放棄王位,也不便強勸,就換了個話題。
妙莊王回答的更是出人意料,他說,「除了帶兩個專拉金銀的馬夫外,就帶兩個女兒。」
瘋道人說,「既然這樣,不如把三皇姑也帶上。有道是:不吃苦中苦,難悟其中味。你不能偏一個向一個,厚此薄彼呀!」
妙莊王大感意外地問:"妙音她還活著麼?「
瘋道人說:"人死了有屍,屍毀了有相,相毀了還有精氣神。你把蘇玉貴畫的那張像帶上,到時自有妙用。"
妙莊王見瘋道人不像在開玩笑,便說:"那是大悲菩薩的畫像,是九天之神,我怎麼能將她作為自己的女兒帶在身邊呢?"
瘋道人見他認起真來,便瘋瘋癲癲地吟道:
三十三重天外天,九重天外有神仙。
神仙都是凡人變,只怕凡人心不堅。
只要潛心修煉,凡人也能成神仙。
有朝一日赴南海,是非善惡顛倒顛。
"真人的意思是,大悲菩薩即是小女妙音?"妙莊王滿腹狐疑地看著瘋道人。
瘋道人仰天大笑,"天機不可泄露,到時疑團自解。"
妙莊王見瘋道人話裡有話,本想問個究竟,不料他一轉眼便無影無蹤了,心裡很是納悶,喃喃自語,「這道人雖然瘋癲,卻每每話中有話,弦外有音,雖不能過分聽真,卻也不可置若罔聞啊!那幅畫像還是帶上為妙!"
妙莊王一行五人一畫,帶了兩車金銀珠寶,選定皇道吉日啟程,一心要到南海普陀山去拜大悲菩薩,叩謝救命恩人。
一路上曉行夜宿,各府州縣無不出城數十里接駕,擺香案放鞭炮相迎。吃的是飛禽走獸,海味山珍;睡的是牙床錦被;門外還有士卒護衛。臨別時,多則送到十里舖,少則送到五里亭,路途上走了好幾個月,那兩車財物不僅分文未花,反而增加了許多異寶奇珍。
面對此情此景,妙莊王暗自慶幸:幸虧沒有將皇位交給蘇玉貴,不然的話這一路上肯定會冷冷清清。
看來這天底下還是皇權最狠,從南海回來,定要下一道聖旨,給每個熱情款待者加官晉級,既表彰忠臣,又顯示孤王的仁愛之心。
一年後,眼看就要走出興林國境了。妙莊王和他的兩個女兒都有些擔心地說:「父皇,我們在興林國靠的是皇權,一路上才暢通無阻的,到了碎葉國人地生疏,誰也不曉得來者就是皇上和公主,如不設法表明身份,只怕是寸步難行呀!」
兩個車夫都說,「萬歲、公主只管放心,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碎葉國的老百姓雖然不認識皇上、公主,只要你們捨得花錢,照樣是吃得舒服,睡得安穩,走得順利,住得舒心。只要高興,雇幾個人抬著走也行。」
萬歲、公主久居深宮,很少外出,一旦出門也是前呼後擁,衣來伸手,食來張口,根本不知道東西怎麼買,金錢如何用。在他們眼裡,雖然不是白銀如土金如鐵,但在錢與權之間,他們只是相信權不相信錢的,因此,對於車夫的話,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相信。
大公主妙清覺得,要想暢通無阻必須穿得漂亮一點,遠重衣帽近重人的道理是千古不變的。
二公主妙緣以為:適當的打扮雖然必要,但衣帽服飾只能表明並非平民百姓,最好還要乘錦車打"皇傘"才能亮明身份。妙莊王雖然與女兒們不同感,卻仍嫌不夠,為了讓人一見便知,他除了下令讓邊關守軍為他們準備了一輛四匹馬的錦車外,還親筆寫了"興林國王"四個大字,掛在錦車前面,這才放心地進入了碎葉國。
他們自以為這樣一來,便能像在興林國一樣"過府便有府官接,過州也有州官迎"。
沒想到當寫著"興林國王"的錦車從縣衙門前經過時,連小小的縣令也不搭理他們,更別想賓客相待,敬若上賓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