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與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兒子,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了皇位。登基後,他大舉削藩,在連續廢除五位藩王之後,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經過四年的靖難之役,坐擁全國的建文帝竟輸給了僅有一隅之地的燕王,最終消失於一片火海之中,其下落成為永遠也解不開的謎案。而贏得勝利的朱棣,將會帶領明朝走向最鼎盛的時代。

    朱棣登基之後清洗了一大批忠於建文帝的文臣,針對投降的武將先行安撫,待皇位穩固之後將他們相繼逼死。

    為了給自己的皇位爭取合法性,他廢除了建文時期的所有政策,在官修史書中對朱標一系極盡抹黑之能事,聲稱自己才是朱元璋真正中意的繼承人。

    朱棣在位期間,派遣鄭和六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吞併安南,遷都京北,五次御駕親征,開創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傳統。

    然而,由於朱棣晚年的窮兵黷武,耗費民力,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逃荒現象。在朱棣去世之後,明朝的未來顯得撲朔迷離,繼承人的選擇變得尤為重要。

    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不得父親待見,而他的二弟朱高煦則因為長於軍事得到了朱棣的偏愛。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留守北平保障燕軍後勤,朱高煦則衝鋒在前,多次率兵援助父親。

    因此,在朱棣登基後,朱高熾的儲君之位遲遲無法確定。直到大學士謝晉提醒朱棣,朱棣才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然而,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坐得並不穩當,朱棣對他非常猜忌,而朱高煦又在虎視眈眈。

    朱高熾靠著謹言慎行和好兒子朱瞻基在朱棣面前刷好感,有驚無險地登基為帝。朱高熾登基後糾正了朱棣時期很多耗費民力的政策,緩和了社會矛盾。

    他還計劃將明朝首都遷回京南,但是沒過多久,四十九歲的朱高熾竟突然病逝。皇太子朱瞻基登基,因其廟號是宣宗,後世將他和仁宗在位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

    朱瞻基在位時期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對內平定了漢王之亂,對外派遣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完善了內閣,同時引入宦官幫助處理文書工作,為後來的宦官干政留下了制度的隱患。

    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他的英年早逝也為明朝的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

    從朱元璋到朱瞻基共有四代人,五位皇帝,跨度將近70年,他們到底有沒有可能同時在世呢?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於1398年駕崩,當時朱允炆、朱棣、朱高熾都是在世的。

    問題就在於朱瞻基身上,朱瞻基的生年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是1399年,一種是1398年。前者是《明宣宗實錄》的記載,其出生於乙卯年,農曆二月初六,即建文元年。而後者則是來自於《明史》和《明宣宗實錄》的結尾,上面記載著朱瞻基享年三十八歲,往前推算則出生於1398年,幾個月後朱元璋駕崩。

    介於《明史》和《明宣宗實錄》都是可信度比較高的官修史書,因此我們也無法確定明宣宗朱瞻基的出生到底是1398年還是1399年。那麼,你們覺得五龍同朝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

    【靖難之役朱棣是如何取勝的,從朱允炆的角度看懂《靖難之役》#朱允炆#朱棣#明朝歷史】

    他是朱元璋欽點的接班人,卻被自己的叔叔搶了皇位,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藩王推翻的大一統皇帝。

    那麼,作為掌控中央集權、擁有絕對優勢的皇帝,為什麼會被一個連北京城都沒有完全掌控的朱棣推翻呢?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朱允炆的一生,來看看靖難之役的全過程。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逝,原配馬皇后去世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得以扶正。

    朱允炆也因此成為了朱元璋的皇太孫。漢朝有七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在朱元璋晚年,燕王朱棣的實力就已經十分強大,還是皇太孫的朱允炆對此經常感到憂心忡忡。他不止一次地問過身邊人,如何才能防止藩王對皇帝揮刀相向。

    雖然他對朱元璋承諾過要對叔叔們以禮相待,然而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就把這些話忘到了九霄雲外。朱元璋病危時已經為朱允炆清除了所有威脅的武將,考慮到自己的大孫子沒有什麼處事經驗,就讓兵部左侍郎齊泰擔任顧命大臣進行輔佐。

