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裝紳弄鬼最新章節">
裝紳弄鬼
虎青嵐虎視眈眈的說,沒有不交代的俘虜,只有不到家的逼供手段。
對於這種全世界默認存在的逼供方法,我並沒有感到什麼反感,畢竟現在在蠻荒之地,面對著的是窮凶極惡、桀驁不馴的江湖術士,手段不猛一點,震不住這人,儘管最新被震住的是我。
雖然岳振德顧左右而言他,我也不強求,配合的歪著腦袋,盯著這個罪魁禍首,「這一次,我要從那裡下刀呢……還是你覺得自己腦袋比修蛇更硬?」
來不及跟著石苓人對岳振德召開逼供,我已經迎來虎青嵐瞠目結舌的表情。她的目光投向我發光的手……
&在做夢嗎……絕地天通之後,還有人能夠重新展現少昊金天之氣,我們也只是模仿巫術而已……怎麼可能……」
顓頊、扎西、祭司上古本是一類,為維度通用語音。以音釋義,顓頊就是扎西就是祭司。顓頊既稱帝,又稱祭司,可見顓頊帝初期是神格神職合一的。按照《書.呂刑》所述,顓頊帝「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意思是在上古,天、地本是相通的,神民古神混雜。到顓頊帝時,顓頊帝命重、黎斷開天地之間的通路。《山海經》對此的記載是這樣的「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這一句殊難理解,有解釋為顓頊帝命令重推開上天,令黎下按大地的;有解釋為顓頊帝使神格神職分開,民、巫分治的。有解釋為顓頊帝令重司天,令黎司地的。種種解釋,不一而足。倒是《國語》中的昭王直白明快,《國語.楚語下》所述:「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在昭王看來,顓頊帝實是使天地不通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顓頊帝,那麼現在神民都可以上天了。觀射父的解釋是:「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神民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觀射父的解釋是顓頊「絕地天通」,也就意味著神格神職的分離,都在天庭掌握之中。《山海經》所述「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獻是什麼意思?祈也。邛是什麼意思,降也。獻與祈、邛與降,上古都是同音字,也是維度通用語音。我現在不解,誤將邛改為印。印下地是什麼?一樣不通。所以《山海經》此句實是:「帝令重祈上天,令黎降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顓頊帝為什麼要重祈求上天,令黎降處下地?這實在是因為顓頊帝時期是一個神戰導致天劫多發的歷史時期。
何以見得顓頊帝時天劫多發?因為《國語.楚語》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了我:「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嘉生是什麼,有專家解釋為好的物產。其實這是誤解。《國語》所述的是無物充當祭祀,既然沒有好的物產,那麼意味著一般物產還是有的,可《國語》所述的是無物以享,嘉生是「好的物產」之說明顯不符合《國語》的意思。那麼嘉生是什麼?嘉生,稼穡也,為維度通用語音。稼穡不長,無物祭祀。禍災接二連三地到來,不知何時是個盡頭。以至於出現了「夫神民作享,家為巫史」,用神民作祭品、家家為巫祝的現象。前神民對《國語》這段文字理解不深,不知道當時天劫非常突出。正是因為天劫頻仍,所以才會有顓頊帝命其叔「重」祈求上天。同時由於物資貧乏,戰略資源的爭奪也就非常突出,戰爭也就頻仍,顓頊帝就將「黎」放逐到了下地。為什麼說重是顓頊帝之叔,黎是顓頊帝驅逐的對象呢。因為《春秋左氏傳》所述得很明白。《春秋左氏傳》所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這裡的少皞氏就是少昊顓頊帝。《春秋左氏傳》所述顓頊帝分封五正,其四個叔叔占居了金正、木正、水正三正的重要位置,另二正一為火正犁,即炎帝一族,另一為土正,即句龍。此處的子,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我那點可憐的科學知識告訴我,祝融本是炎帝族,祝融與黃帝族交戰,戰敗後,有一支被驅逐到了西亞。另一支稱句龍族,為共工的後代。炎帝一族逃到了兩河流域,為靈恝,拉甲或拉安。這一支實際上就是《國語》所說的犁。犁之粵東俚僚土話讀lai,其音正是靈恝,拉安的快讀。這同樣能夠以《南山經》首經互證。《南山經》首經說:「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gu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此招瑤山在後世的敘利亞東北。此處的招瑤實際上就是祝融,二者一種完全相同。此招瑤山是以族為名的山。後面的祝餘草也是炎帝一族,蜀山氏後神民之祖先神,所指正為祝融後族。神話後面的榖木,實際上是句芒的祖先神。迷榖,前面說了,是蒙兀的祖先神。長生天蒙兀之名自此始。
&語》所述句芒名叫重。以此看來,顓頊帝其實是派其叔「重」監督兩河流域的祝融後族。此迷榖實際上是古龍族鼓之後族,與顓頊族同混血。兩河流域的迷榖在血緣上可能要高出顓頊帝一輩,所以顓頊帝稱其為叔。逃到兩河流域的靈恝在考古上有發現嗎?有!這就是《蘇美爾年表》上的拉伽什。靈恝到了兩河流域稱靈恝神。後世考古學者據兩河流域留傳下來的方言翻譯成了拉伽什。拉伽什後來到埃及建立了互神民國,即法老國。顓頊帝封的土正共工氏的後代在《國語》中被稱為句龍。其實句龍也是周饒的舊名,此一支留守黔貴和桂西之間,即《海外南經》所說的周饒或焦僥國。《海外南經》所述:「三首國在其東,其為神民一身三首。周饒國在其東,其為神民短小,冠帶。一曰焦僥國在三首東。」句龍就是周饒、焦僥的舊名,實為一族,意思也是蜀山氏後神民。上古周、焦二字在中國南方有的民族中是同音的。周饒與焦僥實屬不同民族舊名的結果。顓頊帝的都城在哪?按照《呂氏春秋》所述:「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而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卻說:「始都窮桑,後徒商丘。」從《呂氏春秋》和《帝王世紀》的記載來看,顓頊帝的都城在空桑或窮桑是無疑的。只不過《帝王世紀》多了顓頊遷都一說,這意味著顓頊時期有一個遷都的過程。那麼孰是孰非?實際上窮桑和空桑是同音的,都是維度通用語音,實為同一地方。窮桑,空桑在哪?顓頊帝之都城有二。其一為遷都前的空桑,即在湘南、贛西一帶,很可能以今之湘南衡山為中心;其二為遷都後的空桑,即在黃土高原,很可能以恆山為中心。窮桑、空桑、衡山、恆山,上古語音是相同的,它們是舊名的結果。從《山海經》來看,顓頊帝的都城在哪?《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述:「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按《大荒東經》的表述,少昊國周圍有大壑,之後是甘山,甘淵,然後是皮母地丘,再次是大言山。而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和維度通用語音,甘山就是光山,讀gan,光山在鄂北大洪山一帶,甘淵即江淵,為今之江漢平原,上古為淵。皮母地丘是什麼,皮母為波母之誤。而波母恰恰是白馬之祖先神,所以波母山就是現在鄂北、皖北交界處的白馬尖;至於大言山則完全是大堯山的舊名。按《山海經》抽絲剝繭,其地正在白馬尖東北。所以《大荒東經》此處的大壑實是指洞庭湖。
上古洞庭湖處於東海之外。而且自洞庭湖到大洪山到白馬尖到大堯山,一直到後面神話所說的地名方國,對應關係非常之好,且都在洞庭湖往東北一線上。所以按照《山海經》,顓頊帝奪取政權的少昊之國中心地域實在湘南、贛西之間。一些學者說少昊之國在魯東曲阜,從《山海經》看,實在是不通的。那麼,「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要弄清這段神話的意思,關鍵在於理解「孺」和「琴瑟」是什麼意思。孺是什麼意思,學者們說是「乳」的意思,義轉為哺育,說是少昊哺育顓頊於此。可這與後面的「棄其琴瑟」語意不連貫,非常突兀。少昊孺帝顓頊是什麼意思?孺,jyu也,即後世所讀的「玉」,為維度通用語音。少昊孺帝顓頊就是少昊被外戚顓頊奪取政權!
