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晚了,真是沒臉說啥了……手殘、無存稿這些,只要是跟著芋頭蝦的貞觀大唐看過來的,都知道了……只是為了搞明白唐時的服飾、服色,查資料查的我直暈。
沒想過要寫成歷史考據文,只想寫個輕鬆的唐穿文,可內心總是想得要保持基本的節操,最起碼別在大的歷史常識上和知識上出大錯……結果就需要時時查資料,時時核對資料,話說俺當年寫畢業論文都沒有這麼主動、認真過……結果芋頭蝦就經常杯具了……
……………………………………………………………………正文:
唐朝的整個風氣,都是以開放為主。不知道是不是隋唐之前,南北朝正是民族大融合階段的原因,當然,民?族?融合的過程絕對不是某些磚家所謂的「溫和」的方式,而是在血與火、血與肉的過程中而產生的。作為民族主體的漢族,一度因為北方遊牧民族的屠殺,而陷入了人口低潮。
戰亂會產生仇恨,而傷亡在某一方面也會被動的促進開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中,血淋淋的「民?族?融合」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翻遍世界歷史,真實的民?族?融合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血與火。唯有在融合晚期的時候,才會有懷柔方式的出現,而彼時,大勢已成。正如後世某大炮所言: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所謂,順勢而為。
……
李唐皇室,本身就帶有胡人血統,其所任用的將領和官員,頗有不少的非漢?族?民?族。重用胡人將領和官員,甚或是外國出身的官員,在唐中後期,愈來愈成為一種常態。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安祿山是少?數?民?族混血,史思明則是突厥出身的將領。
當然,並不是說民?族出身,就會決定其政治導向。在後世倭國入侵中華的時候,賣國的也不少都是漢?族人。而胡人將領和官員,在唐中後期,開疆拓土,保家衛國,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隋唐以來的開放風氣,在服飾、妝扮上很好的體現出來。
彼時,不僅女子著裝艷麗,妝容秀奇,即便男子,也敢於面塗粉、鬢帶花;著裝上,不僅漢服是主流,胡服以其方便實用性,在某些場合也獲得了大量的擁躉(dǔn)。
……
杜笛上一世對大唐的服飾、妝扮是早有耳聞,這次傷愈之後去拜謝嫡母,算是比較正式的場合,需要比較正式的著裝。崔氏此來,也算是對杜笛的監督。
只是杜笛這個有著現代魂兒的穿越客哪兒穿過如此複雜的服飾,這個時代又沒有紐扣,甚至傳統的漢服中,都沒有連襠褲的存在,杜笛後世所穿的服裝,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再大膽的胡人,都還沒有穿過、見過。
就算是不是自己來穿戴,一切都有侍女服勞,自己只需要安心做個靜靜地美麗衣架,杜笛都覺得累人。要是讓自己穿、脫,杜笛估計自己除了能夠把衣服破壞掉,沒有第二種結果。
好吧,就算是自己為了母親和小妹,委屈一會兒吧。何況這種穿扮,大概要隨自己在大唐一世了,自己總得習慣才可以。融入大唐,就要把自己做個真正的大唐人。
……
侍女一共拿了四五套不同顏色的服飾讓杜笛挑選。杜笛知道,雖然大唐可以算是封建社會中相對開放的朝代,但畢竟是封建皇權時代,在服色上有嚴格的規定,無論是官,亦或是民,都得按章穿衣戴帽。就算是皇子,也按照爵位的不同,有著各種樣的服飾服色規章遵守。
只是,這是什麼?怎麼還有黃色的衣服?!我靠,這可是皇家專用色,自己居然有這種顏色的服飾,雖說沒有任何龍紋、蟒紋,但顏色終究還是有點犯忌,是不是?!這是誰幹的?這不是廁所里打燈籠——找死(屎)嗎?!
就算杜笛知道,既然是出現在自己的服飾中,而一旁的崔氏有一種安之若素的樣子,那就證明自己的這身服飾肯定能夠穿出去,但終歸是心裡不夠踏實,由不得他詢問一下大唐資深人士——自己的阿娘,崔氏。
「阿娘,黃色的服飾不犯皇家忌諱嗎?」杜笛怯怯地問,終歸不是大唐土著人民,對大唐的衣食住行了解的還是不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結果,就是心理的不安定。
崔氏倒是有些不理解杜笛的想法:「聖人倒是規定過,赭黃為聖人專用,而赭黃之外的黃色,可為流外官和庶民服色。我兒雖年幼,但畢竟有蔭職,可服青,當然也可以穿用這種黃色的服飾了!笛兒,讓你好好學書、經,你都不用功,結果連這個都弄混了,拜見你大娘之後,當隨家塾念書習字用功了!我兒雖有蔭職,但終歸是功名出自自己方可長久,切記!」
我的個親娘來,我就是問個嫩黃色的服裝能不能穿,您老人家不但巴拉巴拉給我來上一頓,還直接給我安排了任務,我還想在這傳說中的大唐京城各處走走看看逛逛呢,您老人家這一安排,我怎麼有時間呢!杜笛瞬間有了上一世上學的時候,好容易數指頭盼到周六、周日,結果卻被老媽告知周末兩天已經安排滿了:要學書法、學提琴、學美術,還要報奧數班……沒有長大的孩子,在自己親娘手裡,真真是沒有人權啊,無論是一千多年後,還是一千多年前。
杜笛哀嘆了無數聲,終歸還是順從於命運的安排——確切的說,是自己親娘的安排。上一世填鴨教育還有周末呢,就不信這一世教育就沒有休息日,何況上一世最少要學習語、數、外、理、化、地理、生物……種種學科,這一世就只學習個國語語文,就自己從無數大考小考中闖出重圍的應試教育客,那還不是小Case……
慢著,剛才老娘說了個什麼詞?聖人?——孔夫子,還是孟夫子,亦或是關夫子?
肯定不是關夫子——關老二被稱為武聖人,是通古斯豬皮做的好事,在通古斯豬皮辮子清時代以前,武聖人都是說的南宋時期的岳飛岳武穆的。而在北宋、南宋前,是沒有武聖人這一說的。兩宋時期,文人士子正是傲嬌的時刻,武人的地位已經被人為的壓倒極低了,乃至於當兵的時候一定要在臉上刺金字,防止逃兵的發生;而唐時依附於均田制的府兵,以及均田制名存實亡之後的募兵,多數都是良家子,才有資格參軍,尤其是府兵制下的士兵,幾乎全都是良家子,與兩宋時期的軍中多無賴、軍痞,截然不同。因此大隋朝府兵精銳沒有楊廣三征高麗耗盡之前,大唐朝前中期,府兵制的基礎均田制尚沒有崩潰的時候,隋唐的府兵戰鬥力可在歷朝歷代排在前列,除了大漢朝前中期,大秦朝盛期,其他軍兵的戰力與之相仿的,唯有歷朝歷**國之軍可比。
聖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隋唐以武立國,而且大隋開國之帝隋文帝楊堅創立三省六部制以來,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官僚的選拔,政治的運行,進入良好通道,已經不是像漢朝初創時刻那樣迫切需要擁有知識的儒家、儒生加入到統治中來了——當然,尊?儒?尊?孔的外衣還是要穿的。可對儒家、儒生的渴求並沒有那麼迫切。
而且,聽自己老娘的話音兒,這個所謂的「聖人」是跟皇家有關?!
NND,李二家上上下下就看不出有點「聖人」的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