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位神秘的客人,還跟漢高祖劉邦說:「時機到了。筆神閣 m.bishenge.com」那麼這個所謂的時機是什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那不就是在說起兵反秦的時機麼可是漢高祖劉邦這時的回答,就更加的耐人尋味了。
漢高祖劉邦直接跟那個神秘的客人說:「且等等,當有聖人起於東南。」意思就是不著急,會有人帶頭的。
然後又過去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果然就在秦始皇嬴政剛剛死去,秦二世胡亥剛剛繼位登基。
陳勝和吳廣二人,就在大澤鄉發動起義了,建立起了一個張楚政權,打響了反秦第一槍,和秦朝公開對立宣戰。
你就說這個事情到底巧不巧吧這裡面如果沒有一點什麼其他的門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否則那個漢高祖劉邦,又豈能說得如此準確,簡直是都快要趕上半仙兒了,鐵口直斷是吧
要說漢高祖劉邦,知道有人肯定會在秦始皇嬴政死後,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起兵造反,那肯定是毫無疑問的。
畢竟漢高祖曾經給張耳當過一段時間的門客,在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他們這六個國家的那些逃亡之人那裡,也還是有著一定的人脈關係的,大家都是反抗秦始皇嬴政暴政的義士。
也算是那些人眼裡面的自己人,所以漢高祖劉邦也肯定是能夠知道其中不少的內幕消息。
知道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他們六國的這些人,早就已經等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就等著秦始皇嬴政趕緊駕崩,大家好順勢揭竿而起,趕緊的發動起義復國呢。
甚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他們這些六國的人,還多次試圖主動幫助秦始皇嬴政,來加快這一過程。
只可惜秦始皇嬴政本人的反抗意願比較強烈,不是特別的配合,所以才遲遲沒有成功。
但是這個漢高祖劉邦,卻能夠準確無誤的說出,這個所謂的反秦聖人,一定會在東南方向這裡起兵造反。
那可就有一點太過於玄學了吧,這漢高祖劉邦要是有這個算無遺策的實力,還需要什麼張良輔佐啊。
他老人家自己不就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了嗎很顯然漢高祖劉邦並沒有這個算無遺策的本事啊。
那麼陳勝和吳廣二人的大澤鄉起義,就很可疑了,甚至有可能這個所謂的大澤鄉起義。
根本就不是一次簡單的因為大雨逾期,而意外的在迫於無奈之下,走投無路才發起的農民起義。
而是一次早有預謀,經過了精心準備和仔細謀劃之後,才進行的一次起義,所以如同漢高祖劉邦這樣的各地造反勢力。
才會提前有了準備,並且在陳勝和吳廣二人發動了大澤鄉起義之後,就迅速的一起跟進,紛紛地在全國各地揭竿而起。
但是更搞笑的地方卻是,受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影響,大家都普遍認為陳勝和吳廣二人。
所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華夏古代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但是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
《史記陳涉世家》原文先說陳勝,以前是受僱給人耕地的農民,後來又說秦國徵發窮困的百姓,讓陳勝他們這些人去漁陽駐守。
如果這麼一看的話,那麼似乎這個陳勝也確實是一個農民,由陳勝和吳廣所領導的大澤鄉起義,也確實算得上是農民起義。
可是隨著後世考古工作人員的發掘,雲夢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的相繼問世,後世對於秦朝的法律也有了新的了解。
原來秦朝的法律除了嚴苛以外,同樣也不乏一些法理不外乎人情的通融之處,而法律制定者的初衷也是有人情味有溫度的。
畢竟制定秦法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管理百姓,當然也可以說是剝削百姓,榨取百姓們的剩餘價值。
但絕對不是為了能夠更快的弄死百姓們,把百姓們逼迫得活不下去,只能夠揭竿而起的造反,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比如說《史記陳涉世家》之中,所記載的陳勝和吳廣二人,不得不發動大澤鄉起義的一個最大原因。
就是因為他們在去漁陽駐守的路上,恰巧遇到了天降大雨,道路無法通行,估計已經無法按照預定的時間到達了。
而延誤了期限,按照秦國當時的法律,他們這些人就都應當被處以斬首之刑,也就是說大家都死定了。
所以陳勝和吳廣兩個人一商量,反正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是死定了,束手就擒是死,反抗也是死。
那麼為什麼不乾脆直接造反呢為自己搏出來一個生路,同樣也是為自己搏出來一個富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看看陳勝和吳廣二人,說的話是多麼的有道理啊,這誰聽了誰不上頭啊,從這裡也能夠看出秦國的法律有多麼的不講道理。