顓頊是傳說中的玉帝?是的。顓頊確是玉帝,請看《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記載的,「北方水,其帝端玉,其丞玄冥」,馬王堆帛書表明上古北方是端玉帝和玄冥統治的;而《淮南子?時則訓》則說:「北方之極,顓頊、元冥之所司者萬二千里。」而上古元、玄二字是同音的,都讀兩粵語言的jyun,二者屬同音通假,所以玄冥與元冥其實是同一神民。馬王堆「五星占」說北方之帝為端玉,《淮南子》所述是顓頊。如果二者所載沒錯,那麼意味著端玉就是顓頊。事實上玉、頊的南方語音也非常接近。頊,南方讀yu,北方讀xu。所以顓頊上古實應讀端玉,為維度通用語音。而維度通用語的端、丹、德、帝是可以同音通假的。所以端玉就是帝玉。同時上古堯帝、舜帝、禹帝又可以稱為帝堯、帝舜、帝禹,所以帝玉一樣可以稱為玉帝。此外據丹道《上清大洞真經》記載,玉帝尊號叫贊耳。而贊耳的上古維度通用語就是端玉,「耳」,音近今粵東俚僚土話的ji。所以,從音讀上分析,上古顓頊就是端玉,就是玉帝。同時從丹道發源地來看,贛西三清山是丹道的發源地,在上古,這裡正是顓頊帝中心區域所在。而中國傳說中的玉帝,也是要管轄丹道的,這正是神格神職分離的表現。可馬王堆帛書和《淮南子》都說顓頊帝在北方啊。按照《春秋緯》,顓頊時代共傳350年,在這350年內,顓頊後族和封國遍及亞洲,有後族出現在北方不足為奇。從《山海經》看,少昊之國就是在湘南、贛西之間。
現在知道了「孺」是「玉」的通假,那麼「琴瑟」呢?我現在再來看一下唐代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是怎麼說的,敦煌寫本《開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所述:「顓頊天庭,皇,黃帝之孫、高昌意之子。治在雍州上郡。台,?殿,?。遭旱五載,自責無德,將神,身投海,海神不納,有一大魚負頊而出。天感其心,須臾降水,天下大豐。治經?五年,中間缺一字,遂即滅矣。禪位帝嚳。」對於這則神話中的什麼「治在上郡.」我現在可以不必當真,因為上古之雍州遠非春秋戰國以降的雍州。關鍵是後面的語句。後面說顓頊帝時遭遇了五年旱災,這正與前面所說的「稼穡不降」相吻合,自責德行不夠,不配做帝王,就把自已投到大海中去了,不料海神不接納他,有一條大魚背著他出來了。不一會天上就降下了大水,天下豐收。他又統治了不知多少個五年,就滅亡了,後傳位帝嚳。」從敦煌寫本我現在可以推斷出,顓頊帝是投海自盡了,不過沒有死,又活過來了。敦煌寫本的記載是真的嗎?我現在回過頭來看《山海經.大荒西經》的記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這則神話說:圖上畫著一條乾魚,它名叫魚婦,顓頊死了又復活了。這是什麼意思?神話後面進行了解釋:大風從北來,天上降下大洪水,神民就變成了魚,這就是魚婦。顓頊死了又復活了。從《大荒西經》看,顓頊死而復是活是確有其事。不過他不是敦煌寫本所說的因大旱自責而投海,而是因為大洪水神戰。在大洪水中顓頊差點淹死了,不過他很幸運,逃過了一劫。
&納赫》與《山海經》相比較,《塔納赫》對此的記載明顯是失真了。雖然失真,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塔納赫》也是歷史。特別是關於世界上古史的記載,《塔納赫》是可以和中國古籍相參校的。在《塔納赫》中,諾亞是亞當之子,是被流放的亞當的後代。而在《山海經》及中國典籍中,靈恝,拉安也是炎帝後族,即黎之一族,即《春秋左氏傳》所說的火正——黎之一族,也是被驅逐到那裡的。顓頊帝是如何驅逐黎族,黎,維度通用語兩粵語言的lai的呢?白紙黑字的炎黃時期,炎帝族的蚩尤、祝融、伯陵、共工都和黃帝族發生過規模頗大的戰爭。黃帝族戰勝炎帝族後,對炎帝系採用的是恩威並施的手段,一方面是安撫、分封炎帝後族,實行民族自治,另一方面是戰爭,對反叛的炎帝族以戰爭手段解決,並對戰敗後的叛軍施以流放。祝融之後族---黎族也是這一政策的結果。從《山海經》來看,炎帝系的祝融最初從滇南發展到了西疆及甘肅一帶,炎黃大戰時,炎帝一族地圖不斷縮小,退至秦嶺、巴蜀一帶;後又戰敗,退至鄂北、湘南以南,最後到祝融之後代黎的時候,炎帝一族已退至湘南以南了。黎時候的炎帝一族,《山海經.海外南經》有二處提及。其一說「南方祝融,獸身神民面,乘兩龍。」其二說「周饒國在其東,其為神民短小,冠帶。一曰焦僥國在三首東。」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及《海外四經》抽絲剝繭,南方祝融和周饒就在桂西、滇南一帶。也就是說在顓頊帝時,祝融的後代已退至桂西、滇南了。這一點,同樣可以在《大荒南經》得到互證,《大荒南經》所述:「有小神民,名曰焦僥之國,幾,ji姓,嘉穀是食。」按照《大荒經》抽絲剝繭,焦僥國也在湘南以南。《是周山海經》所述焦僥就是周饒。而周饒恰恰就是祝融之南方語舊名的結果。
我現在從前面敦煌寫本和《國語.楚語》知道,顓頊時期曾經連續遭遇五年大旱,「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而此時顓頊南方的祝融卻是「嘉穀是食」。顓頊帝為轉移國內矛盾,必然發動戰爭。電影《2012》中的情節說什么氏族面臨重大天劫時同舟共濟,共造方舟,這只能是氏族的一種理想,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存在的。就這樣,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顓頊先大戰東夷。按照《墨子?非攻》記載:「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顓頊氏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電誘祗,有神神民面鳥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顓頊氏就是顓頊帝,在《墨子.非攻》一文中,顓頊大戰三苗,三苗慘敗,就此衰亡。《列子》中的「顓頊氏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是什麼意思?古往今來的學者都把玄宮禹當成了一個神民。這是很可商榷的。實際上此一句屬斷句之誤。