    22歲這一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皇帝位。他登基後光速提拔了自己的老師黃子澄成為翰林學士,與方孝孺共同掌管國事。至此,以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為核心的輔政團隊正式成立。

    兩個月後,這個剛剛組建的智囊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中,太子朱標和晉王都已經過世,現存年紀最長、實力最強的就是燕王朱棣。

    只要順利地把朱棣除掉,那麼其他的藩王也就不足為慮了。如果剛開始朱允炆聽從其他意見,那麼可能大明朝就沒有朱棣什麼事了。可就是這個時候,智囊團中的另外兩個人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黃子澄和方孝孺認為應該由弱到強,還要顧及到皇家的顏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三傻為此爭論不休的時候,朱允炆還是採納了跟自己較為親近的老師黃子澄的意見,首當其衝的就選擇了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朱橚。

    朱橚的二兒子向朝廷誣告父親圖謀不軌,朱允炆二話不說直接派李景隆把周王全家押送進京,定了一個謀反之罪,扔到了雲南去當野人。說朱允炆想廢除朱元璋的藩王政策,那也不對,因為他一登基就把自己的弟弟們全都封為了親王。

    其中三弟朱允熥的封號還是吳王,違反了朱元璋時期不封江南錢糧種地的慣例。朱允炆的削藩之舉,說到底還是想解除外藩對自己的威脅。

    接下來他又連廢帶相民四王,襄王不願被建文帝羞辱,於是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自焚而死。襄王這一把火不僅奪走了襄王全家的性命,也讓建文帝坐實了殘害宗王的罪名。

    是諸王同氣連枝,本來還想效忠朝廷的藩王見到襄王一家的慘劇,也不禁心有戚戚。而朱棣此時也明白自己鐵定是一死,於是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造反。按理說燕王朱棣只有北平一隅之地,而作為正牌皇帝的建文帝坐擁全國,朱棣不僅手上沒有兵,他的三個兒子還在南京做人質,無論怎麼看燕王都是以卵擊石。

    可就在齊泰提議要逮捕朱棣的三個兒子正式攤牌的時候,黃子澄卻對朱允炆說,如果抓了他的三個兒子,朱棣就會知道我們要對他下手了,不如放了這三個孩子來麻痹朱棣,這個建議差點沒給齊泰氣死。等到孩子們回到BJ以後,朝廷就收到了燕山所護衛千戶倪諒舉報朱棣密謀兵變的消息,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

    起兵後朱棣身邊一共也就幾千人,所以朱棣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兵員的問題。然而古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燕王朱棣曾多次領兵出塞,軍中不乏許多他的小迷弟,僅僅是通過對BJ地區的搜刮,就湊出了幾萬人的隊伍。而建文帝從小是讀聖賢書長大的,根本沒經歷過戰爭,也不知道怎麼打仗。

    經過太祖皇帝朱元璋幾輪的清洗,能打的開國名將也沒剩幾個了。新生代武將中最受朱元璋器重的是曹國公李景隆,然而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這位仁兄是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封了神的朱允炆只好讓老將耿炳文率大軍前往征討朱棣,耿炳文本就不是進攻型的將領,從沒有作為主將指揮過明朝的大型戰役,再加上年紀已老,建文帝選他是因為實在無人可用,二是因為耿炳文的兒子娶了建文帝的長子。

    但在大軍出師之前,朱允炆卻下達了一個奇葩的命令:「毋使朕有殺叔之名」,這讓耿炳文一時間不知所措,果然大敗而歸。此時三傻中的黃子澄再次補上了一刀,本來耿炳文轉攻為守,想拖到讓朱棣不攻自破,而黃子澄卻建議下旨命令耿炳文回朝。

    派曹國公李景隆率50萬大軍前去討伐,除了沒有良將以外,建文帝還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對自己身邊的間諜毫無所知。朱棣在南京城裡安插了大量的間諜,連建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也不例外。

