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回不來了
沈少!
萊坎對沈浩的稱謂,以及面對沈浩的姿態,比突然現身此處更具震撼性,國方面的人全懵了。
緬北王。
實力強悍的軍閥。
擁有著不亞於帝王的權力。
居然向別人低下高傲頭顱,顯露卑微,太不可思議,坤桑活著的時候,這小子面對坤桑未必這麼恭敬。
為什麼?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包括聶誠,原本認為沈浩插翅難逃的聶誠,此時神色變幻,心慌意亂。
「你來的正是時候,若是來早了,哪有這麼有意思的場面。」沈浩說著話,笑意玩味環顧旁觀的人。
這些人雖然神色各異,但一個個的表情都堪稱精彩,像見到鬼,為沈浩帶來不小的樂趣。
萊坎笑著點頭。
「走吧。」沈浩說話間硬生生扯開手銬,丟在地上,把進行引渡交接的雙方人員當成了空氣。
想走就走。
這尼瑪太猖狂了吧?
雙方人員大眼瞪小眼,平生頭一回遇上這種情況。
「沈志澤,你這麼做,是裸藐視國法,罪加一等。」聶誠聲色俱厲,隨行的特勤人員反應過來,伸手入懷,看樣子要亮傢伙。
「無論是誰,為難沈少,就是我們緬北十五萬敢戰之士的死敵。」萊坎眯眼盯著聶誠,殺機畢露。
十五萬萊坎連緬北民兵的數量也算在內,但在場的人,沒誰敢嗤之以鼻,尤其康鐸心中叫苦。
國本身就不夠安定,文人政府頻繁倒台,盤踞境內的伊斯蘭分離武裝勢力,一直不消停,如果這次再跟萊坎撕破臉,西北邊境以及湄公河將不得安寧。
媽的。
萊坎竟是這小子的跟班,太要命了!
康鐸越想,內心越凌亂,一籌莫展杵在原地。
「萊坎,緬北夾在我們兩國之間,你一意孤行什麼後果,心裡應該清楚吧。」聶誠怒視萊坎,所謂的兩國,指華夏和國。
「為了沈少,我們緬北軍會戰到最後一個人。」萊坎這話說的斬釘截鐵,無所畏懼,在沈浩面前,他哪能猶豫。
再者,未滿三十歲的他,同樣年輕氣盛,除了被他視為神的沈浩,誰都不怵,且最反感別人的威脅。
聶誠臉色鐵青,面對眼前這年輕的軍閥,束手無策,出兵緬北不可能,制裁沒什麼用。
從坤桑開始,緬北就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與封鎖,照樣展壯大。
沈浩要走,聶誠的人,近乎條件反射,撲向沈浩,試圖把人撲倒在地,倉促間忘了沈浩多厲害。
周圍人來不及多想,撲住沈浩的四個軍中高手,被沈浩以極快的手法,一個接一個扔出老遠。
這四人孱弱如小雞,沒有一絲掙扎的機會,重摔在地上,爬不起來。
聶誠又急又氣,渾身哆嗦,下意識瞧康鐸,根據兩國引渡協議規定,國方面有義務協助聶誠押送沈浩,直至安全離境。
就在這時,康鐸的手機響了,這個在國警界排前五的實權人物,掏出手機,瞧清楚來電顯示,肅然起敬。
警察總長的來電。
康鐸小心翼翼接聽,短短几十秒的通話,康鐸不斷點頭稱是或連續說我明白,掛斷電話後,很無奈的瞅聶誠。
聶誠根據康鐸此時的表情,生出不祥預感。
「聶先生,實在抱歉,調查結果出來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沈志澤先生涉嫌謀殺或故意傷害,我們國是法制國家,嚴格奉行疑罪從無的司法精神,所以,目前沈志澤先生是無罪的,我們無權逮捕他,更沒有權利把他交給你們。」康鐸用流利英語說完這話,全場鴉雀無聲。
這個變化,來得太突然。
進行交接的雙方人員,包括康鐸自己,都有點懵。
聶誠愣了愣,做夢想不到國政府如此善變,怒道:「你們你們怎能言而無信?」
「我們不是言而無信,是在捍衛本國法律的神聖,聶先生,請您注意說話的分寸。」康鐸也拉下臉。
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
人如此,國家亦如此次。
這些年,兩國間的合作磕磕絆絆,時好時壞,歸根結底是受方方面面利益的驅使和影響。
比如這次,高舉和平共處互惠互利大旗的華夏政府,不太可能因為帶不走沈浩而翻臉報復。
萊坎則敢亂來。
寧得罪君子,不招惹小人。
國方面衡量利弊後的選擇。
聶誠臉色鐵青,憋了一肚子火,卻無處泄。
「記得轉告聶擎蒼,不想死,就別亂來,否則我要他命。」沈浩說到最後鋒芒畢露,儼然君臨天下的王。
「沈志澤,你在挑釁聶家,挑釁泱泱華夏!」聶誠怒斥沈浩。
「聶家代表不了華夏。」沈浩冷冷瞥了眼聶誠,在人們的矚目中,走向萊坎的座駕,來到車門邊,又扭頭對聶誠道:「別說挑釁聶家,滅掉聶家,對我而言,也不是什麼大事、難事,好自為之吧。」
「你」
聶誠指著彎腰往車裡鑽的沈浩,差點氣吐血,一個幫會頭子,如此小覷聶家,著實可恨。
「沈志澤,你會為你的狂妄,付出代價的。」
來接沈浩的車隊緩緩啟動,聶誠才吼出這麼一句話,身為聶家一員的他,堅信狂妄的沈浩,終究得被聶家碾壓成渣。
坐在車裡的沈浩聽到聶誠說什麼,微微一笑,略顯不屑,這個世界也好,另一個世界也罷,沒有哪個家族,是他不敢斬盡殺絕的。
「沈少,咱們去哪?」
「去半島酒店,卓玲正在那裡等我。」
沈浩朝萊坎微微一笑,心想此刻的卓玲一定心急如焚。
半島酒店,坐落於湄南河畔最繁華的區域。
可俯瞰一大片城區的豪華套房裡,有些憔悴的卓玲焦躁踱步,無心欣賞落地窗外的風景。
卓玲的親友,也都面色凝重,認為沈浩獲釋的希望,已微乎其微。
再牛的幫會頭子,也不是政府的對手。
「阿玲,我覺得,沈浩八成回不來了,你得想想接下來怎麼辦。」李志芬的話,得到不少人的點頭認同。