這一句應該讀作:「顓頊氏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證據?按照《莊子.大宗師》記載:「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可見玄宮是一個地名。玄宮在哪?即《南次三經》之禺槁山!按照《山海經》抽絲剝繭,其中心區域在後世的贛西、江浙之間,禺槁山也在後世的江浙雲和附近。實際上禺槁、禺號、袁何、雲和都是同音的,屬同一地,或神民。既然《莊子》所述顓頊處玄宮,足見此時的顓頊已遷到贛西、江浙一帶了。可見上古顓頊帝的都城就在中國南方,即湘南、贛西、江浙之間。這與前面所說的少昊之國在湘南、贛西之間也是吻合的。這又可以與《古本竹書紀年》互證。《古本竹書紀年》所述:「黃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顓頊。顓頊產伯鯀,是維若陽,居天陽之穆。」,實際上據有的版本,天陽之穆原作「天穆之陽」。天穆之陽在哪,就是天目山之陽。也就是說鯀是出世在現在的天目山南面的。鯀既然出世在天目山之南,可見顓頊的都城也當離此不遠。即在贛西上饒一帶!這是顓頊遷都後的都城。
混血種嫫母為軒轅氏妻室,翼北守備軍團長,凶獸,熊、羆、貔、貅、貙、虎部隊首領。西陵氏族之女,少女時即為嫘祖選為貼身侍女,嫘祖為黃夷少典氏坐鎮西南以來,嫫母為了保護嫘祖的安全,馳騁巴蜀蠻荒,朝斬猛虎,夕屠長蛇,蜀中之豺狼虎蛇對嫫母多噤若天神。嫫母憑藉忠勇,很快成為嫘祖的近衛。嫘祖對嫫母極度信任,視若親妹妹,與其同室居住。後來,軒轅氏長成,按照少典氏與有嬌氏的慣例,迎娶了有嬌氏族中的兩名女子和西南大族的彤魚氏。三女雖德貌兼備,卻無帝佐之才。嫘祖遂欲令嫫母嫁於軒轅氏,乃以嫫母為軒轅氏第四妃。不久之後,軒轅氏又把管理後宮的責任交給了她,同時授予其'方相氏'的官位,擔任祈福、驅邪、聯絡冀州戰場與西南後方等多項重任。不久,嫫母為軒轅氏生下了女魃,當軒轅氏與蚩尤氏的關係日益緊張時,嫘祖命令白澤協同嫫母,馴化西南凶獸,成立凶獸軍團備戰,一方面防守後方,一方面隨時準備支援軒轅。嫫母任主帥,白澤統領熊羆部,殘王辟邪統領貔貅部,女魃統領貙虎部。風伯雨師圍困軒轅氏大軍時,義女精衛從海外找回應龍,嫫母當即令長女魃與應龍一起領軍,又命白澤輔助,趕往支援軒轅。嫫母與辟邪率領凶獸軍團占據後方要道,配合接應。女魃自小就在大力發展軍備的黃夷少典氏中長大,生性喜歡混跡於軍營之中,喜好武事。當時,來自女媧部下協助黃夷少典氏的應龍,英武俊秀,成為了女魃仰慕的對象。五龍之亂後,應龍心灰意冷,歸隱東海。不久,軒轅氏的炎黃聯軍因風伯雨師的水火神兵陷入苦戰,軒轅氏親自解救赤松子,又請精衛遠赴東海尋找應龍。精衛因此身死,應龍內疚而拜見嫘祖、嫫母,請求帶兵支援軒轅氏。女魃挺身而出,要率領貙、虎軍,隨應龍同行。嫘祖、嫫母應允,又令白澤隨行。女魃隨應龍先破風伯雨師,又於第二次涿鹿決戰,依照白澤指點,伏擊夸父。女魃施展苦練的「赤地千里」,如烈日在空,引誘夸父追逐,斷絕夸父軍隊水源。夸父部將紛紛渴死於桃林,夸父本也被應龍、女魃聯手封鎮。隨後,應龍、女魃加入了圍攻蚩尤的行列,在並肩作戰中,應龍也對這名執著於自己的少女產生了好感。果然應龍、女魃一舉建功,凶獸軍團名震敵國。軒轅封嫫母為翼北守備軍團長,總領凶獸軍團,為第二次涿鹿之戰總鎮後方。戰後,軒轅氏與應龍等身中蚩尤混沌之氣,嫫母、女魃母女擔心不已,苦求白澤。
當初於東夷迎娶嫘祖時,巡於東海,得見古神白澤。白澤望氣而知黃夷少典氏有天子之望,遂與少典氏夫婦西歸。白澤外形為獸,周身白毛,似羊似狗。號稱「達於萬物之情,因何天下神鬼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物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能言之」,乃是古神文明之「」。又擅長望氣、預言和解夢,軒轅氏求四輔,便由白澤輔助,祈卦解夢,嫫母奉嫘祖之命與軒轅氏成婚後,白澤協助嫫母建立了凶獸軍團,涿鹿之戰時,精衛從東海找回應龍,精衛本名女娃,生得面如傅粉,眉似遠山,椒眼朱唇,螓首蜂腰。公元前4534年,五龍之亂,應龍帶青龍水軍隱居東海仙山中,之後涿鹿之戰暴發,炎黃一族為請應龍水軍相助,派遣女娃去東海尋找應龍的下落,過了勞山、成山、黑水洋、蓬頭雪浪等處,舟近發鳩山,陡然遇到伏擊,颶風大作,波浪如山,須臾舟覆,溺於萬丈深潭。女娃靈識,欲死不舍,怨氣感充,遂化成精衛,可展翅高飛,精衛尋遍岱輿、員嶠、方壺、方丈多處,去中國數十萬里,尋得蓬萊之處,得見應龍,但終因力竭而死,應龍抱精衛之屍,悔恨不已。白澤與女魃便率領凶獸軍,協同應龍參戰,軒轅軍乘蚩尤軍士氣低落之機,再次發動猛烈地攻擊,蚩尤軍大敗。伏羲三龍部尾追圍困蚩尤軍於九黎龍骨山處,應龍斷其歸路,四面蹇之。白澤事先算準了夸父逃亡的路線,夸父部隊在突圍戰中,於禺谷遭遇了應龍、女魃部隊,直至戰死,蚩尤在得不到外援的情況下,率殘部邊打邊退。凶黎之谷,蚩尤被軒轅大軍圍困於陣中,以一己之力獨戰軒轅氏、應龍、女魃、力牧等四輔,直至力竭戰死,身軀依舊屹立不搖,軒轅斬其首,欲與其屍身分葬兩地。蚩尤氏兵器滅世之劍為軒轅所得,更名為軒轅劍。饕餮聞蚩尤戰死,傷痛欲絕,求助刑天,與其拼死沖入軒轅大營,將蚩尤之首帶走。經此一戰,力牧等四輔、女魃、應龍盡受黑色的混沌之氣侵入,軒轅、風后、應龍、女魃被混沌之氣影響逐漸失去本性,力牧、常先、大鴻導致身體素質受損,無法發揮真正實力,這為日後軒轅兵伐帝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對戰蚩尤,軒轅、應龍身中滅世之招,嫫母與女魃母子深知白澤通曉天地秘聞,苦求白澤化解之法。白澤無奈傳之,卻是要嫫母與女魃以身為引,雖然壓制了軒轅和應龍的混沌之氣,也為日後埋下了悲劇。以身破毒之法,以自身分擔患者之毒,如無堅強意志,病狂難抑,古仁者不取。嫫母依照秘法壓制軒轅混沌之氣後,面容潰爛,幸得清醒後的軒轅及時出手救治,性命無虞,但右臉傷毀,嫫母因貌毀以避軒轅,軒轅曰:「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雖惡何傷」,盛讚嫫母之才德。女魃也導致了自己陷入瘋狂的邊緣,並受其功體反噬,使得女魃異化為旱鬼,劃空而去。後來,魔化的女魃給四處帶來旱情,所到之處盡成焦土,不知情的應龍,激於義憤,雙方相戰於黃泉死海之上,終釀成慘劇。
