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資本大唐最新章節!
自從上次尼哈萬德戰役後,大食主動提出和談,大唐考慮到契苾何力和薛萬徹帶兵勞師遠征,軍隊的後勤壓力太大,所以最後終於也同意和談,最後雙方以尼哈萬德為界停戰,波斯人也趁機復國,只不過他們的國土卻被大食人占去大半,現在的波斯領土還不到以前的四分之一。讀書都 m.dushudu.com
尼哈萬德一戰後,大食東進的步伐終於被更加強大的大唐擋住。不過大食並沒有因此停下擴張的腳步,比如在原來的波斯故地,東進的路被堵死後,大食軍隊開始調頭南下,並且很快的占據了尼哈萬德以南的地區,也就是後世的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南部地區,與後世的阿拉伯海相臨,最東端也已經與北天竺接壤,雙方以信度河為界。所謂信度河,其實就是後世位於巴基斯坦國內的印度河。
信度河東南就是北天竺,而且大食也很快就知道了北天竺戰亂不休的情況,所以大食的高層已經在研究,是否派兵占領北天竺?只不過因為他們擴張的速度太快,軍力已經有些跟不上,所以暫時沒有動手。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貞和李惲在李愔的支持下,集結起十萬大軍,以橫掃千軍之勢入侵北天竺,一路上連滅十數國,其它小國一看風向不對,大都選擇了投降。其中更有不少人早就改信新婆羅門教,因此在看到李貞的大軍時,反而一個個準備好食水迎接大軍的到來。這些人中不但有平民,更有不少行政和宗教貴族。
也正是在這種絕對實力的碾壓下,以及北天竺新婆羅門教徒的裡應外合下,使得李貞大軍的進攻速度很快,有時候甚至剛到一個小國的邊境,對方從上到下就已經做好投降的準備了,最後才用了僅僅兩個半月,整個北天竺就已經完全的落到李貞和李惲手中,他們的天竺帝國也總算名副其實了。
對於李貞和李惲如此迅猛的行動,大食人根本來不及反應,當他們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時,整個北天竺都已經成為天竺帝國的一部分了,而且在信度河的東岸,李貞親自帶著五萬大軍駐紮在那裡,每天都要進行操練。特別是其中的火器部隊,河對岸的大食人每天早上都是被火炮轟鳴聲叫醒的。
更加讓大食人感到驚慌的是,李貞在操練部隊之餘,還調來工匠在河邊成立了一座造船工廠,建造了不少中小型的船隻,同時還有士卒每天乘著船做登陸訓練,好像隨時都可能打過河一般。
對於天竺帝國的異常動態,自然引起了大食高層的注意,同時對於李貞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口吞下北天竺也感到十分震驚,這讓他們不得不開始正視李貞和李惲的實力,甚至將這個一直被他們忽略的天竺帝國,提升到與大唐、大齊相同的層次。
也就是在天竺帝國吞併北天竺的同時,大唐忽然做出一個更讓大食人感到恐慌的決定,數支駐紮在西域的大軍開始向西方的波斯行進,總兵力達到了六萬餘人,加上契苾何力帶領的四萬大軍,到時駐紮在波斯的總兵力就達到了十萬。
在這個節骨眼上大唐增兵,而且還是和天竺帝國相互呼應,這讓大食產生一種聯想:會不會是大唐和天竺準備聯手對付他們,甚至可能要一舉奪回剛剛被他們占據的波斯故土?
