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邪推動了幾個箱子,箱子都不算重,如果裡面是金銀,肯定不會這麼輕。www.yibigЕ.com
「那就不動了!」張靈雲呵呵一笑,乾脆走到了一邊。
這裡的寶貝多了,莫邪肯定不可能說謊,如果說謊,那麼只能說明這些箱子裡面的寶貝更加珍貴,但是,還有什麼寶貝,是比他們現在發現的這些更值錢,更珍貴的?
既然沒有,那麼莫邪就沒必要騙人。
「這麼多箱子都是書?這多可惜啊!」其他人可沒有多想,所以全都可惜的看著那些箱子。
紙質的書籍,自然容易損壞,所以他們也不會胡亂打開。
「紙壽千年,難道還真能保存這麼多年?」
「肯定的,你沒看箱子密封的那麼好!」
「哈哈,你們不知道了吧?我能夠檢測出來,看看,這裡面全都是木纖維,還有樟腦丸、生石灰,這些是防潮防蟲的,咦,就連紙張也是經過化學處理的?看來還真不能小看古代人!」這個時候,張鳳林拿著手機嘚瑟開了。
「你小子不要大呼小叫的!」張靈雲沒好氣的看著張鳳林道,他這麼一說,好似他多麼不信任莫邪一樣。
「我們張家能夠流傳到現在,自然是詩書傳家,藏這麼多書是應該的。」張靈慧得意的道。
「這得得有多少書籍?」張鳳府看著一隻只壘起來的紫銅箱子,驚嘆的道。
「不要感嘆這個了,前面應該是你們張氏的宗祠,沒想到在這地下,居然還建有一座宗祠!」這個時候,莫邪再次提醒道。
「宗祠?怎麼可能建立在這裡?難道這樣也怕被人毀了?」張鳳嵐嘿嘿笑著道。
莫邪也笑了,張家的宗祠還真得藏起來,要不然,還真有人想要來毀了它們。
「弓力千鈞東風勁,長空萬里北斗明。」
「這什麼意思?怎麼弄了這麼一副對聯?」
「還能什麼意思,這幅對聯解釋了什麼是張!」
「張,施弓弦也,以弓,長聲。」
這就是張氏的來源,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
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
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這幅對聯的使用率很高,可以說是廣泛鐫刻於各地張氏宗祠的楹聯,它詮釋了張氏與弓箭、與北斗星的密切關係。
張氏的始祖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弓矢的發明者。
弓箭可是遠程殺傷工具(武器),對氏族社會影響極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還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濮陽,封地清河,後逝葬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另外,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
儘管張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但與劉、李、趙三個漢唐宋強盛王朝的國姓相比,人口數量一直保持領先地位,而今居然排名第三,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箇中原因,值得研究,看看現在第一大姓——李姓,歷史上先後出現過6個李姓政權,稱帝者多達60多個,僅僅一個唐朝,就統治中國將近300年,開枝散葉,興旺發達,子孫必眾。
而張姓則是個例外,雖然張姓歷史上也出過皇帝,建立過「前涼」(五胡十六國之一),但由於地處西北,疆域狹小,又逢五胡亂華,存活時間很短,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
但是,儘管張不是國姓,但從漢朝起,張姓人才風起雲湧,形成了名門望族、家族體系,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
秦漢時期,張姓還是一個小姓,但漢朝數百年,張姓卻牛人輩出,對漢朝乃至中華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比如,政治家漢初三傑的張良,外交家出使西域的張騫,天文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五斗米教(道教)始祖張道陵……
當然,漢朝也衰亡也掌握在張姓手中,東漢晚期的「黃巾起義」,張角三兄弟敲響了漢王朝的喪鐘,後來的大太監張讓,更是禍國殃民。
如果只是看後來這想張家名人,他家的宗祠藏在這裡是應該,如果在外面,肯定被人燒了。
走進宗祠之中,果然看到了很多名人,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張氏老祖張揮,其次就是張讓,其他就沒有人知道了,但是,到了近代,卻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
這些都是上五代的張氏老祖,他們的名字到現在還記錄在家譜上,每年都會被拿出來祭奠!