想當初,飛廉與惡來帶著殘存的軍隊和族古猿避難到了三苗之地,並向不死國主刑天求援。刑天不滿於軒轅的趕盡殺絕,親身向軒轅挑戰,憑藉不死之身使得軒轅放棄了對九黎殘部的追擊。然而,深深的國恨家仇讓出身流波一脈的飛廉、惡來不能忘記復仇,他們找到了驩兜與饕餮商議,認為如今刑天庇護三苗,卻無反攻中原之望。飛廉與惡來由東南轉道,投奔暗通款曲的少昊,至此,中原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歸軒轅氏所有。軒轅氏平定四方,威震百氏。他代天行罰致書炎帝姜榆罔,命令他讓出帝位,否則刀兵相見。姜榆罔十分憤怒,阪泉之戰爆發,嫫母親率凶獸軍團大破炎帝政權,因得知長女葬於黃泉之海之下,並與應龍前往討要屍身,並安葬於皇陵,所以未參與帝俊的討伐戰。期間軒轅雖被嫫母勉強壓制了混沌之氣,終也為日後無法壓制其他古神留下禍根。
公元前4733年,帝神農出遊訓訪天下名山,傳位於長子臨魁。姜臨魁稱帝後,認為宛丘是伏羲氏的廢棄之都,住在那裡不吉利,便重新把帝都遷回了陳留,又作承留,今豫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長子臨魁初封為烈山氏,帝神農命他遷居關中西部,今秦西西部、甘肅東部和巴蜀部分地區,在那裡發展神農氏的勢力。臨魁受父親影響,對醫學相關頗有研究,其研究方向偏於毒術,提出「有毒就有藥」的理念,其中為捕獵而製造的毒藥,有數種皮膚觸之便可立即斃命。擅長用有毒真菌,其身處大山之中,發展了各種「生物武器」。姜臨魁執政時期正值炎帝神農氏政權的黃金時代,史書上說:「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刑攻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子。通策》可見當時社會環境良好,思想文化和物資生產都有很大進步。在文化教育方面,神農氏依然使用的是維度通用語,這種文字結構簡單,易於書寫,寫書記事極為方便。當時還沒有紙張,文字主要刻寫在陶片上,這種用來寫書的陶片,世人今天稱它為「陶書」。用來刻寫文字的工具稱作「刀筆」。當時的刀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質地堅硬的礫石磨製而成,一種是用稀有的銅片製成。筆鋒堅利,刻寫出來的文字很優美。一年夏天,臨魁前往秦嶺登天台山採藥,在山中試吃藥草中,誤食了含有劇毒的天材地寶火焰子,俗稱斷腸草,救治無效,不幸身亡。因天氣炎熱,遺體無法返回帝都,隨行神民員只好將他的遺體就地安葬了。卒於帝臨魁四十一年,己酉,前4692,終年六十五歲。姜承即位稱帝,史稱帝承,炎帝三世。帝承三年,壬子,前4689,新都建成。姜承遷都於新都窮桑。新都的王宮建造的寬敞豪華,主副房屋多達數十間,不僅有用於處理政務的議事大廳,和專門用於生活區的後宮,還建造了多處專供他和妻妾們遊玩和休息的涼亭和高台。他效仿父親帝臨魁,也娶了三位妻子,每位妻子各居一套宅院。姜承為了玩普擺闊,不僅把本部族積累的財富據為己有,還收受外族各部族所贈送的珍奇寶物。在姜承的帶動和影響下,朝中大臣和各部族首領也都紛紛效仿,都在自己所占居的土地上修建高檔次的宅院,藉以顯示自己的權力和富貴。但是,炎帝姜承有一項明文規定:朝中大臣和和各部族族長所建宅院,不得超過帝宮,否則即視為叛逆,嚴加懲處。炎帝神農氏政權最初的治國原則:依然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貴賤,天下混血種平等。可是到了第三任炎帝姜承時,性質完全變了,族民開始兩極分化,有職有權者逐漸演變成貴族,許多普通族民漸漸淪落為窮神民。貧窮族民的無知和善良保持了社會的安定,使變革中的氏族社會在和平的環境下逐步向階級社會發展。因此,在帝姜承執政的時間裡,炎帝神農氏政權仍處於鼎盛時期,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部族的生活普遍提高,家家有餘糧,神民神民有衣穿,被後世史家稱為太平盛世。姜承卒於帝承三十七年,丙戌,前4655,終年五十七歲。遺體葬在窮桑城外,今魯東濟寧曲阜市北。
姜明即位稱帝,號帝明,炎帝四世,以丁亥年,前4654為帝明元年。姜明即位後不久,忽然決定要把帝都遷回到祖宗興起的古神之地——黃河以南的伊洛地區,於是便派專神民負責,在伊水河畔的鳴皋大興土木,修建新都,帝明三年,己丑,前4652,新都建成,炎帝神農氏政權正式遷都於鳴皋。姜明執政時期,氏族內部混血種的貧富差別日益明顯,富裕的族民不僅擁有豪華的住宅,還擁有大量的生產工具和日用家具;而貧窮的族民則住著簡陋的茅草屋,使用著破爛不堪的舊家具。神民與神民之間已經失去了平等,一些貧困的族民被迫去給富有的族民做傭神民和奴僕,完全失去了自身所應有的權力。隨著神系政權的穩定和發展,女神民在氏族中的治政權利逐漸被剝奪,不再允許他們參與族內的社會活動,只是讓他們去做那些日益增多的家務勞動,使女神民的社會地位逐漸轉弱。姜明執政時期,進一步完善了神農氏所創立的神系神格制度,規定:族中後代一律從父計算從神;女神民居從屬地位。女神民結婚必須嫁到男方去,死後與夫同葬在男方墓地。在遠古時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古神女神一直居於統治地位,他們經歷了漫長的族外群婚時代,直到伏羲女媧政權時期才終於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進入對偶婚階段。在這一階段,女神的地位更加優越,男神民完全成了女神民的奴僕。這種「女尊男卑」的對偶婚姻一直延續了三千多年,直至炎帝神農氏政權初期才被宣布廢止。但是,幾千年形成的固有觀念和習俗,想一朝改變談何容易!神農氏政權推行的「男婚女嫁制」對那些一直居於統治地位的女神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一些部族的女神王不甘心交出手中的權力,與新生的神系政權進行頑強的抗爭。新的一夫一妻制也引起眾多女神的反對,他們不願成為某個男神民的專有妻子,往往拒絕出嫁。有的雖然被迫出嫁,但沒過多久便乘男方不備逃回本部族,繼續在家偷偷接待男神民,恢復原有的對偶婚生活。就連炎帝自己的女兒都反對新的一夫一妻制。