秦始皇嬴政他們這些制定了秦國法律的人,到底是有多麼的殘暴不仁啊,不問任何緣由,只要超過了預定的時間。
就要將那些人全部都給殺掉,那麼以古代時期那落後的交通條件和交通方式,以及變幻莫測的天氣影響。
到底又有多少這種戍邊的隊伍也好,還是被徵發服徭役的隊伍也罷,能夠真正地按照預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位置呢
而按照陳勝和吳廣二人所說,只要超過了預定的時間,就一定要被秦法處死,那麼明知道自己已經逾期了的人。
又為什麼要再去主動送死呢就和那個漢高祖劉邦一樣,既然又不敢馬上揭竿而起的造反,那就四散逃跑好了。
反正是能活一天是一天了,而且似乎也完全沒有秦國官方的人,去找漢高祖劉邦家人問責的樣子。
當初漢高祖劉邦躲到了山裡的時候,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還能夠幫助漢高祖劉邦裝神弄鬼地招募手下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此嚴苛的秦國法律,真的就能夠保證秦國的徭役全部都能按時到達嗎
恐怕結果反而是適得其反的吧,一旦感覺無法在預定的時間之內準時到達,知道反正自己死定了,那就乾脆直接逃跑唄。
真正能夠按時到達的服徭役隊伍恐怕也沒有幾個了,到最後受到最多影響的,反而是秦國高層們制定的計劃。
那麼這條秦法制定的就根本不符合道理,也不符合邏輯,更不符合秦國的利益,因為秦國也根本沒有因為這條法律,而得到某些方面的好處。
比如說讓服徭役的百姓們,能夠快一點地到達工作地點開始幹活,反而是因為這種殘酷至極的懲罰手段。
讓服徭役的百姓們,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恐懼,知道自己遲到了就一定要死,那還不如就索性不去了。
反而是極大地拖延了國家制定的工作進度,這難道說不是一種百害而無一益的惡政嗎而真正的秦法,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根據在雲夢睡虎的發掘的秦簡《秦律徭律》記載:「御中發征,乏弗行,貲(i)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sui);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地殹(yi),及詣。水雨,除興。」
翻譯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當秦國的朝廷徵發徭役時,當事人是可以選擇不去服徭役的,只需要繳納二甲的罰款就行。
如果遲到了三到五天的時間,只會受到秦國官方的訓斥,並沒有其他的附加處罰。
如果遲到了六到十天的時間,則需要繳納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如果遇到了大降雨,則可以免除徭役。
從來都沒有制定過什麼,只要失期了,就都要處斬的法律,這才是一個國家正常的法律所應該有的樣子。
在合乎情理的情況下約束民眾的行為,並且把每一條每一項都給詳細地一一羅列出來。
根據對方所觸犯的罪責不同,處以由輕到重的不同責罰,甚至還設置了遭遇到了不可抗力時的意外情況處理辦法。
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只要對方失期了,就法皆斬,那不管有多少的人,也不夠這種不合理的法律禍害的。
可是這種嚴苛至極而又不近人情的殘暴法律,也恰恰正是後世之人對於秦法的一個大致印象。
那麼這是不是就說明了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其中的記載有誤,又或者說司馬遷這位太史公。
其實也和後世的那些修史之人差不多,一貫都秉承著,對於前朝的功績大都一筆帶過,而對於前朝的過錯則大書特書。
這就不太好說了,只能說多少是還有那麼一點點吧,畢竟新朝在為前朝修史的時候,照例黑一黑前朝,都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了。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前朝的皇帝不昏庸無能,前朝的社會不動盪黑暗,又怎麼能夠顯現得出新朝的合法性和正義性呢
人之常情罷了,不過司馬遷在《史記陳涉世家》之中的這一段記載,倒也不是沒有別的說法了。
因為陳勝和吳廣二人,所在的並不是一支服徭役的老百姓隊伍,而是一支去往漁陽執行戍邊任務的軍隊。
那這個意思可就不一樣了,因為軍法的嚴格程度,和治理百姓的普通秦律,那肯定不是一個嚴格等級。
所以如果是在執行軍隊任務的時候,失期了,超過了預定的時間,那麼確實很有可能讓陳勝和吳廣他們遭受到極為嚴格的處罰。
可是這裡面就很有意思了,既然陳勝和吳廣二人是秦國的軍人,而且還擔任了屯長的官職,是秦國的低級貴族,標準的士大夫階級。
而陳勝和吳廣二人所率領的那些人,也全部都是要去漁陽,執行戍邊任務的秦國士兵。
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中,也記載了那些人都是士卒,還說吳廣愛惜士卒,所以士卒們也都很擁戴吳廣。
那麼這不就是一次徹頭徹尾的秦國軍隊叛亂嗎和農民起義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