若是僅僅一個天竺或大唐的話,大食倒還不至於太過害怕,畢竟他們兩國都有自己的缺點,大唐是因為距離西亞太遠,無論他們的國力再怎麼鼎盛,也不可能支撐太多的兵力長時間征戰。天竺則是新立,國內還沒有完全平定,哪怕是擴張,力度也很有限。但若是他們兩國聯手的話,那麼產生的能量可不是一加一等到二那麼簡單,至少波斯地區的大食軍隊肯定抵擋不住。
感受到天竺和大唐聯手帶來的威脅,大食人終於坐不住了,他們開始派出使節前往大唐和天竺,分別與李世民和李惲、李貞父子三人接觸,哪怕無法通過談判化解戰爭,但至少也要搞清楚對方的意圖。
不過就在大食的使節剛剛派出去時,大食半島以南的地海面上,卻出現了李愔派來的海軍艦隊,這支三十艘主力戰艦的海軍並不是僅僅是耀武揚威的轉了一圈就回去了,而是在距離大食半島十分近的哈豐角地區登陸,而且看樣子好像還準備長時間駐紮。
這裡要說明一下大食半島,也就是後世的阿拉伯半島的地形。大食半島和非洲之間就是紅海,而在向南出了紅海之後,則進入到後世的亞丁灣海域,亞丁灣位於大食半島和非洲之角之間。
所謂非洲之角,其實就是後世的索馬利亞半島,因為它的地形像是一支犀牛角,所以人們就很形象的稱其為非洲之角,而在非洲之角的頂端,則被人稱為哈豐角,李愔派出的海軍就是在哈豐角地區登陸,並且還做出一副長期駐守的樣子。
哈豐角扼守在亞丁灣的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在因為一些原因,使得哈豐角暫時沒有被大食划進統治區內,但其實這裡已經有不少大食人遷移過來,使得大食對哈豐角已經有了相當的統治力,可是當李愔的海軍在這裡停泊並駐紮後,不少大食人都嚇的逃回了大食半島,使得大食人在這裡多年的努力化為泡影。
更加嚴重的是,李愔的海軍占據了哈豐角後,距離大食半島的實在太近了,大食的海軍根本不是大齊海軍的對手,也就是說,李愔隨時可以將軍艦開到紅海,甚至像李恪在伊比利亞半島那樣,炮轟大食的港口城市。
另外李愔占據哈豐角還有一層意思,這代表著他將自己的觸手伸向蘇伊士運河的第一步,日後很可能通過亞丁灣向紅海滲透,並一步步的伸向黃金水道蘇伊士運河,這條剛剛開通不到十年的運河已經成為大食的重要財政來源之一,所以他們絕對不允許蘇伊士運河出現任何差錯。
只是這時大食的上層也已經嗅到一種不好的味道,陸地上面臨大唐和天竺的雙重壓力,現在連李愔的大齊海軍也前來插上一腳,而且這三國同出一源,甚至可以通俗的說,就是李世民這個當爹的,帶著三個兒子準備群毆大食,而且這三國的實力個個都是強勁無比,哪怕是單對單的對上,大食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更何況現在還是三打一。
在這種情況下,大食終於感到一種面臨生死關頭的恐懼,他們一邊加強軍備,一邊積極的與大唐三國接觸,希望可以通過談判避免這場戰爭,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價,他們也願意,畢竟誰讓人家是爺兒四個打他們一個?
對於大食派來的使者,李愔和李惲、李貞三人全都選擇了避而不見,只給了使者一句話,那就是讓他們去長安找李世民談去,這件事他們幾個做兒子只是聽命行事,一切還需要大唐這個母親來做主。
對於李愔三人的這種態度,更讓大食確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測,這件事果然是以大唐為主,三國聯合起來準備向他們大食動手。
明白了這一點後,大食立刻派出幾名重量級使者趕赴大唐,而且還是走的海路,先是到達天竺,然後就乘坐著速度極快的蒸汽船,這樣看起來好像比走陸路要遠很多,但因為蒸汽船的速度很快,最後還是要節省相當多的時間。
這批使者好不容易到達長安後,立刻向李世民提出和談的要求,不過李世民卻故意的將這批大食使者晾了半個月才接見他們,而且態度也表現的不冷不熱,這更加大了大食人的心理負擔。
其實在大食使者到達長安的那一刻起,李愔威逼大食的計劃就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大唐一方面調兵前往波斯,另一方面再由李世民出面和大食談判。至於李貞和李惲,他們也在信度河做的很好。剩下的李愔則是主動出擊,占據了哈豐角這個大食人的咽喉。這種集合的三國的海陸實力,讓大食全方位的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威脅。
雖然大食人也懷疑這是大唐的虛張聲勢,但是他們卻不敢賭,畢竟這已經關乎到大食的生死存亡,萬一真的惹怒了大唐,從而導致戰爭的爆發,那麼後果絕對不是任何人可以承擔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食使節在面對李世民時,表現的十分恭敬,甚至還主動提出,可以在波斯地區歸還一些土地,以此來避免戰爭的爆發。
可惜李世民的胃口卻並不僅僅是一些土地就能滿足的,他在談判過程中,毫不掩飾的表達了自己對蘇伊士運河的興趣,甚至還提出只要大食讓出這條運河的管理權,那麼大唐將會和大食簽屬一份和平條約,保證大唐不會主動進攻大食。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