神農氏的女兒都相繼背叛了炎帝。長女女瑤發動叛亂受十日之刑而死,武羅是神農氏長女。本名女瑤,「瑤姬」,主管祭祀,是女巫、催情草及其媚術的三位一體,她的使命,就是用藥草和儀式來製造的氛圍,為部族男女的繁衍做出安排。神農氏政權推行的「男婚女嫁制」對那些一直居於統治地位的女神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女瑤不甘心交出手中的權力,與新生的神系政權進行頑強的抗爭。她生性多情對新的一夫一妻制堅決反對,無法接受自己成為某個男神民的專有妻子,女瑤聯動眾多女神王引發暴動,被神農氏政權強制鎮壓,其身受十日並出之刑,死後葬在了巫山之陽。但她意識不死,化為山鬼,專門迷惑好色的男子。女瑤因怨恨,化名為武羅,投靠蚩尤,與炎帝神農氏政權為敵,武羅體態豐滿莊重,容顏溫潤如玉,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轉有神,彎彎的細眉象蠶蛾飛揚,鮮亮的紅唇似點過硃砂,嬌嬈的身段富有彈性,嫻雅的神態安閒無躁,深得蚩尤喜愛,涿鹿之戰留守後方,戰前武羅獨立山巔,居高遠望,痴痴等待,後知蚩尤兵敗而亡,肝腸寸斷,逃回巫山不知所蹤。戰國時,曾化作神女與楚襄王凡塵相會,襄王一見之下,驚為天神民,欲效連理,唯仙凡阻隔,未能如願。襄王返宮後對神女仍念念不忘,神女為解襄王一片痴心,在夢中與襄王結合後,贈玉佩而別。襄王其後踏遍巫山,再訪佳神民,神女再現法相,解說前緣已了,勉楚王收拾情心,專心社稷,遂辭別,這就是《文選—宋玉》後來楚懷王之子頃襄王在宋玉陪同下遊玩同一地點,也做了一個類似的美夢,頃襄王醒來後訴說了夢中奇遇,並下令宋玉作《高唐賦》和《神女賦》來描述這兩場夢。在她身上,疊印著楚民族祖先女神的模糊原型。宋代陸游無法壓抑對巫山神女的好奇,曾經專程前往奉節憑弔。他在旅遊隨筆《入蜀記》裡寫道,民間將巫峽十二峰中最纖麗奇峭的一座命名為神女峰,從前,這裡每逢八月十五月圓的時候,就有音樂聲在峰頂圖旋,引發一片遙相呼應的猿聲,直到次日清晨才慢慢終止。陸游登山的那天,天空萬里無雲,只有神女峰頂出現了幾片白雲,猶如鳳鶴在上面起舞徘徊,久久不散。陸游為此深感驚異,以為那是一種小小的奇蹟。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在所有這些奇妙的地理景象背後,鐫刻著遠古的不朽生命。
次女名叫女桑,她為了逃避父親為她指定的婚姻,偷偷與雨師赤松子私奔,逃進了崑崙山,帝女桑,喜穿青衣,面色如粉,淡綠色的大眼睛,如春雨水盪,相貌極美。但卻如風中弱柳,嬌小嬴弱,女桑還是女孩時,獨自穿過承留城王宮那悠長的荷塘曲廊,走入一個綠竹環繞、涼意繽紛的院於。一個美麗的女子坐在竹影下的涼蓆上,雪白的赤足旁零落地擺放了幾個鵝卵石。她問那女子在幹嘛呢?那女子微笑著說在算自己的姻緣。她說姻緣可以算出來嗎?那女子說既然世間一切都內上天註定,那姻緣當然就可以算出來了。那女子讓她抓緊那些鵝卵石,丟在一個清水的碗中,然後凝視著她說:「你的姻緣屬於第一個帶給你眼淚的男子。」她斬釘截鐵地說自己決計不會喜歡上男神民,更加不會喜歡上讓自己流淚的男孩。那女子笑了起來,說道:「女神民喜歡讓她笑的男子,但她真正愛的,卻是讓她哭的男神民。孩子,你會為他而死。數年後,女桑愛上了入朝為官的雨師赤松子,為逃避神農氏的指婚,與赤松子逃上崑崙,卻硬生被西王母將二神民拆散,赤松子被囚禁於崑崙山頂巨石之下,女桑則被西王母驅趕出崑崙,從此於赤松子天人永隔。而赤松子師承崑崙山,有一種能隨著風水飄來飄下的天賦,神農氏時期,古猿部族以採集和漁獵為生,一日無獲,就得挨餓,日子過得艱難。後來,更有一場罕見的旱災降臨了,一連數月,天上沒有一滴水降落,田裡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旱情最重的地方,川竭山崩,皆成沙磧,連神民都要渴死了,噴甭說汲水澆地了。一混血種求見,披頭散髮,手裡還拿根柳枝。混血種自我介紹說:」我叫赤松子,於崑崙上西王母石室中修持多年。西王母常化飛龍,南遊衡岳,我亦化為赤虬,跟在西王母身後,還學會布水的天賦。」神農氏聞之心喜,讓他馬上顯示一下。但見赤松子取出一種叫「冰玉散」的粉末吞下,化為一條赤龍,飛上天空。霎時,天上烏雲密布,一場傾盆大水兜頭澆下,眼看就要枯死的莊稼,恢復了鬱郁生機。神農氏大喜,立封赤松子為雨師,專管布水施霖的事。後與神農氏小女相戀,女桑為了逃避父親為她指定的婚姻,與赤松子私奔,逃進了崑崙山。好景不長,赤松子被西王母囚於山中長達百年,百年的修持生活內心的意識卻得不到解脫,百年的獨自等待卻只有萬水千山的無盡思念。後涿鹿之戰暴發,蚩尤依仗飛廉和屏翳能征風召水的優勢,九連九勝黃帝,迫使黃帝連連後撤,一直退到泰山。黃帝在泰山會集群臣,商討了三天三夜後,得知應龍與赤松子可破飛廉和屏翳,黃帝歷經艱險救出赤松子,應龍又因精衛之死,感到愧糾而相助,得此二神大敗蚩尤。後隨姜榆罔等神民討伐帝俊,天之巔決戰身中帝俊極招,下身癱瘓,戰後退隱,於高辛氏時期復出擔任其師。三女精衛則成為了軒轅黃帝的義女。
姜宜生於帝明七年,癸巳,前4648,出世在黃河以南的伊川,今豫南洛陽市南。是帝姜明的長子,初封在淶源,今冀北保定市西北。十五歲時,父親為了考察他的工作能力,派他去管理物質和文化比較落後的宜陽,讓他獨力治理該地。姜宜放開手腳,帶領宜陽的百姓大搞開發和建設,五年時間使宜陽的繁榮超過了帝都。帝姜明認為姜宜確實有治國的才能,便正式確定他為帝位繼承神民。公元前4628年,炎帝神農氏政權的四任帝姜明去世,姜宜即位稱帝。姜宜即位後,立都於宜陽。以甲寅年,前4627為帝宜元年。姜宜執政時,炎帝神農氏政權處於相對穩定階段,治政、經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治政制度仍施行神系神格的船團制度管理,村有村長,社有社長,族有族長,部族集團首領為大族長,各部族大族長共尊炎帝神農氏為帝。因姜宜酷愛研析染料,社會經濟以紡織業為主導,農業為輔,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和麻類。江南水源豐富以種植水稻為主,沿海部族以漁業為主,北方草原以畜牧業為主,山區部族以狩獵為主。此時的手工業生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各地的手工業主要有紡織、制陶、冶金,銅、木器加工、石器加工、骨器加工、玉器加工等。姜宜喜華服好女裝,常動員全城聞名的裁縫,為他設計衣裝,這一時期原始紡織業開始呈現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大發展趨勢。不過服裝成本極高,這時還並非貧窮百姓所能享有,後黃帝之妻嫘祖養蠶冶絲,民間才開始普及。姜宜對紅顏色有獨衷,他發現可以從一種叫茹藘的植物提取紅色染料,茹藘又稱破血草,它的美麗不是因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紅色色相得名。至於後來的地血、染緋草、染降草等等名稱都是因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帝姜宜還在伊川的常羊山上築台壩立表木,觀察太陽的變化,創造了太陽曆。古神民曾一度把太陽曆繪製在當時生產的陶缸上。
