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觀就好似一座被魔鬼占據了的魔窟一般。
只要千人隊殺過去,不是地上長出無數雜草,將人纏住動彈不得,就是一群群的蜜蜂,蚊子飛來,地上則是蠍子,蜘蛛, 螞蟻瘋狂爬上來,兩面夾攻,就算是最精銳的步兵,遇上這樣的遭遇,都會落荒而逃。
方小悅都沒有使用什麼大招,就這兩招,就讓左王進退不得,面色尷尬無比。
還好, 這個時候,冬林縣縣城被破的好消息傳了過來,讓左王大喜,隨即下令,讓錢平武將崔知縣等官員直接送來。
得令之後的錢平武絲毫沒敢怠慢,他甚至於親自率隊,將這些官員送了過來。
要知道,這些官員表面上沒有投降,但實際上心裡投降了。
錢平武將他們召去,問什麼,他們就回答什麼,甚至於將縣裡隱藏的兵器庫都供了出來。
而像這樣配合的官員,太難找了。
沒法,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此時青龍國的官員心裡多少還有一股天朝上國的傲氣,看待地上神國的眼光就是看待土匪叛亂罷了,壓根就瞧不上他們,就算是自殺, 也是不願意投降配合的。
因而在錢平武乃至於左王的眼裡,崔知縣等人可謂是寶貝啊。
只要將崔知縣等官員納入地上神國的統治,再授予高官厚爵,這就等於在青龍國朝廷體系之上開掘出一個窟窿,讓那些青龍國的官員更容易說服投降!
左王也知道人才難得啊。
以後自己想要建立一個有別於地上神國的小朝廷,手上沒有人才是不行的。
而自己現在手上就是一群只知道打仗,殺殺殺的文盲莽夫,如何治理一地,如何管理民生等等,他們是一竅不通的。
如果讓這群莽夫去當縣令,管理一地的話,民不聊生都算是天幸了。
崔知縣等人雖說平時魚肉百姓,貪污受賄等等無所不通,但他們總歸是正規科舉上來的官員啊!
其文憑至少是個舉人!至少通得文墨,知道如何書寫公文,如何安排一地民生。
再說了,左王也相信自己能夠掌控好這些官員,即便他們貪污受賄, 那麼也是自己同意的貪污受賄!
等崔知縣等人被送到左王大營,再經過刀山槍林的一番下馬威之後,見到左王殿下的時候, 作為文人那一點清高就被丟掉九霄雲外去了。
崔知縣最為踴躍,上前就給左王跪下了,口稱罪臣拜見左王陛下。
嗯,這陛下二字也不知道是不是崔知縣的口誤。
不過這無疑讓左王感覺心裡很舒爽。
至於主簿,縣尉等人倒沒有崔知縣那麼無恥,直接跪下,但也朝著左王拱了拱手,口稱拜見。
這已經是以往青龍國官員沒有過的謙卑了。
隨後,深得左王喜歡的崔知縣就被請入中軍大帳,由左王親自詢問事情。
左王想要問的事情就是三皇觀。
畢竟崔知縣與那方真人也是接觸過幾次,甚至於深度參與了祈雨一事。
面對左王的詢問,崔知縣也沒敢推辭,隨後就將方小悅一系列的情況合盤托出。
待到左王聽完之後,不由得有些目瞪口呆。
說實話,之前他從那些農夫嘴裡得到的消息自然是經過神化的,並且很多內容都沒有。
左王萬萬沒有想到,那位方真人竟然曾經還是六江省鄉試解元,京城會試前五,殿試第三探花,更是翰林編修!
並且人家做到這一切的時候,20歲不到!
左王再回想一下自己悲催的科考經歷,二十八歲中了舉人之後,連續四次會試不中,最終於四十一歲時放棄科考,投入到孟泉秀的造反事業之中。
而更讓左王感覺有些敬畏的是,那位方真人在丁憂返鄉之後,竟然痴迷於修仙,十年時間敗光家產,然後一把火燒了道觀,外出流浪,最終修得正果,成為了一位有道真人。
當然,在這裡,崔知縣的消息出現了誤差,道觀可不是方小鎮自己燒的,而是不明人士燒的。
對於此事,方小悅大概是有猜測的。
要說方家在冬林縣也算得上是修路鋪橋的大善人,仇人或許有,但不至於對他的道觀下手。
因而這道觀恐怕就是方氏家族裡的人燒的。
或許是因為看不慣他敗光家產,又或許是其它原因。
但這一點,方小悅是不打算去追查了。
因而崔知縣才會得到錯誤的消息。
經過崔知縣如此一番的解說之後,左王殿下總算是徹底打消了對付三皇觀的念頭。
沒法,就目前來看,打是打不過的,而他如果非要與對方死磕的話,最終受傷的或許就是自己。
再說了,自己大業未成,怎麼可能在這麼一個破道觀處浪費時間呢。
如此一想,左王心魔解開,竟然連夜下令撤兵,轉道率領大軍攻向六江省省府。
不過他還是生了一個心眼,在撤兵之時,委託崔知縣給三皇觀送去了一份賠罪之禮。
兩百兩黃金!
好傢夥,連崔知縣都不知道自己攜帶的禮盒裡居然是這麼一份重禮。
還好,方小悅將這份重禮直接收下了。
不過他也讓崔知縣給左王帶話,他會將這兩百兩黃金施捨給被戰火波及的平民,希望能夠為其祈福,並且承諾,若是日後左王有難,可來三皇觀避難。
好傢夥,這番話,崔知縣開始壓根就沒敢帶給左王。
作為人情世故的達人,崔知縣深深知道左王的脾氣。
人家此時風華正茂,你給人家說這些,豈不是將自己脖子往吊架上送?
可那左王也不是一般人,見崔知縣回答得支支吾吾,便隨即嚴令其如實回答。
崔知縣無奈之下只能夠將方小悅的話如實說出。
讓崔知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左王竟然沒有生氣,而是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之後方才揮手讓他退下。
當然,左王不管表現如何,也沒有因為方小悅的話而放棄創建自己的豐功偉業。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左王大軍所向披靡,前後攻陷了包括六江省省府在內的七十多座城池,將六江省大半地盤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