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盟國來說,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光復所有義大利王國的土地,只需要能夠收復羅馬就能夠名正言順的將傀儡義大利王國重新建立起來就已經足夠,這在外交和政治層面上擁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而隆美爾本人並不在意政治外交上面的影響力,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軍事上遏制住明軍的勢頭。隆美爾的心裡非常清楚,別看他現在手裡擁有大量的部隊,可是一旦給了明軍足夠的時間去做準備。那等到明軍發起攻擊的時候他極有可能會被不斷壓縮,最終被圍殲在阿爾卑斯山脈南邊。
別看自己背靠本土,可是高聳入雲的阿爾卑斯山就像是天國的大門一樣將後勤補給線給生生的掐成了細窄的羊腸。在現代化的機械戰爭之中,堪稱天文數字般的後勤消耗如果沒有足夠的補給,那龐大的機械軍團很快就會變成一堆堆的廢銅爛鐵。
至於不去大規模裝備機械化軍團,直接使用輕裝步兵部隊從而減輕後勤負擔這種事情,在軍事家們的眼中那就是扯淡。
的確,只要一支步槍加上能夠隨身攜帶的彈藥加上少量的補給品。採用就食於地的戰術就能夠極大的緩解後勤壓力。義大利北部地區短時間內養活數以百萬計的輕裝步兵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樣的軍隊能夠抵抗大明強大的機械化軍團?是依靠步槍還是手榴彈?或者是從山上仍石頭下去砸明軍的坦克?別開玩笑了。
殘酷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多了,這時候還能夠繼續執掌軍隊的人除了後台太硬的之外全都是真正的精英中的精英。什麼才是軍隊未來的樣子和發展趨勢,什麼樣的軍隊能夠作戰像是隆美爾這樣的軍官心裡清楚的很。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隆美爾試圖趁著明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南下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將雙方的戰線穩固在格羅塞托,佩魯賈,安科納一線。沒錯,隆美爾從來就沒有想過去奪回羅馬。不是他不關心政治,而是他的心裡非常清楚的知道羅馬所代表的意義。作為大明帝國的掌權人。張誠是絕對不會放棄羅馬從而自己打自己臉的。
隆美爾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收復羅馬,勉強南下強攻羅馬不過是在白白消耗兵力而已。因此,他無視了來自柏林的命令,將目標放在了佩魯賈一線。
之所以選擇這裡實際上也很簡單。這裡比較靠近北方,能夠有效的收縮防禦戰線以及集中兵力,不給明軍從側後方登陸突襲的機會。而且這裡的地形比較適合防禦作戰。
這個想法很好,戰術安排也很到位。但是,張誠早已經通過安插在盟國高層的鼴鼠知道了隆美爾的企圖。早早的就將大量的部隊和裝備物資送去了義大利戰場。等到隆美爾出擊的時候。迎接他的就是毀天滅地般的鋼鐵風暴。
雙方之間上百萬的大軍在整個義大利的中北部地區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單單是每天打出去的炮彈都是以十萬計。雙方每天的傷亡都是過萬,整個義大利中部地區完全就是一處巨大的血肉磨坊。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雙方官兵的生命。
這是典型的硬碰硬戰術。完全憑藉實力在進行消耗戰。不是隆美爾不想使用什麼出奇制勝的戰術,而是各種戰術也是要看時機和戰機的。
面對強大的明軍部隊,哪怕他真的抓住了戰機在某一處地方取得了優勢。可是反應過來的明軍立刻就是一頓鋪天蓋地的猛烈炮擊和慘烈的轟炸。剛剛取得突破的德軍部隊很快就會被完全淹沒在幾乎無窮無盡的鋼鐵風暴之中,這種情況下還怎麼打?什麼樣的戰術都失去了意義。
隆美爾的部隊分成兩路。一路是沿著亞得里亞海岸前進,這是用來佯攻的。這邊的戰鬥也並不激烈,雙方之間比較平靜。而另外一邊主攻的地方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在與科西嘉島隔海相望的沿海地帶,雙方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們瘋狂對沖,巨大的損失和傷亡數字看著指揮官們心驚肉跳。
最終,在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鏖戰之後。隆美爾實在是扛不住了。他手中的部隊有很多都已經被打成了半殘狀態,就連王牌的帝國師也在福洛尼卡與格羅塞托之間地域被大明陸航發現了蹤跡,隨後就被數以百計的大明陸航轟炸機部隊瘋狂攻擊。
這些大明陸航的轟炸機們硬頂著地面上的兇猛防空火力以及天空中德國空軍的阻攔將地面上的帝國師給炸了個亂七八糟。損失了數百台各種車輛,人員傷亡數千之眾的帝國師遭此重大打擊不得不撤退返回義大利北方地區重新休整補充。而這件事情也深深的刺激到了幾乎就要孤注一擲的隆美爾。讓他清醒過來明白自己已經無力再繼續下去了。
大明陸軍投入到義大利戰場上的幾乎全都是張誠控制的部隊。對於這些精銳部隊們張誠自然是優先供給,各種物資如山似海。不過區區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消耗掉的子彈就早已經過億,各種炮彈更是高達上百萬發。雖然德國人同樣也猛烈反擊,但是在火力力度上還是無法與大明相提並論。說白了,現代戰爭的戰場上打的就是鋼鐵。誰的鋼鐵多誰就能夠取得優勢。
隆美爾在部隊遭到重創之後發現自己別說是什麼南下奪取羅馬了,就連中部防線都堅持不下去。對面的明軍太多了,不但人多。坦克飛機大炮更多。鋪天蓋地的密集彈雨和一望無際不管怎麼打都不見減少的裝甲洪流讓他徹底放棄了繼續打下去的念頭。
因為補給困難,隆美爾親自飛回柏林要求中止這次作戰行動,將所有的部隊全部撤回義大利北部地區進行休整。這下子可惹怒了德國總參謀部。一開始是你自己說要打的,現在打的這麼慘烈了卻又跑過來說不打了?真當堂堂總參謀部你隆美爾說了算了?