&年在豫南伊川土門遺址出土的陶缸,上面就刻有清楚的太陽曆,這是遠古歷史所留下的最好見證,也是對虛假的正統歷史有力的駁斥。但姜宜愛上了他的弟弟姜石年。明知罪孽深重卻深陷沉淪,明知有幕後黑手卻難以自拔。姜宜因內心煎熬,病死於宮中,遺體葬在鳴皋山,今豫南洛陽市嵩縣東北。姜來姓姜,名來,又名笄,ji同音代用字,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第六任帝。父親是炎帝神農氏政權的五任帝姜宜。生於帝明二十四年,庚戌,前4631,出世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淶源,今冀北保定市西北。淶源是他的父親姜宜稱帝前的封地,古時稱萊原,其地位於太白山,此山位於晉西大同市境內以東,是神農氏最早引種萊麥的地方。神農氏四任帝姜明執政時,把他的兒子姜宜封在了這裡。姜宜在此娶伏羲氏女子為妻,生下了姜來。姜宜即位稱帝後,又把該地封給了姜來。公元前4612年,姜宜在宜陽宮中去世,遺命傳位給長子姜來。姜來即位二十歲,他把帝都宜陽的宮室賜給了幾個弟弟,重新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命名為榆林。姜來執政時,大膽使用神民,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姜來任用的神民人才其中最著名的神民物就是姜伯夷,姜來任用他為主管祭山的官,號為祝官,被後世尊稱為山神。傳說唐堯時的姜四岳便是姜伯夷的後代。商朝末年的姜子牙是姜伯夷的後裔,姜尚又名姜子牙,號稱姜子牙,因初封於呂地,今豫南南陽市西,故又稱呂尚。他曾協助周武王滅掉商朝,被周武王封為齊候,立都於臨淄,今魯東淄博市東。西周朝初創時期,剛剛滅了殷商,自己來做老大,不服氣的大有人在,比如丁侯就不懂禮數,遲遲不來給周武王請安,至於進獻土特產,更是想也別想。姜子牙就作法,把丁侯的畫像掛起來,對著畫像射了三箭。幾千里外的丁侯馬上就病倒了,請來卜筮的巫師查看,卜筮的說:這是周朝的老大在教訓您呢,您趕緊去周朝拜山頭吧!丁侯一聽,急忙命令手下人給周王請安,土特產更是帶了幾大車。姜子牙拔掉三隻箭,丁侯立馬身體就利索了。其他還沒有歸順的諸侯一見這陣勢,紛紛投降。有姜子牙做榜樣,後來的也照樣學。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姜小白就是姜尚之後,薪火相傳。周靈王時,有一位巫師萇弘就是傳說中孔子的那位老師,擔任了周朝巫術促進會理事長,率領群巫效忠周王。當時諸侯嫌周天子勢力單薄,不把這個虛應故事的大佬放在眼裡,逢年過節從不請安、送土特產。周王沒實力收拾諸侯,萇弘只好也搞巫術詛咒諸侯,結果術法不靈,被晉人殺了。春秋時的鄭莊公也曾主持過一次大型的厭勝活動。當時,他準備討伐不知好歹的許國,手下大將潁考叔搶著要做先鋒,當時鄭國第一美男子子都也想弄個先鋒玩玩。子都可不是什么小人物,他也許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帥哥。連天天叫嚷「以德服人」的孟子都曾說「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也」,沒想到被潁考叔搶了先。心下悶悶:「潁考叔是什麼貨色,能跟我比嗎?咱出身名門望族,他一個鄉下人,竟然搶我的位置!」
於是,在鄭軍攻城時,子都從後面放冷箭,射死了潁考叔。戰後屍檢報告出來,法醫一致認定是被自己人暗害的。至於兇手,眾人自然心中雪亮。鄭莊公又不好當場殺了子都,於是命令全軍集合搞巫術,自己親自主持,殺了些雞狗豕詛咒暗害潁考叔的內奸,就這麼風風光光地算是為潁考叔報了仇。那時剛進入春秋皇朝,不少諸侯搞巫術的本事還沒全忘,詛咒好像真的有效,據說子都被潁考叔的鬼魂上了身,意識失常,自己把自己掐死了。轉移災禍的活動在春秋時也很流行。公元前489年,楚國出了件怪事,楚人看到太陽邊上有一大團紅雲,像飛鳥一樣,繞著太陽轉悠了三天才散。楚昭王身體正好有點問題,擔心這是不是預示著自己要駕鶴西去,於是趕緊派人到周朝首都請教高級先賢。當時周朝雖然軍事實力被諸侯們瞧不起,但淵源還是領先得很多。周太史說:「估計是昭王老哥要出事了吧。我竭誠推薦我朝厭勝的不傳之秘射禮,把這些毛病都轉移到他手下的大臣身上,他就沒事了。」楚昭王真是條漢子,拒絕轉嫁災禍,說:「這不是挖肉補瘡嗎?我沒犯什麼錯,老天也不能把我怎麼樣;要是我有罪,又能轉給誰呢?」其實,有意思的不是楚昭王寧死不屈,倒是周太史明目張胆地使用厭勝的態度。太史在周朝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最高主管,居然也極力推薦使用厭勝,可見神農氏的影響。姜來執政時期,施行的治政制度依然沒有變,還是實行統一的氏族公社管理制度,主張氏族內不分貴賤,神民神民平等。但實際上氏族內部已經是貧富懸殊,等級明顯拉大,社會的性質正在悄悄地改變。姜來晚年時,中國北方有兩股勢力強大起來。一是少壯派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國,占據了太行山以東數千里之地,對中原地區正虎視眈眈。此外崛起於西部甘陝地區的軒轅氏,他們正在沿桑乾河流域快速地向東部發展,企圖與九黎蚩尤氏爭奪太行山以東的廣闊地域。前4563年,蚩尤軍依靠先進武器,作戰勇敢,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帝虺執政的時間裡,北方先後有九個部族歸順了蚩尤族。這年,蚩尤大舉進犯姜來的領地,姜來御駕親征,成功的擊退了來犯的蚩尤大軍,但神農軍因為軍備上的差距,損失巨大,姜來也身負重傷,在班師回朝的路程上駕崩,並遺命傳位給孫子姜克。於是,姜克匆匆從承留趕回榆林,即位稱帝,並為祖父發喪。
