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橫飛,藤蘿倒掛。」
這是前人描述雲錦山景色的詞句,而且一路走來,顧元嘆沒覺得有一點誇大,甚至都不足以描述雲錦山氣象萬千的壯闊畫面。
「可惜了,儘管山林地貌保持的不錯,但隨著工業的開發發展,水質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孫經綸說到。
待跨過一道溝壑後,逯光明回到:「民生要發展,這些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不過我已經向上面提議,加大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
孫經綸笑道:「德宏你跟官府的人走得近些,由你出面甚好。」
顧元嘆沒有說話,實際上他此刻的心思已經不在這些自然景色上了,他在想上古之地。
從神話年代開始,一直到遠古、上古、近古,各種英雄史詩人物輩出,裡面的大地也都描述的極其寬廣,跟現代社會根本對不上號。
盤古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天去地九萬里。
一個身高九萬里的大神,他一步跨出,不說九萬里,三五萬里總會有的,地球夠他走幾步?
山海經里,夸父逐日,飲與渭,渭不足,縱橫千里,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亡。
同樣的,一個縱橫之間以千里計的大神,想去喝口水竟然沒跑過去,半路上渴死了,這個大澤該有多遠?
這些神話故事,都忽略了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古華夏的地盤夠不夠這些大神折騰的?
古代人寫傳記不像現代人這樣天馬行空,可以完全的憑空捏造,他們都是有根據的編撰。
就像西遊記里的幾大神州,吳承恩也是雜糅了佛教道教神話傳說杜撰出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佛教道教神話傳說又是哪來的?
以前是個唯物主義者,他不去追究這些問題,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事情已經可以用科學來剖開它神秘的面紗了。
但隨著功力漸深,他已經可以脫離地心引力了,這明顯違背了物理定律,是不科學的。
可事實勝於雄辯,這又怎麼解釋?
透過事物的表面往裡看去,他得出一個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實:古人看到的世界和他們現在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
逯光明和孫經綸談論了一會之後,轉頭朝前面的顧元嘆瞥了眼,跟著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孫經綸。
多年至交,逯光明一個眼神孫經綸已經明白他的意思,知道這位好友是打算向顧元嘆請教問題,讓他幫忙說一下。
孫經綸搖搖頭苦笑了一下,露出愛莫能助的表情。
前面那位可是貨真價實的大宗師,凡俗間的禮儀教化以不適用在他的身上。如果他現在上去幫忙說情,駁了面子事小,萬一再惹的大宗師不快,那就糟糕了。
想到昨天晚上頓悟的天師教弟子,逯光明咬咬牙跟了上去。
「顧前輩,有個事情不知當講不當講?」
正在沉思的顧元嘆隨口道:「嗯,說吧。」
「是這樣的,我全真教的湖光山色也是波瀾壯闊,比之雲錦山這邊也不遑多讓,甚至猶有過之。如若前輩不嫌棄的話,我想請您過去盤桓幾日。」
跟在後面的孫經綸聽得滿臉鬱悶。
「你邀請就邀請吧,幹嘛還踩呼雲錦山?再說了,就你們全真教那邊的景色也能跟雲錦山相提並論?」
這話他當然不可能說出來,這位好友想什麼他也知道。
今晨天師教道徒周晉當場頓悟的消息逯光明也知道了,無非就是想請顧前輩去他們全真教做客幾天,順便授道解惑罷了。
顧元嘆沒想到這點,見逯光明誠懇的樣子,他以為人家真是盛情邀請他去玩呢。想了會說:「實在是抱歉,最近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等改天有時間吧。」
逯光明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嘴唇張了張剛想再說點什麼,跟在後面的孫經綸趕忙一扯他的衣袖,同時眼睛也朝他連連眨動。
開玩笑,問了一次就算了,你再不依不饒,萬一惹人生氣,回頭再遷怒他們雲錦山,那就得不償失了。
逯光明自然也明白,剛才只是心急而已,點點頭不再多言。
……
望山跑死馬,從南峰到東側峰,看起來近在咫尺,但從盤山小道上走過去,用了將近兩小時,一直近晌午才趕到。
「聽我師尊說,這座山以前無名,明末清初有位大神通者途經此處,提筆抒下了個『愚』字,後來此山便稱作愚峰了。」
「哦,愚字?按你理解,是苦愚不得志,還是大智若愚?」說著目光朝山峰看去,在半山腰上確實有個粗豪的劍刻體「愚」字。
「應該是…是大智若愚吧!」
孫經綸以前一直堅持認為這就是大智若愚的愚,但大宗師可不會無的放矢的隨口亂問,所以他回答的很謹慎。
顧元嘆轉頭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沒說話。
他這一看、一笑不要緊,可把孫經綸給看壞笑傻了。
「顧前輩,您…您認為呢?」
顧元嘆抬頭示意了一下道:「先上去再說吧。」
顧元嘆在前面悠閒的走著,而後面兩個老頭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都在考慮這個「愚」字到底什麼意思?
然而一直走到「悟道地」他們都沒想出來。
此時在幾人面前的是一個高不過一丈,寬在五十公分左右的山洞,洞口向內延伸至一米,地上還擺了個蒲團,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這就是北宮老家主悟道的地方?」
「嗯。」
回過神的孫經綸上前解釋道:「當年北宮老家主在這裡住了大概兩月有餘,三日一餐,以素食為主。」
顧元嘆走過去俯身摸了摸洞壁,堅硬、冰冷、菱角分明。
腦海里想像著那個老人在這裡餐風飲露、於電閃雷鳴之時上擊九天的場景,顧元嘆心裡升起了一絲敬佩之心。
他雖與北宮家的老家主互不相識,但每個一心向道、並且為之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轉身朝愚峰前方的湖光山色看去,只見山水一色,東邊秋陽高照,一輪輪光芒給這百花凋零的深秋帶來了無限生機,好像下一刻萬物便會破土再生。
此情此景讓顧元嘆一瞬間明白,為什麼北宮老家主會選擇這裡作為悟道之所了。
「天茫茫,地茫茫,脫胎換骨之日見真章。」
顧元嘆一句話讓孫經綸心有戚戚焉。
當年北宮老家主在此悟道時,他還是個小年輕,不明白裡面的道里計。現在再次遙想當年才醒悟,人家的向道之心是何其堅定?
愚峰除了這個山洞外,別的也沒什麼可看的,而且天師教也沒在此修建亭台樓閣,自然也沒法在此多做停留。
顧元嘆看了會後便道:「咱們回去吧。」
……
路上孫經綸面帶訕訕的問道:「顧前輩,您之前說的關於大智若愚的猜測?」
「不顯山、不露水,是為平常心;餐風飲露、日月輪轉是為恆心,兩者都需要一個大智若愚的胸懷。」
孫經綸疑惑道:「既然您也認為是大智若愚,那……」
「我說什麼了?北宮老家主在這裡悟道兩月有餘,已經是個最好的典範了,你為什麼還有遲疑?」
「啊……」孫經綸驚的合不攏嘴,原來顧元嘆是在指點他要有堅定不移的向道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