「最後一個是祖爺爺,爺爺臨走都沒有合上眼,他是想著入宗祠啊!」張靈鳳看的傷心,直接哭了起來。
雖然她爺爺死的時候它還小,但是,那個時候給她留下的記憶,卻是刻骨銘心的,這裡沒有她爺爺,肯定是一個遺憾。
「不要傷心,這次出去我們就祭祖,到時候把爺爺他們請進來就行了!」張靈雲道。
有了這種想法,張靈鳳也不傷心了,她被老莫擁著,走進了張氏祖祠。
「這是石祠?」剛剛走進去,張鳳國就驚訝的道。
「咦?鳳國長進了?說說,什麼是石祠?」張靈鳳道。
張鳳國被眾人盯著,有點不好意思的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見過一座這樣的祖祠,聽說那就是石祠!」
「你說的是東漢石祠?」這個時候,莫邪明白了張鳳國說的是什麼。
齊魯大地上的孝堂山石祠舉世聞名,這座東漢石祠建於東漢初年,歷經兩千年歷史風雲,石祠之外的廟宇建築早已幾經變遷,但石祠至今完好無損,它也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
歷史上的孝子堂大名鼎鼎,所在石祠所在的小山坡,現在就叫作孝堂山,所在的鎮就叫作孝@里鎮。
而石祠以及石祠後面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至今還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
不過,那座祠堂的規格,跟張氏祖祠可沒法比,但是,其主要建造材料,卻是相同,所以張鳳國才想到了那座石祠。
張氏這座祠堂雖然建在地下,但是面積絕對不小,祠堂坐西朝東,系五開間三進建築風格,保存完好。
祠堂面闊25米,進深47米,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石祠前面正中用一上下大斗的八角石柱,將石祠分割為二,在八角柱與後山牆之間置三角石隔梁,使石祠成外看為兩間,內部連成一整間的形式。
石祠牆壁均為厚約0.2米的石板砌成,屋頂兩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攏、勾頭、椽頭、連檐等形狀,石祠內北牆下橫列東西向的低矮石台。
祠內石壁和三角石樑上雕刻有精美的畫像,刻聖賢,模仙凡,有農耕,有井鹽,出行圖,車騎圖,樂舞隊,百樂喧。
畫像的構圖和雕刻,都達到了漢代畫像石藝術的高峰,可以說是漢代畫像石最完整、最傑出的代表作。
這座石祠的主體建築,全部在一座巨大的洞穴之中,看樣子,這座祠堂幾乎填充滿了這座洞穴,所以看著像是跟洞穴相連,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雖然建設在地下,但是祠堂主題建築一點都不少,主要建築全部為硬山頂,屋脊嵌瓷,青瓦頂。
屋內樑柱、駝墩、瓜柱等構件有人物、鰲魚、花鳥、走獸、水族、靈芝等木雕彩繪裝飾。
祠堂正面外觀,正中為凹斗門樓,門首橫額正面刻著「張氏祖祠」四字。
莫邪能夠看到,不斷維修的痕跡,特別是聰訓堂,簡直跟新的一樣,看來它是最近才修的,在這地下,就是一百年前維護的,也看起來如同新建一樣。
所以,就算是屋內樑柱、駝墩、瓜柱等構件的雕刻、油漆,都嶄新如故,上頭的雕刻細緻入微,漆畫栩栩如生、色彩鮮明。
這樣的古典建築,在外面是很少看到的,就算先前莫邪他們看到了一些古代園林樓閣的瓷器模型,此時看到了修建的這麼莊嚴肅穆的祠堂,還是心情激動。
前後左右先看全貌,單檐,懸山頂,兩開間,前面正中立一石柱,柱頭是一大斗和後牆之間上架著隔梁石。
門兩側還各有一根石柱,只是後人採取的加固措施,說是後人,但一根立於唐代大中五年,一根立於宋代崇寧五年,也都是遠追唐宋的古物了。
這座祖祠,每一次維護、修建、擴建,都有銘文刻於石上,所以,它們的歷史,莫邪等人看的一清二楚。
當然,除了記錄修建的時間之外,這裡還刻錄了不少文字,比如西山牆外側是刻於北齊武平元年的《感孝頌》。
這個雖然是抄襲的其他地方的文章,但是根據頌中文字,卻足以說明,古人是崇尚孝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