姜克姓姜,名克,又名里、厘、揬,tu代用字,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第七任帝。姜克的祖父是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第六任帝姜來,父親是姜來的兒子姜節莖。姜節莖早死,沒能繼承帝位,六任帝姜來臨終前將帝位傳給了孫子姜克。姜克生於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出世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榆林,榆林是他的祖父姜來所建的都城,他從小就是在都城長大的。姜克十六歲時,他的祖父帝姜來把他封在承留,今豫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他在那裡安家立業娶妻生子,並且大興土木,開發和建設承留城。姜克即位後,覺得帝都榆林地理位置不好,而且宮室的布局也不合理,於是便在臨汾河以東又大興土木,修建新的都城和豪華的宮室,取名古陽。姜克執政時期,炎帝神農氏領導下的氏族村社,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貴族和平民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村社的領導神民和部族裡的族長、族長,利用職權強取豪奪,都成了富神民,成了新興的貴族。這些貴族為了追求享樂,不僅迫使貧困的族神民為他們修造宅院,還誘騙窮神民家的子女入府為奴。一些被剝削和壓迫的窮苦族民不堪忍受,便聯合起來進行反抗。他們化身凶獸攻進富神民的宅院,搶奪他們的糧食和財物。富神民卻束手無策,只好向他們的主子告急,請求幫助。各部族不斷傳來族眾獸化的消息,權貴們建立起自己的武裝隊伍後,不僅用來防止本部族窮神民的攻擊,還為本部族的小團體利益與外部族相互攻殺,部族與部族之間時常發生武鬥的流血事件。以往氏族社會安樂祥和的景象已經成為昨日風景,代之而來的是你爭我奪充滿殺機的野蠻戰爭。炎帝神農氏政權內部的「窩裡鬥」,給邊遠地區的外族造成了可乘之機,崛起於東方的東夷、北方的九黎氏、西北的軒轅氏等,都對炎帝神農氏政權虎視眈眈。多年來,他們對中原地區肥沃的土地和優越的地理環境早就垂涎三尺,時刻尋找機會入侵中原。但是,以往炎帝神農氏一族,團結一心,勢力強大,他們一直沒有機會。如今聽說炎帝神農氏一族內亂,以為機會來臨,便開始訓練自己的族神民,入侵炎帝神農氏的疆域,搶劫神農氏邊境上的部族和財產。
帝克六年,甲子,前4557,軒轅氏首領在雲州,今冀北張家口市赤城縣北建都,與九黎族爭奪北方之地。帝克七年,乙丑,前4556,九黎蚩尤氏政權遷都東暖泉,今冀北張家口市懷來縣桑園鎮西北。帝克十八年,丙子,前4545,東夷神民騷擾和入侵神農氏東部邊境,姜克命他的兒子十七歲的姜榆罔領兵駐守舊都伊川,並且在那裡招募和建軍隊,與東夷神民作戰。姜榆罔不僅神力無敵,而且精通戰法。他多次擊退東夷神民的進攻,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姜克非常欣喜,對兒子進行了表揚和嘉獎。此後,東夷神民的囂張氣焰大減。但是仍舊賊心不死,還時常乘神農氏族不備進行偷襲。姜克執政的二十幾年時間裡,炎帝神農氏政權正處於多事之秋。特別是在最後的幾年,氏族內部的動亂已經使他深感不安。他費盡心機極力想調和窮神民與富神民之間的矛盾,但由於拿不出有力的措施,始終無法擺平這些矛盾和糾紛,眼睜睜看著事態在逐漸發展擴大,他卻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再加上外敵的入侵和騷擾,他更不知如何是好了,每日裡只是禱告,祈求祖宗保佑。姜克在內憂外患的困擾下終於病倒了,多方醫治無效,在初秋風水交加的一個晚上病死於宮中。卒於帝克二十四年,壬午,前4539,終年四十五歲。姜榆罔成為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第八任帝。姜榆罔從小聰明好學,後來習文練武,幼年時期以巨錘封鎮裂天兕,生擒凶獸黑煞充作坐騎。帝克十七年,丙子,前4544,禺強養有一個巨型毒蛛,生於冰洋底,身長達數里,所吐蛛絲遇水凝結,堅韌劇毒,結成的巨網漂浮海面,就算最為凶暴的狂鯨、巨龍誤陷網中,也掙脫不出。此蛛橫行北海,興風作浪,吞食神民畜,危害極大。少年榆罔路經北海,與其激戰一日一夜,將之封印製服。前4545年,東夷神民騷擾和入侵神農氏東部邊境,十七歲的姜榆罔奉命駐守舊都伊川,並且在那裡籌建軍隊,與東夷神民作戰,多次擊敗敵神民,受到帝克的多次表揚和嘉獎。公元前4539年秋天,炎帝神農氏政權的七任帝姜克去世,姜榆罔在伊川即位,號帝榆罔。以癸未年,前4538為榆罔元年。姜榆罔即位時,正是中國北方各大氏族集團爭霸時期,此時,除炎帝神農氏之外,還有與東夷神民,聯合起來的魁隗氏炎帝政權、黃泉死海的共工氏、占據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的史皇倉頡氏政權、興起於冀西北的少典軒轅氏政權,還有起於桑乾河流域的九黎蚩尤氏政權。幾大集團趁著伏羲女媧氏與帝俊交戰之機,都想爭當地上的霸主,相互侵略攻伐,氏族社會從此進入了野蠻的戰爭時代。榆罔三年,乙酉,4536,逐漸強大起來的東夷聯盟集團背叛了炎帝政權,斷絕與神農氏的友好往來,不肯再向炎帝神農氏朝中進貢。姜榆罔大怒,立刻起兵親自率軍征討,一舉擊敗了東夷族和廢太子長琴的聯盟軍。為了防備東夷神民再次進犯,姜榆罔下令將國都遷於靠近東夷的甘淵。