    此外軍隊中有很多為燕王通風報信之人,朝廷的一舉一動,燕王都瞭然於胸。情報的單方面透明是建文帝最大的劣勢之一,這將直接改變戰爭的走向。朱棣一得到情報就把北平交給了老婆、兒子,自己率輕騎去大寧找寧王借兵。

    50萬大軍,聽起來挺嚇人,除去後勤人數,實際作戰部隊只有一二十萬。此外這支50萬大軍是從南方各地守軍中臨時拼湊而來的,並不適應北方苦寒的氣候,由於沒有準備過冬的衣服,再加上水土不服,50萬大軍遲遲無法攻克北平。

    期間倒是有人攻破了北平的一個城門,沒想到李景隆為了搶功強令他退出來,到手的勝利就這樣失之交臂。等到朱棣借兵歸來時,朝廷的50萬大軍已成強弩之末,李景隆匆匆排兵列陣,結果不出意外地被朱棣擊潰,全軍覆沒。

    而建文帝並沒有問罪於李景隆,因為李景隆是勛貴武將中的領軍人物,其父李文忠是僅次於徐達、常遇春的開國名將。朱允炆以為李景隆只是無能,從後來的結果來看,李景隆在某些方面是相當精明的。朱棣大勝之後得意洋洋,自認為朝廷已經不堪一擊,很快就推進到了濟南。

    沒想到在濟南朱棣圍城數月卻遲遲不能攻下,準備用大炮強行轟開城門。山東參政鐵鉉想出一計,在城牆上懸掛朱元璋的畫像,朱棣非常憤怒,最終撤回北平。在行至東昌時遭遇慘敗,的天平似乎開始向建文帝這裡傾斜了。

    然而接下來的戰況卻是出乎意外,燕王始終無法越過山東向江南進發,即使占據城池,也因兵力太少無法固守,而朝廷這邊也不好過,內戰打了三年,百姓苦不堪言,糧餉兵源日漸枯竭。無奈只好把南京的軍隊派上戰場,然而這個機密的消息卻被太監傳遞到了燕王那裡,燕王孤注一擲率大軍南下,經徐州直驅南京而去,在靈璧之戰中大敗南軍,俘獲眾多將領,至此朝廷再無一戰之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打到這個地步,勝負已經見分曉了。負責防守長江的水師都督陳瑄向燕王投降,幫助燕軍過江,沿途州縣也紛紛投降,但就算到了這個地步,建文帝還抱著一個希望,那就是南京城。

    燕軍遠道而來,糧草並不充裕,而南京城高池深,只要堅守幾個月,那麼燕軍不攻自破。然而建文帝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此時滿朝文武都是各懷鬼胎,都想著改朝換代時拿到一份從龍之功。

    除了少數接受儒家正統教育的文臣之外,已經沒有多少人還願為建文帝效忠了。公元1402年6月,曹國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開南京金川門,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自焚。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是死在了大火中,有人說他逃到了海外,有人說他出家當和尚,但是不管怎樣,建文帝在政治上確實是個死人了。

    朱棣登基後廢除了建文年號和建文帝頒行的一切政策,建文帝的家人或死或廢,在之後的200多年裡,建文帝時期都成為明朝諱莫如深的禁區。由於建文帝的經歷太過特殊,因而後世對他的看法褒貶不一。

    後世官方認為建文帝是個殘害宗室的荒唐皇帝,也有人覺得建文帝是個善良仁慈的君主,被野心勃勃的四叔搶了皇位。那麼,小夥伴們覺得建文帝是個怎樣的人呢?

    ——「感覺就是個笨蛋。」

    ——「反正不是聰明人,感覺被儒家教傻了。」

    ——「身邊一堆大聰明,能不輸嗎。」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文帝朱允炆  
相關:    天道天驕  不滅武尊  生生不滅  百鍊飛升錄  寒門崛起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諸朝陪我刷短視頻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文帝朱允炆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7s 3.7843MB

搜"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360搜"諸朝陪我刷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