這個時代的德國與義大利之間僅僅只有少數幾處能夠通行的地面道路。畢竟高聳入雲的阿爾卑斯山脈可不是說笑的。
一般情況下少量部隊還好說。哪怕是機械化軍團。但是,隆美爾指揮的可是一整個龐大的南方集團軍群,數十萬大軍和眾多各種重型裝備每天需要的物資補給都是以千噸為單位來計算。尤其是在此刻這種前線激戰的時候,那消耗更是海了去了。
前線傷亡慘重,後方補給不利。再加上明軍的力量不但沒有因為激戰而削弱,反倒是日漸加強。隆美爾感覺好像整個大明陸軍都在自己對面一樣。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是堅持不下去了。
不過德國總參謀部可不接受隆美爾的解釋。他們強硬的要求隆美爾必須奪回羅馬才能夠結束這場戰役。前線傷亡慘重缺乏補給沒有關係,國內物資還算充足,給你補充就好了。
隆美爾也是哭笑不得,現在的問題是補充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大明一個船隊在靠近前線的港口上上岸就能夠補充大量物資人員。可是德軍卻需要在阿爾卑斯山裡面不停的鑽山溝。這能一樣嗎?
至於找法國人幫忙的事情提都不用提。法國和義大利交界的地方因為之前大明與法國的不對付壓根就沒有什麼像樣的交通道路。雖然開戰之後修了一些,可是根本就不夠用。現在法國人與美國人派駐進義大利北部的部隊有許多的物資還都需要德國人去支援,他們那邊根本就無路可想。
隆美爾要求結束戰役,總參謀部不同意。隆美爾威脅要辭職,德國首相不得不出面調節。就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前線卻突然傳來了重大的消息。大明陸軍派出奇兵進行了強大的穿插反擊!
隆美爾接到前線戰況通傳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可是知道這段時間自己面對的明軍如山似海,單單是各個師級部隊的番號就高達數十個之多。現在這種按照道理來說雙方都應該是筋疲力盡了才對。可是現在明軍居然還能夠抽出大量的部隊進行強力反擊?難道自己的面子這麼大,真的是整個大明的陸軍精銳都來對付自己不成?不就是晉升成了陸軍元帥嘛?至於啊?
等到他看到了明軍的反擊路線之後,面色大變的隆美爾再也顧不上與總參謀部扯皮了。匆匆忙忙的就趕飛機回到了義大利。
大明的反擊實際上也很簡單。因為德軍南下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在海岸線附近一線作戰,所以這支從羅馬附近出發的裝甲部隊在強大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一路沿著特爾尼,佩魯賈,阿雷佐,佛羅倫薩一線攻擊。最終的目標是著名的義大利城市比薩。
之所以選擇比薩作為最終點,原因就是占領了比薩之後就算是將沿著西部海岸線進軍的德軍主力軍團給裝進了口袋裡面,並且還切斷了他們的後勤補給線。一旦大明地中海艦隊封鎖了利古利亞海,那數十萬德軍就將成為瓮中之鱉。
在義大利南部丟掉了數十萬軍隊之後,德國人已經無法再承受這種集團軍規模的戰損了。(未完待續。)
ps: ps:感謝書友半夏灬夜微涼的月票支持。感謝所有為輝煌之世點擊,投票,打賞,訂閱,收藏的朋友們。感謝大家的支持。
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