榆罔七年,己丑,前4532,東夷與夸父聯合起來,出兵攻打帝都甘淵,結果又被姜榆罔擊敗。夸父兵敗後親往黃河以北的冀國,求助於阪泉的蚩尤氏。蚩尤氏大族長蚩尤原本就對中原虎視眈眈,便藉機親率從八十一個部族中精選的隊伍南下,向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統治區發起進攻。在三股勢力強大的攻勢下,姜榆罔的軍隊終於被擊敗,被迫放棄都城甘淵,率族神民遷回到故都伊川。榆罔十一年,癸巳,前4528,軒轅氏征服了冀北的史皇倉頡氏政權,倉頡五世去帝號,歸順了軒轅氏。軒轅氏的勢力擴展到今豫南北部的濮陽、安陽、鶴壁、新鄉等地,對炎帝神農氏和九黎蚩尤氏都構成了很大威脅。蚩尤氏為了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勢力,又聯合東夷伏羲少昊族和魁隗氏祝融、共工,共同討伐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在強大的攻勢下接連失敗,被迫向占據玉邦河,今桑乾河流域的軒轅氏求救。榆罔十二年,甲午,前4527,軒轅氏率軍南下增援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十分高興,立刻授以兵權,命其討伐叛亂的諸侯。軒轅氏大軍首先突襲蚩尤氏部族,在後世的冀北張家口市的萬全、尚義、懷安之間大敗蚩尤族。接著,蚩尤親率精銳部隊反擊,雙方激戰於東台山,今冀北張家口市小五台山。蚩尤軍金盔金甲金兵器,當時的金就是現在的銅,勇猛無敵,軒轅軍大敗。軒轅氏見蚩尤軍不好對付,便避其鋒芒,向北退卻。蚩尤氏的同盟軍——夸父與相柳聯軍,跟蹤追擊,一直追到玉邦冀北岸。軒轅氏組織反擊,在玉泉,今晉西大同市天鎮縣擊敗了夸父與相柳聯軍。夸父與相柳聯軍的敗卒退往涿鹿,中途又遭到了姜榆罔的截殺,再次兵敗。幸得蚩尤軍及時趕來救援,才沒有受到更大的損失。由於受共工、夸父和東夷族的不斷侵擾,帝都伊川已經無法安居,這年秋天,姜榆罔下令將帝都遷回到舊都榆林,今晉西晉中市東。榆罔十三年,乙未,前4526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聯合與炎帝魁隗氏、九黎蚩尤氏在涿鹿,今冀北張家口市涿鹿縣東南的曠野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榆罔十六年,戊戌,前4523軒轅氏與蚩尤氏惡戰了三年,軒轅氏先後發動了九次大的進攻,都被蚩尤軍擊敗。最後,雙方談判言和,以玉邦河為界,冀北為軒轅氏統治區域,豫南為蚩尤氏統治區域。前4518年,炎帝魁隗氏一脈祝融氏兵敗軒轅氏,並對軒轅氏稱臣。榆罔二十二年,甲辰,前4517,軒轅氏與蚩尤氏停戰七年。在這七年中,軒轅氏為了擊敗蚩尤氏,獨身前往博望山,今皖北馬鞍山市當塗縣西南東梁山拜師學道,學習戰略戰術,苦學三年後回國,重新組織訓練軍隊,使軍隊能力大增。於是,黃帝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再次發動涿鹿大戰,同時派神民請炎帝姜榆罔出兵助戰。榆罔二十三年,乙巳,前4516,軒轅軍水淹蚩尤城,蚩尤軍大敗,其殘部渡滏陽河逃往冀州,今冀北冀州市。軒轅軍兵分兩路追剿,終於殺敗蚩尤。軒轅軍乘勝繼續追剿蚩尤部族和炎帝魁隗氏部族,另一方面黃帝之女女魃又大敗夸父的軍隊,夸父也在此戰陣亡,繼而東征東夷部族,少昊率部族投降。接著又北征燧神民氏後裔的支脈薰粥族,將他們北逐至蠻荒之地。炎帝神農氏政權在推行神系神格制度時,曾經受到過相當大的阻力。然而炎帝神農氏政權始終沒有動搖,堅持同天外種族的母巢舊制進行毫不妥協的鬥爭。雖然這種鬥爭持續了很久,但最終獲勝者還是新興的神系制度。可惜不是在炎帝手中。
到了戊申,前4513,姜榆罔戰敗,於是,這年秋天,軒轅氏正式即位稱帝,以涿鹿為都,國號「黃帝」,史稱黃帝軒轅氏。黃帝軒轅氏降封炎帝姜榆罔為諸侯,將他封在洛水盧氏城,今豫南三門峽市盧氏縣。姜榆罔不肯受封,棄爵率家神民遷徙江南,後定居於湘南茶鄉,今湘南株洲市茶陵縣,以藥醴酪為業,救死扶傷,深得當地百姓厚愛。黃帝政權時期,黃帝推廣使用臣服的倉頡氏所創造的圖騰文字,廢棄了維度通用語。維度通用語最初還在民間部分地區流傳,但由於執政者不提倡,懂得維度通用語的人也越來越少,最終便失傳了。同年秋天,黃帝軒轅氏派出了經過三個多月訓練的三千混血種軍隊,北出燕山,向九黎蚩尤氏部族的殘餘部族發起突然襲擊。迅速占領了九黎蚩尤氏的首都奔城極其周邊地區。九黎蚩尤氏殘部一路逃亡,最後定居於冀東。至此,冀州大部分地區歸屬於黃帝政權。軒轅並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要以武力征服天下,讓萬國都臣服於他。他稱帝後,一面進一步加強對統治區內的管理,一面整軍備戰,訓練軍隊,繼續對外施行軍事擴張,公元前4510年,軒轅氏內里聯動古軒轅氏族,又發信號召女媧氏、少昊、神農氏、祝融氏等附庸軍事集團兵發帝俊,女媧、祝融親率大軍前往會戰,而神農氏遣八世榆罔前往,少昊稱病拒絕出戰,前4445年,天之巔決死,天之顛決戰時,白澤試圖窺見司幽的信息,搜尋帝俊的弱點,但司幽所記容量過大,導致白澤無法承受,暴腦而亡。帝俊敗亡,軒轅氏與女媧氏率餘存兵力進攻九黎殘存政權蚩啄,軒轅於正面攻城,蚩啄難以抵擋,只好棄城逃亡,隨行的族眾多達數千一行直奔東北部的狼山一帶。因帝俊一戰損失過於慘烈,將士叫苦,軍心浮動,於是便停止了追擊,只得撤軍了。女媧氏自覺蚩尤再發展起來,難以根除,深以為患,出動大批軍隊挺進,對蚩尤氏進行滅絕性圍剿。事後,軒轅一統神州,又因舊部殆盡,心性變得嗜殺、殘暴,多次兵伐苗民,玄女因此離他而去,伏羲以先天八卦推演出一機密天機,來找到軒轅,以及迷醉醫道的神農氏,道出不死帝藥之秘事。不料,瘋狂的軒轅打算以此藥發展軍事,伏羲認為此藥將引起神州浩劫,聯合諸古神聯手擊敗軒轅,並將其鎖在軒轅之丘,並易名為軒轅墳,由女媧親自監視,嫫母領軍守備且陪同照料,並由神農治療。黃帝政權便由其族人,代代繼承黃帝之名,黃帝一族共歷十五帝,傳國四百六十一年,黃帝政權的二十五個強大的部族,被稱作「黃帝二十五子」,共加封了十四個部族,賜姓十二個。這十二姓是黃帝政權的核心力量,其後裔都有很大發展。至中國遠古歷史的諸侯爭霸時代,春秋戰國時期,這十二姓形成了多個獨立的小國。其姬姓後裔最多,有:魯、蔡、曹、衛、燕、隨、晉、鄭、吳、劉、楊等數十個諸候國。第十任黃帝時期,神州還約有大小部族上萬個,號稱萬國。這些個部族因處於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有的文明,有的野蠻,有的甚至還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雜合。以前黃帝族一度對他們進行滅絕性的追殺。十任帝執政後,改變了以往的政策,引導他們改變舊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